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光和木星影業近期已完成千萬級人民幣PreA輪融資,投資方為如川投資基金,本輪融資後光和木星影業估值過億。
北京光和木星影業是一家由年輕化的高知團隊創辦的影視製作公司,主營業務為網劇和電影項目的開發、製作和出品,是首家以音樂+劇情的拍攝模式製作音樂網劇的公司。
將音樂作為電影語言融合進劇情,這一富有藝術感染力的拍攝手法在國外工業化影片製作水平下已相當成熟。反觀國內,中國音樂電影起步較早,但後勁不足,在缺乏成熟的音樂影視製作團隊的情況下,幾乎處於半停滯狀態。隨著音樂市場多樣化和觀眾需求小眾化的發展,這是一塊可期的增量市場。
基於此,光和木星影業想以影視+音樂的組合打法放大音樂在影視作品中的內容比重和專業屬性。借內容付費和網劇市場強勁增長之勢,團隊選擇了音樂網劇這一影片類型打前陣。
團隊自帶音樂基因,其母公司天鋮樂鄰文化傳媒5年來幫助近3000位獨立音樂人製作近5000首音樂作品、分發內容,類似於孵化獨立音樂人的mcn,現已摸索出較成熟的音樂影視創作和製片能力。公司與騰訊聯合投資製作的音樂網劇《薛丁格的貓》播放量達3.2億,於今年推出的音樂網劇《少年有點酷》豆瓣評分達到8.4分。
在各頭部平臺和內容製作公司追求爆款、大IP商業價值的同時,光和木星影業選擇走精品化路線,定位垂直人群。團隊避開大IP和流量明星,選用貼合95後人群生活的青春題材原創劇本,拋開墮胎、車禍和離家出走的狗血橋段,講述的都是那個年紀最重要的小事。劇中角色多由校園素人出演,公司以唱歌-表演-舞蹈的能力排序作為標準選拔演員,目前多從校園歌手等校園渠道挖掘,未來公司計劃與經濟公司團隊合作輸送演員。
在歌舞片成熟的美國市場,從前期的選歌、談版權、改編歌曲到到後期的拍攝過程已形成一整套標準化的工業流程。光和木星影業遵循此標準,為簡化製作流程,多採用翻唱改編的歌曲為內容服務,用版權成本覆蓋詞曲創作成本,一部劇共包含30餘首歌曲推動劇情。
拍攝方面公司在傳統劇組的基礎上增加了音樂、舞蹈組。內容劇組、舞蹈組和音樂組需要進行深度溝通以保證歌舞畫面與劇情內容的高度契合。
「該在什麼時候插什麼類型的歌,編排什麼樣的舞蹈,這些都需要在劇本創作過程中定好,而不是臨到開拍再去想。這就要求三方保持深度合作。「創始人王天居向36氪表示。
經過一年時間的打磨,今年推出的《少年有點酷》較之去年的《薛丁格的貓》有明顯工業水平上的提升。
目前一部劇的總集數在24集,一集時長20多分鐘,拍攝部分由於增加了音樂和舞蹈劇組,成本高出行業水平的30%-40%,每部投資在1000萬-2000萬,採取與頭部平臺聯合投資+分帳的模式製作出品劇集。
明年公司計劃開三部劇,形式上不局限於音樂片但仍以青春題材為主,並嘗試影視ost業務。
ost(影視原聲)是韓劇的一大特色,去年熱播的《鬼怪》其ost大碟在qq音樂上已售出1200多萬首歌。影視ost在qq音樂的日均試聽量已佔到14.26%,其商業價值不言而喻。但國內還沒有成熟的影視ost製作體系。首次試水影視原聲的《歡樂頌2》,其歌曲製作成本不足1%,且多是後期配樂,與劇情的契合度不高,往往踩不到情緒點,不尷不尬。
光和木星影業憑藉團隊在音樂和影視創作領域的經驗,加之掌握各渠道音樂人資源和版權,希望在影視這塊找到音樂布局的新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