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富裕的家庭,還喜歡生好幾個孩子,對得起孩子嗎?

2021-01-17 洞悉人生的X大姐

前幾天,一個遠方親戚聯繫我,說讓我去回老家喝喜酒。我問他有什麼喜事,他告訴我他有生了第三個孩子。我感覺挺吃驚的,一方面是目前只是開放了二胎政策,沒有開放三胎,他生了三胎可能面臨著罰款。另一方面,他的家境並不富裕,夫妻兩個,做一點小本生意很是辛苦,這些年來所有的錢都花在孩子身上,之前家裡已經有了一兒一女,為什麼還要費盡心力生孩子呢?

當然,我並不是說家境不富裕就沒有資格生孩子,生育權是人們的天賦人權,是法律保護的。但是生孩子並不是一個結尾,而是撫養孩子的開始。生孩子沒有那麼難,而撫養一個孩子到成人卻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凡是為人父母的人都懂的撫養一個孩子,不僅是要有大量的物質、金錢的投入更要有精力和愛的投入。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要格外的關注,更不用提如今社會,孩子之間起跑線上的競爭是何其的激烈。某種程度上講,孩子們之間的競爭就是大人之間的競爭,而大人就決定著孩子的起點,也決定著孩子未來的發展。

以前我曾經和一個教師朋友聊天兒,他告訴我如今義務教育階段現狀,那就是富裕人家的孩子往往是學霸,而窮人家的孩子才是學習較差的那一類別。這個結論讓我很吃驚,原本以為富家多紈絝,而窮人家孩子早當家,會更努力一些。然而,實際情況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已經不是過去那種死讀書,讀死書了,而是要德智體全面發展。不管是哪方面有短板,很有可能就會在競爭中被淘汰下來。那些家中並不富裕的孩子沒有能力去參加興趣班、補習班,再加上如果父母忙於自己的事情,對孩子疏於管教,很有可能在學習中就被淘汰下來。

我從來都有一個觀點:子不教父母之過。孩子如果被淘汰了,那麼肯定是父母的過錯。這就是我不可理解的地方,那些不富裕的家庭,為什麼還熱衷於拼命生孩子?難道沒有想過在今後撫養孩子的道路上將會走得何其艱難,自己又能夠為孩子提供什麼樣成優良的成長環境呢。如果孩子成長過程中埋怨你,埋怨自己的條件不如他人,如果孩子在成人之後泯然眾人。作為父母,有沒有想過自己會是害了孩子,還是自鳴得意,只要把孩子養大,不管他是什麼樣子,都是成功的。

說句心裡話,無論那些專家怎麼樣叫囂,中國人口生育率下降,危險了之類的話,實際情況是中國無論是總人口還是勞動力人口都是過剩的。尤其是產業升級之後,大量了低端剩餘勞動力其實是被社會所淘汰了。我們如今洋洋得意的外賣、快遞其實都是建立在大量低廉勞動力基礎上的,難道我們願意看著自己的孩子將來從事低端勞動或者服務業嗎?

我沒有絲毫看不起這些行業的人,其實我也是一個非常普通的打工人。但是正因為處於低層,我們才能夠認識到生活的不易,才希望孩子能夠越上更高的階層。以我們現有的能力,也許培養一個孩子的已經倍感艱辛。更多的孩子意味著資源更加的分散,也意味著孩子成功的可能性更加渺茫,難道父母只是指望孩子自己去努力或者有什麼幸運嗎?這顯然是不負責任的。

