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熱點】吳潁惠:從「多校劃片」到「公民同招」,擇校難題何解?

2020-08-22 民辦教育


進入21世紀,我國基礎教育政策基本圍繞教育資源優質均衡這一主線展開,從鄉村學校建設到城市薄弱學校改造,再到大力扶持農村教育,力求最大限度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滿足人民群眾享受優質教育的需求。但是,仍然沒能從根本上解決優質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擇校熱」正是區域內優質教育資源不足的集中體現,形成家長「擇校」與政府「反擇校」政策之間的長期博弈。


從免試就近入學到就近分學區入學,從單校劃片入學到多校劃片入學,義務教育入學政策不斷變化,不僅要解決入學問題和教育公平問題,還要解決「穩定房價」的社會問題。由於入學政策的多元價值取向,擇校問題變得越來越複雜。


入學政策年年變化,入學方式年年調整,共建入學、考試入學、搖號入學、登記入學等,都難以從根本上解決擇校問題。近年來,幾乎每年的入學政策都能成為社會熱點,老百姓絞盡腦汁、煞費苦心地尋求政策的「鬆動地帶」,可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使得「擇校熱」愈演愈烈,屢禁不止。



「多校劃片」努力緩解區域內「擇校熱」


我國義務教育一直實行免試就近入學政策。2014年教育部就出臺通知,要求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實行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堅決取締各種測試等以成績選擇的其他渠道,嚴格按戶籍、學區獲得入學資格,即所謂的單校對應入學,俗稱「單校劃片」。這一政策在執行過程中,不但沒有為「擇校熱」降溫,反而引發了嚴重的學區房問題,迫使各地政府再次調整入學政策,從單校劃片走向多校劃片。


截至2015年,我國已有24座大型城市在義務教育階段全面啟動「多校劃片」入學政策。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多校劃片」逐漸成為主流。教育部辦公廳下發的《關於做好2016年城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指出:「在目前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擇校衝動強烈的地方,要根據實際情況,積極穩妥採取多校劃片,將熱點小學、初中分散至每個片區,確保各片區之間大致均衡。」


「多校劃片」意味著一個居民住宅區可以對應多所小學、初中,一個學齡兒童可以選擇多所學校。這讓學生擁有了一定範圍內的教育選擇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和發展需求,在片區內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入讀。同時,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公平地分配名校資源的機會,使學生無論居住在哪個區域,都有進入學區內優質學校就讀的可能。如北京市海澱區小升初增加登記入學方式,學生自願選擇1-3所公辦初中登記入學,然後經由「電腦派位」確定學校。


多校劃片雖然淡化了單校劃片的極端性,卻導致家長從選擇學校轉變為選擇學區,在無形中擴大了學區房的範圍,房價沒有得到根本遏制,擇校問題也沒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應該看到,擇校是一個深層的社會問題,反映的是社會心態和價值觀,單純依靠入學政策來解決,顯然力度不夠。擇校政策年年調整,造成老百姓內心不滿,使得擇校問題年年治理、年年出現。上層政策越嚴厲,底層越是暗流湧動,反而削弱了政策的權威性和穩定性。


反思近年來入學政策的變化,一個根本的思路是「圍追堵截」——從根本上堵塞各種各樣的入學渠道,而沒有考慮如何從根本上疏解、緩解擇校的內在需求。教育問題本質上是社會問題,不能僅僅從教育系統內部解決,而需要關注老百姓的擇校需求。選擇是人的基本權利,老百姓為孩子選擇優質學校並沒有錯,如何合理引導老百姓擇校的內在需求是問題關鍵。一味圍追堵截、談虎色變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只是臨時解決問題的辦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擇校,但不能從根本上治理擇校。



「公民同招」試圖緩解民辦學校「擇校熱」


多校劃片政策實行以後,在某種意義上為各地的「學區房」降了溫,卻沒能降低老百姓為子女選擇學校的熱望,反而催生了「民辦學校」熱——由於各地民辦學校實行提前招生、自主招生,不受「就近入學」政策影響,所以出現了入學火爆現象,在北京市甚至出現了1000人搶一個學位的現象,嚴重地破壞了義務教育招生秩序,這就是「公民同招」入學政策出臺的背景。


「公民同招」要求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同一時間、同一方式進行招生,徹底剝奪了民辦學校自主招生的權力。2020年,北京、浙江、四川、安徽、陝西等地相繼出臺中小學招生入學實施意見,皆將「公民同招」作為一項重要改革工作推進。


