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城隍神、土地神

2020-12-19 禪說國學

在道教的神仙體系中,不僅高高在上的三清四御、大羅金仙等受人尊敬,民俗諸神也備受推崇,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其中的道教:城隍神、土地神。

01城隍

城隍神,俗稱城隍爺,是道教神靈護衛城邦、扶正祛惡的地方神,民間信仰極為普遍。城隍的起源據說是先秦時代天子八蜡之中的水庸祭。

古代城市多有溝河環衛,「隍」就是城牆外面沒有水的護城壕。古人認為護衛城市的溝壕都有神存在,以保佑城市的安寧,後來逐漸演化稱成對城隍的崇信。

城隍神信仰起初在吳越地區十分流行,南北朝時正式稱為城隍神。唐代封爵,五代時加封為王,其分布幾乎遍於全中國。宋代列入國家祀典,各府州縣皆立廟奉祀;元代在京都建立城隍廟,封其神為「佑聖王」,城隍遂成為封建國家的守護大神。

明代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據說原是出生在土地廟裡,因此他建立政權後對土地神與城隍神特別崇敬。

洪武年間大行封賞,京都的城隍神封分王,職位是正一品,與中央的三公和丞相平級;府城隍封公,州城隍封侯,縣城隍封伯。嗣後整頓祀典,取消神爵,下令各地城隍一如行政建制稱呼,其廟宇建造也仿自衙門規模,儼然形成一套完整的陰間王朝的官吏系統。

城隍神的職掌,原來主要為守衛城池,保障治安,道教納入其範圍後,擴大為護國安邦、剪惡除兇、科名升遷、調和風雨、管領亡魂諸事。

明清之前的城隍廟,一股主祀城阻神,兩旁分別塑有判官、牛頭、馬面和黑白無常等鬼卒,有些廟子還塑有地獄造像,顯得十分陰森恐怖。

明清以後的城廟多附有十殿閻王,城隍神一般由忠良孝悌、有德有學之士擔當,帝王也有封忠義之士為城隍者。清以前,各級官吏赴任卸任,都要到城隍廟參拜,以取得其保佑。

02土地神

土地神,俗稱土地公公,或者土地爺,有些地方的土地廟中還配祀土地奶奶。土地神的地位雖然很低,但在民間信仰極為普遍,流行於全國各地。

舊時凡有人群聚居的地方就有土地神存在。由於他管的事不少,《西遊記》中的齊天大聖孫悟空幫助唐僧往西天取經,途中凡是遇到難對付的妖怪,都要先召問「土地老兒」了解情況。

顧名思義,土地神源於遠古時代的土地崇拜。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國,有土地,才有生活的衣食,才有人們的存在。土地神古稱「社神」,即管理一有限地面的神。

《孝經緯》說:「社者,土地之神。土地闊不可盡祭,故封土為社,以報功也。」敬土地神的日期,稱為「社日」。股商時期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土地神更多地帶有自然屬性。

周時土地神已有等級之分,《禮記,祭法》載:「王為群姓立社曰大社,諸侯為百姓立社曰國社,諸侯自立為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暑社。」

秦漢以後,總司天下土地的社神逐漸變為與天地相對應的「后土皇地祇」,由國家專禮祭祀,而各個地方、鄉村的社神逐漸演變為土地神。社日一般分為春社和秋社。

唐詩說:「今朝社日停針線,起向朱櫻樹下行。」是說每逢祀土地之日,逢婦女也要停下針線活,可見民間對於社日之重視。

據記載,最早稱為土地爺的是漢代蔣子文。《搜神記》載:蔣子文是廣陵人,漢代末時為秣陵尉之職,一次因追捕盜賊到鐘山下(南京)被盜賊所傷而致死。

後來,他的一位原來的使吏見到他在道路上騎著白馬手執白羽,並且如生前一樣帶著侍從,驚慌得想逃走。子文追他,說:「我成為了此地的土地神,來保佑你們一平民百姓,你可宣告大家,為我立祠,不然的話,將會有大災難。」

於是,立了廟堂來祭祀他,並且叫鐘山為蔣山。此後,各地土地神常由對當地有功者死後所任,且各地都有土地神,如嶽飛為臨安太嶽土地神。

自唐宋以來,關於土地神的傳說相當多,鄉裡村社皆祭土地,祈禱年歲豐登,人家殷富。土地神的形象大多衣著樸實,平易近人,慈祥可親,多為鬚髮皆白的老人。

好了,《道教:城隍神、土地神》今天就為大家分享到此,若有不同意見或是補充歡迎留言在評論區!

