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和解,是陪內在小孩長大

2020-12-19 澎湃新聞

前段時間,傅首爾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小時候為了見媽媽一面,喝洗潔精的經歷。

她說,童年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冷臉冷眼、輕視責罵,以及無限的期待與要求中度過,沒有感受過溫情,也不知道被人抱在懷裡沒事兒親一口是什麼感覺。

長大後的她,和學霸談過戀愛,和才子談過戀愛,和搖滾青年談過戀愛,但都無疾而終。

因為她打心底裡,根本就不敢相信愛情:

「我很難喜歡誰,即使喜歡了也喜歡被補償,更別提忘我地愛誰。」

被傷害過的她,心裡總有一個受傷哭泣的小孩,寧願假裝堅強,也不願意展露自己脆弱的地方。

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個小孩

經常莫名感到心累、有深深的無力感,是現代成年人的通病。

生活壓力大,忙忙碌碌卻覺得迷茫、空虛、壓抑;

不管怎麼努力,好像總是卡在某個地方,得不到升職加薪;

每段感情好像總是重複同樣的錯誤,不安、爭吵、冷戰;

性格敏感自卑,想要突破自己卻總是無疾而終……

仿佛心裡住著一個不受控制的孩子,在拼命拉扯自己。

你想向前,它要向後;你想挑戰自己,它要畏懼退縮;你想心平氣和,它要哭鬧崩潰。

你責怪它不成熟,它卻哭得更兇了。

其實,這些內心的糾結、掙扎都是你內心的小孩在作祟,心理學稱它為:內在小孩。它正在向你呼救,渴求被你看到和疼愛。

內在小孩不長大,我們再努力也無法成長

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長不大的小孩。

不管在童年,還是成年後,當它沒有得到足夠的關心和愛護,它就會一直蹲在角落哭泣,成了一個陰晴不定的孩子。

它會霸佔你的大腦:

讓你思維不清晰,容易情緒化。當你訴求得不到滿足時,當別人跟你意見不同時,當事與願違時......讓你憤怒、悲傷、恐慌,甚至發展為抑鬱症、焦慮症等身心疾病;

它會加劇你的原生家庭矛盾:

把你在童年時缺失的那份愛,以叛逆、冷漠、抗拒溝通等形式加倍得「償還」給你的父母;

它會破壞你的親密關係:

讓你缺乏安全感,愛得小心翼翼,害怕失去,經常用作、討好來換取伴侶的關心;

它會攪亂你的工作:

讓你在工作中沒自信,總害怕做錯事,不敢拒絕,影響你的判斷和決策,在關鍵時刻「拖你後腿」;

它還會遺傳給你的孩子:

時間久了,它會將情緒化、脆弱敏感、拖延、自卑等注入進你的性格,同時,在你跟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得「遺傳」給你的孩子……

而且,我們越是無視它,越是壓抑它,內在小孩會更沮喪和抗爭,仿佛一個死循環,讓你喪失好的性格、好的關係、好的生活。

因為,內在小孩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情緒得不到釋放、價值觀得不到肯定,她就會一直蹲在那裡哭泣,停止成長。

內在小孩就如同我們人生木桶的最短板。它不長大,我們再努力也無法成長。

所以榮格說:「內在小孩是一切光之上的光,是治癒的引領者。」

只有內在小孩被看見、被療愈,並且與我們一同快樂健康地成長,我們的內心才會真正成長,真正感到快樂。

療愈內在小孩,你遠比想像中優秀

在自我療愈的路上,我們總說要「與原生家庭和解」、「接納殘酷的世界」、「擁抱不完美的自己」……但表面的和解與接納,更多是緣木求魚,隔靴搔癢。

與內在小孩一起成長,才是對自己最深度的療愈。

一位長期堅持療愈內在小孩的媽媽說: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即使內心一鍋沸水,表面也要故作鎮定。而我已經不會了。

