家庭富裕用物質來「堆娃」,孩子未見得幸福,這個才是孩子想要的

2020-09-14 輪迴的緣

不少的家長總是挖空心思,希望自己家的孩子過上很好的生活,比如「孟母三遷」的故事。


不難看出來,家長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很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不惜選擇大費周章地搬家來實現。


年輕的家長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總是想盡辦法的給孩子更好的舒服的環境。



在很多家庭裡面,我們看到父母只要去了大城市裡面之後都會選擇留在大城市。


然後為孩子的教育,他們甚至不惜花光所有的錢甚至背負三十年的貸款去購買學區房、學位房,就為了孩子有一個很好的富裕的生活環境。


難道真的給孩子很好的一個生活條件,

他就能夠幸福啊?

比起物質,陪伴的好處超乎你想像

小陽是一個別人都羨慕的孩子,通常他只要要的東西,父母都會應允給他,甚至也不會去拒絕他。


因為父母上班太忙碌了,不過小楊並沒有因此而過得特別的開心,他覺得自己並不幸福 。


因為他看著別人家的父母都陪伴在孩子身邊,但是他這一天卻看不到父母的面。


許多家長都有這樣的一個誤區,這是給孩子更多的禮物,更多的衣服,更多的零食,只要孩子要什麼東西家長都會去花錢。



感覺給孩子很富裕的生活條件,孩子就會幸福。其實孩子往往物質上的幸福不是自己所想要的,孩子想要則是父母陪伴在他們身邊。


通常我們看到很多的家長,甚至連家長會都沒有時間給孩子開,一些親子的時間,也全部被工作給佔用了。


從現實中的例子,不難看出來,其實家長不陪伴孩子,孩子很容易滋生心理疾病,甚至他會感覺到,父母根本就不在乎他的存在。


分析:

靠物質堆砌的娃,

恐會養成大手大腳的習慣


往往很多家長只看到了自己當時生活條件比較差,所以自己沒有學到很好的東西,或者自己的父母沒有給自己買東西,而忽略了孩子想要的陪伴。



他們每天不辭辛苦地上班,只為了孩子能夠有一個好的成績。


只要是對孩子有益的東西,不管是好的,不好的,他都會購買,可是對於孩子而言,你不停的給他錢財,只會讓他養成一個大手大腳的習慣。


等到他長大成人之後,他會把他的叛逆表現出來,比如說不聽父母的話,想要讓孩子覺得幸福,並不是沒有辦法的。


生活之中我們要做的事情特別多,只要學會了做這些事情,能夠讓孩子感覺到特別的幸福。


家庭富裕用物質來「堆娃」,孩子未見得幸福,父母的陪伴才是稀缺品。



如何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1.父母之間保持良好的氛圍


和睦的家庭對孩子成長是十分有必要的,夫妻關係好了,自然而然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都得到了增強,這一點在很多小朋友身上都表現的很明顯。


不少的家長經常一回家就吵架,一坐下就開始玩手機,孩子回到家想看到的是父母的笑容和溫馨的氛圍等等。



2.從生活上關心孩子


家庭生活環境因素對孩子的成長十分的重要,如果我們能夠從生活上的點點滴滴去關心孩子,這樣對他的成長當然也是有幫助的。


往往我們看到了能夠和孩子變成好朋友的父母,孩子會變的特別睿智。


陪伴孩子身邊,讓他感受父母恩情


1.孩子也需要儀式感


經常我們說生活需要儀式感,其實孩子也需要儀式感,在他生日的時候,我們要陪伴在他身邊。



所以他開家長會的時候,我們要陪伴在他身邊,一些親子活動的時候,我們也要陪伴在他身邊。


一個儀式感的生活,直接可以影響到孩子的一個身心健康。


2.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叛逆期


每一個孩子都會叛逆期,當孩子叛逆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做呢?


因為他們的心智正在成熟,所以父母要幫忙陪伴在孩子身邊,讓孩子明白不管多麼艱難,父母永遠支持他們。



【媽媽寄語】


在掙錢和陪伴孩子,作為一個母親,我們正確的選擇應該是多多陪伴孩子,即使我們給他再富裕的生活都抵不住陪伴。


家庭富裕用物質來「堆娃」,孩子未見得幸福,父母陪伴是稀缺品。


如果你在應該陪伴孩子的時間選擇掙錢,相信在以後可能孩子會特別的怨恨你。


【今日話題】

作為父母,

你會選擇陪伴孩子,

還是掙錢給孩子富裕生活呢?

