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高粱酒,一口湘西臘肉,酒過三巡,田雲宇臉上的微紅一直蔓延到他土家風格上衣立領貼著的脖頸,湘西人的豪氣蓬勃而出。
鳳凰沱江下遊,湘西深山的土家族山村裡,田雲宇祖輩世居於此,又和臘肉打了近半輩子交道。要說什麼是深入骨髓的湘西味道,恐怕非湘西臘肉莫屬了。
一刀臘肉裡,能找到所有的湘西符號。
①攝影丨李鋒
②攝影丨尹忠
湘西山野的天賜食材
即便到了如今年近半百的年紀,田雲宇依然會開著小車,去深山農家,一家一戶收購土豬肉。
在湘西山裡放養至少8個月以上的土豬,是他一以貫之的收購標準。湘西土豬,以玉米、紅薯、米糠和山間林地裡的青草為食,喝著清澈的山泉水長大,這樣的好原料,方能成就一條條醇厚鮮美的湘西臘肉。
山裡的農民們,也樂得把土豬供給田雲宇。對於定點合作的幾百戶貧困戶,田雲宇給出的收購價比市場價高出50%。原料的優質得以保證,山民也能從中獲得切實的收益。
①②攝影丨尹忠
除了土豬,湘西深山豐富的植被也為燻臘肉的柴木提供了天然的來源,松樹、柏樹枝等各種雜木,混合著茶葉、炒米、茶果殼等燻料,不同的植物香味在持續兩三個月的燻制中,一絲一縷地滲入肉的每一絲纖維裡。
「湘西是一塊淨土,大山為臘肉提供了原材料,這裡獨特的天氣,又為臘肉的醃製發酵提供了完美的條件。」田雲宇說。
①②攝影丨尹忠
生活智慧的延續
在湘西,每一條臘肉的出爐都遵循古法。抹上鹽慢慢揉搓,直到肉裡頭的自然水分被完全揉搓殆盡。
抹上胡椒粉、花椒粉等調料,揉勻後放入大木桶或大陶缸中,經過約半個月的醃製,鹽和香料慢慢滲透進去,才能入味。
①②攝影丨尹忠
而後則是用柴火燻制。南方的臘肉各有其味,比如淮揚的甜臘與醬臘、西南的香臘、江西等地的鹹臘,而湘西的腊味,則以燻制聞名,這是湘西土家人在漫長的山野生活中不經意的發現和智慧的延續。
「土家族先祖在湘西深山裡以打獵為生,據說吃不完的野豬,也是風乾成鹹臘肉。但湘西的冬天陰寒,家家戶戶都要生起火炕,圍坐著取暖,沒有太陽的時日,臘肉就掛在火炕之上,漸漸地人們發現燻制而成的臘肉竟比風乾的味道更好,於是,煙燻的方法就被保留流傳下來。」田雲宇說。
①攝影丨李鋒②攝影丨尹忠
老臘肉 父親的味道
對田雲宇來說,如果說有一種兒時記憶中的味道在血脈裡傳承,那一定是臘肉,一刀老臘肉裡,有父親的味道。
如今,田雲宇自己也變成了父親,祖輩相傳的湘西味道,也有了更宏大的詮釋。
①攝影丨尹忠② 攝影丨李鋒
到了晚上,沒有看電視這樣的娛樂活動,一家人圍著火坑烤火,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話,一條條粗壯深紅的臘肉就掛在火炕之上,由柴火自然燻烤。
那樣的香味是小孩子根本沒有辦法抵擋的,總是纏著大人問,什麼時候才能吃臘肉啊!趁著大人不注意,偷偷割下一點臘肉,在火炕上烤著吃也是常有的事情。
許是兒時對臘肉原汁原味的記憶深入骨髓,即便是在嘗盡天下腊味的今天,若問起臘肉怎樣最好吃,田雲宇會微微眯起眼睛,仿佛陷入記憶之中,「要我說啊,農村土灶上燜柴火飯時,丟進一根臘肉進去同燜,出來後的那種原汁原味混合著米飯的清香,那才是湘西臘肉的最高境界。」
①攝影丨李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