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志故事:代號327,三炷香山下,葦河林區向陽廠紀實(下篇)

2020-12-22 三線備忘

年輪的記憶注滿鄉愁的血脈,歲月的倔犟疊加成大山的骨骼

——王金平

編者按

「小三線軍工廠」是一個時代的符號,因為地處#哈爾濱頭條#周邊深山密林,被老百姓形象的稱為「山建廠」,一位三線子弟曾經給我們三線備忘留詩:「登高瞰工舍綿延,霧靄間燈火闌珊。」三線子弟王金平在《尚志故事:代號327,三炷香山下,葦河林區向陽廠紀實(上篇)》中簡要講述了位於尚志的三線向陽廠:建廠歷史、兵工地理。下面讓我們拉進鏡頭,走進向陽溝,通過本文,更真切的觸摸三線向陽廠歷史。

文| 王金平 蘇本進

黑龍江小三線記憶·向陽廠

向陽廠:三炷香山下六千人的「軍工屯」

「屯」—— 取自「屯兵」,自古有之。大意為:兵者長駐紮在邊遠偏僻邊疆之地;另外,在東北「屯」字,更是最具地方特色的地名。在兩種含義之下,自認為「軍工屯」用到我們向陽廠,頗為貼切。

向陽廠是屬於中等規模的黑龍江省屬小三線軍工廠,據現廠留守處人員講:當年在冊的職工約1600千人左右,常駐居民約6000餘人。

向陽廠為三線軍工廠,隸屬於省國防工辦,業務歸口隸屬第五機械工業部,(後兵器工業部),是「縣團級」單位和當時的尚志縣政府(現尚志市)平級,所以許多事情是獨立管理的。

在尚志東南部的向陽溝裡,我們的父輩們建起了山中的「軍工屯」:生產車間、辦公樓、幼兒園、子弟學校、醫院、商店、糧店、五七幹校、磚廠、農場、街道辦事處、派出所、技工學校。

向陽廠的家屬區最北邊距離生產車間約有 4公裡。當年居民劃分為一區、二區、三區行政。

黑龍江·向陽廠位置示意圖

向陽溝:」乾巴橋」南,八個車間藏深山

向陽廠是小三線軍工廠中少有的,從原材料加工到成品的工廠。

從向陽廠的家屬區到生產區,上班途徑響水河支流「乾巴河」,河上有橋俗稱「乾巴橋」,他的正式名稱叫「同心橋」。過了「同心橋」往前走3公裡就是我們的核心生產區,按照三線軍工廠建設:進山谷,靠山坡,鑽密林的隱蔽要求,向陽溝裡最多時候「藏」了八個車間。

一車間是鈑金,衝壓,鍛造,翻砂;二車間是機加,車,鉗,洗,刨,磨,插等工種,也是工廠的核心車間,有內研磨,外研磨,平面磨,工具磨等床具;三車間是總裝車間;四車間是設備車間,負責設備安裝,調試,維修,培訓;五車間是工具車間;六車間是水電訊暖(後稱動力車間);七車間是流水線生產車間;還有木工車間。

最早和上級聯絡,車間與車間聯絡是由總機交換臺完成的,初期使用的是手搖磁石式單機,後期改為駐極式人工轉接。線路維修人員有張玉禎等人。當年廠職工的「工作證」是藍色封面,上寫「通行證」標有「327」字樣。

黑龍江小三線·向陽廠遺址

鑄利器:向陽廠產品,火箭筒與炮擊炮

靶場在工廠的最南端,那裡經常進行實彈驗炮,震耳欲聾。後期就在家屬區不遠的地方打靶驗炮了。

向陽廠最先開始生產的是「40火箭筒」,在珍寶島戰役發揮重要作用;後生產「八二迫擊炮」,對越南反擊戰間量產達千餘門。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結束後,根據上級安排工廠隆重召開了專場報告會,由軍隊代表和省國防公辦人員詳細地介紹對越南反擊戰的情況,特別介紹了我廠生產的「八二迫擊炮」在戰場的作用,如摳貓耳洞,炸重機槍陣地,炸碉堡等等。

