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公眾號文章裡有個火了的文句:「世人慌慌張張,不過圖碎銀幾兩;偏偏碎銀幾兩,能解世間萬種慌張。」
受疫情影響的世界經濟大環境一直低迷不振,大家似乎都在討論著今年如何生存,如何規劃,以及如何避險等焦慮話題。
在心理療愈的層面來看:一切情緒都是現象的解讀,所謂一念放下,萬般自在,一念執著,萬般無奈。
這篇文章取一個中立的視角來討論金錢的本質,希望解除一些朋友們對於匱乏感的焦躁,以及對金錢得失的恐懼。
我曾經嘗試讀了認為大概率不會被吸引的書籍類別,即有關「資本」、「交易」、「投資」等經濟類學科書籍。其中包括索羅斯回憶錄的《金融鍊金術》,也包括科斯託拉尼的《大投資家》;也些許看了一些在金融投資行業的成功大佬們的演講以及訪談錄等等。我從這些大佬們的思想中得到一個社會意義的總結就是:賺錢是一個人在生命長河中的重要人生責任。從馬克思到約翰內斯·保羅二世,這些思想家一直在激烈的討論一個問題:從道德上說,追求金錢的欲望是值得稱讚和正確的嗎? 然而沒有哲學家和思想家們得到了統一的意見,因為這是沒有客觀標準的答案,這完全取決於每個人的人生哲學觀立場和他從出生經歷至此所擁有的物質條件。
Having Money is a responsibility,
let's chew on that!!
Jen Sincero 《You are a bad ass》
受從小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影響,我們都會對金錢產生不同的意義解讀,由此生成了對於金錢的心理信念。有的人從小認為金錢是安全感,有的人認為金錢是價值代幣,也有的人認為金錢是萬惡之源。我聽到過有人說「男人有錢就會變壞!」,也聽到過有人說「賺大錢的人手裡佔滿了鮮血!」等等。其實我也曾花過很長一段時間去思考金錢和我的關係,我設立了很多種對金錢解讀的方式,到現在我把它們全部都推翻了。
金錢就是一種貨幣,貨幣是經濟(即貨物、商品等)變量裡交易的度量工具,它一定是流動的有進有出,流動的一切物質都是受能量守恆定律。那麼金錢就是金錢,它沒有任何意義,它的底層本質就是能量,只有流動起來才能真正彰顯其價值,只有在你使用它、支配它、佔有它、獲得它的時候才被賦予了意義。請注意理解我剛才用的四個動詞,這四個詞本質是一個意思,可動機完全不同。
【思考題】:使用金錢、支配金錢、佔有金錢、獲得金錢這四種動作的形容在你心理上的動機都是什麼呢?歡迎留言互動哦~
當你專注於花錢,致力於提升生命的質量和美好體驗,所散發出來的能量頻率是富足的,一位投資大師說了一個故事:
在歐洲一位知識分子、詩人約瑟夫·凱斯的生活通常是依靠一些銀行家的慈善基金資助,他每個月都會去固定的銀行拿資助資金,有一天他在路上看到街邊一家豪華食品商店的櫥窗裡展示著一個奇妙的菠蘿🍍。
「多少錢?」他猶豫的問道。
「100個福林,詩人先生。」
「我可買不起!」凱斯先生一邊想著一邊向銀行走去。
在回來的路上,他又經過了商店,他徑直向商店經理走去買了那個菠蘿。之後沒過一會兒,凱斯先生領取資助金的銀行總經理也在早上看到櫥窗裡的菠蘿,這會他想買了它,卻發現已經售出。商店經理告訴他菠蘿是被詩人凱斯先生買走的。
當下個月凱斯再一次去領資助金的時候,總經理問道:「詩人先生,您在我們這兒領取的100個福林的資助金,就是為了去買一個菠蘿嗎?」
凱斯回答:「如果我沒有100福林就不能買菠蘿;但是我有了100福林,卻不可以買菠蘿,那麼我什麼時候才能給自己買一個菠蘿呢?」
這個故事會讓很多人不理解,這樣任性的買一個菠蘿好嗎?難道不應該要學會存錢嗎?難道不應該規劃金錢的支出嗎?你賺了很多金錢,卻不願意使用金錢來犒勞自己,你總是想著未來有什麼意外需要做好準備,或者留到未來再去享受,那麼當下是什麼呢?當下不值得你去好好的欣賞品味和享受嗎?如果你也深有上述同感的疑惑,那麼我只能說,你大概是被金錢的魅力蠱惑催眠了,成為了金錢的奴隸。可能很多人把金錢與社會地位、權利、幸福感甚至是健康化成了等號,對一些人來說金錢是醫療保障、是社交圈層的資本、是生命的價值體現。
曾經以為富翁說過:「人們不應該追著金錢跑,而是要迎面衝它走去!」
別暈,我說到這裡,肯定好多人心裡會擰巴,我也經歷了這個認知期。上一章才說了金錢沒有任何意義,現在又讚賞專注於花錢。
其實這是一個關聯的底層邏輯,我說的故事只想引申一個能量學的核心真理:
金錢作為一種工具傳導著你賦予它的能量頻率,在與錢打交道的時候,表面上是交易、消費,其實是人以特定的態度刻意營造場景中自己對事物的價值解讀和意義。
金錢在大方向上被賦予了兩極化的能量:向上高頻的能量是富足的顯化,向下的低頻能量是匱乏的索取。往往我們不懂得利用金錢的能量來拓展生命的意義,在當下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仰視著金錢,不是支配金錢而是被金錢支配。你對金錢的態度也就是你對它賦予的不同高低頻率的動機。
03 Third Chapter:
對金錢是欲望還是願望要分清....
