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愈自己的內在小孩,療愈童年創傷的4個步驟

2020-10-03 三亞市婦聯

來源:中育心理、市社心服務指導

我們每個人的童年,

或多或少的都會受到過傷,

沒有療愈的童年創傷,

會讓成年後的我們依然陷入創傷的限制裡。

下面療愈童年創傷的四個步驟,

幫助你療愈你的童年創傷,

活出自己全新的生命!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童年,每個人的童年都會或多或少的受傷。

童年的創傷、受傷的內在小孩,會在我們長大成人之後依然深深的影響著我們生活、工作、財富、家庭的各個層面,讓我們不停的陷入創傷的限制,重複創傷的模式。

其實,療愈童年創傷,療愈受傷的內在小孩,並沒有那麼難,只需要我們帶著一點耐心、一點愛心、一份堅持。

以下療愈童年創傷的四個步驟,就像一扇療愈童年創傷的大門:打開那扇門,看見問題,直面問題,解決問題。

對於很多的童年創傷,比如童年缺乏愛、呵護,以及受到的不公與評判,都有很大幫助。

這篇文章,不論你是渴望療愈自己的普通人,還是療愈師,都可以作為參考。你可以將文章收藏下來,慢慢的去做,慢慢的去療愈。漸漸的,你的生命就會越來越輕鬆幸福!

01 承認那個不公和困難

要療愈童年創傷,首先要承認和看見當年自己那個不公和困難的遭遇。我們要為當初那個受傷的、委屈的小孩平反。

你可以對自己說:

那是不公平的,我也是個孩子,我該自由玩耍,現在卻要擔負照顧妹妹的責任。這不是我的義務,這是我的犧牲,而你們卻不懂得感謝和欣賞我,給我那麼多的批評、要求甚至命令,你們剝奪我、命令我、苛責我,這非常不公平!

那是不公平的,我本是一個美麗的女孩,你們卻因為重男輕女的陋見對我失望,我怎麼努力都進不到你們的心裡去,即便我做得比哥哥、比弟弟都好,你們還是喜歡男孩輕視我,這不公平!

那是不公平的,本來我是一個神聖的生命,你卻告訴我咱們不能和別人比,本來我們應該為自己講話,你卻出於害怕要我逆來順受。

那是不公平的,你身為父親,你的強大用來保護和支持我,你卻用來威脅和命令我,而且你居然享受你的勝利,這是非常不公平和不人道的。

親愛的朋友,我們都曾遭遇過各自的不公平,如果我們的父母也是普通人,他們已經盡力了。但即便是佛陀釋迦摩尼,他少時也遭遇過父母的不公平,他的父親想盡辦法要他做繼承人。

你需要去充分的承認這個不公平,不用害怕憤怒和怨恨,就算是仇恨也不必怕,充分的去怒,去怨,毫無阻擋和害怕,然後被怨覆蓋的愛就會湧出來,若你又愛又怨,你就既不能好好地愛,也不能好好地怨。

如果你想真的愛自己,那就充分的去為自己講話,這些本就是真實的,為什麼要用「不應該」來打壓,父母本就是我們人生裡最愛恨交織的人,如果出現「我恨不得掐死你」「你根本不配做父母」類似的言辭是完全正常的。

但我說的不是報復,不是對父母大發雷霆,如果這發生了,不必內疚,如果沒發生,我不建議這麼做。

你可以對你的療愈控訴父母,可以在鏡子面前對自己控訴父母,但不要直接這樣對父母。

對於父母,

我覺得最大限度的話是:

當初你那樣做,我真的很受傷,

現在想起來,我還是很委屈。

這一步就是承認孩子遭遇不公平,為他平反。

不必壓抑憤怒和怨恨,悲傷會進來,憤怒到極致就是悲傷,當悲傷來臨,接納也就開始了;當接納開始,愛也就油然而生了。因為所有的怒和怨,不過是求愛不得。

02 欣賞和感謝自己活下來

想像一下那個孩子,忍受了這麼多,承受了這麼多,委屈了這麼多,壓抑了那麼多,孤單了那麼多,無奈了那麼多,痛苦了這麼多...

