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幾天前,深圳原公安局長李銘成為南科大新任黨委書記,朱清時不再兼任,有媒體稱朱清時的校長職務也將於今年9月卸去。專家表示,這可能標誌南科大去行政化的失敗。談到南科大教育改革,朱清時說,改革一定會成功,但不一定在南科大。
矢志改革的人多是理想主義者,而理想與現實的碰撞,時常是理想落敗,等待理想主義改革者的往往會是一個悲觀的結局。朱清時之與南科大,目前看起來也是如此。
五年前,朱清時高擎「去行政化」、「自主招生」、「自授學位」的三竿理想主義大旗南下,立志從零開始將南科大打造成「中國的麻省理工學院」。然而,時至今日,朱清時的「三個理想」幾乎全面落空:深圳組織部門出面為南科大招聘副校長、理事會成員過半是官員,首屆學生被要求參加高考,南科大章程難產,學生退學、教師離隊……一時間,即便朱清時勉力繼續撐著理想主義的大旗未倒,內外交困的局面,也足以令觀察者對朱清時四面楚歌的境地報以同情,繼而陷入對這場改革試驗的悲觀情緒之中。
因此,此次南科大的人事任免,多半會被解讀為驗證了觀察者的悲觀判斷——如果朱清時連校長的職位也不保留,那麼就可以說,南科大在完成「去行政化」之前,先完成了「去朱清時化」——這樣的結局,對於一所大學的創辦者而言堪稱冷酷,亦令改革者心冷。面對媒體的諸多提問,朱清時以「不方便說」三緘其口,或者其實內中隱情並非眾人想像的那樣黯然。
至少,朱清時自己沒有那麼悲觀。即便對南科大的前景不再像以前那樣「想得簡單了一點」,但提到南科大的教育改革,朱清時仍然斬釘截鐵地說「改革一定會成功」。在經歷五年挫折的改革實踐後,仍保持這份自信,應當不再單純是理想主義的堅持,而是「狂沙吹盡始見金」後的堅定。
這並不是恭維或者高估朱清時,而是基於基本的常識與長遠的趨勢去看,所謂朱清時創辦南科大的三個教育理想,其實是教育改革共識。在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中,就有包含「去行政化」與「學校自主辦學」等遵循現代辦學理念的國家頂層設計,其中凝聚了改革共識與智慧,也有朱清時這樣改革先行者的貢獻,更是朱清時們「改革必定成功」信念的力量源泉。
而朱清時辦學中所遇到的煩惱與挫折,則是懷揣改革理想的人在踐行理想過程中都可能遭遇的。比如,把事情想簡單了,預備工作不足;再如「去行政化」又遭遇必須還要依靠行政資源支撐的悖論……經歷過了,朱清時也逐漸明白:改革不能一步到位,有些失誤本可以避免,有些彎路可以不必走……但是,假如沒有經歷,朱清時們可能一直在理想的熱情漩渦中眩暈——由此而言,改革需要堅持,也需要汲取教訓,必要時妥協也是可以接受的選項。
朱清時說,改革成功不一定在南科大,換言之,改革成功也不一定在朱清時——但所有的改革探索與嘗試都是值得給予掌聲的。「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沒有這樣的信心和信念才是真正的悲哀。只有那些因為改革遇挫,就想走回頭路的人,才終究會因落後改革而成為歷史的笑柄與悲劇的主角。
本網評論員 趙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