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今年的高考推遲了,7月份才舉行。仿佛又回到了十多年前的「黑色七月」。
說是「黑色七月」,頗有點黎明前的黑暗的感覺。黑暗過後,就是光明的時刻。這千軍萬馬的獨木橋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通過者進入高等學府的大門,開始了進入社會之前最後幾年的難忘時光。而落水者,則從此結束了學生時代,開始進入社會,闖蕩人生。
「黑色七月」正值夏日炎炎。酷暑之下,作為學生,進行著學生時代最後一次大考,拼盡全力,在考場上揮灑汗水。而考場外的家長則頂著烈日,焦急地等待著,滿心期盼著孩子們走出考場之後的滿臉笑容,那意味著他們有了一個美好的未來。
考場的主角是莘莘學子,家長只能在後面默默祈禱。而考試之後的大學志願的選擇,就變成了「全民參與」。學生、老師、家長、親朋好友,全員上陣,集思廣益,都希望能為苦讀十載的孩子確定一個好的學校和專業。
「選擇」是人生永遠無法擺脫的主題。很多時候,選擇的做出往往是一個人的事情。但對於習慣了按部就班的學校生活的稚嫩的莘莘學子來說,這人生第一次的重大選擇權,還是主要交給圍在自己的身邊的最親近的人。
考場是高考的&34;,那是考生們」廝殺「的地方。而考試之後大學志願的填報,便是高考的&34;,而這卻是最考校腦力的地方。開始時,大學志願的填報是在高考報名之時,就要填寫。後來是考試之後,考生估分之後填報。到現在,考試成績出來之後,再填報學校。
為應對考生數量增加,也為了普及全民教育,高校開始擴招。一份大學志願填報表上可以讓考生填報若干個學校、若干個專業,還有主次志願的區分。總之,在這張表上給你提供了大量的機會。當選項越多的時候,選擇才是最難的事情。
所以這「第二戰場」其實是上億人在角逐,其中既要有選擇的勇氣,還要看最最終的運氣。
千辛萬苦的選擇之後,便是焦灼的等待了。在」黑色七月「的時代裡,通訊手段不發達。電話普及時,通過專線來查分、查最後的錄取結果。
當一紙錄取通知書最終被送到手中時,一切塵埃落定。終於撥雲見日,陰雲全去。當然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而此時離開學之日已經很近了。
人們總說高考是沒有硝煙的戰場,它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全民參與」。而在世紀初以前的歲月裡,每年的七月便是整個社會的主題月,高考是那個時代的「全民熱點」。
十幾年之後,「黑色七月」仿佛又要來臨,讓考生們感受一下這炎熱的夏日洗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