327向陽廠·學校遺址近景

幸福指數:向陽廠「軍工人」看電影

「露天電影」是一個時代的記憶,他是三線軍工人「幸福指數」的象徵。

向陽廠初期放電影是在工廠區的東南,我們叫四區。那裡有菜窖,招待所澡堂子食堂等,離居民區較遠。

後來就在子弟校的操場放映露天電影了,看電影的時候,東西兩側的山間,經常有信號彈升起——據說是潛伏的特務在聯絡。

我曾經在西山坡兒撿到過匕首,也看見過吃完丟棄的鐵盒罐頭,筷子是用新鮮樹木條兒就地取材製作的。

1976年12月31日俱樂部投入使用,我們就看「寬銀幕」電影了。那可是從省城哈爾濱到尚志一帶數一數二的先進設備,放映機是廣州生產的35毫米光源碳棒式座機,第一次電影票是紅色的票本,放映技師叫李國太。

記得放映《少林寺》時轟動數十公裡,人們從柳山,榆林,紅旗,八裡等地都騎自行車來觀看。當時省城哈爾濱的各大歌舞團也經常下到工廠慰問演出,作為「軍工人」幸福指數是很高的。

幸福指數·在黑龍江小三線廠看電影

槍的記憶:從木頭槍、火柴槍、獵槍到「真傢伙」

孩子們是喜歡槍的,尤其是軍工廠的男孩子,要是沒有一把槍,那樣會沒朋友的。

小時候大人們給我們做的是木頭槍,後來就到商店買玩手槍玩,少年時我們把自行車鏈條的軸去掉做鏈子槍。

小三線子弟記憶·兒時的木頭槍

在那個年代是允打獵的(獵槍,圍槍,砂槍)砂槍就是把鉛坨融化成「綠豆兒」大小的鉛豆子,然後裝殼。其射程面積大,相對威力小。獵人們把「花生粒兒」大小的鉛彈裝殼兒,管叫它「獨子兒」它的威力大,殺傷力強,射程遠。

後期使用雙管獵槍了,雙管獵槍又有平管,立管之分,相對而言立管獵槍好之。

當然最為令人眼饞的還有廠裡保衛科的「真傢伙」五六式衝鋒鎗和五六式半自動步槍,對於孩子們來說,最大的渴望就是親手摸一摸。

作者:王金平畢業證

三線子弟情:向陽學校與農場「學農」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向陽廠的子弟學校,小學6年制每學年2個班級;中學3年制,每學年2個班。我是七九屆八年一班畢業的學生,班主任有韓玉芝,齊向陽,顏國光等老師。

許多屆的畢業生皆為優秀人才,其中我班同學任俊秋為孝敬老人之楷模。路遠明,潘義祥,高玉波,張傳軍,溫功和,孫澤偉,馬喜梅,叢宏志,周豔秋等均為大孝之榜樣。

那個年代三線子弟是要到自己廠的下屬農場「學農」的,向陽廠有一農場,離廠約40公裡。

那時候的孩子能走出大山,坐上廠裡的大客車,到遠方去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我們「學農」主要是農場給稻田插秧及玉米地除草,住的十分簡陋,記得有一住處門的左右沒有上下聯,只有橫批上寫「金豬滿圈」。

1978年成立技工學校,全稱:國營三二七廠技工學校。它是在原備戰糧庫的舊址上建校的。原看守備戰糧庫的值班人員是有槍的。

後期我們向陽廠的大部分子女,經技工學校學習畢業後分配到牡丹江、阿城、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碾子山等地工作。

黑龍江三線遺址·大山裡的三線廠

後記:

