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己和解,從看見內在小孩開始|內在小孩類型測試

2020-12-19 城市觀察員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廈門美食報導,ID:xmmsbd】,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

內在小孩,是另一個自己

什麼是內在小孩?指的是我們在成年後,內心有一部分心理狀態與功能,和小孩一樣。

·它包含我們沒有被滿足的渴望與期待;·內心的匱乏與需求;·因現實遭遇而形成的內在痛苦;

我們心裡都住著一個內心小孩,卻不知道有它的存在。

·它具有隱藏性,不被我們所察覺。

·它會使我們失去理智,產生不成熟的情緒與行為。

我們沒能看見自己的內在小孩,但感受到的痛苦卻是明顯又深刻的。

不知道你是否也曾經歷過:

· 情緒不穩定,暴躁與抑鬱來回切換。伴侶或別人的一些小行為都能讓你感到憤怒或糟心。

· 內心敏感脆弱,性格孤僻,容易愧疚、自責、自我厭棄。

· 自信心不足,有畏難情緒,在工作中總覺得自己不能很好勝任目前的或者更好的崗位。

· 常常自我懷疑與否定,內心糾結與矛盾,有時候感覺自己像變了一個人。

...

這些情緒失控的、受傷的,被你忽略的另一個自己,其實就是內在小孩。

「內在小孩」沒有跟著你一起長大

內在小孩與平日的你是不同的。

比如一個平日裡溫柔恬靜的女孩子,內心也有暴躁易怒,情緒不穩定的狀態;表面上看獨立堅強能幹的成年人,內心卻是脆弱又依賴別人的;一個人平日生活的清心寡欲,但偶爾也會出現貪婪逐利的一面。

我的閨蜜,她時常和我說,她好像有兩個人格,在內心裡矛盾對抗。

在感情中,她的觀念是愛情至上,她的結婚對象也確實是她喜歡的但家境很一般的人。但後來,不如她的小姐妹嫁給了富二代,她又心生嫉妒,嫌棄自己的男友平庸。

在工作中,她一直很牴觸那些唯利是圖,巴結領導,投機取巧的人和行為,可當有一個升職加薪的機會擺在她面前,需要和領導交好,請吃飯時,她又昧著自己的「良心」,這麼做了。

在生活中,她捨不得高消費,不屑混社交圈,但當無意識新交了一群家境不錯的朋友後,她又花大價錢給自己名牌加持,為了「真正」融入其中。

這些一而再,再而三的違背自己初衷的選擇和行為,讓她也一度陷入矛盾糾結,自我懷疑的痛苦情緒裡。

其實她家境一直不好,從小生活在物質匱乏、被別人暗地裡瞧不起的環境裡,她內心的物質需求,自我認同和身份認同感一直未得到滿足。

而這一部分,漸深藏在她的內心和潛意識裡,形成了內在小孩。

在我們看來,她是一個踏實努力,重人情,不那麼世俗的女孩。但當遇到一些現實因素時,她的內心小孩就被激發出來,引發她產生和做出「反常」的心理與舉動。

同她一樣,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難免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創傷、一直有需求與渴望未被滿足。

雖然我們年長了,但內心深處一直有個受傷、無助、空虛的,沒有跟著長大的「內在小孩」。

與其向外尋求慰藉,

不如與內在小孩一起成長。

當我們在在感到安全時,內在小孩是不會出來的。

但一旦遇到挫折、困難,內在小孩就會出來,替我們 " 接管 " 一切,充分地暴露出失控的情緒,比如焦慮、崩潰、退形、糾結、抗爭

我有一個談了8年的男朋友,他是一個好男孩,但我還是忍不住在與他相處中,會經常發無名火。他時常一臉懵逼,每次都是他無條件主動向我認錯。

只要他不順我意,我便開始在他不清楚原因的情況下對他冷暴力,如果他遲遲不來哄我,我就會在心裡埋怨他,不夠在乎不夠體貼,還會故意做出一些不尋常的事兒來引誘他跪舔,求和。