—END—

相關焦點

  • 孩子想要的幸福其實很簡單,不是物質生活,而是這三件有愛的事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能給孩子幸福,卻不是每位父母,都知道如何叫做給孩子幸福。並不是你給他很多物質上的滿足才是給孩子幸福。幸福的意義多種多樣,但物質並不是唯一的選擇。你是否也這樣認為呢?小蘭的同學都覺得她應該很幸福,小蘭想要什麼,爸爸媽媽都不會拒絕,但是就是沒時間陪著她。
  • 為什麼不富裕的家庭,還喜歡生好幾個孩子,對得起孩子嗎?
    我問他有什麼喜事,他告訴我他有生了第三個孩子。我感覺挺吃驚的,一方面是目前只是開放了二胎政策,沒有開放三胎,他生了三胎可能面臨著罰款。另一方面,他的家境並不富裕,夫妻兩個,做一點小本生意很是辛苦,這些年來所有的錢都花在孩子身上,之前家裡已經有了一兒一女,為什麼還要費盡心力生孩子呢?當然,我並不是說家境不富裕就沒有資格生孩子,生育權是人們的天賦人權,是法律保護的。
  • 和孩子談錢:物質豐富不等於金錢富裕,如何建立孩子財商?
    如何正確的告訴孩子錢是怎麼來的,教育他們如何正確的花錢?建立一個人的金錢觀很大程度上是從他們小時候開始的,生活在一個物質豐富的年代中,如何與孩子談論正確的金錢觀是很多家長需要學習並且知道的。與其到孩子因為想要的東西而負債纍纍,不如早期教育他們擁有正確的金錢觀來的更加實用。
  • 孩子生活在這種家庭中,要比一般孩子幸福,你家是這樣的家庭嗎?
    導語:自從孩子到來後,家長的心願只有一個,那就是希望孩子健康幸福。不過想實現這個目的並不容易,因為孩子是否能健康幸福,和家長有很大關係,如果家長沒有做好,孩子自然不會健康和幸福,所以家長的行為至關重要。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想讓孩子得到幸福,就需要家長付出一定努力,至少讓孩子生活在一個好的家庭中,這樣孩子才能感受到幸福,並且成為一個幸福的孩子。
  • 不要用物質獎勵,降低孩子的幸福感
    但是這裡有個誤區,很多家長因為自己沒有空陪伴孩子,對於物質獎勵抱有一種「補償式」的心態在裡面,覺得平時虧欠孩子太多,多用實質的東西給他們,企圖彌補孩子的親情空缺,又或者用東西來代替自己的愛。還有一種就是父母知道自己犯了錯,但不會直接向孩子道歉,而是間接地給孩子買東西補償,這樣的做法看似孩子受益了,但對於他們心靈的成長是不利的。
  • 幼兒園老師,會更親近家庭富裕的孩子?老師坦言:孩子有差距
    幼兒園老師,會更親近家庭富裕的孩子?老師坦言:孩子有差距現實生活中,幼兒園老師真的會更親近家庭富裕的孩子嗎?其實是不會,對於老師而言,無論是家庭富裕的孩子,還是家境一般的孩子,孩子們交的學費也都是一樣的,因此,帶來的利益也是一樣的,如果老師出現偏心行為,被家長知道後,也是不能夠輕易被原諒,因此老師們也不會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去偏袒家境富裕的孩子,毀了自己的名聲。但是老師坦言,家境普通的孩子,和家境富裕的孩子還是有差距的,差距是真大。
  • 如果家庭不富裕,該怎樣教育好孩子?這個方法又簡單又有效
    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這個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力逐漸增大,對於人才定義的標準也越來越高。對於新時代的人才,選拔的標準不再僅僅只局限於文化成績。而是要選拔出全面發展的人才。不僅要文化功底深厚,還要有技藝傍身;不僅要智商高,還要情商高。
  • 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功的支撐,是一個家庭幸福的根源
    ,因此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只是當孩子出生之後,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在孩子慢慢融入社會的過程中,當真正面臨問題時,才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家庭教育:孩子的幸福》是作家範津寫的一本關於家庭教育的書。這本書告訴我們,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功的支撐,是一個家庭幸福的根源。
  • 怎麼樣才算是富養孩子?父母的自我修養,是對孩子精神的富養
    而我們所說的真正的富養孩子,除了對孩子提供物質上的幫助,更重要的是要對孩子的心靈進行指引,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信仰。這就要求父母需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修養來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好榜樣,用自己的行為去教導孩子,提高孩子的自我約束意識,從而達到真正的富養孩子,滿足孩子在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需求。
  • 無臂媽媽用雙腿照顧孩子,她的付出組件了一個幸福的家庭