「公民同招」新政的實施,引導義務教育回歸公益屬性,讓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競爭,能夠有效保障每個孩子入學機會的公平和接受無差別教育的權利。當然,這也意味著政府收回了民辦學校「自主招生」的權力,將深刻影響我國民辦中小學未來發展走向。



做大做強優質教育資源,徹底治理「擇校熱」


「擇校熱」折射出的是我國優質教育資源不足與人民群眾現實需求之間的矛盾。當前,優質教育資源被家長視為改善社會地位、提高生活水平的必然途徑,而其本身具有稀缺性,這就與人民日益增長的需求之間產生了矛盾。多校劃片只是招生方式的改變,並不會帶來優質教育資源總量的增加,從而緩解義務教育資源的供需矛盾。


要從根本上緩解「擇校熱」,就必須加大教育資源持續向薄弱地區或薄弱學校傾斜,加大對薄弱學校的扶持力度,推動學校硬體資源的標準化建設,提升薄弱學校的基礎能力。


鼓勵普通學校和優質學校合併或集團化辦學,實現對各成員校的人力資源、設施設備資源及教育教學資源的優化統籌,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在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布局的基礎上,從市級、省級層面加大統籌力度,實行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師資水平差異,促進教育協同發展,實現區域間和區域內資源布局均衡。


同時,積極探索名校集團化辦學。利用名校效應,帶動普通學校發展,吸引更多資源投入,同時也滿足家長追求名校的心理需求。利用集團化辦學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影響力和覆蓋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區域內辦學水平差異過大的問題,滿足群眾對教育的多樣化需求。



教育權利平等是入學政策調整的基本走向


顧明遠先生在其主編的《中國教育大辭典》中將「教育權利平等」解說為:在現代文明社會裡,人們受教育的權利,不應因政治、財產、社會地位及性別、種族的不同而受限制,每一個人都應獲得相同的受教育權。


教育權利平等,指的是教育起點平等、過程平等和結果平等。教育機會均等,是教育公平實現的關鍵。教育起點上的機會平等應為在種類上人人完全平等,也就是所有的社會成員均無任何歧視和排擠,到了適齡入學時期,即可進入相應教育機構自由地學習。


換而言之,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必須公平地對待每一個社會成員,確保每一個人都能夠「有學上」「上好學」,得到應有而均等的教育機會。教育效果上的機會平等,應該體現為基於受教育者的個體特性進行因材施教。


教育的社會公正和教育中的公正,反映的是教育資源的分配問題,是每個受教育者發展的手段。而個體發展的公正,又指引著教育資源的分配,是衡量教育資源分配的重要尺度。


作為多校劃片重要措施的「電腦派位」,只是從起點上考慮了教育機會公平,而沒有從根本上促進教育公平,反而使得因材施教難以實行。擇校導致一個地區生源分布不均,優質生源集中的學校,自然就有了做強做大優質學校的優勢,生源成就名校,名校成就擇校,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導致擇校問題無解——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導致家長擇校,家長擇校又加劇優質學校資源更加不均衡。


總之,「中國式擇校熱」現象最主要的成因是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和教育資源不均等客觀條件,但潛伏在人們內心的教育功利主義價值觀也是擇校現象盛行的原因之一。


擇校困境的短期突破要靠政府的智慧和治理政策,而要想從根本上消除擇校亂象,教育客觀現實的公平和人們教育價值觀的轉變將是重中之重。推行學區一體化辦學、集團化辦學、新優質學校集群發展等舉措,提升區域公辦學校整體辦學水平,以及硬體設施共建共享、課程資源聯合開發、優質師資流動、管理經驗整合擴散等方式,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擴大現有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範圍,提升優質教育資源水平和供給量,從根本上化解「擇校熱」這一社會難點問題。



— END —

轉自教育家公號

來源 | 本文刊於《教育家》7月刊第一期,原標題《從「多校劃片」到「公民同招」,擇校難題何解》
作者 | 吳潁惠(作者單位:北京海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