不斷試探他到底愛不愛我,有多愛。反覆糾結「你既然愛我,就應該要包容我所有的壞情緒」,「你愛我,就應該處處為我著想。」

可是我「作」的過了,時常用生悶氣、哭泣等方式來搜刮他對我更多的愛和關心。

後來我才明白,我太缺乏安全感,我的所作所為,何嘗不是一個小孩子。

在我們幼年時,時常會用苦鬧的方式挽留父母,讓他們滿足我們的需求。現在我們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伴侶,達到目的。

這就是心理學中的「退形」退化到孩子的狀態,用孩子式的方式作出反應。

同樣,我內心深處的內在小孩,總是會對他人有期待,比如期待伴侶成為我理想中的樣子,我自己內心的空洞必須要通過外界的環境中來填充。又常常因為自己得不到認同與收穫,而失去力量與自信心。

可怕的是,受傷的內在小孩會持續地影響我們的生活、工作、關係的各個層面。

如果你發現隱隱之中有什麼東西卡在你心裡不能釋懷,你內心的某部分要一直向外尋求補償,你心裡仿佛住著一個不受控制的孩子,在與你對抗拉扯。

這些都是內在小孩在向你發出聲音,渴望被看見與療愈。

榮格說過,真的療愈,是內在的小孩的成長。

與其一直向外,向別人尋求索取來獲得心靈的慰藉,不如通過「治療」自己的內在小孩來自救。

就像一位女孩說的,「每一次自己矛盾糾結,情緒崩潰與失控的時候,我就與自己的內在小孩對話,嘗試安撫它,擁抱它,這使我的內心愈發獨立與強大。」

沒有人的內心「毫髮無損」,你要學會的是去看見、療愈這部分損傷,而不是逃避、無視。

去內觀自己的脆弱、不理智與缺失,重視自己的需要,好好愛那個受傷的另一個自己吧。

為你推薦

內在小孩類型測試

※我們聯合國內專業心理平臺壹點靈,為你推薦「內在小孩類型測試」。

本測評(由權威心理學家集體研發,請放心測試)將探究你的內在小孩類型,解讀你的脆弱層、保護層、核心層,探究你的深層恐懼和核心情緒,並根據測試結果給你療愈指導,幫助你更好的覺察自己的情緒,隱藏的情感需求,從內心裡長出真正的力量去應對生活和親密關係。

