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我打過仗,也負過傷,是戰場上的倖存者。等到我百年後,把遺體捐獻了,還為醫學提供點研究,為殯葬改革做點貢獻。這是我最後能做的一點事情了,這是好事情。」 這是江蘇省軍區南京第十六離職幹部休養所離休幹部史乃最後的願望,也是他在8年前與愛人共同的約定。
11月18日9時10分,曾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副軍職離休幹部、原陸軍24軍政治部主任史乃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逝世,享年93歲。18日當天,家人遵照史老的遺願,將他的遺體捐獻給南京市紅十字會,目前在南京一家醫院用於醫學研究。
△史乃
歷經多次戰爭,抗美援朝時炮彈在他眼前划過
一個月前的10月19日,現代快報記者在幹休所見到史乃時,史老在反覆斟酌創作的抗美援朝詩詞,雖然白髮蒼蒼,但精神矍鑠。一首名為《紀念抗美援朝勝利七十周年》的詩中寫道:「兩年鏖戰山河在,遍地焦墟炸彈坑。抗美援朝維公理,保家衛國捍和平……」
「我所在的中國人民志願軍24軍1955年10月歸國,當年我們部隊入朝作戰比較晚,1952年秋天至上甘嶺一線。」史乃在採訪時介紹,入朝前,24軍一直駐紮上海一帶,在擔負警備任務的同時,進行入朝前的準備和訓練。
「包括我在內的幾個人從原來的步兵部隊調任到軍後勤部,我被任命為24軍後勤部黨委委員、運輸處黨委書記,同時是運輸處政治協理員兼汽車運輸大隊教導員。當時我給自己的要求是:一個月內學會開車,並學會簡單的汽車修理。」史乃告訴記者。
「有一次,美3師要進攻上甘嶺,當時接到的命令是,要派大車護送糧彈到上甘嶺五聖山。由於沒有制空權,因此只能夜晚運輸,形勢非常嚴峻。」史乃說,美3師曾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實力不可小覷,這個運輸任務十分艱巨。
1953年的一天傍晚,他駕駛一輛美式吉普車在前面帶隊,當天出發沒多久,在山頭有朝鮮人民不斷放空哨,提醒有敵機來襲。因為車多目標大,美軍的照明彈連續發射後,車隊就暴露了。敵機開始輪番盤旋低空掃射,其中6輛車被擊中,3個人犧牲,4個人負傷。
史老當時激動地說,敵機還進行了第二輪轟炸掃射,傷亡10多人。「當時有炮彈就從我的眼前靠近鼻梁的位置擦過,鼻梁處現在還有點彈片,稍稍偏一點可能眼睛就瞎了,不過當時心裡一點沒有害怕。」
史老告訴記者,他們將糧彈如數送到。當時72師師長康林、政委李懷德誇獎說:「你們是英雄,是真正打不爛的『鋼鐵運輸線』!」
△史乃捐出150萬成立基金
十多年捐出近300萬,畢生積蓄成立「關愛基金」
2019年5月,史乃來到南京市慈善總會,捐出150萬元成立「史乃關愛基金」。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基金專門用於救孤、助學、濟困等慈善事業。
其實十多年來,史乃積極參與各項扶貧幫困、賑災救難、捐資助學活動,共捐款近300萬元。「每年,南京市和鼓樓區開展的慈善活動,他都是帶頭捐款。」江蘇省軍區南京第十六離職幹部休養所所長江曉斌說。
史乃擔任十六所黨委副書記,是所裡的詩詞興趣小組組長,還積極參與學校、社會等的教育宣講活動,共計100多場。「在幹休所系統調整改革中,史乃同志經常組織老幹部們一起學習領會上級文件精神,提建議,幫助解讀改革政策。」江曉斌告訴記者。
△2017年9月1日史乃參加南京市天正小學的活動
在關心下一代工作中,史乃也積極參與並做出貢獻。2017年,南京市天正小學成立了「史乃中隊」。該校大隊輔導員強麗告訴記者:「2017年9月1日,我們特意邀請到了史乃老先生,請他給孩子們講講紅色故事,他的言語生動,還給孩子們提出了期望,反響特別好。」此外寒暑假,學校雛鷹假日小隊也會組織展開尋訪活動,孩子們結伴去看望史老。「老先生走了,我們很難過,我們會永遠懷念他,繼承他的精神。」
最後一點力量獻給社會,他和老伴捐獻遺體
「2012年,史老和老伴就決定百年後捐獻遺體的想法,並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幹休所志友小組負責人王繼紅告訴記者,她主要負責聯絡工作。
△遺體捐獻證書
所有捐獻遺體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作「志友」。這是南京市紅十字會捐獻遺體器官志願者之友的簡稱。他們倡導「三不兩獻一育」,「三不」指死後不開追悼會、不接受花圈輓聯、不用骨灰盒建墓土葬,「兩獻」指捐遺體供解剖、獻器官供移植,「一育」指骨灰用於植樹造林。
「我和老伴是在國內相識,在朝鮮相知、結婚,我們不僅是愛人,還是戰友。」在此前的採訪中,史老曾說。
王繼紅告訴記者,「在平常的聯繫中,史老曾多次談到自己是戰爭的倖存者,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一定要把遺體捐獻出來。」18日當天,家人遵照史老的遺願,將他的遺體捐獻給南京市紅十字會,目前在南京一家醫院用於醫學研究。
2018年,史乃被江蘇省軍區表彰為「先進離退休幹部」,2019年被省軍區、軍委國防動員部表彰為「先進離退休幹部」,2019年12月被表彰為「全軍先進離退休幹部」。
△史乃所獲的部分榮譽
人物名片
史乃,1927年12月生,江蘇啟東人。1944年2月入伍,1945年5月入黨。歷任:新四軍第六師十六旅連文化教導員、連指導員,第二十四軍炮兵團股長、第七十二師營教導員、團政治處主任、軍政治部處長、第七十師副政委、軍政治部副主任,陸軍第二十四軍政治部主任(副軍職)等職。曾參加姚家岱、蘇中、萊蕪、孟良崮、豫東、沙土集、楊拐、淮海、渡江等戰役戰鬥,並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1955年被授予少校軍銜,1964年5月晉升為中校軍銜,因戰負傷為二等乙級傷殘。曾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和獨立功勳榮譽章、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三級國旗勳章。
通訊員 呂劍鋒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盧河燕/文 施向輝 劉暢/攝
(部分圖片由通訊員提供)
(編輯 範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