編輯 | 劉潔

設計 | 九月九

統籌 | 周彩麗

相關焦點

  • 從「多校劃片」到「公民同招」,擇校難題何解
    文 | 吳潁惠進入21世紀,我國基礎教育政策基本圍繞教育資源優質均衡這一主線展開,從鄉村學校建設到城市薄弱學校改造, 再到大力扶持農村教育,力求最大限度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滿足人民群眾享受優質教育的需求。但是,仍然沒能從根本上解決優質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
  • 從「多校劃片」到「公民同招」,學區房未來價值幾何?
    北京的「多校劃片」今年,北京繼續出手教育公平,實行「多校劃片」。首先我們談談「多校劃片」的含義,「多校劃片」指的是一個小區對應多個學校。它會將熱點小學、初中分散至每個片區,確保各片區之間大致均衡。在具體操作中,實行多校劃片將通過隨機派位方式分配熱點學校招生名額。
  • 多校劃片,學區房涼了?
    近期,北京市西城區出臺學區新政,今年7月31日之後新購房產將實施多校劃片。至此,北京市城六區均明確提出多校劃片方式入學。「六年一學位」「多校劃片」等推動教育公平化舉措,給擇校熱和火得發燙的學區房降溫,得到社會普遍關注和輿論廣泛好評。
  • 回看近20年教育均衡化政策,除了多校劃片,還能怎麼做?
    澎湃新聞記者 蔣馨爾 孔家興 蔡琳作為北京人心中的優質教育資源第一區,西城區自7月31日起,新購買住房或新建學校將適用「多校劃片」政策。這意味著在相同條件下,能上好學校變得不確定了。在實施多校劃片之前,你住在牛校A對口的片區,就能直接上這所學校。現在你住的片區裡除了A,還將對口B、C、D等不同水平的學校。而你會上哪所學校,全靠電腦派位。
  • 「多校劃片」與學區房?
    學區房,一個特別的名詞,擁有教育這個獨特資源,家長為使孩子不輸在教育的起跑線上,擠破了頭購買高價學區房。近日,教育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確提出,要嚴控擇校比例,實行就近入學,在擇校衝動強烈的地方,要實行多校劃片緩解擇校熱。這讓一些剛買了學區房的家長有些坐立不安,「多校劃片」是否意味著學區房白買了?什麼是多校劃片?
  • 多校劃片能否遏制擇校熱 房產中介:學區房熱度不減_國內_時事新聞...
    □政策新規擇校衝動強烈地方採取多校劃片教育部日前下發《關於做好2016年城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今年將在目前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擇校衝動強烈的地方,根據實際情況,積極穩妥採取多校劃片,將熱點小學、初中分散至每個片區,確保各片區之間大致均衡。
  • 公民同招政策下,家長該如何擇校?
    今天柯柯老師帶新小六的家長們聊一聊公民同招的前世今生及它對小升初都有哪些影響~一.公民同招的前世今生上一屆中小學升學大戰打響前夕,2019年3月,教育部發布了《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民辦、公辦中小學同步招生,民辦中小學免試入學。
  • 教育部採取多校劃片入學 多校劃片是什麼意思?
    教育部採取多校劃片入學 多校劃片是什麼意思?  「教育部放大招,學位房可能白買了!」中小學剛開學,網上熱傳的一則消息讓不少家長非常擔憂。近日,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16年城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積極穩妥採取多校劃片,將熱點小學、初中分散至每個片區,確保各片區之間大致均衡。
  • 小升初丨揚州「公民同招」新政下,學區房還值得買嗎?
    前段時間,相信很多地產圈內人士、家長的朋友圈都被北京西城區實行「多校劃片」的新聞給炸開鍋了。北京西城區,這個全北京優質教育資源最集中的地方,一套房鎖定一個學區的時代或許已經結束,學區房的價值正面臨重估。北京的這個信號是不是會對揚州有所影響?揚州學區房的最新情況是什麼樣的,小編做了一些整理與調查!
  • 西城區「多校劃片」!南京學區房還買嗎?
    北京的多校劃片朝陽、海澱、東城3個區已經實行了,但執行力度各有不同,影響也不同。朝陽區:名校單校劃片 普校可搖號名校2017年確定和石景山、豐臺一起實行多校劃片,2017年6月30日取得房產證為界。實際上朝陽區到了2018年,名校和重點小學依然是單校劃片。
  • 天津堅決公民同招影響超乎想像 學區置業四大對策分析|波島說NO.3
    雖然這封信的態度招來口誅筆伐,但是也挑明了民辦校事實存在的教育資源佔有不平等現狀。公民同招的大背景是什麼,教育平等。2017年,天津學區劃片再次升級,出臺「多校劃片」政策,將多所初中和多所小學,規劃成初中招生學區片。即市內六區全部使用多校劃片的方式,實際是不再把房子與學校完全固定,改變為鬆散關聯。
