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揭示療愈真相:最好的和解,是陪內在小孩長大

2020-11-08 壹心理學院

01

「為什麼我總是很心累?」

經常莫名感到心累、有深深的無力感,是現代成年人的通病。

生活壓力大,忙忙碌碌卻覺得迷茫、空虛、壓抑;不管怎麼努力,好像總是卡在某個地方,得不到升職加薪;每段感情好像總是重複同樣的錯誤,不安、爭吵、冷戰;性格敏感自卑,想要突破自己卻總是無疾而終……

仿佛心裡住著一個不受控制的孩子,在拼命拉扯自己。

你想向前,它要向後;你想挑戰自己,它要畏懼退縮;你想心平氣和,它要哭鬧崩潰。

你責怪它不成熟,它卻哭得更兇了。

其實,這些內心的糾結、掙扎都是你內心的小孩在作祟,心理學稱它為:內在小孩。它正在向你呼救,渴求被你看到和疼愛。


02

內在小孩不長大

我們再努力也無法成長

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長不大的小孩。

不管在童年,還是成年後,當它沒有得到足夠的關心和愛護,它就會一直蹲在角落哭泣,成了一個陰晴不定的孩子。

它會霸佔你的大腦:

讓你思維不清晰,容易情緒化。當你訴求得不到滿足時,當別人跟你意見不同時,當事與願違時......讓你憤怒、悲傷、恐慌,甚至發展為抑鬱症、焦慮症等身心疾病;

它會加劇你的原生家庭矛盾:

把你在童年時缺失的那份愛,以叛逆、冷漠、抗拒溝通等形式加倍得「償還」給你的父母;

它會破壞你的親密關係:

讓你缺乏安全感,愛得小心翼翼,害怕失去,經常用作、討好來換取伴侶的關心;

它會攪亂你的工作:

讓你在工作中沒自信,總害怕做錯事,不敢拒絕,不敢爭取,影響你的判斷和決策,在關鍵時刻「拖你後腿」;

它還會遺傳給你的孩子:

時間久了,它會將情緒化、脆弱敏感、拖延、自卑等注入進你的性格,同時,在你跟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得「遺傳」給你的孩子……

而且,我們越是無視它,越是壓抑它,內在小孩會更沮喪和抗爭,仿佛一個死循環,讓你喪失好的性格、好的關係、好的生活

因為,內在小孩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情緒得不到釋放、價值觀得不到肯定,她就會一直蹲在那裡哭泣,停止成長。

內在小孩就如同我們人生木桶的最短板。它不長大,我們再努力也無法成長。

所以榮格說:「內在小孩是一切光之上的光,是治癒的引領者。」

只有內在小孩被看見、被療愈,並且與我們一同快樂健康地成長,我們的內心才會真正成長,真正感到快樂。


03

一直在向外尋求和解

不如陪內在小孩長大


在自我療愈的路上,我們總說要「與原生家庭和解」、「接納殘酷的世界」、「擁抱不完美的自己」……但表面的和解與接納,更多是緣木求魚,隔靴搔癢。

與內在小孩一起成長,才是對自己最深度的療愈。

一位長期堅持療愈內在小孩的媽媽說: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即使內心一鍋沸水,表面也要故作鎮定。而我已經不會了。以前,我很容易崩潰,感情冷淡、孩子哭鬧……工作家庭一地雞毛,平靜下來後又不得不在廢墟上一次次重建。現在,我終於為自己搭好了牢固的地基,足以應對生活中的狂風暴雨。因為我有一個法寶——跟我心裡的寶寶對話。我每周返回一次童年,去照看一下那個哭泣的、孤獨的小女孩,給她足夠的支持、關注、讚許和愛。而今她終於長大了,強大到足以成為一個好妻子、好媽媽。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我能給女兒最好的禮物,就是把我這個原件改好。當我學會愛自己,照顧好自己,自然而然地,我就能把這份愛潛移默化地傳遞給我的孩子,而不需要刻意努力或模仿他人。


你的內在小孩也正在等著你,她在等你抱抱她,跟她說:「我在,別怕~」

但這個過程是深度且漫長的,需要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帶領才可以抵達內心深處,看見並療愈內在小孩。

被一個人一生困擾的問題來源於早年創傷留下的陰影,也就是說:他總是帶著一個創傷的內在孩子在生活,如果內在孩子得不到療愈,他自我的一部分會永遠「卡」在那個地方,陷入重複怪圈。