「欲」是本能的需要,「願」是精神上的追求。我們一看漢字就知道了,「欲」字沒有心,它是身體的信號,跟動不動心沒有關係。我們說的「七情六慾」的「欲」就是指的人類最基本的欲望,餓了要吃,渴了要喝,冷熱要加減衣服等等。而「願」是心字底,它脫離了物質層面,是精神上的追求。
那麼你想想金錢應該屬於身體的需求還是精神的需求呢?這麼一分析,大家馬上就反應過來,金錢哪是是什麼本能需求呀?跟身體有什麼關係呢?
沒有金錢貨幣出現的時候,人們還是打獵生存滿足最基本的欲望啊。往上層建築走的物質欲望,都屬於不是必須需要的,而都是內心想要的,那應該是歸類為願望。
我把這兩個名詞揪出來特別說明,是為了讓大家找一個語感。我們從不靜下心來與自己好好溝通,人云亦云,人家有了我也必須有的心態,是我做療愈以來一直不停鬥爭的內在魔鬼—「自我的自尊心」,我一直跟身邊人強調,真正的自我尊重,一定是能夠為某些特定的需求和目的放下自尊心。
說回來欲望和願望,當我們在生日派對上吹熄蠟燭心中默念的想法我們叫生日願望,而不是生日欲望。當我們看到自己有什麼願望的時候,這個語境中感受到的是自己定下來的想要實現的目標狀態,是一種動力推動自己去行動並且實現它,同時願望如果沒有實現,我們會有一種接納允許然後再接再厲的情緒心態。但是欲望的語境中,有著我非常想要但是目前沒有的狀態,有種匱乏的無助感從而生出焦慮急躁的情緒。
對金錢的得失心重,是因為把金錢看成實現美好生活的唯一途徑,只知道賺錢且期望必須賺到錢,是忘了金錢只是在美好生活中用來能量交換的價值代幣而已。我們都知道一句諺語: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
享受當下的生活才是金錢使用的唯一正確方式,不論你現在的生活是30平方的小屋,還是4、500平方的豪宅別墅,都應該先感恩現在擁有的一切,金錢進進出出是很正常的,它是能量需要流動起來。當你想起花錢讓你享受到美味的食物,買裙子打扮自己讓自己感覺精神喜悅,去旅遊探索世界的新奇,你跟金錢成為了好朋友,它來支持你富足的顯化,你會驚奇的發現你一直保持著這種狀態下,金錢會自動來找你。
如果你現在沒有足夠的金錢滿足自己的物質願望,你看到其他人擁有,你會鼻酸嗎?甚至仇富嗎?那你心裡是多麼的匱乏可憐。看到別人住豪宅開超跑,你內心應該欣賞和讚嘆,並且通過這些事物來審視自己當下的行動是朝著這個美好的願望目標前進的嗎?怎麼規劃調整自己去把握機會讓自己也實現願望才是當下的重點,你只能跨出勇氣的步伐來行動證明你堅信自己值得擁有,亦或者改變自己的願望,調整自己的野心,讓自己的內心更加容易滿足來獲得喜悅。
千萬不要最後生活的糾結擰巴,一方面想要,一方面自己又不願意為了目標行動,那你說這應該找誰評理呢?
金錢的療愈作用就是給予自己以及給予他人和世界美好的體驗,同時也是自己活在這一世上用來審視自己核心定位,核心目標的等量標準,請你拿起筆寫下來:你與金錢的關係?你賦予金錢的能量頻率?你認為你對金錢願望目標是多少?你正在積極的享受生活並且朝著願望目標從容的前進嗎?
關注香草姐姐,公益心理療愈預約~
註:請查看公眾號菜單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