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知名醫師、精神分析學家,猶太 人,精神分析學 的創始人,被稱為「維也納第一精神分析學派」。他提出「潛意識 」、「自我 」、「本我 」、「超我 」、「俄狄浦斯情結 」、「力比多」、「心理防衛機制 」等概念。提出的精神分析學後來被認為並非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法,但激發了後人提出各式各樣的精神病理學理論,在臨床心理學的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著有《夢的解析 》、《精神分析引論 》、《圖騰與禁忌 》等。被世人譽為「精神分析之父」,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家之一。
弗洛伊德相關考點如下:
弗洛伊德將人的意識分為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三個層次,並用冰山作比喻,因此他的理論被稱為「冰山理論」。並將人的人格結構分為本我、自我、超我三個部分,用他的理論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及精神病的成因。
人格結構的最基本的層次是本我(id),相當於他早期提出的潛意識。它處於心靈最底層,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動物性的本能衝動,特別是性衝動。它是混亂的、毫無理性的,只知按照快樂原則(pleasure principle)行事,盲目地追求滿足。
中間一層是自我(ego),它是從本我中分化出來是受現實陶冶而漸識時務的一部分。自我充當本我與外部世界的聯絡者與仲裁者,並且在超我的指導下監管本我的活動,它是一種能根據周圍環境的實際條件來調節本我和超我的矛盾、決定自己行為方式的意識,代表的就是通常所說的理性或正確的判斷。它按照「現實原則」行動,既要獲得滿足,又要避免痛苦。
最上面一層是超我(superego),即能進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的理想化了的自我,它是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社會尤其是父母給他的賞罰活動中形成的,換言之,是父母作為愛的角色和紀律的角色的賞罰權威的內化。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平常人們所說的良心,代表著社會道德對個人的懲罰和規範作用,另一方面是理想自我,確定道德行為的標準。超我的主要職責是指導自我以道德良心自居,去限制、壓抑本我的本能衝動,而按至善原則活動。
考查方式如下:
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 )認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動人的發展的潛在的、無意識的、最根本的動因。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中,他認為人格最原始的部分是()
A.自我 B.本我 C.超我 D.理想我
本題選B
考試中,當一個學生想偷看夾帶時,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最終決定放棄作弊,做一個誠實的人。按照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在此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人格成分是 ( )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現實我
本題選C
弗洛伊德以身體不同部位獲得性衝動的滿足為標準,將人格發展劃分為5個階段,其人格發展理論又稱性心理期發展論。
口唇期(oral stage):從出生到 1 歲左右。此期嬰幼兒以吸吮、咬和吞咽等口腔活動為主滿足本能和性的需要。
肛門期(anal stage):2-3 歲左右。此期兒童性慾望的滿足主要來自於肛門或排便過程。
性器期(phallia stage):4-5 歲左右。此期兒童性生理的分化導致心理的分化,兒童表現出對生殖器的極大興趣,性需求集中於性器官本身。他們不僅通過玩弄性器官獲得滿足,而且通過想像獲得滿足。此期男孩會經歷「戀母情結」(Oedipus complx,俄底普斯情結),對於女孩,則經歷「戀父情結」(Electra complex,厄勒克特拉情結)。
潛伏期(latency stage):6歲到16歲左右。在這一時期,兒童的興趣轉向外部世界,參加學校和團體的活動,與同伴娛樂、運動,發展同性的友誼,滿足來自於外界、好奇心和知識滿足,娛樂和運動等。
生殖期(genital stage):13歲到18歲。青春期性器官成熟後即開始,性需求從兩性關係中獲得滿足,有導向的選擇配偶,成為較現實的和社會化的成人。
弗洛伊德認為許多遺忘的發生既不是由於記憶的衰退也不是由於經驗的幹擾,而是因為個人常常壓抑痛苦的記憶,如羞恥感、恐懼感、罪惡感的隱私總是被設法壓抑而造成的遺忘。考試中常以客觀題的方式考查。
弗洛伊德認為遺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 )。
本題填「記憶被壓抑」
自我防禦機制最早由精神分析學派系統地加以論述。所謂自我防禦機制就是自我在精神受幹擾時用以避開幹擾,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機制。防禦機制包括壓抑、否認、置換、文飾、投射等。常常考查對於這些機制的理解與區分。
「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得不到的東西就是不好的」這種自我防禦方式稱為( )
A.否認B.文飾C.投射D.幻想
本題選B
自由聯想(free association)。弗洛伊德認為浮現在腦海中的任何東西都不是無緣無故的,都是具有一定因果關係的,藉此可挖掘出潛意識中的癥結。自由聯想就是讓病人自由訴說心中想到的任何東西,鼓勵病人儘量回憶童年時期所遭受的精神創傷。
釋夢(dream interpretation)。弗洛伊德將夢境分為兩層次:當事人所記憶者稱為顯性夢境(manifest dream-content),顯性夢境並非夢的真正內容。另一為當事人所不能記憶者為隱性夢境(latent dream-thought),隱性夢境中隱含更重要的意義。心理治療的目的,即在根據患者顯性夢去解析其隱性夢的涵義,從而找出當事人潛意識中的問題。
移情(transference)。即患者對心理醫生的情感反應。移情有正移情(Positive transference)和負移情(negative transference),正移情是患者將積極的情感轉移到醫生身上,負移情是患者將消極的情感轉移到醫生身上。藉助移情,把病人早年形成的病理情結加以重現,重新經歷往日的情感,進而幫助他解決這些心理衝突。
想要獲取更多關於考編的內容,請關注我,「17學堂「致力於為您提供有趣有用的資訊與資料,一路陪伴,助您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