以前,我很容易崩潰,感情冷淡、孩子哭鬧……工作家庭一地雞毛,平靜下來後又不得不在廢墟上一次次重建。

現在,我終於為自己搭好了牢固的地基,足以應對生活中的狂風暴雨。

因為我有一個法寶——跟我心裡的寶寶對話。

我每周返回一次童年,去照看一下那個哭泣的、孤獨的小女孩,給她足夠的支持、關注和愛。而今她終於長大了,強大到足以成為一個好妻子、好媽媽。

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我能給女兒最好的禮物,就是把我這個原件改好。

當我學會愛自己,自然而然地,我就能把這份愛潛移默化地傳遞給我的孩子,而不需要刻意努力或模仿他人。

你的內在小孩也正在等著你,她在等你抱抱她,跟她說:「我在,別怕~」

但這個過程是深度且漫長的,需要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帶領才可以抵達內心深處,看見並療愈內在小孩。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揭示療愈真相:最好的和解,是陪內在小孩長大
    02內在小孩不長大我們再努力也無法成長內在小孩就如同我們人生木桶的最短板。它不長大,我們再努力也無法成長。所以榮格說:「內在小孩是一切光之上的光,是治癒的引領者。」03一直在向外尋求和解不如陪內在小孩長大
  • 智慧100APP—心理學家揭示療愈真相:最好的和解,是陪內在小孩長大
    心理學家揭示療愈真相:最好的和解,是陪內在小孩長大 02 內在小孩不長大 我們再努力也無法成長 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長不大的小孩。
  • 心理學家揭示療愈真相:最好的和解,是陪內在小孩長大
    其實,這些內心的糾結、掙扎都是你內心的小孩在作祟,心理學稱它為:內在小孩。它正在向你呼救,渴求被你看到和疼愛。內在小孩不長大,我們再努力也無法成長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長不大的小孩。不管在童年,還是成年後,當它沒有得到足夠的關心和愛護,它就會一直蹲在角落哭泣,成了一個陰晴不定的孩子。
  • 「輸不起」的伊能靜,心裡也住著沒長大的內在小孩
    「輸不起」的伊能靜,心裡也住著沒長大的內在小孩 2020-08-02 09: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與自己和解:治癒你內心的內在小孩》——遇見童年的自己
    《與自己和解:治癒你內心的內在小孩》——遇見童年的自己【基本信息】作者:一行禪師譯者:汪橋出版社: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時間:2014年6月1日ISBN: 9787807659310在《與自己和解》中,一行禪師運用佛教原理幫助你,返回內在最深處,覺察內在小孩的存在,與他對話,聆聽他的聲音,從而達成與自己和解的目的。如此,我們不再受情緒的擺布,心中沒有怨恨,也不再遷怒他人。我們的人際關係也開始變好,我們因此懂得了愛,保有了愛。翻開《與自己和解》,跟隨一行禪師的腳步,一步步回到自己內在最深處,擁抱、療愈內在的小孩,與自己達成真正的和解。
  • 與自己和解,從看見內在小孩開始|內在小孩類型測試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廈門美食報導,ID:xmmsbd】,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內在小孩,是另一個自己什麼是內在小孩?指的是我們在成年後,內心有一部分心理狀態與功能,和小孩一樣。
  • 與自己和解,從看見內在小孩開始 | 內在小孩類型測試
    內在小孩,是另一個自己什麼是內在小孩?指的是我們在成年後,內心有一部分心理狀態與功能,和小孩一樣。「內在小孩」沒有跟著你一起長大內在小孩與平日的你是不同的。雖然我們年長了,但內心深處一直有個受傷、無助、空虛的,沒有跟著長大的「內在小孩」。與其向外尋求慰藉,不如與內在小孩一起成長。
  • 與「情緒」和解,從看見內在小孩開始
    ,是另一個自己什麼是內在小孩?我們沒能看見自己的內在小孩,但感受到的痛苦卻是明顯又深刻的。」沒有跟著你一起長大內在小孩與平日的你是不同的。雖然我們年長了,但內心深處一直有個受傷、無助、空虛的,沒有跟著長大的「內在小孩」。
  • 鄭爽生日直播「翻車」:我們內心都有個被嚇壞的「內在小孩」
    其實,這些內心的糾結、掙扎都是你內心的小孩在作祟,心理學稱它為:內在小孩。它正在向你呼救,渴求被你看到和疼愛。內在小孩不長大,我們再努力也無法成長不管在童年,還是成年後,當它沒有得到足夠的關心和愛護,它就會一直蹲在角落哭泣,成了一個陰晴不定的孩子。
