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博物館:歷久彌新的羊城文化地標

2020-12-13 環球網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五月的羊城,芳菲盡染,奼紫嫣紅。漫步於廣州市越秀公園內,拾級而上,蒼翠欲滴的樹木間,一座高五層的塔樓映入眼帘。朱牆綠瓦,飛簷重疊,瑰麗雄奇。登樓遠眺,羊城景色盡收眼底。這就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的鎮海樓,初名「望海樓」,明嘉靖年間改名為「鎮海樓」,寓意「雄鎮海疆」。作為廣州市著名的文化地標,鎮海樓2019年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樓」。

廣州博物館的主館址就位於此。1929年,廣州市立博物院(廣州博物館前身)在鎮海樓建成開放,這是華南地區首座博物館,以「救亡圖存,開啟民智」為使命,對嶺南地區文化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新中國成立後,廣州博物館逐漸發展為一座收藏、研究、展示、宣傳廣州歷史文化的地誌性綜合博物館,館藏文物、藝術品約13萬件(套)。除了鎮海樓展區,廣州博物館還包括以「海貿遺珍」展為主的仲元樓展區、三元裡人民抗英鬥爭紀念館、「三·二九」起義指揮部舊址紀念館。

承載城市文化記憶

走進鎮海樓展區「城標·城史——廣州歷史陳列」,廣州五六千年來的歷史文化進程和2200多年的城市發展軌跡在眼前逐層展開。近千件館藏文物和沙盤、浮雕、視頻等,向觀眾講述廣州這座城市的滄桑歷史與獨特文化。

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珠江三角洲一帶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先秦時期,嶺南地區為越族聚居之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設南海、桂林、象三郡。南海郡首任郡尉任囂在番禺(廣州舊稱)築城,為南海郡郡治。展廳裡展示了一件長橢圓形漆盒,1953年出土於廣州西村石頭崗秦墓,盒蓋正中烙印有「蕃禺」二字,這是秦朝在廣州設置郡縣的重要歷史物證,也是廣州建城2200多年歷史的最早物證。

公元前204年,秦將趙佗趁中原楚漢相爭之際,在嶺南建立南越國,定都番禺。南越國是嶺南地區第一個封建王國,延續了93年。展櫃裡的印花方磚、「萬歲」瓦當等建築構件,出土於南越國宮署遺址,讓人遙想2000多年前南越國王宮的景象。

漢武帝滅南越國後,在嶺南設交趾刺史部,東漢時改為交州。三國時期,孫權將交州劃分為交、廣二州,「廣州」地名首次在歷史上出現。

作為嶺南政治文化中心和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廣州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存。東漢陶船模型、晉代青釉雞首壺、唐代箕形端硯、宋代銅壺滴漏、元代青花船型水注……琳琅滿目的文物展現了古代廣州的社會文化風貌。兩宋時期,廣州城經過多次修築,形成了子城、東城、西城的基本城市格局,一直延續至明清。

近代以來,廣州得風氣之先,聚集了大批進步知識分子和革命志士。三元裡人民抗英鬥爭、「三·二九」起義、護法運動、廣州起義等重大事件留下了濃墨重彩的歷史遺蹟。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廣州東亞酒店職工連夜趕製了一面五星紅旗,第二天凌晨在酒店頂樓升起,成為迎接廣州解放的第一面五星紅旗。

展現千年商都盛景

「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也是世界上少有的2000多年來持續繁榮的貿易大港。廣州漢墓中出土不少來自非洲、西亞地區的舶來品,證明秦漢之際從番禺到波斯灣的海上航線已經貫通。」廣州博物館副館長朱曉秋介紹說。

隋唐至宋元時期,廣州對外貿易蓬勃發展,往來頻繁的商賈和僧侶促進了文化交流,塑造了廣州獨特的港市文明。明代廣州在朝貢貿易體系中作用突出,並成為「地理大發現」後西方航海國家到東方貿易的重要港口。清康熙年間,在廣州設立粵海關,依託十三行商人與海外諸國開展貿易。1757年至1842年,廣州作為中國對歐美國家「一口通商」的口岸,經濟、文化、城建快速發展,成為享譽世界的繁華商都。

在鎮海樓內,一幅玻璃畫吸引了記者的目光。畫面上珠江北岸商館林立,各色國旗飄揚,商船如梭。朱曉秋介紹,這是清代十三行夷館玻璃畫,長50釐米,寬45釐米,是一件展示廣州口岸歷史文化特色的藝術精品。