相關焦點

  • 聊齋:土地神
    原來,家裡人告完狀,城隍神就立刻查出了這是自己手下的牽馬卒所為,便就地處死了他。大家這才明白過來,原來,孩子夢裡的流氓妖邪就是那牽馬卒。這是《閱微草堂筆記》中的一個小故事,土地神的級別不如城隍神,但對付城隍神手下一個小小牽馬卒還是綽綽有餘的,土地神之所以說自己沒能耐制服他,不是因為能力不夠,而是完全因為不敢。
  • 很多地方亂七八糟的人都可以當土地神,土地神的門檻這麼低嗎?
    土地神蔣子文原是三國的人,相傳他嗜酒好色,這樣一個品行惡劣之人依然被視為守護地方、驅逐盜賊的土地神。人鬼土地神的身份不一,有文學家、官吏,甚至還有無名之輩,這表明此時土地神身份的多元化。並且土地神的職能此時也表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土地神蔣子文同時肩負起守護地方和驅除疾病的功能;吳縣的土地神是掌管桑蠶的;崑山的土地神吳超是守護地方的……他們身上肩負著不同的職責,恰恰說明各地民眾的訴求是多樣的。
  • 道教人物:城隍爺、土地公
    城隍 城隍是我國民間和道教信奉的守護城池之神。《說文解字》說:「城,以盛民也」、「隍,城池也。有水說池,無水說隍。」城隍一詞連用,首見於班固《兩都賦序》:「京師修宮室,浚城隍。」城隍神的奉祀,古人有始於堯,始於漢,始於三國諸說,然所據不足,無可憑信。有史可徵者,約在南北朝。 唐代奉祀城隍神已較盛行,唐代地方守宰多有撰祭城隍文,祭祀城隍神者。宋代城隍神信仰已納入國家祀典。明代城隍神信仰趨於極盛。
  • 民間關於土地神的二三事
    妻子讓裘秀才去感謝土地神,秀才氣憤不平,反而寫了訴狀在城隍廟進行焚燒,告土地神訛詐酒食,憑自己的勢力當眾害人。燒了訴狀十天後沒有反應,秀才更加生氣,又燒了一紙催辦的訴狀,還責怪城隍神縱容下屬貪贓枉法,不應該享受祭品。當天夜裡,夢見城隍廟的牆上貼有一張批條,說:「土地神訛詐人的酒食,有辱官德,罰免去職務。
  • 在中國為什麼每座城市都有城隍廟,城隍神是誰
    這位大神就是遍及每個城市的城隍神,供奉他的廟宇稱為城隍廟。 城隍何許人? 「城隍」一詞始見於《周易·泰》:「城復於隍,勿用師。」《說文解字》釋「隍」曰:「煌,城池也。有水日池,無水日隍。」
  • 道教對神和仙的信仰
    道教典籍中常有「神仙」、「仙人」、「神靈」等稱謂。這些稱謂,只要把以上「神」、「仙」的概念弄清楚了,這些也就自然通了。道教的宗教觀念認為神是超自然體中的最高者,不具物質軀體,但非不具軀體形像;不受自然規律限制,但能對物質世界施加影響,直至主宰物質世界的一定部分或全部。「神靈」既指超自然,具有人格和意志的力量,也指人死後的精靈。如《楚辭‧國殤》中「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 道教:對神和仙的信仰
    道教典籍中常有「神仙」、「仙人」、「神靈」等稱謂。這些稱謂,只要把以上「神」、「仙」的概念弄清楚了,這些也就自然通了。以此科學,實現「仙道貴生,無量度人」宗旨,使人人都健康長壽,為人類謀幸福,是道教繼承祖國民族文化放出的光華,道教提出的「仙道可學,長生可致」的口號,將會被全人類所公認。
  • 揭秘道教:那些家裡「住著」的神仙
    道教是一個多神崇拜的宗教,有著十分龐大的神仙譜系。自然界的山川河流,天上的星鬥等都有對應的神仙,還有數不清的仙真、人神。今年青城山的羅天大醮就供奉了1200個神位,可見神仙是如此之多。道教認為我們的周圍也是有神仙在護佑的,俗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就告誡我們做事要積德行善,每個人的頭頂上就有神靈在看著你。其實在每個人的家裡也有一些神仙的存在,下面小編就來介紹幾位家裡「住著」的神仙。
  • 民間故事:陰間的城隍神也回家探親
