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久彌新的文化地標(華夏博物之旅)

2020-12-24 人民網

  圖一

  廣州博物館成立於1929年,是中國最早建立的綜合性博物館之一,也是華南首座博物館,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廣州博物館現有鎮海樓展區、仲元樓展區,另轄三元裡人民抗英鬥爭紀念館、「三·二九」起義指揮部舊址紀念館兩個分館。

  主館址鎮海樓(圖一),始建於明代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因樓高五層,俗稱「五層樓」,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鎮海樓內設展覽「城標·城史——廣州歷史陳列」,通過數百件文物展品,系統展示廣州幾千年的城市發展與文化變遷。

  秦代「蕃禺」 漆盒

  這件漆盒,是「蕃禺」一名見於考古實物最早的一例。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嶺南設置南海、桂林和象3個郡。南海郡的郡治設在蕃禺。秦統一嶺南以後,中原文化促進了嶺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等諸方面的發展。

  這件漆盒,1952年廣州西村出土。漆盒蓋面繪有朱色雲紋和「蕃禺」兩字烙印。這件漆盒,是秦朝推行郡縣制和在廣州設置郡縣的重要歷史物證,見證了廣州長達2000多年的建城史,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漆盒做工精緻,是一件代表當時廣州工匠製造水平的不可多得的工藝品。

  元代青花船形水注

  此件元青花船形水注為景德鎮窯所產,是目前所知全國獨一無二的元代青花船形水注,是廣州博物館中最具代表性的青花瓷器。

  水注,是專供注水於硯的盛水器。瓷質水注,六朝時多有燒制,宋元時期盛行。水注以瓜果或動物造型為主,船形水注始見於南宋龍泉窯。

  青花瓷器燒制,發端於唐朝,成熟於元朝。元代青花瓷器存世不多,目前國內外已知的也不過600餘件。

  該水注器內儲水,外形似船。船分中艙和後艙。中艙前有一個篷,兩邊有柵欄,篷下有兩個女俑盤坐,中艙兩側的拱形窗口下堆有假石山。器身所繪青花紋飾,使用本地產青花料,清新淡雅。該器設計巧妙,為元代青花瓷珍品。

  清代乾隆銅鏨胎琺瑯金鼎

  明景泰年間,中國琺瑯器製作達到一個高峰,這種特殊的工藝開始大規模流傳。清代康、雍、乾三朝,琺瑯器生產規模巨大,技藝精湛。

  金屬鏨(zàn)胎琺瑯器將鏨刻技術與琺瑯工藝融為一體。工藝流程為:先在金屬胎的表面描繪輪廓,然後根據輪廓進行鏨刻,再在其下凹處填施各色的琺瑯釉料,經焙燒、磨光、鍍金等工序後成器。

  清代鏨胎琺瑯工藝的製作中心是廣州。清朝宮內的琺瑯匠人,大多是由粵海關選入,稱為「南匠」。

  該金鼎造型精美華麗,形制厚重,代表了清代廣州鏨胎琺瑯工藝的較高水平。

  清銅鎏金亭式轉人轉鴨自鳴鐘

  這座乾隆時期廣州工匠製造的自鳴鐘,高110釐米,通體鎏金,造型為二層樓閣式。下部羅馬字鐘盤,鐘盤上三個弦孔,分別負責走時、報時、報刻。右下角的小盤是星期盤。左下角的小盤是樂曲盤,調整指針即可變換樂曲。自鳴鐘每隔15分鐘奏樂一次,樂聲起處,亭中人物迴旋,小門自動打開,獻寶小人走出;亭下小橋流水,牧人牽羊過橋,橋下鴨戲清波,十分精巧。

  廣州本地工匠率先掌握了西方鐘錶製造工藝,生產了許多獨具特色的廣式自鳴鐘。故宮博物院資料顯示,廣鍾在故宮鐘錶藏品中數量居第二位。

  (圖片均由廣州博物館提供)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07日 06 版)

(責編:嶽弘彬)