1757年,廣州開啟「一口通商」,清政府在珠江北岸劃出專門區域,供外商居住和貿易。這片區域稱十三行商館區,又名「十三行夷館」。「來來往往的外國商船到達黃埔錨地,經粵海關檢查後,用小船將貨物運到商館區卸貨。外商在這裡談價、發貨、娛樂,購回中國的茶葉、瓷器、絲織品等。」朱曉秋說。最初,中國行商將已有的店鋪租給外國人。1822年大火後,由外國人自己興建商館。畫中的商館有圓拱廊柱和闊大的露臺,充分體現了西式建築風格。

明清時期,隨著海外貿易持續發展,象牙、犀角、水晶、珊瑚、琥珀、酸枝木、硬木等貴重物料源源不斷地輸入廣州,並由廣州工匠製成精美的工藝品。展廳裡的清乾隆鏨胎琺瑯金鼎,是廣東官員進獻宮廷的「廣作」精品,代表了乾隆時期廣州工匠的精巧技藝。金鼎雙耳作雲花式,鼓扁腹,圜底,三獸首柱足,蓋頂嵌有一顆通透碧綠的翡翠,器身鏨出紅黃藍綠多色紋樣及福祿壽字體,流光溢彩,精美華麗。

仲元樓展區的「海貿遺珍」展,匯聚牙雕、刺繡、絲織品、廣彩、外銷瓷、外銷畫等藝術品,再現了18世紀至20世紀初廣州口岸對外貿易的盛況。展覽中有一件精品文物不可錯過,它就是被稱為廣州「清明上河圖」的清代「廣州珠江北岸風情圖」木雕封簷板。封簷板是古建築門楣上的構件。這塊長8.6米、寬約0.3米的封簷板,是清乾隆時期作品,原置於廣州從化太平鎮錢崗村廣裕祠。走近細看,從左到右可以辨認出西炮臺、歸德城門、鎮海樓、十三行商館、琶洲塔等廣州著名景物。珠江上,滿載貨物的帆船和裝飾華麗的花艇往來穿行,岸上挑擔叫賣的小販和江邊垂釣者栩栩如生。「這件封簷板細緻而全面地描繪了清代廣州珠江北岸的自然風光和熱鬧的城市百態,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朱曉秋說。

打造精品社教活動

「博物館通過陳列展覽的推陳出新才能與時俱進。」廣州博物館館長李民湧說,作為展示城市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廣州博物館依託自身館藏,每年舉辦不同主題的特色專題展覽。2020年1月,廣州博物館推出「字字珠璣——廣州博物館藏有銘銅器展」,展出吉金、銅鏡、璽印、古錢四類有銘銅器208件(套),其中40件青銅器珍品來自近代金石學家、古文字學家容庚的捐贈,如歷經2000多年仍削鐵如泥的戰國越王劍、器型罕見的周代曾大保銅盆、保存完好的東晉周君時六面銅印等。廣州博物館微信服務號「智慧廣博」還上線了「字字珠璣」展的四維雲展,讓觀眾足不出戶就能獲得身臨其境觀展的體驗。

李民湧認為,廣州博物館肩負著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推廣本土文化的職責,除了舉辦精品展覽,還要充分挖掘博物館蘊藏的文化資源,建立有影響力的社教活動品牌。

「小廣的奇趣假期」是廣州博物館每年寒暑假舉行的文化教育活動,將趣味體驗與知識學習結合,很受青少年歡迎。2019年「小廣的奇趣假期」文化冬令營「步步為『銀』」帶領青少年走進廣州制銀非遺工作室,體驗銀飾製作。

2018年起,廣州博物館開展了「漫遊鎮海樓,細數粵童謠」粵語童謠推廣活動,通過參觀展覽、非遺活動體驗等多種方式,讓青少年深入了解廣府文化。

在各個傳統節日,廣州博物館都會舉辦「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讓觀眾感受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順應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趨勢,廣州博物館積極利用新媒體平臺傳播文化內容,開展線上活動。「希望通過大家喜聞樂見的新形式、新手段,做好新時代嶺南文化的傳承,讓老城標煥發出新活力。」李民湧說。