相關焦點

  • 與自己和解,從看見內在小孩開始 | 內在小孩類型測試
    內在小孩,是另一個自己什麼是內在小孩?指的是我們在成年後,內心有一部分心理狀態與功能,和小孩一樣。這些都是內在小孩在向你發出聲音,渴望被看見與療愈。榮格說過,真的療愈,是內在的小孩的成長。與其一直向外,向別人尋求索取來獲得心靈的慰藉,不如通過「治療」自己的內在小孩來自救。
  • 與「情緒」和解,從看見內在小孩開始
    ,是另一個自己什麼是內在小孩?我們沒能看見自己的內在小孩,但感受到的痛苦卻是明顯又深刻的。這些情緒失控的、受傷的,被你忽略的另一個自己,其實就是內在小孩。這些都是內在小孩在向你發出聲音,渴望被看見與療愈。
  • 與自己和解,從看見內在小孩開始?原來是這樣!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廈門美食報導,ID:xmmsbd】,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內在小孩,是另一個自己什麼是內在小孩?指的是我們在成年後,內心有一部分心理狀態與功能,和小孩一樣。我們沒能看見自己的內在小孩,但感受到的痛苦卻是明顯又深刻的。不知道你是否也曾經歷過:· 情緒不穩定,暴躁與抑鬱來回切換。伴侶或別人的一些小行為都能讓你感到憤怒或糟心。
  • 你的內在小孩是什麼類型? 測試
    但是漸漸的,你與你的內在小孩似乎都面臨到了同樣的狀況,在成長的路上,不斷的有人要你們放下腳步來,開始希望你們能夠更踏實的做一些考慮與計劃,為了不要出錯,那些跳躍式的思考模式漸漸的開始習慣糾結在一起思考,反覆的檢查,雖然你還是很聰明的總是能夠把事情處理的很好,但是失去自由自在的速度感,讓你與你的內在小孩開始變得容易疲勞。
  • 靈性測試:你的內在小孩是什麼類型
    或許你會覺得她時而頑皮,時而乖巧,時而讓你覺得煩躁,時而讓你安心。可這就是她,很真實,卻又讓你感覺捉摸不透。或許,試一下這個測試,了解她,也了解你自己。選故事書圖片看你內在小孩類型的測驗你會選什麼樣的童話書給小孩子看呢?
  • 最好的和解,是陪內在小孩長大
    你想向前,它要向後;你想挑戰自己,它要畏懼退縮;你想心平氣和,它要哭鬧崩潰。你責怪它不成熟,它卻哭得更兇了。其實,這些內心的糾結、掙扎都是你內心的小孩在作祟,心理學稱它為:內在小孩。它正在向你呼救,渴求被你看到和疼愛。
  • 《與自己和解:治癒你內心的內在小孩》——遇見童年的自己
    《與自己和解:治癒你內心的內在小孩》——遇見童年的自己【基本信息】作者:一行禪師譯者:汪橋出版社: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時間:2014年6月1日ISBN: 9787807659310一次父母打罵、一場噩夢般的考試、被同齡人欺侮孤立……這些被淡忘的童年創傷,就是被你遺忘的內在小孩。內在小孩是你情緒化的根本原因,而你卻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也許某天,你就會突然開始生氣、發火;也許你會對某些事特別敏感,甚至都不願提起;也許你會有模糊的悲傷感,卻找不到任何與悲傷相關的記憶。你甚至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思維,感覺全世界都在與你作對。
  • 你的內在小孩是哪種類型?(心理測試)
    你了解你的內在小孩嗎?你知道Ta現在的狀態嗎?或許你覺得Ta時而頑皮,時而乖巧,時而讓你覺得煩躁,時而讓你覺得不安.....可這就是你真正的內在,你內在的小孩。Ta很真實,Ta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每個人的內在小孩都不一樣,你的內在小孩是什麼樣的呢?
  • 心理學家揭示療愈真相:最好的和解,是陪內在小孩長大
    只有內在小孩被看見、被療愈,並且與我們一同快樂健康地成長,我們的內心才會真正成長,真正感到快樂。>在自我療愈的路上,我們總說要「與原生家庭和解」、「接納殘酷的世界」、「擁抱不完美的自己」……但表面的和解與接納,更多是緣木求魚,隔靴搔癢。
  • 內在小孩受傷程度測試
    該測試來源於壹點靈網站以下是內在小孩受傷程度的測試問卷,請以【是】或者【否】來回答下面的問題:(該測試來源於壹點靈網站)1、當我每次想到要嘗試新的問題時(女人),能力不足7、我對自己的性別感到困惑8、當我為自己辯護的時候,我會感到內疚 ,因此我寧願委曲求全9、我很難開始做新的事情10、我很難放棄手頭的工作11、我極少有自己的想法