或許在一些父母看來,多生一些孩子,說不定哪個孩子有出息,就會把自己的家庭帶到更高的層次。這種自己不努力而寄希望於下一代的做法,顯然也不負什麼責任,成功的可能性也是極小的。所以,我覺得經濟不富裕的家庭,還是把關注點多放在其他事情上,少生孩子多賺錢。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富裕多金的家庭,都喜歡生女兒竟然是這3個原因
    ,有很多人還不明白男生女有什麼區別,甚至還有人覺得男生女一樣好,這句話只是空談,其實並非如此,陷入進了很多家庭更願意去生女兒,因為他們明白生在女兒之後會有很多的好處,相較於男孩生女孩有哪些好處?為什麼富裕多金的家庭,都喜歡生女兒竟然是這3個原因第一個就是更加的貼心懂事,幾乎所有的男孩子都是比較調皮的,在平常的家長根本就不指望他們能夠給自己幫上什麼忙,只要別給自己惹出什麼麻煩就是萬幸了
  • 為什麼富裕家庭的孩子有更高的標準化考試成績?
    為什麼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標準化考試成績和其他傳統學業成績方面往往落後於較富裕家庭的學生?學業成就,家庭收入和大腦解剖結構是相互聯繫的。先前的研究還顯示了與收入相關的大腦解剖學差異,但並未將這些差異與學業成就聯繫起來。這些發現證實了上個月來自九所不同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發布的類似發現,他們確定了家庭收入與孩子的大腦結構之間的相關聯繫。這些大腦結構的差異還與 一項學業成績的衡量標準相關,這就是來自高收入家庭的學生在標準化考試中獲得的更高分數。
  • 幼兒園老師,會更親近家庭富裕的孩子?老師坦言:孩子有差距
    不僅沒有安慰齊女士的兒子,還動手打了孩子,孩子到氣頭上,一生氣狠狠地推了小男孩一把,小男孩不小心磕到了桌角,兩個人都被叫了家長,因為是胖胖的男孩先動手的,而且齊女士的孩子又是先被打的,孩子的情況更不好,因此幼兒園老師也就多安慰了下齊女士的兒子,沒想到卻被打人男孩的家長指責偏心
  • 貧窮會制約孩子的大腦發育!不富裕的家庭,如何讓孩子更聰明?
    今天看到了一個研究結論:貧窮會制約孩子的大腦發育。一開始,我出於本能地抗拒:我窮不窮,和孩子的大腦發育有什麼關係?要是果真這樣,窮人豈不是沒有活路了?後來,我耐心地把相關數據和分析看完,才明白:原來這個結論是有條件的,不富裕的家庭,孩子同樣也可以很聰明。
  • 高校研究表明,截止四歲,貧困家庭孩子比富裕家庭少聽到三千萬詞
    但是當小麗詢問鄰家小孩的媽媽時才發現,原來鄰家的小孩沒上過口才課,問到為什麼孩子會說的這麼好的時候,鄰家小孩的媽媽說:「生下來就話多,可能隨我吧。」一時間小麗有些迷茫,不知道是不是孩子生下來就是不愛說話,是不是口才課也挽救不了,這些錢都白花了嗎?
  • 「你這麼不聽話,對得起我嗎?」孩子最怕的事,是父母付出太多
    所以,這次她還是不應我時,我的理智被怒火迅速淹沒。 我氣勢洶洶地跑到她床邊,大聲兇她:「為了給你梳個頭髮,我已經遲到兩次了,你呢?還在這裡磨嘰,對得起我嗎?」 女兒嚇得大哭。朋友覺得自己很委屈,責怪女兒不體諒她,要是女兒能動作快點,她上班也不會遲到。
  • 為什麼家境富裕的孩子,在學校的人緣更好?老師說出其中隱情
    導讀:為什麼家境富裕的孩子,在學校的人緣更好?老師說出其中隱情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家境富裕的孩子,在學校的人緣更好?老師說出其中隱情!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家庭本不富裕,孩子卻愛攀比怎麼辦?教您3招解決孩子的攀比心
    文/小熊育兒日記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抱怨自己家的孩子非常愛攀比,他們都知道孩子在還小的時候並不看重昂貴的東西,但是當他們走進校園,遇到了其他的孩子,就會逐漸生出攀比的心理,這種攀比心理不僅會給孩子帶來困擾。而且還會影響一個家庭,因為每個家庭的經濟狀況都是不同的,父母不可能滿足孩子所有的要求。
  • 如果家庭不富裕,該怎樣教育好孩子?這個方法又簡單又有效
    為了讓自己家的孩子能夠緊跟時代的要求,父母們不惜花重金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甚至有的家長從小就把孩子送出國,接受所謂的更高一層的教育。但是,並不是每個家庭都能夠有這樣的能力去培養孩子。條件優渥的家庭畢竟還是佔少數,難道普通家庭脫離這種方式就不能夠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了嗎?並不是。
  • 家庭富裕用物質來「堆娃」,孩子未見得幸福,這個才是孩子想要的
    不少的家長總是挖空心思,希望自己家的孩子過上很好的生活,比如「孟母三遷」的故事。不難看出來,家長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很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不惜選擇大費周章地搬家來實現。年輕的家長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總是想盡辦法的給孩子更好的舒服的環境。