相關焦點

  • 華夏博物之旅:盤點山西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宛如星河,照耀著現在,也啟迪著未來。希望本版推出的「美哉·華夏博物之旅」欄目如一個窗口,能讓讀者朋友通過博物館和寶貴的古物遺存,領略五千年中華文明之輝煌,領略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之力量。
  • 綿延千載的歷史與文化(華夏博物之旅)
    博物館展覽內容以「走進天水」為主線,通過通史陳列和書畫碑拓、瓷器、彩陶、銅器、宋墓復原等專題,展示「羲皇故裡」天水市的歷史和文化。辛店文化雙勾動物紋彩陶罐雙勾動物紋彩陶罐(圖⑤)為加砂陶質,侈口,長頸,鼓腹。肩部有多種動物形象,如:雞、豬、狗、鹿、羊。尤其是羊角的誇張變形,體現了畜牧業與捕獵是當時主要的生產方式。
  • 千名學生同遊廈門「國風研學之旅」 探索華夏文明
    千名學生同遊廈門「國風研學之旅」 探索華夏文明 2018-04-19 20:06:0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文化地標」何以成了礙眼擺設
    當前對濫建文化地標的各種批評諸多,如地標醒目巨大、不等於有文化;濫建文化地標實質是在破壞文化;搞花架子、亂出風頭;打著「文化地標」的名義行「形象工程」之實等等。其實文化地標缺乏文化內涵,是近年來興起的很多文旅項目的一大弊端,而不僅僅是湖北、貴州這兩個文旅建設項目如此。對於這一現象,「一棍子」打死也並非理性。
  • 2019土耳其博物之旅15:世界上唯一的「混血教堂」聖索非亞大教堂
    圓形穹頂教堂最特別之處在於:在平面希臘式十字架的造型上,創造了巨型圓頂,增加了空間度。大石柱築起拱券,上承託4個半圈,以支託大圓頂,旁附兩個半圓頂,中殿是橢圓形。步入教堂,抬頭仰望那20層樓高的大圓頂,仿佛置身於茫茫蒼穹之下,莊嚴肅穆之感瀰漫其間。
  • 2019土耳其博物之旅:奇特,用浴場改造成的希拉波利斯考古博物館
    希拉波利斯古城始建於公元前二世紀的古希臘帕加馬王國,建造者是歐邁尼斯二世,他還以貝爾加瑪的神話人物、忒勒福斯 之妻「Hiera」為其命名。羅馬時期和拜佔庭時期的希拉波利斯由於溫泉的存在,逐漸成為了一個重要的中心城市,貴賓和朝聖者大量湧入,城市繼續擴大,寬闊的街道、影劇院、公共浴池、溫泉等輝煌一時。
  • 邢鑫:重構東亞近世博物傳統——臨床之眼與博物之眼
    該論文集之於東亞博物學史研究的意義恰如《博物學文化》(Cultures of Natural History , 1996)之於西方博物學史研究。有趣的是,雙方都將博物學理解為一種獨特的文化實踐,而不僅僅是一套專門知識體系。源於中國的東亞博物學深深紮根於不同於西方文明的知識傳統,其所運作的外部環境與內部邏輯也染上了鮮明的地域特色。
  • 廣州博物館:歷久彌新的羊城文化地標
    作為廣州市著名的文化地標,鎮海樓2019年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樓」。 廣州博物館的主館址就位於此。1929年,廣州市立博物院(廣州博物館前身)在鎮海樓建成開放,這是華南地區首座博物館,以「救亡圖存,開啟民智」為使命,對嶺南地區文化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 ...明晚打開文化之門「京華博物」系列節目之走進北京自來水博物館
    近期,我局與北京文藝廣播打開文化之門(FM87.6)共同策劃推出「京華博物」系列節目,以遠程電臺連線形式,以音頻方式講述博物館和遺產地的故事。節目預告明天19:00-20:00,北京文藝廣播「打開文化之門」節目將邀請北京自來水博物館副館長梁淑雲,與您一起聊一聊北京自來水事業的發展。北京的自來水是如何起源的呢?北京的自來水來自哪兒?
  • 大叔漫畫工作室來華威博物苑寫生
    孩子們研學上首節香課     10月7日下午,周口著名職業漫畫家王西振帶領他大叔漫畫工作室的20多名小學員來到周口華威民俗文化博物苑(以下簡稱華威博物苑香藝師張書淼為孩子們上香課     下午4時,大叔漫畫工作室的20多名小學員在漫畫家王西振的帶領下,帶著畫夾、紙張和鉛筆,來到華威博物苑,他們此次寫生,也是研學之旅。
  • 七彩琉璃塔 西安心地標
    不是所有的摩天大樓都是城市地標,將城市文化刻入建築,才能歷久彌新。綠地在「大西安」軸線、西鹹新區灃東中央商務區建設的498米超高層「七彩琉璃塔」——中國國際絲路中心大廈,該項目將成為大西安現代化形象的城市象徵,成為我國西部地區的國際化城市地標!其實,塔的概念來自於中國文化,和西安的發展有必然的契合。把塔的概念運用到未來的建築體裡面。