終於活到現在,有機會覺察和療愈、有機會做自己,這是那個小孩子的偉大成就。

我頭腦中有一個畫面,就是一個士兵受傷了,他自救,他可能都不能走了;他就爬,忍著傷痛一寸寸的爬,一段段的捱過來。

經過荊棘經過沼澤經過黑暗,那麼久,那麼遠,終於來到一個安全的地方,他自己救了自己,他是一個英雄。

他所有的努力和犧牲就是為了讓我們活下來,而他做到了,我們可以享受他帶給我們的安全、自由和「活下來」。我們可以欣賞那個小孩子是如此的頑強、執著,感謝他一路的辛苦和努力。

對那個小孩子來講,他是沒有能力對抗那個環境的,他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保存自己活下來,如果我們享受這個「活下來」的話,我們完全有理由去給那個孩子巨大的欣賞和感激。

如果我們不願意看、

不屑於看這部分,

那就不是任何人的不公平,

而是我們自己對自己的不公平。

03

寬恕

首先是寬恕父母的不知和有限。

相信他們在最深的地方是愛我們的,相信他們不是故意要傷害我們,相信他們自己也在痛苦和有限中。

寬恕他們沒有機會了解愛的真諦,寬恕他們沒有被足夠好的愛過,相信他們對我們的態度不僅都是他們所遭遇的態度,而且是其中最好的,甚至是他們出於愛而改良過的,是他們努力以後的。

不需要再像一個小孩子一樣找他們討要愛,而是作為一個平等的人去給出愛,給出諒解,給出放下。

我們現在比他們更強大,意識層面更高、高很多,能力更強,也更有機會學習和覺察,當我們真的站起來,我們就可以去愛他們,原諒和尊重他們。

其次是寬恕自己。

寬恕當初自己沒有能力照顧好自己,沒有能力給自己安全、自由,寬恕當初不懂得或者不敢為自己說話,寬恕自己作為一個小孩子的有限。

寬恕自己為了適應環境而壓抑、隱藏甚至變形了的自己,寬恕自己因此而積累了大量的情緒,以至於會遷怒他人、會煩躁不安,情緒此消彼長、綿延不斷。

寬恕自己接受了那個環境錯誤的教導和暗示,而卑微的自己,認為自己不重要、不夠好,認為自己不值得。

寬恕自己沒有能力去認識、覺察和擺脫那些困境、孤獨和害怕;寬恕自己在那個環境無從學習自愛、自尊和自我安慰,經常與自己作對,經常對自己批判甚至苛責。

寬恕自己習得了對自己並不好的觀念和模式,思維模式、感受模式和行為模式。

寬恕自己也曾因為無法消化自己的情緒而對別人不公,給別人帶來壓力、焦慮和痛苦。寬恕自己內在的不和諧,寬恕自己就像腿受傷了一樣一瘸一拐地活著。

寬恕吧,寬恕了自己,

就可以寬恕別人;

寬恕吧,不去看任何人,

包括自己的不好和錯誤,

只去看美好的和出於愛的,

自己值得這麼做。

04 我是誰?

不管你做什麼,不管你說什麼,你都在向世界顯示:你把自己當做誰。

當你抱怨、憤怒的時候,你把自己當做了誰?

當你孤單、害怕的時候,你把自己當做了誰?

當你認為只有別人改變對你的態度你才能快樂和滿足,你把自己當做了誰?