我把腳印留給了大山

我把吶喊送給了空谷

奔騰不息的「三道響水」呦

而你 把孩子培養成人

奉獻給了遠方

歲月無痕,山水有情,公元1992年:國營向陽機械廠離開了大山,整體搬遷到牡丹江市空調機廠。

至此軍工內部番號:327裁撤不復存在。代號「327」成為向陽人難以忘懷的記憶。

三線記憶·只為了不遺忘

【特別鳴謝】大慶油田井下作業公司徐立群同鄉及張永輝 劉洪斌,二位大哥。

相關焦點

  • 「誦讀尚志」英雄之城,絢彩尚志!
    亞布力、耿家屯、青雲、萬山等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陶器、石斧、玉佩飾,仍在述說著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鬥苦寒、戰虎狼、獵豬狍等驚心動魄的故事。嗣後,珠河、葦河兩縣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成立了縣民主政府。是時,南京國民黨政府任命熊式輝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東北行營主任,並以國民黨政府名義明令劃分東北為9省,將珠河、葦河兩縣劃歸松江省管轄。1946年4月14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松江省民主政府在賓縣召開松江省人民代表大會,決定珠河、葦河兩縣歸松江省管轄。
  • 葦河:局址道路改造升級竣工 修出林區百姓「幸福路」
    葦河:局址道路改造升級竣工 修出林區百姓「幸福路」 2020-10-09 1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順子|葦河 魏家村大集 青龍井
    葦河的東西兩岸由南、中、北三座石橋相連,每座石橋上都有66個鎮河的小石獅子,石獅子雕刻的形態逼真,栩栩如生,日夜靜守著葦河。河東河西各有一口水井,井口四周圍全是青石板砌成,一座榆木轆轤橫架在井口。
  • 葦河、山河屯、東京城:開展「11.9」消防安全主題日系列活動
    葦河、山河屯、東京城:開展「11.9」消防安全主題日系列活動 2020-11-10 10: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香為何要點三炷?每炷香有什麼含義?
    無論是各大廟宇的祭壇,還是各家的小香爐,都插著三炷香。燒香插三炷,拜佛拜三拜,已經約定俗成了。但為何一定是三呢?而不是二或者四呢?多一柱少一柱為何不能為人接受?「三」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偏愛,比如三皇,退避三舍,三打白骨精,三思而後行等等。
  • 燒香插三炷,拜佛拜三拜,「三」有何講究?
    無論是各種寺廟的聖壇,還是每家的小佛龕,都插著三炷香。燒香插三炷,拜佛拜三拜,早已約定成俗了。但為什麼一定是三呢?而不是二或是四呢?多一柱少一柱為什麼不可以為人正直接納?「三」從古至今就受到大家的鐘愛,例如三皇,退避三舍,三打白骨精,三思而後行這些。並且不只是我們中國人這般,「三」在天主教中也是一個關鍵的數據,三位一體是基礎教規,聖經中記錄了三贖基督的小故事。在信息內容不商品流通的時代,不一樣的文明行為都不謀而合地將三者放到一個較為高的影響力。
  • 燒香為什麼要敬三炷香,這三炷香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不知道夥伴們有沒有發現,不管是去寺廟還是去道觀,甚至是在祭祀的時候,如果是有上香這一環節的話,大多數人都會不自覺的燒三炷香。那麼,這三炷香分別代表什麼意思呢?下面,我們一起來聊一聊這三炷香。首先,我們先來說一下民間有句俗語:「神三鬼四」。所以祭祀「神靈」的時候,一般都是凡事見「三」。比方說:叩拜三次、上香三支、磕頭三下等等習俗。那麼為什麼都是三呢?而不是四、五、六,越多越好呢?我們主要聊一聊這個神秘數字三。
  • 《香山慈幼院》:歷史與現實的輝映