  • 與自己和解,從看見內在小孩開始?原來是這樣!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廈門美食報導,ID:xmmsbd】,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內在小孩,是另一個自己什麼是內在小孩?指的是我們在成年後,內心有一部分心理狀態與功能,和小孩一樣。這些情緒失控的、受傷的,被你忽略的另一個自己,其實就是內在小孩。「內在小孩」沒有跟著你一起長大內在小孩與平日的你是不同的。
  • 關愛內在的小孩
    核心提示:關愛我們的內在小孩,就是給我們內在的小孩以滋養,用成年的我們,現在已經長大了的我們自己的愛給內在小孩以溫暖、關注、幫助、使他成長。在療愈我們內在小孩的過程中,我們要以欣賞,愛撫自己為最終目標。對不完美的人生中的不完美的他人用一份體諒,包容的成熟心態來面對。
  • 治癒短片《倖存者》看哭了,擁抱你的內在小孩!
    受傷的內在小孩會持續地影響我們的生活、工作、關係的各個層面,只有我們真正地開始去看見內在小孩,療愈內在小孩,這些創傷和限制才會被療愈與解除 治癒你的內在小孩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會遭受不同程度的創傷
  • 白大衛|親愛的內在小孩
    當一個人把內在小孩的需求都向外投時,他就不斷在老闆、伴侶,甚至孩子身上索取未被滿足的東西,無法停止,這就是病態。而其實一個人的成年的自己,是可以照看好自己的內在小孩的。當把內在小孩的需求轉向內時,療愈就發生了。內在小孩,並不是體內真正獨立存在的個體,但他確實會提示我們自己需要什麼。
  • 擁抱你內在的小孩
    年紀漸長,才明白,一直以為的成長是慢慢發生的,其實不是,慢慢長大的只是身體,思想的成熟,在時間無情的波濤裡,很多時候,很多人是在一瞬間完成的。可能正如小說中說的那樣:人們說,青春是與七個自己相遇。一個明媚,一個憂傷,一個華麗,一個冒險,一個倔強,一個柔軟,剩下的那個,正在成長。我們在成長的路上,經歷風雨,遇見荊棘,會忍氣吞聲,也會強勢反彈。
  • 你愛得死去活來,有可能是內在小孩的遊戲
    如果我們的內在小孩一直在缺愛的狀態裡,長大以後我們就會不顧一切的追求我們想要的愛情,以期在親密關係中獲得我們缺失的愛。什麼是內在小孩?在約翰.布雷蕭《回歸內在》這本書裡,他是這樣形容的: 內在小孩是源自兒時經驗存於我們內在的心理實體。是心理性的存在,是情緒經驗與需要的組合。由於每個人的不同成長環境,以及與當年重要他人的互動,內在小孩是一個具有個人特色的記憶。
  • 找到了內在小孩,我將伴隨自己再次長大
    在今天的個人成長課程中,在老師的引導下我們看到了自己的內在小孩——那個受傷之後被遺落在角落的自己。她一直在等待我們的回歸,等待我們一起長大,合二為一,長成一個強大的、完善的自己。出乎意料的對白,但卻讓我快樂,我一直掙扎在母女三代的親子關係中,憂鬱而糾結,但我奇蹟的發現內在那個小小的自己竟然是個睿智快樂的孩子,雖然他小的讓我汗顏,但是他說:他想成為我。這一瞬間我體會到了自身的力量和意義,幾乎熱淚盈眶,奇異的,自己給予的感動。
  • 心理健康|療愈內在小孩的七種神奇能量,讓所有的限制都解除
    > 看見內在小孩 療愈內在小孩 這些創傷和限制才會被療愈與解除 內在小孩整合&療愈 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們在外表上雖已長大成人,可內心深處,卻一直有個受傷、無助,沒有跟著身體,一起長大的「內在小孩」。 內在小孩,是你的另一個自己,是一直被你忽略的那個自己。
  • 兒童節|致心中的內在小孩
    心理學裡有個概念叫「內在小孩」,這或許意味著,每個人的心裡都有某個角落留給了孩子氣,我並不是那個唯一的、奇怪的存在。如果你心裡住著一個孩子,在這個屬於ta的節日裡,你會對ta說些什麼呢?以下便是我對自己心裡那個「內在小孩」說的悄悄話,送出的祝福。親愛的內在小孩,首先,我想說,我好心疼你。因為,長大的感覺,好疼啊。蟬每一次蛻皮會疼嗎?蝴蝶破繭而出會疼嗎?
  • 控制不住情緒,是內在小孩在作怪
    本以為長大後可以變得更好,卻不曾意料到,這種性格特質一直揮散不去,一旦不如意或被批評,那個過去的小孩就會跑出來,怎麼逃都逃不了。 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裡都有一個內在小孩,這個小孩就是童年時的自己。
  • 為什麼所謂自愛,就是內在父母愛上內在小孩
    在「內在父母與內在小孩」理論創始人約翰·波拉德所著的《內在父母的覺醒》中,我找到了答案。 其實,我們都有兩個獨立的內在自我:內在小孩和內在父母。它們隱藏在我們內心深處,難以捉摸。我們一切關係都是內在父母與內在小孩關係的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