  • 小學擇校,能回對口直升初中上嗎?多校劃片,還能任選一所學校呢?
    記者昨天採訪有關教育人士對家長的幾個疑惑詳細解釋。  關鍵詞:小學擇校  疑惑一:小學擇校的,能否回到對口直升初中上學?  根據《意見》,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適齡學生人數、學校分布等因素,按照就近入學原則,為每一所初中合理劃定對口小學(單校劃片)。
  • 「公民同招」實現中小學同時「起跑」——聚焦2020年各地義務教育...
    近日,北京市發布2020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政策,多校劃片入學以及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的「公民同招」舉措,引發社會廣泛關注。這既是我國義務教育不斷改革的縮影,也意味著義務教育階段幼升小和小升初入學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同時也標誌著公辦和民辦學校進入公平競爭、相互促進的良性發展時代。
  • 優質初中「多校劃片」後,學區房涼涼了?
    據北京晚報7月31日報導,根據西城區教委今年4月底發布的新規,自7月31日後,戶籍從本市其他區遷入西城區的適齡兒童申請入小學時將不再對應登記入學劃片學校,全部以多校劃片方式在學區或相鄰學區內入學。隨著入學新政生效,西城區多個熱門小區成交量腰斬,「最牛學區房」價格也不再堅挺。比如西城區豐匯園小區59平方米,兩室一廳,報價1100萬元的學區房,現在直接降價100萬,掛了2個多月還沒賣出去。
  • 教育部出臺「多校劃片」新政 金華暫保持現有學區政策
    新政旨在推進教育公平  「教育部放大招」,指的是近日教育部下發《關於做好2016年城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明確,要嚴控擇校比例,實行就近入學,在擇校衝動強烈的地方,要實行多校劃片緩解擇校熱。  據了解,所謂的單校劃片,就是為一所學校劃定一個區域,只要戶口在這個區域內同時符合房產規定的孩子都可以進入這所學校。
  • 江浙滬​「公」「民」同招,民辦校掐尖告終
    民辦學校擇校熱,在江浙滬一同轉涼。日前,長三角地區江浙滬三地同時發布2020年義務教育階段招生入學新政,將在幼升小、小升初階段全面落地公民同招、民辦超額搖號。但在公立學校之間、公辦校和優質民辦校之間,還存在明顯的辦學質量差距。公辦不擇校,擇校去民辦,一些地方興起了民辦擇校熱。民辦擇校熱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民辦校提前掐尖。在掐尖過程中,多輪筆試、面試、體能測試等成為公眾持續熱議的話題,生源搶奪戰引發了家長持續升溫的擇校熱焦慮,強校更強弱校更弱讓教育陷入怪圈動搖著教育公平的天秤。
  • 「公民同招」之下,青島私立初中遇冷
    2020年是「公民同招」元年,青島率先落地,這關乎每個孩子擇校的改變正在到來。這意味著,熱點私立學校無法再像以前一樣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報名「佔學位」,生源優勢不會再像以前一樣顯著,民辦初中和公辦初中在招生上回到了同一「起跑線」,結局孰優孰劣得全憑後期的真才實學。政策落地,擲地有聲,青島私立學校「擇校熱」明顯降溫。
  • 2020年,多校劃片來了,深圳名校學區房永遠稀缺!
    政策明確規定,自2020年7月31日後,西城區購房家庭的適齡子女申請入小學時,不再對應登記入學劃片學校,全部以「多校劃片」的方式在學區或相鄰學區內入學。 不止於此,2020年開始,廣州啟動「公民校同步招生,免試搖號錄取」的新規則。 也就是說,過去那種「學位房直升保底,全力衝刺優質民校」的「先公後民」的擇校方式將作古了。
  • 何謂「公民同招」?民辦學校為啥要「審批地招生」?一篇文章教你了解
    何謂「公民同招」? 何謂「公民同招」?陝西師範大學教授張舉範解釋稱,「公民同招」是指公辦民辦學校實行同步報名、同步招生,其基本要求是公辦民辦學校同步開展登記報名、入學錄取、註冊學籍等工作。「其實,『公民同招』,並不是新生事物,也不是陝西省獨有的。」張舉範說,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實行「公民同招」「電腦隨機錄取」,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的改革要求,全國一盤棋統一執行。
  • 「多校劃片」能為學區房降溫嗎?
    「多校劃片」的政策設計,就是要降低學區房擇校功能。以前實行「單校劃片」入學,買學位房就可進對口熱門學校,導致學位房價格飆升。而「多校劃片」,學區裡有熱門學校也有相對薄弱的學校,買了學區房不再能保證入讀熱門學校,是否能入讀看電腦隨機搖號結果,這就降低了學區房擇校功能,由此為學區房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