當我們讓內在小孩甦醒,給她足夠多的愛和關注,擁抱她,支持她,關注她,我們的生命才會恢復本來的活力和光彩。


內在小孩的療愈方案

回應內在小孩的需要看見:愛的需要、陪伴的需要、誇獎的需要、玩耍的需要、道歉的需要


釋放被壓抑的情緒共情:恐懼感、羞恥感、被拋棄感、空虛感、哀傷感受


塑造被摧毀的價值信念改變:我不行、我不好、我不配、不喜歡、不認同

看見內在小孩,才是對自己最深度的療愈。

別讓內在小孩獨自哭泣。

壹心理學院

世界和我愛著你

相關焦點

  • 智慧100APP—心理學家揭示療愈真相:最好的和解,是陪內在小孩長大
    心理學家揭示療愈真相:最好的和解,是陪內在小孩長大 內在小孩就如同我們人生木桶的最短板。它不長大,我們再努力也無法成長。 所以榮格說:「內在小孩是一切光之上的光,是治癒的引領者。
  • 心理學家揭示療愈真相:最好的和解,是陪內在小孩長大
    其實,這些內心的糾結、掙扎都是你內心的小孩在作祟,心理學稱它為:內在小孩。它正在向你呼救,渴求被你看到和疼愛。內在小孩不長大,我們再努力也無法成長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長不大的小孩。不管在童年,還是成年後,當它沒有得到足夠的關心和愛護,它就會一直蹲在角落哭泣,成了一個陰晴不定的孩子。
  • 最好的和解,是陪內在小孩長大
    其實,這些內心的糾結、掙扎都是你內心的小孩在作祟,心理學稱它為:內在小孩。它正在向你呼救,渴求被你看到和疼愛。內在小孩不長大,我們再努力也無法成長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長不大的小孩。不管在童年,還是成年後,當它沒有得到足夠的關心和愛護,它就會一直蹲在角落哭泣,成了一個陰晴不定的孩子。
  • 「輸不起」的伊能靜,心裡也住著沒長大的內在小孩
    「輸不起」的伊能靜,心裡也住著沒長大的內在小孩 2020-08-02 09: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與自己和解,從看見內在小孩開始|內在小孩類型測試
    這些情緒失控的、受傷的,被你忽略的另一個自己,其實就是內在小孩。「內在小孩」沒有跟著你一起長大內在小孩與平日的你是不同的。雖然我們年長了,但內心深處一直有個受傷、無助、空虛的,沒有跟著長大的「內在小孩」。與其向外尋求慰藉,不如與內在小孩一起成長。
  • 與自己和解,從看見內在小孩開始 | 內在小孩類型測試
    內在小孩,是另一個自己什麼是內在小孩?指的是我們在成年後,內心有一部分心理狀態與功能,和小孩一樣。雖然我們年長了,但內心深處一直有個受傷、無助、空虛的,沒有跟著長大的「內在小孩」。與其向外尋求慰藉,不如與內在小孩一起成長。
  • 那些不足為外人道的焦慮、恐懼,只需內在療愈
    整部劇講述了林緒之(周迅飾演),為擺脫童年的心理陰影,不惜揭露內心的傷疤,敢於直面恐懼,最終自我療愈的故事。人這一生,終究要與自己和解。最後真相大白,她理解了母親當時的處境及火災的真兇,與母親和解,也與自己和解了。《內在療愈》中寫道:我們越逃避某種情形,這種情形對我們來說就越難以攻克,用心理諮詢醫師的「行話」來說,迴避會加強恐懼本身。
  • 趙小明:心理學家告訴你,「內在小孩」療愈,坑你沒商量
    這樣你和這個小孩對話,這裡面又產生了隱喻,什麼隱喻呢?似乎你的心裏面有一個小孩兒,這個小孩好像沒長大。比如說很多內在小孩的治療方法在很多心理諮詢師在的過程中,借用這一點,開始給來訪者進行暗示,比如說你的心裏面藏著一個內在的小孩,你先給這個內在小孩寫一封信。
  • 療愈內在小孩,讓所有的限制都解除
    工作、關係的各個層面, 只有我們真正的開始去 看見內在小孩 療愈內在小孩 這些創傷和限制才會被療愈與解除 內在小孩是你的另一個自己,是一直被你忽略的那個自己。 當與你的內在小孩相遇,邀請他和你一起,啟動以下的7種療愈能量,讓所有大腦內重播的記憶慢慢安靜下來,以幫助你更加深入的走向內在整合。
  • 《與自己和解:治癒你內心的內在小孩》——遇見童年的自己
    在《與自己和解》中,一行禪師運用佛教原理幫助你,返回內在最深處,覺察內在小孩的存在,與他對話,聆聽他的聲音,從而達成與自己和解的目的。如此,我們不再受情緒的擺布,心中沒有怨恨,也不再遷怒他人。我們的人際關係也開始變好,我們因此懂得了愛,保有了愛。翻開《與自己和解》,跟隨一行禪師的腳步,一步步回到自己內在最深處,擁抱、療愈內在的小孩,與自己達成真正的和解。
  • 心理健康|療愈內在小孩的七種神奇能量,讓所有的限制都解除