    《香山慈幼院》在寫作文體上是比較獨特的,說它獨特,是因為它原本是一部小說,小說是虛構的,生活中不可能找到與它完全等同沒有差異的人物與事件;可它又是一部紀實性的小說,這部小說裡有的人物與事件是現實生活中確確實實的真人真事。虛構與紀實,看似矛盾,但在作品裡作家做到了恰到好處的融合。
  • 葦河:種植木耳和平貝職工捧上金飯碗
    黑龍江日報6月23日訊 眼看著剛剛噴灑過的4萬餘菌孢袋上長滿了黑黝黝的木耳,葦河林業局有限公司興安林場職工孟憲宏滿臉笑意:「把園子裡的平貝起曬完畢再重新播上新種,正好就開始採摘第一茬春耳,兩樣活兒互不『爭嘴』,既節省勞力又增加收入,今年掙個五六萬塊錢不是問題
  • 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為何燒香都是三炷,三炷香又有什麼含義呢?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我們每次拜的時候都是需要燒香,你只是知道燒香,只知道一次要燒三炷香,但是你知道為什麼要燒香,為什麼要燒三炷香嗎?相傳,燒香這個習俗起始於周朝,人們生煙祭天,也稱「煙忌」。「煙忌」指點火生煙,以香菸祭神。是依據「火曰炎上」的特性使神明韻享祭品(火曰炎上指火在燃燒時發光放熱、蒸騰上升的現象)。
  • 所謂幸運,只不過是高度自律 | 尚志學員考級故事
    嗨~ 今天又是分享『尚志獎學金』學員故事系列。
  • 工匠傳奇 | 香山幫的三個「看家本領」
    蘇州與流傳千年的工匠傳奇「香山幫」關係密切,在上一期文章中,我們為大家介紹了香山幫的起源發展,相信大家一定對香山幫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香山幫到底厲害在哪裡呢?且容這些傳奇工匠的汗水結晶——留園為你一一道來!
  • 拜佛為什麼要燒三炷香?看完你就明白了!
    但大多數人對為什麼要燒香及燒幾炷香並不了解,只是認為多燒必然不會怪,甚至覺得既然到寺院了,如果不給佛菩薩燒幾炷香會對佛菩薩不恭敬,會「得罪」佛菩薩。更有一些愚痴的信眾,信奉民間傳言,熱衷於燒高香、頭香,搶做功德,等等,這些行為對於正信佛教來說,都不是如理如法的,是不被支持的,對於信眾本身而言沒有利,反而容易走向功利、迷信的極端。
  • 一炷香的,寂靜無染
    方丈大和尚明白裴休宰相做父親的苦心,便指派裴文德去做挑水砍柴的粗活,尤其過去的寺院大部分都建在山上,若要挑水得從山下挑到山上,供大眾飲用。一天,裴文德從山下挑水到山上,挑得大汗淋漓,汗水都將全身弄得溼透,淋到了腰上。在進山門的時候,他不禁發牢騷說:「翰林挑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意思是告訴和尚,我官至翰林學士,還要挑水給出家人喝,你們怎麼能消受得了?
  • 民間故事:拜神管用麼?男子早晚三炷香,結果逆轉了命運
    張三,今年四十歲了,家中十分貧窮,但是從父親時,便在家中擺放了一尊財神像,早晚都要拜上一拜。到了張三懂事之後,在父親的影響下,似乎是一種習慣,早晚三炷香,幾乎是從未斷過。因為家境貧寒,這尊財神像可是歷經了幾代人,估計有著百年的歷史了。
  • 《林區瞭望員》節目文稿
    「力諾」杯《家園好夢》,鄉約系列節目之《林區瞭望員》——稍後繼續為您講述。):長時間孤獨紀實,大聲朗誦報紙加字幕解釋。)下大雪的時候有時會把屋子的窗戶、門都覆蓋了?  下節提示+廣告:(火情來了,林區衛士分秒必爭。同期:今日罕山,一派欣欣向榮。同期:一個人,29年,守護160萬畝山林。「力諾」杯《家園好夢》,鄉約系列節目之《林區瞭望員》——稍後繼續為您講述。)
  • 拜佛為什麼要燒三炷香?看完恍然大悟!
    本篇文章,小編就為大家講解一下佛前燒香的真正含義以及為什麼要燒三炷香。不可否認的是,生活中有太多的人信佛走向極端和迷信,一遇到難事就把寺院香爐處大把大把燒香,上演著「燒高香、頭香」的戲碼,供養越多越貴心越安。這種思想是對三寶的極大不恭敬,佛菩薩福慧圓滿具足,難道還會缺你的那根香嗎?佛菩薩視一切眾生平等,無二無分別,不要妄想著以物質「賄賂」佛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