  • 可不可以告訴孩子賺錢辛苦,家裡不富裕?
    前一陣有個話題引發了諸多討論,一位農民工父親帶著兒子去吃肯德基,孩子一邊吃,父親一邊講:你這一頓飯,吃了我一天的工資。孩子聽著父親的話,感覺手裡面的雞腿都不香了。有人說:這簡直就是家庭版的PUA呀,吃頓快餐也要讓孩子心懷愧疚!
  • 你不好好努力的話,對得起我們嗎?家長們,別「親情綁架」孩子了
    雖然有很多新聞最後都有反轉或者是謠傳,但是仔細查詢一下,就會發現這些假新聞在多年前都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在這些真實的新聞當中,大部分壓倒孩子最後一根稻草的並不是高考的分數,而是父母的一句話「這個分數對得起我們嗎?」問題一:然而分數到底是為了誰考的呢?
  • 真的有天賦-還是富裕家庭孩子擁有的特權?
    它們提供了詹妮弗的孩子在當地學校所缺乏的深度和複雜性的教學課程。只因為家庭富裕?整個針對有才華學生的行業都受到很多的攻擊,源於精英主義堡壘和特權直升機母親。這些項目的構成只會助長此類費用。評估資優(gifted children)的測試受到更多的批評,這通常是因為輔導計劃(例如,為4至5歲的孩子準備參加紐約市公立學校的資優計劃入學考試的1300美元的輔導「新兵訓練營」)超出了大多數家庭預算。
  • 家長有必要向孩子表露「賺錢很辛苦,家庭不富裕」的生活情緒嗎?
    首先我們先思考一個問題:承受著工作的壓力,工作完一天,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裡面對孩子時,會在孩子面前表示」賺錢的不容易,工作壓力大,身心疲憊「的情緒嗎?最近有一篇話題可是上了熱搜,該話題也是在討論,家長該不該向孩子掙錢吐露掙錢的辛苦的情緒。
  • 普通家庭和富裕家庭的差距,教育方法不同
    上一篇文章看到有人說:「寒門真的難出貴子嗎?」我們大多數人看到這句話「寒門難出貴子」,可能只會想到是家庭物質上的差距,從而每一位家庭父母背井離鄉,把孩子託付給他爺爺奶奶照顧,就此一日又一日的打工掙錢。一、「寒門真的難出貴子?」我老家的一個親戚,他們的孩子不大,現在上了高中。
  • 家庭經濟狀況不富裕,孩子身上可能有這幾種特徵,很容易就能看到
    不過一個人小的時候,家庭經濟狀況不富裕,他的身上還是有一些特徵,很容易能夠看到。這些特徵主要集中在性格和心理特徵上,縱然是長大了,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但是心裡背負的東西還是有的。他的兩個最好朋友,程峰是個富二代,吳狄家庭也是比較富裕,可以說三個人起跑線就不一樣。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雖然家庭狀況不好,但是石小猛努力學習,留在京城打拼。為了自己的女友沈冰能夠過上好日子,儘管經歷了再多的坎坷,但是從來沒有放棄過。
  • 國家富裕起來,為什麼人們不敢生孩子了?
    那麼,為什麼現代人都不願意或者不敢生孩子了呢?第一,中國人逐漸富裕起來,人們的生育觀發生了改變,通常越富裕的國家,生育率越低,人口增長緩慢,而越窮的國家生育率越高。目前國內大城市居民收入水平逐步上升,他們對傳宗接代、多子多福的老觀念早已捨棄。多數人是為自己而活,活好自己,越來越成為年輕一代的生活追求。
  • 家長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賺錢辛苦,咱家不富裕」嗎?有用嗎?
    當然應該,這是家長教育孩子的良好習慣!必須要讓孩子理解家長賺錢辛苦,賺錢不容易,家裡不富裕,才能讓他珍惜錢財,養成節約不浪費的好習慣!不充大款,不揮霍父母辛苦賺來的錢財,是孩子必須要學會的生存法則之一!
  • 媽媽說家裡不富裕,過度"裝窮"真的好嗎?孩子只會自卑
    導語:目前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家庭明明沒錢,還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最優質的物質,哪怕父母吃不上飯了也在所不惜。而有的家庭明明很有錢,卻對孩子說家裡不富裕,天天裝窮。而這兩種,無非是注重教育中的&34;和&34;罷了。我的確也理解一部分人這麼做的想法,怕孩子知道家裡有錢,就失去了奮鬥的動力,怕他們敗家,然而過度的&34;也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 越富裕的家庭,越給孩子講睡前故事!鍛鍊孩子的思考與溝通能力
    美國社會學家曾做過一項普查,結果發現,中上層階級家庭孩子和社會底層家庭的孩子,3歲時詞彙量居然相差了一半。 根據調查發現,5歲前的兒童,能夠堅持每日給孩子讀睡前故事的家庭,只佔了33%;越富裕的家庭堅持給孩子講故事的比例越高,高收入家庭讀睡前故事的父母佔到了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