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你最怕聽到的一句話是什麼?
讀書的時候,最怕聽到:「今年期末考了第幾名啊?」
工作的時候,最怕聽到:「每個月工資多少錢啊?」
單身的時候,最怕聽到:「對象找了嗎?幾歲哪裡人什麼工作?」
結婚了以後,最怕聽到:「準備什麼時候生孩子啊?」
生了孩子以後,最怕聽到:「準備什麼時候生二胎啊?」
生了二孩以後,最怕聽到:「你家孩子今年期末考了第幾名啊」
.
如此循環往復,貌似每個年齡段的人,過年都成了一種負擔。
每年過年走親訪友,互相拜年,總少不了聊天、談話。
說話,往往最容易暴露一個人的修養。
高情商的人說話,讓人如沐春風;低情商的人說話,讓人如坐針氈。
過年必須掌握這5大說話潛規則,沒人明說,但很好用。
不說窺探隱私之話
過年期間,說話要特別注重分寸感,不要說窺探隱私之話。
一般來說,工資收入、感情經歷、家庭狀況等等,都是屬於他人的隱私範疇。
若不是別人主動提起,未經允許觸及這些話題都是不禮貌的。
哪怕你是好心關心,但是只要一不小心讓別人尷尬了,或者不舒服了,就都是辦了壞事。
聰明的人,都懂得保持人與人之間的分寸感。
說話留有餘地,不強人所難,說話講究場面和時機;
人家願意說就好好聽著,不願意說的就少打聽,不幹涉,不越界。
每個人心中都有不願被別人涉足的角落,尊重他就是尊重你們之間的感情。
人生如尺,感情有度。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做到親而有間、疏而有密,如此方得不負初見之歡,更不負久處不厭。
不說抱怨之話
新春佳節時,親朋好友聚在一起便常常開始抱怨。
有的抱怨生活艱難,有的抱怨錢賺的少,大到世道光景,小到做飯買菜.
抱怨這個,抱怨那個,事情不但得不到解決,反而會牽連大家一起變得怨氣滿滿。
世界很大,社會很雜,總歸不能事事如意;
生活瑣碎,人情繁雜,總有一些摩擦不順。
每個人都很累,不是只有你一個而已。
抱怨不僅會浪費你自己的時間,還會讓你身邊人也覺得負能量。
大過年的,沒有人願意分擔你的煩惱,沒有人喜歡聽你的抱怨。
人生嘛,很難完美稱心,開心則順心。
要學會不抱怨過去,不迷茫未來,只感恩現在。
多一分知足常樂,少一分怨憤悲觀,日子才會越過越順。
不要隨意評價別人
王小波說:「口沫飛濺,對別人大做價值評判,層次很低。」
春節期間是大家最閒的時候,聚在一起容易產生一些風言風語和八卦消息。
不少人總是喜歡隨意評價別人,背後議論他人,還以此為樂趣。
殊不知,這樣的人只會用嘴傷害別人,徒增隔閡,走到哪裡都不受人待見。
有些人有些事就像冰山一角,你只看到了水面上的十分之一,卻忽略了水面下的十分之九。
人總是習慣於在得知了一些信息之後,自然而然地用自己的視角評判他人。
《殺死一隻知更鳥》裡有一句話說的好:
你永遠不可能真的了解一個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來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慮問題。
你沒有過過別人的人生,就不要隨意評價他人。
閒談莫論是非,靜坐常思己過。
人與人的環境、經歷各不相同,給對方留一份尊重,也是給自己留一份善良。
知人不評人,知事不聲張,既保護了他人,其實最後也保護了自己。
專注與自身能力的提升,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是俗世中珍貴最高級的自律。
不要比較別人的生活
微博上有一段話很火:
我們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你生活在一艘豪華的大船上,船上什麼都有,有一輩子喝不完的美酒,還有許多跟你一樣幸運登船的人。
而我抓著一塊浮木努力漂啊漂,海浪一波一波拍過來,怎麼躲也躲不掉,隨時都有被淹死的危險,還要擔驚受怕有沒有鯊魚經過。
你還問我:為什麼不抽空看看海上美麗的風景?
別用你的標準去定義別人的快樂,也別用你的人生去比較別人的人生。
不要羨慕別人的生活,因為那終究不是你的,
不要比較別人的人生,因為那都是別人應得的。
卞之琳說: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有人住高樓大廈鬱鬱寡歡,有人住簡陋平房卻歡聲笑語,
有人工資豐厚奔波勞碌,有人朝九晚五卻自由輕鬆。
有很多時候,我們往往不知道,自己在欣賞別人的時候,自己也成了別人眼中的風景。
各不相同的人生軌跡,會有各不相同的風景,不比較,不打擾,便是幸福。
不說帶情緒之話
一年一次難得的團圓時刻,一家人難得聚在一起,可能也會有矛盾發生。
親人,本是我們生命中最值得用心去守護,去珍惜的人。
不幸的是,相處中,我們常常把最差的情緒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給了最親近和最愛的人,卻把耐心和寬容,留給了陌生人。
對待親人,我們常常控制不住情緒,輕易動怒,口不擇言。
但是,事後我們又會後悔,會自責,後悔不該那樣做。
因為我們習慣於打心底認為,他們,永遠不會離開我們。
殊不知,最愛的人,才最容易被我們傷害。
周國平說:
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發脾氣,是一種教養。我們要警惕本能,培養教養。
對待外人的彬彬有禮,有可能是一種處世的圓滑與世故,
而將好情緒留給身邊最親近的人,才是深入骨髓的教養。
不要因為熟悉而去放肆,不要因為親近而去苛求。
難得的團圓相聚,一定要懂得好好說話,體諒家人,用敬與愛陪伴家人度過珍貴的假期。
蔡康永在《說話之道》裡寫到:「你說什麼樣的話,你就是什麼樣的人。」
會說話是一門學問,說話有分寸是一種修養。
感情再好,關係再親,也不能亂說話,否則很可能好心辦壞事,最後傷的還是自己。
願我們都有好好說話的能力,讓「社交」這件事更容易,
願我們都有溫柔待人的善意,也有被溫暖相待的底氣。
點亮【在看】願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眼裡有光,心上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