如果你喜歡把自己當做受傷的小孩、自己當做無力的小孩自己、看做一個弱女子、把自己當做一個慫男,那是你的權利,也是你獲得痛苦的途徑,你有權這樣做,你有權終其一生這樣做,只要你願意。

需要注意的是,你要去接納的是你在意的、造成你創傷的那件事,你不夠自信的那部分,而不是告訴自己我就是一個不好的人,你只是有一些不夠自信的地方。心理諮詢中可以再次回到那些點,和諮詢師一起去修復,重新去體驗,從體驗中獲得新的感覺,你會發自內心的感覺到自己的價值感和生活、生命的意義感。

同樣,你也有權把自己看做一個成熟而為自己負責的人,自己尊重自己、自己陪伴自己、自己熱愛自己、自己安慰和支持自己。

你可以從傷痛中獲得鑽石,從困難中蛻變成熟,即便你不習慣、不熟悉這樣做,你也能學會,一定能做到,只要你願意。

同樣,你還有權用更大的視角來感受自己,你可以認出你是一個生命——無暇、自足而圓滿的生命,那些經歷、感受、觀念都不是你,你擁有這些但這些不等同於你。

你是一個舞臺,上演過悲傷無助的戲劇,但如果你願意你也可以邀請喜劇上臺,你是惟一的主人,你不是任何一幕劇,你可以呈現、經歷和擁有這些,你可以把悲劇當做一個張力和伏筆而重寫你的劇本。

你可以毫無評判、完全接受的欣賞舞臺上的任何呈現,你可以和任何一個場景在一起但又不屬於他們,你可以有永恆的和諧。

因為是你承載他們,

而不是他們束縛定義你。

你可以永遠的滿足,

因為你什麼也不缺乏,

什麼也不會失去。

最後說明一下,這四個步驟看完可能只需要十幾分鐘,徹底完成可能需要一生或者幾世。但這不重要,反正你早晚都會知道,早晚都能完成。

重要的是,在哪裡就好好地在哪裡,心中有一個心靈進升的地圖,有一個願意前行的心念,有一個願意逐步走的耐性。當你的信任和耐心足夠,沿途都是風景,而且速度很快。

原生家庭無法改變,創傷已經存在,同時生而為人,我們始終擁有扭轉自己命運的機會。原生家庭不是自己不夠好的藉口,因為你真的可以變得更好,並且創建一個更好的原生家庭。

對於過度用原生家庭解釋,實際上可能也是一個摔鍋理論,意味著自己的很多事情都是原生家庭問題,自己可以不用去負責。原生家庭只是一種推測和解釋,並不是說原生家庭解釋一切,還有很多原生家庭不好,可是非常成功的人,用原生家庭就顯得無法去解釋。

畢竟除了原生家庭的父母,老師、同伴。愛情這些都是有可能修復原生家庭的問題的。當然原生家庭比較糟糕,遇到的老師也不好,沒有同伴的照顧,沒有愛情,那就意味非常的孤獨以及無價值感很強烈。

請記得,原生家庭的創傷只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當你開始自我覺醒,斬斷命運重複的時候,意味著你就要開始新的徵程!