相關焦點

  • 氧氣森林、音樂博物館、羊城廣場……大家常逛的廣州新中軸線,將有...
    趕緊來看看~ 羊城廣場:預計今年6月落成 位於廣州新中軸線南端 毗鄰廣州塔的羊城廣場 南接廣州四大文化設施 廣州美術館
  • 羊城廣州,美麗城市
    站在越秀山主峰之上,俯瞰越秀公園,更可以看到廣州全貌的繁華景觀。越秀公園有山,又有水,「北秀,南秀,東秀」三個湖泊,垂釣,衝浪,划船,讓你在夏季中暢玩。五羊雕像則是在廣州的地標性景觀越秀山上而建。廣州又被稱為「羊城」,因此這個建在越秀山上的五羊雕像是廣州城的象徵。
  • 廣州公交:紅色羊城 「1路」同行
    「公交+旅遊+文化」——「紅色公交」順勢而生公交1路線,是廣州歷史最悠久的公交線路,見證城市的發展變遷,它從越秀區開出,途經農講所、烈士陵園、中共三大博物館、北京路、沙面等重要歷史地標。越秀區作為廣州的中心城區,擁有全市最豐富、品級最高、最集中的紅色文化資源,其中,由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具有濃厚的紅色文化沉澱,已發展為新時代激發黨員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傳承紅色基因和革命精神的重要載體。
  • 歷久彌新的文化地標(華夏博物之旅)
    圖一  廣州博物館成立於1929年,是中國最早建立的綜合性博物館之一,也是華南首座博物館,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廣州博物館現有鎮海樓展區、仲元樓展區,另轄三元裡人民抗英鬥爭紀念館、「三·二九」起義指揮部舊址紀念館兩個分館。  主館址鎮海樓(圖一),始建於明代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因樓高五層,俗稱「五層樓」,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鎮海樓內設展覽「城標·城史——廣州歷史陳列」,通過數百件文物展品,系統展示廣州幾千年的城市發展與文化變遷。
  • 廣州被遺忘的地標,比小蠻腰意義更大地位更高,是羊城別名的由來
    現在很多東西流行設計「logo」, 也就是說標誌無論是活動比賽還是城市觀光地,都能簡潔明確地表達其意思,容易給人留下印象,對一個城市來說,這個logo是地標建築,就像上海的東方明珠電視塔,北京的天安門,巴黎的鐵塔,廣州的地標是什麼你一定是「野蠻人的腰嗎?
  • 「羊城之夏」2020廣州市民文化季落下帷幕
    南方網訊(記者/李婷)12月16日,持續近半年的「羊城之夏」2020廣州市民文化季(下文簡稱「羊城之夏」)在友誼劇院落下帷幕。「羊城之夏」閉幕晚會是本屆市民文化季的一次整體回顧與系統梳理,也將文化季推上又一高潮。
  • 廣州博物館「戶上千色映羊城」展 看近代最漂亮的玻璃窗
    廣州並不下雪,但早期中國的玻璃窗,最漂亮的恐怕就要數在廣州等地使用的「滿洲窗」了。《廣州竹枝詞》云:「五色玻璃三面月。」熠熠生輝,開創了獨有的廣式浪漫。12月30日,醞釀達7年之久的國內首個「滿洲窗」專題展「戶上千色映羊城」在鎮海樓展區惜今閣拉開帷幕。五色玻璃光影流動,你不想來打卡嗎?
  • 這個雙節假期,廣州各博物館為你準備了文化大餐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川 通訊員 穗文廣旅宣)記者從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獲悉,為迎接國慶中秋假期,廣州市屬博物館將圍繞節慶組織開展一系列的展覽和文化活動,包括舉辦展覽22個(不含常設展覽),各類文化活動32個。各市屬博物館還紛紛推出中秋節特別活動,為市民歡度假期提供豐富的文化大餐。以下是部分展覽和文化活動的預告與介紹。
  • 2020年廣州羊城粵劇節在哪裡舉行?
    本屆粵劇節將分為優秀劇目展演、華人華僑社團粵劇粵曲聯展、粵劇電影展映、粵劇研討會以及粵劇名師講座、藝術沙龍等五大板塊,選出15個專業院團的21臺優秀劇目、38個社團的158個節目組成21臺華人華僑粵劇粵曲晚會,在廣州大劇院、蓓蕾劇院、廣東粵劇藝術中心、江南大戲院、南方劇院、番禺沙灣文化中心、黃埔石化影劇院、彩虹曲苑、粵劇藝術博物館等場館分別展演。
  • 廣州文交會|2020廣州最具價值文化園區!羊城創意產業園又獲殊榮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黎存根圖/羊城創意產業園提供(署名除外)在11月22日舉行的2020廣州文交會開幕式上,羊城創意產業園等7個園區獲頒「2020最具價值文化產業園區」。此次主辦方同時發布的有「2020廣州文化企業30強」「2020文化企業成長性20強」「2020最具價值文化產業園區」榜單。羊城創意產業園是羊城晚報報業集團於2007年創建的大型文化創意產業園,由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廣東羊城晚報創意園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負責經營管理。
  • 廣州為什麼又稱羊城?這麼呆萌的名字有何由來?