    > 看見內在小孩 療愈內在小孩 這些創傷和限制才會被療愈與解除 內在小孩整合&療愈 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們在外表上雖已長大成人,可內心深處,卻一直有個受傷、無助,沒有跟著身體,一起長大的「內在小孩」。 內在小孩,是你的另一個自己,是一直被你忽略的那個自己。
  • 塔羅佔卜如何療愈你的內在小孩
    ----- 想知道如何療愈你的內在小孩?跟隨明月用塔羅來算算看吧。----佔卜開始----規則:保持內心安靜的狀態,在心中默念該如何做療愈自己的內在小孩?從下面四張牌中憑感覺選出一張來,切記不可刻意選擇不可反覆挑選,選好後下翻查看答案。
  • 鄭爽生日直播「翻車」:我們內心都有個被嚇壞的「內在小孩」
    因為,內在小孩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情緒得不到釋放、價值觀得不到肯定,她就會一直蹲在那裡哭泣,停止成長,偶爾還要搗一下亂,就像鄭爽一樣,她的內在小孩時不時會出來「作」一下 。內在小孩就如同我們人生木桶的最短板。它不長大,我們再努力也無法成長。所以榮格說:「內在小孩是一切光之上的光,是治癒的引領者。」
  • 與「情緒」和解,從看見內在小孩開始
    ,是另一個自己什麼是內在小孩?」沒有跟著你一起長大內在小孩與平日的你是不同的。雖然我們年長了,但內心深處一直有個受傷、無助、空虛的,沒有跟著長大的「內在小孩」。這些都是內在小孩在向你發出聲音,渴望被看見與療愈。
  • 「沙盤遊戲科普」「內在小孩」的自我療愈
    「內在小孩」的自我療愈榮格的心理分析治癒觀是與發展觀是合二為一的,他認為我們的心就像一個容器,代表我們的承受能力。我們在承載什麼?當一個人幼年生存在不安全的環境時,我們必定需要在某種程度上否定那個內在小孩,迅速成長起來。例如一個人小時候父親對她管教特別的嚴厲,不考前十名,回家就要板子伺候。在這種高壓環境中長大的小孩,成人以後可能是一個很優秀的人。但是內心卻總有一個聲音這樣說:如果你不夠優秀,你就不配擁有愛。
  • 療愈內在小孩的7種能量
    ,如同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成年後,一旦遇到挫折,我們就會縮回這個空間,被這個內在小孩接管。  憤怒、悲傷、嫉妒、恐懼,甚至開懷、興奮等等我們時常感受到的這些多變情緒,其實都是內在小孩在發聲、提醒你他的存在。當我們開始察覺自己遺忘了內在受傷的小孩,我們會對這位小孩充滿慈悲,也因此生起正念的能量。正念的能量將擁抱和療愈我們,並療愈我們內在的受傷的小孩。
  • 【每日一醒】療愈內在的小孩
    因為父母會解釋說,他們是在開玩笑,不要跟他們計較,他們開玩笑你都不懂,真笨。無奈同學他只能把憤怒壓抑下來,並在內心堅定了一個信念,等他長大了一定要「報仇雪恨」,要贏回他們的尊重,要讓人們認錯,要讓他們重新認識到自己的尊嚴。
  • 白大衛|親愛的內在小孩
    當一個人把內在小孩的需求都向外投時,他就不斷在老闆、伴侶,甚至孩子身上索取未被滿足的東西,無法停止,這就是病態。而其實一個人的成年的自己,是可以照看好自己的內在小孩的。當把內在小孩的需求轉向內時,療愈就發生了。內在小孩,並不是體內真正獨立存在的個體,但他確實會提示我們自己需要什麼。
  • 與自己和解,從看見內在小孩開始?原來是這樣!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廈門美食報導,ID:xmmsbd】,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內在小孩,是另一個自己什麼是內在小孩?指的是我們在成年後,內心有一部分心理狀態與功能,和小孩一樣。這些情緒失控的、受傷的,被你忽略的另一個自己,其實就是內在小孩。「內在小孩」沒有跟著你一起長大內在小孩與平日的你是不同的。
  • 【45天高階療愈訓練營】完成生命中最重要的療愈:內在小孩&原生家庭 高階實修證書班!
    第二節:2月18日 (周一)20:00-21:00主題《加害者、被害者、拯救者情節的對應之道》在療愈原生家庭、療愈內在小孩的過程中,絕大部分的人很容易就走入:加害者、被害者、拯救者這幾重狀態情感忽視,對於我們的內在小孩而言,是重要的創傷。大部分人小時候難以察覺,以為自己未得到父母回應的情感需求是不重要的,是自己太脆弱敏感,最好不要再提這種需要,如果有都會產生內疚感。療愈內在小孩,一定要療愈情感忽視後遺症的創傷,放下過度保護,才會真正的打開心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