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網上看到廣東18歲高中男生娶14歲初中女生,雙方家長還大張旗鼓給兩個未成年的孩子舉辦婚禮。
一個18歲,一個14歲,一個剛成年,一個還未成年,兩個都沒有達到國家法定結婚年齡。父母卻為他們舉辦婚禮,說明父母的法律意識淡薄,這種淡薄肯定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而是一個村莊,或者一個鎮上的人都這樣。因為大部分人家的孩子都是十幾歲就舉行婚禮,所以這18歲的男生娶14歲的女生,在他們眼裡也就是正常現象了。
好像不正常的就是我們這些二十七八或者三四十歲才結婚的看客了。在我們眼裡,十幾歲的孩子正是讀書的大好季節,可他們卻走進了婚姻的殿堂,所以我們大驚小怪。其實,見得多了,你也就感覺正常了,也就接受了。
我班去年轉來了一名女生,是孩子的媽媽帶著來報名的。因為她的媽媽太年輕,看著就二十一二的年齡,我們還以為是孩子的姨姨或者姐姐。直到她告訴我們她是孩子的媽媽,今年二十四歲,我們幾個老師都驚呆了。因為我的同事已經三十歲了還沒有對象,而這名二十四歲的媽媽的女兒已經八歲了。同事不好意思的趕緊捂著臉跑出去了,我們剩下的只能感嘆:人與人不能比啊!
我們單位附近的小區,住的居民大部分都是九十年代從南部山區搬遷來的移民,大部分都是回民,他們的孩子普遍結婚早。這幾年隨著國家政策的宣傳,隨著教育意識的提高,有的家庭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孩子直到自己主動不讀書了才結婚。但還是有部分家庭,女孩子小學六年級讀完的那個冬天就許人了,急性子的男方父母,過年的時候就催著把兒媳婦娶進來。我曾見過一個三十八歲就當了爺爺的男人,他抱著孫子在小區裡轉,還嘲笑我們這些三十歲才結婚的人不懂得享受生活,氣的我們幾個抱著孩子的大齡媽媽都不願意理他。
前一段時間,學籍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來我們學校核查學生輟學情況,我們才知道去年小學畢業的一個女生被他的家人搶著嫁人拿彩禮,導致孩子輟學回偏遠的老家跟著爺爺奶奶。當年,女生的爸爸媽媽離婚,五歲多一點的她判給了媽媽,可她上五年級的時候又被爸爸以他這裡的教學質量高為理由要了回來。她媽媽開始也想著只要女兒能有個好的學習環境,跟誰都一樣,就讓孩子轉學到了我們學校,跟著她爸爸生活學習。直到小學畢業,爸爸不讓孩子上初中,把她送回到偏遠的老家,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她的媽媽才知道上當了。管理學籍的老師找了過去,才知道是孩子能嫁人了,她的爸爸想獨吞彩禮,所以早早把孩子要了回來,小學畢業又把她塞回到老家,讓趕緊偷著嫁人。
早婚,導致單親家庭的孩子特別多,親情非常淡薄。到學校調查,每個班至少七八個單親家庭的孩子。有的孩子幾個媽,到最後自己也不知道誰才是自己的親媽。因為孩子剛生下幾個月的時候,他的媽媽就被爸爸打跑了,一段時間後他的爸爸又領進來一個媽把他養到幾歲。父母不和,這個媽媽也跑了,再來第三個媽媽。到最後,爸爸讓他喊哪個女人為媽媽,他就喊。媽媽在他心目中只是一個稱呼,根本沒有親情溫暖。老師讓報媽媽的名字,孩子也煩惱的不知道要給老師說哪一個媽媽的名字,既驚奇又心酸。
所以,今天在網上看到這十八歲的男生娶十四歲的女生,父母還為他們舉行婚禮,我一點也不奇怪。因為在他們的父母心裡,他們嫁的是女兒,娶得是媳婦,是兒子有了老婆,女兒有了婆家,父母的任務就完成了。至於大家關心的兩個孩子都還未達到法定年齡,他們根本不考慮,因為他們認可的是舉辦婚禮,而不是到了法定年齡才能領到的那張結婚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