    如果說是花城,大家肯定能get到這個點,畢竟廣州這個城市四季如春,成為一個百花盛開的城市,花城這個名字肯定是名副其實的了。但你如果說是羊城,大家就很不能理解了,而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講解一下。知乎上有一個關於廣州被稱為羊城的答案,點讚率極高,而小編也覺得頗有道理。廣州被稱為羊城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兩個廣州人吵架,「你講咩啊?」「咩啊!」「咩咩啊。」
  • 羊城創意產業園獲頒「2020廣州最具價值文化園區」
    羊城創意產業園獲頒「2020廣州最具價值文化園區」金羊網  作者:  2020-11-23 羊城創意產業園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黃宙輝、黎存根報導:22日,2020廣州文交會開幕式上,主辦方發布了「2020廣州文化企業30強」「2020文化企業成長性20強」「2020最具價值文化產業園區」榜單。
  • 廣州打造全國文化消費中心城市
    來廣州看「文化大戲」  在剛剛過去的元旦假期,博物館、圖書館等文化場所人聲鼎沸,逛展看劇、體驗非遺互動項目正成為廣州市民假日期間消費打卡的首選。  廣州的演藝文化資源豐富。城市文化地標廣州大劇院開業10年,已成為廣州演藝文化「新高地」,躋身「世界十大歌劇院」。10年來,有1300多個中外藝術團體、32000多名藝術家先後登上廣州大劇院的舞臺,帶來了歌劇、舞蹈音樂、戲曲、戲劇和音樂劇等4000多場精彩表演、1800多場藝術活動;500多萬觀眾走進廣州大劇院接受藝術的薰陶。
  • 羊城是指哪個城市和羊城的由來?
    答|百度派 @小秘羊城是哪個城市?又為什麼叫羊城?小編作為地地道道的廣州人,發現有很多外地人都不是很清楚羊城其實指的是廣州,也不知道廣州被稱為羊城的原因~於是,小編今天就忍不住要來跟大家科普一下啦~羊城的由來:關於五仙降臨的年代,有各種各類的說法,小編講一個最被人所傳頌的一個。大約在周朝時,廣州連年災荒,田野荒蕪,農業失收,人民不得溫飽。
  • 帶258萬網友「雲」遊博物館,網際網路企業助力廣州文旅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楊哲圖/酷狗近日,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正式發布「全國非遺主題旅遊線路徵集宣傳」活動入選線路名單,其中,「廣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遺產深度遊酷狗直播雲遊博物館「雲遊博物館」線路串聯多元文化資源廣州擁有著豐富而獨特的文化資源,諸如粵劇
  • 不過錯過的廣州地標——白雲區元旦春節旅遊打卡攻略
    推薦點:白雲山、帽峰山、白雲湖、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廣州神農草堂中醫藥博物館、迪士普音響博物館、鳳和村(廣州翼·空港文旅小鎮)、雲溪灣鄉村旅遊景區、豐華園、
  • 老成都人力薦「天府文化地標」 成都博物館再次被提名
    封面新聞記者 陳荷為「喚起城市記憶,傳承歷史文脈,提升城市精神」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推出了「尋找天府十大文化地標」大型系列採訪活動,目前已成為眾多市民、網友熱議話題,大家紛紛推薦起自己心目中的「天府文化地標」。
  • 廣州暨南大學穗華口腔:廣州「羊城」的由來
    廣州又稱「羊城」、「穗城」,既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優秀旅遊城市,還是著名的僑鄉。南部優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造就了廣州優美的景色、旖旎的風光,也使得廣州常年鮮花繁盛,獨得「花城」之雅號。飲食文化粵菜的形成歷史悠久,大量中原移民嶺南,使廣州飲食文化深受中原影響,早在漢魏時,廣州的蛇餚、烤鵝和魚羹已有影響;宋末時,宋帝帶廚南逃,不少宮廷美食流傳到廣州民間;鴉片戰爭後,歐美各國的傳教士和商人大量湧入,廣州萬商雲集,為飲食業的發展提供了廣泛市場。
  • 廣州這個「地標性公園」,敘述「羊城」由來,見證廣府歷史
    廣州有個「地標性公園」,景區內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既有歷史遺蹟,也有綠樹湖泊。在這裡能夠讓你了解廣府文化,了解羊城傳說故事,也能觀賞自然景色。能陶冶自己的情操也能放鬆身心,親近自然。這個「地標性公園」名為越秀公園。
  • 「2020羊城書展雲會場」小程序上線新花城 廣州60家書店成超強分會場
    本網訊(記者徐平 通訊員梁江南)8月21日,2020南國書香節暨羊城書展拉開帷幕。作為南國書香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屆羊城書展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新聞出版局、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由廣州新華出版發行集團、廣州日報、廣州市廣播電視臺承辦,全面傳播新時代先進文化,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引領閱讀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