    很多年以前,有一位5歲的孩子,上天或許嫉妒她的迷人可愛,在一個夏季的夜晚一場意外的車禍讓她因此而失去雙臂。對於一個不是很富裕的農村家庭,從小她就飽受困難。2015年,這位「無臂媽媽」找到了自己可以依靠的男孩,這個男孩比自己小几歲,不過兩人感情很好,成功生下一名男嬰從此,這個家庭開啟了幸福生活,而辛苦的生活也剛剛開始。
  • 什麼是富養孩子?最好的富養就是「家庭幸福,父母恩愛」
    原生家庭的變化也許真的是她婚姻變化的一種影響,我不懂心理學,我不了解這個原理,但父母的婚姻不幸福給孩子帶來的傷害肯定是有的。既而對孩子的婚姻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響。她的這份自信和自然如流的好人緣不是靠物質支撐,更多的就是原生家庭給她的幸福感,讓她全身幸福的鎧甲和內心的篤定,自信在心間,可以抵擋一切不容易,在別人看來很多不易的事情,她卻可以迎刃而解,這是幸福感帶來的能量。這種能量才是父母親在她成長過程中給於她用之不竭的富養,讓她心懷暖意,處處好人緣,婚姻美滿。
  • 《剩下來的孩子》:比起物質匱乏,情感忽視更讓孩子絕望
    面對家庭變故,成人都渴望得到安慰和陪伴,何況是脆弱的孩子。可實際上成人往往沉浸在悲痛中,無暇顧及孩子的情緒。其實,家庭變故中,最不應該忽視的就是孩子。因為比起物質匱乏,情感忽視更讓孩子絕望。本文將分析扎克遭遇情感忽視的原因,看情感忽視給他帶來的傷害,從中學習如何避免對孩子產生情感忽視。
  • 論物質對愛情的影響力,貧窮和富裕對婚姻的重要性
    貧窮和富裕是永遠的話題,愛情和婚姻是兩個不同的主題。貧窮不會永遠貧窮,富裕不會永遠富裕,富裕能改變貧窮,貧窮不一定能改變富裕。甜蜜的愛情不一定能走進婚姻的殿堂,幸福的婚姻必定有著甜蜜的愛情。 男女組成家庭,有的是主動的,有的是被動的。主動的組成家庭的不一定幸福,被動組成的家庭不一定不幸。主動的婚姻帶有主觀性,被動的婚姻帶有客觀性,主觀性帶有雙方強烈的願望,客觀性必定帶有人為因素。
  • 為什麼家境富裕的孩子,在學校的人緣更好?老師說出其中隱情
    導讀:為什麼家境富裕的孩子,在學校的人緣更好?老師說出其中隱情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家境富裕的孩子,在學校的人緣更好?老師說出其中隱情!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當幸福來敲門》主人公用親身經歷教孩子成長
    我對勵志類大故事很感興趣,一部分原因在於,小人物的人生經歷雖然沒有傳奇色彩,但是卻可以讓我們看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生活。最近我看了一個勵志類的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不過看完電影之後發現,《當幸福來敲門》的重點傾向與主人公的家庭。
  • 家庭經濟狀況不富裕,孩子身上可能有這幾種特徵,很容易就能看到
    不過一個人小的時候,家庭經濟狀況不富裕,他的身上還是有一些特徵,很容易能夠看到。這些特徵主要集中在性格和心理特徵上,縱然是長大了,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但是心裡背負的東西還是有的。他的兩個最好朋友,程峰是個富二代,吳狄家庭也是比較富裕,可以說三個人起跑線就不一樣。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雖然家庭狀況不好,但是石小猛努力學習,留在京城打拼。為了自己的女友沈冰能夠過上好日子,儘管經歷了再多的坎坷,但是從來沒有放棄過。
  • 什麼才是幸福家庭的樣子
    什麼才是幸福家庭的樣子?相信每個人都能給出不同的答案。正如書中寫到: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可現實生活中呢,總有許多家庭為了收入,為了孩子,還有為了老人等等而產生無休止的爭吵,還有各種各樣的抱怨,這些個爭執通常會耗盡一個家庭所有的運氣,又怎麼會有幸福可言,您說對吧?一個家庭要想團結和睦,不單單是組團過日子吧?這個世界上誰離了誰都能活,也能生活得很好。總要有人犧牲付出,也要懂得感恩珍惜,這個家才能幸福指數滿滿。
  • 可不可以告訴孩子賺錢辛苦,家裡不富裕?
    前一陣有個話題引發了諸多討論,一位農民工父親帶著兒子去吃肯德基,孩子一邊吃,父親一邊講:你這一頓飯,吃了我一天的工資。孩子聽著父親的話,感覺手裡面的雞腿都不香了。有人說:這簡直就是家庭版的PUA呀,吃頓快餐也要讓孩子心懷愧疚!
  • 一個家庭能否富裕起來,就看這三點,別不信
    在如今這個金錢至高之上的社會,窮,會被人孤立,會被人看不起,會妨礙感情,影響工作發展,阻礙夢想實現所以竭儘自己所能,讓家庭變得更富裕,讓家人更幸福,是所有起早貪黑,努力奮鬥的人們的夢想。只是家庭能否富裕起來,不是單單靠一個人的努力就能實現的,它會受很多因素的影響,特別是一家人在這三方面的態度,對家庭能否富裕起來,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 家庭本不富裕,孩子卻愛攀比怎麼辦?教您3招解決孩子的攀比心
    小張覺得兒子剛上初中,主要心思還得用在學習上面,買手機不用買那麼好的,買個1000多的手機平常能通訊就可以。但是兒子卻不想要,兒子說同學的手機都是蘋果的,他用1000多的手機會非常丟人。兒子的這種想法讓小張非常生氣,小張的家庭本來就很普通並沒有特別富裕,如果總是滿足他以後會不堪設想,他遲早會因為自己的欲望把整個家庭拖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