  • 心理學家揭示療愈真相:最好的和解,是陪內在小孩長大
    你想向前,它要向後;你想挑戰自己,它要畏懼退縮;你想心平氣和,它要哭鬧崩潰。你責怪它不成熟,它卻哭得更兇了。其實,這些內心的糾結、掙扎都是你內心的小孩在作祟,心理學稱它為:內在小孩。它正在向你呼救,渴求被你看到和疼愛。
  • 看見受傷的內在小孩
    文|金尚想像一下一個小孩的內在,獲取一下一個恐懼和恐慌的小孩的能量,讓自己完完全全地進入到你的內在空間,你現在就是那個受傷的小孩………….第一天上學的時候,我無可名狀的感到恐懼和害怕,像是被丟在了一個孤島上,我開始不依不饒地哭鬧。第二天,我仍然感受到被拋棄的恐懼和害怕,依舊哭鬧不休。第三天,我還是很恐懼和害怕,但不會哭那麼厲害了。第四天,我雖然很害怕,但我不哭了。
  • 智慧100APP—心理學家揭示療愈真相:最好的和解,是陪內在小孩長大
    」 只有內在小孩被看見、被療愈,並且與我們一同快樂健康地成長,我們的內心才會真正成長,真正感到快樂。 03 一直在向外尋求和解 不如陪內在小孩長大 在自我療愈的路上,我們總說要「與原生家庭和解」、「接納殘酷的世界」、「擁抱不完美的自己」……但表面的和解與接納,更多是緣木求魚
  • 白大衛|親愛的內在小孩
    當一個人把內在小孩的需求都向外投時,他就不斷在老闆、伴侶,甚至孩子身上索取未被滿足的東西,無法停止,這就是病態。而其實一個人的成年的自己,是可以照看好自己的內在小孩的。當把內在小孩的需求轉向內時,療愈就發生了。內在小孩,並不是體內真正獨立存在的個體,但他確實會提示我們自己需要什麼。
  • 你的內在小孩是什麼樣子呢?
    透過這個測驗,我們可以看到關於你與你的內在小孩之間的關係,以及你持續面對到的狀況,與這純潔的靈魂小孩之間有著什麼樣的關聯。希望測試結果能夠帶給大家不一樣的觀點,並且開始養育我們每個人的內在小孩,得到更美好的生活。 測試開始,調節好你個人狀態,保持安靜後直接隨意的從下面四張牌裡選出一張最有感覺的,不能刻意選擇,不能重複選擇。
  • 鄭爽生日直播「翻車」:我們內心都有個被嚇壞的「內在小孩」
    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長不大的小孩每當你出現一些糾結或痛苦,那是內在小孩向你呼救:情緒總在一瞬間爆發,集理性和天真於一身的成年人,痛苦不堪,仿佛心裡住著一個不受控制的孩子,在拼命拉扯自己。你想向前,它要向後;你想挑戰自己,它要畏懼退縮;你想心平氣和,它要哭鬧崩潰。
  • 治癒短片《倖存者》看哭了,擁抱你的內在小孩!
    受傷的內在小孩會持續地影響我們的生活、工作、關係的各個層面,只有我們真正地開始去看見內在小孩,療愈內在小孩,這些創傷和限制才會被療愈與解除 治癒你的內在小孩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會遭受不同程度的創傷
  • 關愛內在的小孩
    核心提示:關愛我們的內在小孩,就是給我們內在的小孩以滋養,用成年的我們,現在已經長大了的我們自己的愛給內在小孩以溫暖、關注、幫助、使他成長。在療愈我們內在小孩的過程中,我們要以欣賞,愛撫自己為最終目標。對不完美的人生中的不完美的他人用一份體諒,包容的成熟心態來面對。
  • 《內在父母的覺醒》:給內在小孩無條件的養育
    內容簡介 每個人可能都聽過這樣的話——「善待自己」「原諒自己」「對自己好點」「這不是你的錯」。究竟是誰或者自己的哪一部分應該被原諒、被溫柔以待? 其實,我們都有兩個獨立的內在自我:內在小孩和內在父母。這兩個內在自我都有自己的個性,也有自己的希望、夢想和恐懼。在生活中,我們往往為了滿足一個自我的需要,而犧牲另一個自我。因此我們常常發現自己無法找到內心的平衡與平靜。
  • 與內在小孩溝通,遇見真實的自己
    內在美好,就是會體驗到美好的人事物,你的內在才是真正的創造者。能夠失去的都不是屬於你的東西,那些失不去的才是真正屬於你的東西。比如,看不見的智慧、天賦才華、勇氣等。你不會因為擁有某個人而有價值,也不會因為沒擁有某個人而沒有價值。真正的失敗是,自己明明可以做到,有所保留不去做到。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一面鏡子,因為你所有的體驗都是你的內在創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