  • 2018「地球村」華夏文旅·延安站將於7月在革命聖地延安舉辦
    據本報記者獲悉,2018「地球村」華夏文旅·延安站將於7月在革命聖地延安舉辦。「到延安去」,曾經是響徹中國大地最響亮的口號;「到延安去」,曾經是一代青年最強烈的心靈呼喚。「到延安去」,是追尋共產黨人精神之源的使命情懷;「到延安去」,是堅定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政治擔當。隨著95後登上職場大舞臺,年輕人對於教育和職業未來的需求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年輕人需要接地氣的知識的沉澱,也需要接地氣的美好職業發展,更需要革命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滋養,做自己喜歡的行業,做自己喜歡的事兒,在職業發展中成就自己,發展自己。
  • 祭孔與華夏文化之傳承
    「釋奠」本是在孔子誕生之前便已存在的古禮,主要是古代的學校於始入學與每學期之初祭先聖、先師的典禮。在孔子死後,經過了曲折起伏的演變,才在歷史中形成以孔子為軸的釋奠新禮轉化成型。不論在這個典禮中是視孔子為「聖人」還是「先師」,這個發展我認為得來不易,至少為華夏文明的主軸定了基調。孔子的身後地位史,由布衣到聖師,其實極為複雜。從子貢開始,便對魯哀公在孔子逝世後的禮遇規格有所譏諷。
  • 懷舊之旅:文化傳承 尋找南山記憶——南山 · 時光記憶展
    以上種種,凝聚了無數奮鬥青年對南山這片夢想熱土的深厚情感與追憶之情。歲月已逝、光輝猶存,邀您共同走入上世紀80年代的深圳南山,追溯流動的時光,感受變化的南山,尋找獨屬於您的南山記憶,一同講述不忘初心的故事。
  • 海島公園、民俗文化旅遊……定海文體旅如何融合發展?聽聽她的介紹
    孫豔青說,他們將始終以「群眾所需、服務所至」的思想行動自覺踐行初心使命,以「文體為民,旅遊惠民」為著力點,在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上下功夫,探索文體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徑,以高質量的公共文體旅產品供給,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如何聚思想之共識、匯發展之合力做好服務群眾工作?
  • 含光營地,行走的華夏文化書院
    含光營地,行走的華夏文化書院。
  • 2019海外華裔青少年「尋根之旅」冬令營河南文化營在鄭閉幕
    2019年12月31日下午,新年前夕,由中國僑聯主辦,河南省僑聯、河南省華僑國際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承辦,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河南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支持,河南中醫藥大學、鄭州市僑聯、河南省僑青會等單位協辦的2019年海外華裔青少年「尋根之旅」冬令營河南文化營閉營儀式匯演暨新年聯誼會在鄭州圓滿舉行
  • 北京地鐵沿線美食之2號線:花馬天堂吃中餐博物咖啡館吃西餐
    以前聽朋友提起過花馬天堂,據說是個雲南餐館,餐廳裡裡外外最大的特點就是浪漫,而且離地鐵口又近,所以就一把拽住小蘭的手,來了個說走就走的地鐵美食之旅。前門地鐵站A口出來,用手機地圖軟體定位了一下,嗨,原來就在著名的前門23號院裡啊。這裡洋房幢幢,小建築群作為東交民巷一帶的地標,呈現著獨特的西方新古典主義風格,這裡曾是1903年的美國公使館。
  • 2020「禮衣華夏」漢服模特大賽全國總決賽舉辦
    9月19日,2020「禮衣華夏」(中國 徐州)漢服模特大賽全國總決賽在江蘇省徐州文博園彭祖樓舉辦。此次賽事由徐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雲龍區政府主辦,徐州市文旅集團、徐州文投集團、徐州萬科企業有限公司共同承辦,旨在通過看得見、穿得出、傳得開的漢服載體,重現漢服華彩,弘揚華夏禮儀。
  • 古而不老,歷久彌新——宣化文化印象
    張自忠指揮所部112旅黃維綱部出擊,擊潰來犯之敵,此後敵寇聞張自忠名不敢再犯。 以及古老的城牆,眾多的寺廟,精彩絕倫的遼代壁畫,地上的每一座古老建築,地下的每一處墓葬殘石,無不穿越時空,見證著這座城市的歷史,折射出幾千年的華夏文明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