    歡迎大家來到沐雨離音,本文為《民間故事》第293期,陰間的城隍神也回家探親,如果您喜歡,不妨點個關注吧!在《子不語》中記載了一則小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羅之芳是一個讀書人,他想要依靠科舉來進入仕途,一日他的朋友李某說他夢見羅之芳最後在浦城做父母官,最後發現羅之芳竟然是死後當上了城隍神,後來羅之芳在中秋時節回家探親,順便解決了家裡的一個案子,由此可見陰間的城隍神也會回家探親的。好了,話不多說,小編這就開始講故事。
  • 書摘|被孫大聖頤指氣使的土地神,究竟是什麼級別?
    漢朝墓葬中的敕令通常都會請求土地神代為照看墓中亡魂,且土地神也是陪伴死者前往冥界的小仙。土地與木石之怪和山魈同屬一類,在宋朝無所不在的叢祠中受到祭拜(見本書第六章);但他們也是一種可以對地方的社會認同和民生產生巨大影響的守護神。他們幾乎總是被描述為死者之魂而不是自然界中的精怪,但在某些情形下他們會被封為掌管一方水土的山神。
  • 道教神仙:傳說中的大地之神是哪位神仙呢?很多人都不知道
    道教是一個多神崇拜的宗教,在道教的神仙譜系裡有日月星鬥諸神,也有山川河海諸神,甚至也吸納了民間的一些俗神。那麼道教的大地之神是哪些神仙呢?本期就為大家介紹一二。宋徽宗是個狂熱的道教徒,在位期間敕封了不少道教神仙,他還封自己為「教主道君皇帝」。后土皇地祗的神仙職能是掌握世間陰陽,孕育宇宙萬物,又被稱為大地之母。
  • 道教常識:道教的「神」與「仙」有何區別?
    道教是一個多神崇拜的宗教,在道教的神仙體系裡有諸多的神仙,既有先天的尊神,也有後天的仙真,而且還吸納了很多民間的俗神。本期就跟大家聊一聊道教的「神」與「仙」的區別和聯繫。早在道教誕生之前,我國就有對於神仙的記載了。《莊子·逍遙遊》有云:「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
  • 泰山道教音樂 「非口傳心授,不得其精」
    泰山道教活動曾階段性暫停,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恢復宗教活動。 於此同時,貫穿於道教齋醮科儀中的泰山道教音樂也開始再次於泰山的道觀廟宇中迴響。普遍認為,泰山道教音樂始於北魏,距今已有一千五百餘年歷史。道教音樂是道教進行祈福、祭拜神聖和超度亡靈等齋醮科儀時所使用的音樂和經韻。
  • 『道教常識』之道教文化與中國民間習俗
    魯迅先生曾說:"中國根柢全在道教"。道教文化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文化,已深入進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傳統生活及傳統思維方式之中,道教文化已在中國民間習俗的方方面面打下深深的烙印。在傳統節日中,在居家行旅的日常生活中,在生老病死的人生驛站中,無不有道教文化的斑斑痕跡。
  • 中國傳統民族節日,西南民族節日,土地神
    德宏州阿昌族祭祀寨神「色曼」和地方神「色猛",作為祭祀土地神的形式。寨神「色曼」是山神、水神、土地神諸神的化身。據說色曼長有六隻手,英勇善戰,領兵率將護衛著村寨的平安。阿昌族的每個村寨都設有寨神的象徵物。
  • 土地神為何怕一個少年郎
    土地神向他託夢說道:「您所管轄下的一個士子,在我的背上寫字。現在我將要被發配到驛站充當馬夫。希望您能為我說句話,免除這一遭遇。」次日一早,提學召集所有學子,責問他們是誰在土地神像上寫字了?令他們趕緊懺悔改過,向土地神明請罪,同時斥令他們洗掉字跡。這時楊復很慚愧地出來認錯。這天夜裡,提學又夢到土地,這次是來向他道謝的。微信搜索公眾號華人傳統文化看更多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