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個遠方親戚聯繫我,說讓我去回老家喝喜酒。我問他有什麼喜事,他告訴我他有生了第三個孩子。我感覺挺吃驚的,一方面是目前只是開放了二胎政策,沒有開放三胎,他生了三胎可能面臨著罰款。另一方面,他的家境並不富裕,夫妻兩個,做一點小本生意很是辛苦,這些年來所有的錢都花在孩子身上,之前家裡已經有了一兒一女,為什麼還要費盡心力生孩子呢?
當然,我並不是說家境不富裕就沒有資格生孩子,生育權是人們的天賦人權,是法律保護的。但是生孩子並不是一個結尾,而是撫養孩子的開始。生孩子沒有那麼難,而撫養一個孩子到成人卻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凡是為人父母的人都懂的撫養一個孩子,不僅是要有大量的物質、金錢的投入更要有精力和愛的投入。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要格外的關注,更不用提如今社會,孩子之間起跑線上的競爭是何其的激烈。某種程度上講,孩子們之間的競爭就是大人之間的競爭,而大人就決定著孩子的起點,也決定著孩子未來的發展。
以前我曾經和一個教師朋友聊天兒,他告訴我如今義務教育階段現狀,那就是富裕人家的孩子往往是學霸,而窮人家的孩子才是學習較差的那一類別。這個結論讓我很吃驚,原本以為富家多紈絝,而窮人家孩子早當家,會更努力一些。然而,實際情況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已經不是過去那種死讀書,讀死書了,而是要德智體全面發展。不管是哪方面有短板,很有可能就會在競爭中被淘汰下來。那些家中並不富裕的孩子沒有能力去參加興趣班、補習班,再加上如果父母忙於自己的事情,對孩子疏於管教,很有可能在學習中就被淘汰下來。
我從來都有一個觀點:子不教父母之過。孩子如果被淘汰了,那麼肯定是父母的過錯。這就是我不可理解的地方,那些不富裕的家庭,為什麼還熱衷於拼命生孩子?難道沒有想過在今後撫養孩子的道路上將會走得何其艱難,自己又能夠為孩子提供什麼樣成優良的成長環境呢。如果孩子成長過程中埋怨你,埋怨自己的條件不如他人,如果孩子在成人之後泯然眾人。作為父母,有沒有想過自己會是害了孩子,還是自鳴得意,只要把孩子養大,不管他是什麼樣子,都是成功的。
說句心裡話,無論那些專家怎麼樣叫囂,中國人口生育率下降,危險了之類的話,實際情況是中國無論是總人口還是勞動力人口都是過剩的。尤其是產業升級之後,大量了低端剩餘勞動力其實是被社會所淘汰了。我們如今洋洋得意的外賣、快遞其實都是建立在大量低廉勞動力基礎上的,難道我們願意看著自己的孩子將來從事低端勞動或者服務業嗎?
我沒有絲毫看不起這些行業的人,其實我也是一個非常普通的打工人。但是正因為處於低層,我們才能夠認識到生活的不易,才希望孩子能夠越上更高的階層。以我們現有的能力,也許培養一個孩子的已經倍感艱辛。更多的孩子意味著資源更加的分散,也意味著孩子成功的可能性更加渺茫,難道父母只是指望孩子自己去努力或者有什麼幸運嗎?這顯然是不負責任的。
或許在一些父母看來,多生一些孩子,說不定哪個孩子有出息,就會把自己的家庭帶到更高的層次。這種自己不努力而寄希望於下一代的做法,顯然也不負什麼責任,成功的可能性也是極小的。所以,我覺得經濟不富裕的家庭,還是把關注點多放在其他事情上,少生孩子多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