相關焦點

  • 療愈童年創傷和父母關係的七大步驟
    療愈童年創傷和父母關係的七大步驟療愈原生家庭、療愈父母關係以及童年創傷如何療愈傷痛?我們參考了世界著名家庭系統治療大師伯圖·烏沙漠(Bertold Ulsamer)總結的七大步驟,來一一告訴你~~~步驟一:看見如果感覺自己有傷痛,先去命名它。不是去理解它,而是讓你和受傷的內在小孩開始連結,讓自己先成為曾經受傷的那個孩子此時的盟友和朋友。
  • 療愈童年創傷的4個步驟:讓生命越來越輕鬆幸福
    童年的創傷、受傷的內在小孩,會在我們長大成人之後依然深深的影響著我們生活、工作、財富、家庭的各個層面,讓我們不停的陷入創傷的限制,重複創傷的模式。 其實,療愈童年創傷,療愈受傷的內在小孩,並沒有那麼難,只需要我們帶著一點耐心、一點愛心、一份堅持。
  • 療愈內在小孩四步驟:看到、接納、寬恕、成為自己!
    每個人的童年似乎都會或多或少的受過傷。童年的創傷、受傷的內在小孩。 會在我們長大成人之後依然深深的影響著我們生活、工作、財富、家庭的各個層面。 讓我們不停的陷入創傷的限制,重複創傷的模式。
  • 療愈內在小孩四步走:看到、接納、寬恕、成為自己!
    每個人的童年似乎都會或多或少的受過傷。童年的創傷、受傷的內在小孩。 會在我們長大成人之後依然深深的影響著我們生活、工作、財富、家庭的各個層面。 讓我們不停的陷入創傷的限制,重複創傷的模式。
  • 教你四步驟,療愈你的童年創傷
    幸運的人用童年療愈一生的創傷,不幸的人用一生療愈童年的創傷。童年,並非無憂無慮,每個人在童年或多或少都會經歷一些創傷,而這些創傷影響著成年後我們的生活、工作、婚姻家庭,以及方方面面。很多時候,我們也會在無意識中強迫性重複童年時最糟糕的經歷和體驗。
  • 心理學家揭示療愈真相:最好的和解,是陪內在小孩長大
    只有內在小孩被看見、被療愈,並且與我們一同快樂健康地成長,我們的內心才會真正成長,真正感到快樂。與內在小孩一起成長,才是對自己最深度的療愈。一位長期堅持療愈內在小孩的媽媽說: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即使內心一鍋沸水,表面也要故作鎮定。
  • 【45天高階療愈訓練營】完成生命中最重要的療愈:內在小孩&原生家庭 高階實修證書班!
    情感忽視,對於我們的內在小孩而言,是重要的創傷。大部分人小時候難以察覺,以為自己未得到父母回應的情感需求是不重要的,是自己太脆弱敏感,最好不要再提這種需要,如果有都會產生內疚感。療愈內在小孩,一定要療愈情感忽視後遺症的創傷,放下過度保護,才會真正的打開心門。
  • 「沙盤遊戲科普」「內在小孩」的自我療愈
    「內在小孩」的自我療愈榮格的心理分析治癒觀是與發展觀是合二為一的,他認為我們的心就像一個容器,代表我們的承受能力。我們在承載什麼?什麼是內在小孩?內在小孩就是同年那個受傷的我們,受傷的原因主要是需求沒有被滿足,被愛,生活中缺少信任和尊重。我們都相信個人的過去和童年經驗,會對現在的自己產生很大的影響。
  • 心理健康|療愈內在小孩的七種神奇能量,讓所有的限制都解除
    > 看見內在小孩 療愈內在小孩 這些創傷和限制才會被療愈與解除 內在小孩整合&療愈 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們在外表上雖已長大成人,可內心深處,卻一直有個受傷、無助,沒有跟著身體,一起長大的「內在小孩」。 內在小孩,是你的另一個自己,是一直被你忽略的那個自己。
  • 《與自己和解:治癒你內心的內在小孩》——遇見童年的自己
    一次父母打罵、一場噩夢般的考試、被同齡人欺侮孤立……這些被淡忘的童年創傷,就是被你遺忘的內在小孩。內在小孩是你情緒化的根本原因,而你卻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也許某天,你就會突然開始生氣、發火;也許你會對某些事特別敏感,甚至都不願提起;也許你會有模糊的悲傷感,卻找不到任何與悲傷相關的記憶。你甚至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思維,感覺全世界都在與你作對。
  • 塔羅佔卜如何療愈你的內在小孩
    ----- 想知道如何療愈你的內在小孩?跟隨明月用塔羅來算算看吧。----佔卜開始----規則:保持內心安靜的狀態,在心中默念該如何做療愈自己的內在小孩?從下面四張牌中憑感覺選出一張來,切記不可刻意選擇不可反覆挑選,選好後下翻查看答案。
