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National Capital City),又被稱為國都、都城,是一個國家中央政府和政治中心的所在地,也是各類國家級機關的集中駐紮地,它的存在,象徵著一個國家的主權。所以無論對世界上哪個國家來說,首都皆擁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一般而言,首都是不會輕易改變的。
眾所周知,韓國的首都是首爾,位於朝鮮半島的中部,總面積為605平方公裡,人口達到1004萬,別看韓國面積不大,它的首都首爾卻是世界級大城市(全球第十),亞洲主要金融城市,同時也是韓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中心,這裡的消費者物價指數高居世界第5,絕對是頂級城市。
反觀世宗特別自治市,面積不過465平方千米,人口也才12萬(未遷都前),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非常落後,並且既不是港口要道,也不是資源中心,地理位置還有些偏僻,總之要啥沒啥,甚至在很多人的眼裡,它就是個「鄉下城市」。
就這樣一個地方,卻是韓國政府千挑萬選的遷都之地,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第1個原因:首爾的人口實在太多了
上文中說道,首爾總面積為605平方公裡,人口卻達到了1004萬,啥概念?一個面積不足韓國百分之一的首爾,卻擁有了全國近5分之1的人口(截至2018年),人口密度十分可怕。
毫無疑問,超高的人口密度會帶來諸如交通堵塞、住宅擁擠、房價過高、環境汙染等等可怕的現象,與此同時,首爾還集中了韓國70%左右的大企業,故而人口和資源都過度集中於首爾,城市運轉的壓力實在太大了。
第2個原因:首爾的特殊位置
從地圖上一眼就能看到,首爾離韓朝邊境實在太近了,它的北部與朝鮮臨時軍事分界線僅40公裡,這意味著什麼,相信不用筆者多言,而反觀世宗特別自治市,位於首爾南偏東120公裡處,既一定程度上遠離了邊境,又距離京畿經濟圈不算遠,同時山清水秀,人口稀少,確實是完美的遷都地點。
第3個原因:削弱財閥力量
對韓國稍有了解的朋友會知道,「財閥」2個字在韓國佔有多大的分量,毫不誇張地說,韓國的財閥們甚至可以左右國家政治,故而在韓國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鐵打的財閥,流水的總統」,韓國財閥從誕生、發展再到壯大,與歷屆政府的支持、扶植分不開。而反過來說,財閥又是歷屆政府最強有力的經濟支持者,故而誰也離不開誰。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這無疑是非常危險的信號,那麼如何削弱財閥控制,遷都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上文中提到,首爾集中了韓國70%左右的大企業,如果韓國真的遷都,就能大大分化韓國財閥,故而在2003年,韓國國會通過了《新行政首都特別法》,擬定遷都世宗,並於2007年開始建設世宗市。
但夢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財閥難道不知道政府的心思嗎?他們會輕易同意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與此同時,首爾的民眾也不樂意,我們本來是首都戶口,現在你說轉就轉?於是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雙方進行了多次「交戰」,最終,一個折中的辦法出現了。
即世宗的定位不是首都,而是韓國行政首都,其職能是分擔首爾的行政壓力,就此,財閥才鬆了口,截止今日,以總理室為首的36個韓國中央機關和19個政府研究中心已陸續遷往世宗,世宗的人口也從10多萬提高到34萬,經濟、文化水平也都逐漸提升,不過時至今日,青瓦臺和國會等重要國家機關仍然留在首爾,世宗市未來的路,顯然還十分漫長且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