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中公教師為你推薦:《2020廣西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生活中的感覺現象》
感覺是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應。在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都存在著感覺,而感覺本身也存在著非常有趣的現象。比如感覺適應、感覺對比、感覺後效和感覺得補償作用和相互作用。
感覺是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應。在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都存在著感覺,而感覺本身也存在著非常有趣的現象。比如感覺適應、感覺對比、感覺後效和感覺得補償作用和相互作用。
感覺適應是刺激物持續作用於同一感受器,從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比如視覺適應。在生活中,我們剛起床的時候,拉開窗簾會覺得很刺眼,但是當這種光刺激持續作用於眼睛這一感受器,感受性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適應這種光的刺激強度,這個就是明適應。當然除了視覺適應,還有嗅覺適應、膚覺適應、溫度覺適應等等,比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體現的就是嗅覺適應。
此外,「鶴立雞群」、「月明星稀」體現的是感覺對比這種有趣的現象。感覺對比是不同刺激物作用於同一感覺器官,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比如「鶴立雞群」,「鶴」與「雞」兩種不同刺激同時作用於視覺器官,我們會覺得「鶴」特別突出,這就是感覺對比中的同時對比。再比如小孩吃完藥之後再吃一顆糖,會覺得這顆糖特別甜,這就是感覺對比中的繼時對比現象。前面藥的苦刺激與後面糖的甜刺激先後作用於舌頭這個感受器,使我們對刺激的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
感覺後效是在刺激作用停止後暫時保留的感覺現象。比如當我們抬頭看電燈,盯一會,再閉上眼睛,會發現眼前依然有亮燈的影像。這種就是電燈的刺激作用停止了,但是我們仍然有有亮燈的影像的現象,稱為感覺後效。
最後,感覺也會產生補償作用,就是當某些感覺喪失以後,可以由其他感覺來補償。盲人視覺功能存在缺陷,但可以用聽覺來補償,這就是感覺補償。感覺還可以產生相互作用,即產生聯覺,一個刺激不僅引起一種感覺還可以引起另外一種感覺。正如中學時期所學的內容「荷塘邊,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在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送來的清香,本來是一種嗅覺,但是這個清香的刺激不僅引起嗅覺還引起高樓上渺茫的歌聲,即聽覺。表現的就是聯覺,其實也是語文中所用的修辭手法——通感。
因此,感覺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只要做一個生活中細心的人,便能發現更多奇妙的現象。
中公講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