  • 童年創傷猶如世界末日!13個自我療愈方法 幫助管理情緒重現
    當所有的情緒、關係問題都沉重地壓到自己身上時,該如何讓一顆受傷的心獲得真正的自由?有過不快樂的童年、與父母關係欠佳、人際關係經常不良、反覆出現親密關係困難、或長期以來人生觀黑暗的你,一定要試試看13個自我療愈方法,幫助管理情緒重現的方法。
  • 療愈內在小孩,讓所有的限制都解除
    工作、關係的各個層面, 只有我們真正的開始去 看見內在小孩 療愈內在小孩 這些創傷和限制才會被療愈與解除 內在小孩是你的另一個自己,是一直被你忽略的那個自己。 當與你的內在小孩相遇,邀請他和你一起,啟動以下的7種療愈能量,讓所有大腦內重播的記憶慢慢安靜下來,以幫助你更加深入的走向內在整合。
  • 《聽見她說》楊紫:想回到過去殺自己|如何自我療愈童年的創傷
    我們當然都希望自己能在一個幸福的家庭中長大,但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運氣。我們也不可能真的回到過去,去扭轉什麼。所以,長大之後的你,該如何自我療愈童年的創傷呢?當我們教導孩子他們的個人價值是基於內在條件或外在成就時,這會影響他們如何看待自己以及是否信任他人。童年的疏忽、虐待或打罵會侵蝕他們的自我價值,從而產生羞恥感和負罪感,這將伴隨他們進入成年。
  • 《原生家庭》:童年的創傷,還有療愈的可能嗎?
    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這本書中,作者蘇珊·福沃德列舉了大量的案例,詳細分析了幾種典型的「有毒」型父母的特徵,以及「有毒」型父母對子女成年後生活的影響,告訴讀者如何直面原生家庭的真相,應對原生家庭帶來傷害,以及如何從與父母不良的關係中解脫,修補心靈創傷,獲得勇氣和力量。
  • 心理學家揭示療愈真相:最好的和解,是陪內在小孩長大
    被傷害過的她,心裡總有一個受傷哭泣的小孩,寧願假裝堅強,也不願意展露自己脆弱的地方。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個小孩經常莫名感到心累、有深深的無力感,是現代成年人的通病。內在小孩不長大,我們再努力也無法成長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長不大的小孩。不管在童年,還是成年後,當它沒有得到足夠的關心和愛護,它就會一直蹲在角落哭泣,成了一個陰晴不定的孩子。它會霸佔你的大腦:讓你思維不清晰,容易情緒化。
  • 智慧100APP—心理學家揭示療愈真相:最好的和解,是陪內在小孩長大
    而當女孩溫柔地擁抱了小孩,告訴她:你很重要。她便像重生一般,原本灰暗的世界充滿了陽光。 這,就是「療愈內在小孩」的強大力量。」 只有內在小孩被看見、被療愈,並且與我們一同快樂健康地成長,我們的內心才會真正成長,真正感到快樂。
  • 自我療愈,對話「內在小孩」,做自己的心理治療師
    這就是童年創傷形成的「恐懼」被激活時的「創傷體驗」。而那些激活的人或場景,都與我們曾經遭遇的創傷相似或關聯,一旦被激活,內心深處那個小小的受傷的自己(內在小孩)就會跳出來,啟動他本能的應對模式,用逃避和退縮的方法,去化解當前的「危險情境」。
  • 擁抱、療愈內在的小孩 |「動力成長體驗工作坊」招募中
    與柏燕誼一同成長「動力成長體驗工作坊」招募中回歸本真,擁抱(療愈)內在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某些神奇的力量就藏在人生的某個片段、初始、和童年。這種力量可以向心靈提供滋養、暗中療愈,實現心靈的當家作主,或許就能把我們從一切困厄中解救出來。走得遠了,常常會忘記為何而出發。所以我們要學會「復歸於嬰兒」,「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生命的本源,就是回歸根本,是至簡大道。
  • 「擁抱你的內在小孩」,他們用兒童文學讓你喚醒和療愈潛意識裡的自己
    近日,湖南師範大學學生工作部(處)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主辦、「星空」大學生融媒體平臺技術支持的湖南師範大學「10.10」世界精神衛生日活動「擁抱你的內在小孩——用兒童文學喚醒和療愈潛意識裡的自己」以網絡直播形式呈現,線上參與直播人數達到4.4萬人,活動引起了大家的強烈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