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霧籠罩下的市場經濟,如果要說哪個行業不受影響反倒異軍突起,那一定有美妝。
贏商網翻閱歷年數據了解到,1980年,我國化妝品行業規模僅約3.5億元,而到了2018年,這個數字已增長至4105億元,可以看到,38年間化妝品市場規模翻了1172倍。
增幅最明顯是從2013年開始,短短5年,國內化妝品行業年複合增長率達8.56%,2018年增速高達13.5%,位列全球第一。
線上美妝同樣「瘋狂」。2018年,天貓美妝消費增速高達60%以上,美妝消費者突破3億,其中95後超過了5000萬。
按照前瞻產業研究院保守估計,2020年,國內核心「化妝品人口」數量將達4億人,且未來5年的市場規模還將維持10%以上的增速;到2022年,中國美妝行業市場規模或將突破5000億元。
於是我們看到,最近兩年,許多國內外品牌甚至購物中心都紛紛加入這塊5000億大蛋糕的「搶食大戰」。
· GIVENCHY、CHANEL、YSL、DIOR等國際美妝品牌以快閃店或實體店的形式,加速進軍中國;
· THE COLORIST調色師、完美日記、鄭明明等「新興國貨品牌」則以更輕更快的步伐搶灘美妝市場。
而新鮮的是,我們發現,有購物中心除了押寶美妝品牌外,還正嘗試開闢專門的美妝區域,塑造自營美妝產品線,分食這塊「大蛋糕」。Liber Beauty便是目前一個創新案例。
01/
覆蓋美妝全品類
一站式美妝時尚平臺+社交體驗空間
走進Liber Beauty,坐落高德置地冬廣場1、2層,數千平米半開放式美妝空間,陳列著護膚、彩妝、美容、儀器、香水、香薰、美發、美睫、美甲等美妝相關的全品類產品,另外還引進了時尚照相館、休閒咖啡吧等功能空間,是一個將美妝美容商品零售、高端美容體驗、休閒活動區域,進行有機組合的一站式美妝體驗購物平臺和社交空間。
其中美妝美容零售,匯集了歐舒丹、資生堂、茱莉蔻、嬌蘭、嬌韻詩、雅詩蘭黛、植村秀、資生堂、SK-II、Dior、Lancome、Origins、Ferragamo、CK、Burberry、MJ、Chloé、HUGO BOSS等消費者喜愛且常購的國際知名品牌,同時也根據熱點,實時更新引進新興美妝爆品,如MAC、YSL、科顏氏等。
高端美容體驗區域,則是利用科技智能美容技術,為消費者提供從皮膚檢測到美容、美體、美妝、美發、美甲、香水、食療的全方位護膚美容解決方案。
休閒活動區域的設置,是為了創建一個社交空間,舉辦各類關於美容知識、形象造型、KOL直播等線上或線下專業講堂,為消費者提供一個交流互動與信息分享的社交平臺。
還不僅僅是線下體驗,在線上,Liber Beauty打造了獨立APP,提供在線智能測評、在線專業講堂、變美分享社區、美妝美容商城、在線預訂等服務。
在這個美妝空間裡,消費者可以在線下體驗智能皮膚測析、美容護膚SPA,再選擇適合的化妝品牌,體驗彩妝、美甲、美發等服務,而後還能進行拍照,記錄下美麗時刻,再去體驗休閒咖啡或赴一場約……喜歡的品牌還可以在線上選購下單,坐等送貨上門。
而這正好印證了Liber Beauty的品牌理念。在古羅馬語境裡,Liber代表著自由。Liber Beauty希望打造一個開放自由的體驗空間,一個「O+O」線上線下結合的美妝時尚平臺,為消費者帶來一站式由內而外變美體驗,同時也為商戶搭建全面的品牌推廣渠道。
· 在線上,通過APP實現展銷一體化,提供在線定製與交流服務,為顧客定製運動、養生、氣質培訓等內在美麗服務,以及搭建BEAUTY社群和商城;
· 在線下,打造中高端時尚美妝品牌集合店,實現現場體驗試用等服務,最終實現將線下體驗的用戶導流至線上消費,讓消費者的「變美體驗」變成一個由內而外的有序過程。
02/
錨定5000億美妝市場
「顏值即正義」背後的生意經
當今時代,美妝產業正邁入一個高速發展的新風口。而支撐著美妝產業瘋狂崛起背後,一股不可忽視的消費力量,來自新生代消費者90後和00後。
研究數據顯示,中國Z世代人群(15-23歲)約1.49億人,相當於中國總人口的10%,而他們卻撐起了整體消費力的40%。生長在經濟寬裕家庭環境的他們,每月可支配收入高達3500元,不需要為生計煩惱,可以說是一支穩定的消費主力軍。
正因此,他們擁有更多閒錢為自己的興趣愛好買單,他們信奉「顏值即正義」,在顏值上的花費毫不手軟,美妝和配飾類等「悅己型消費」成了他們復購率最高的品類之一。
一個有趣的現象印證著這一點:「兩三年前,出門身上帶著一支口紅傍身即可,而現在,針對不同場合使用不同的口紅色號,包裡至少收集了10支口紅。」一位95後告訴贏商網。
《美妝白皮書》研究發現,在2019年中國美妝市場,15-34歲女性平均一年會購買8.6次美妝產品及5.8個美妝品牌,這個數據還在持續攀升。
路透社不久前發布關於「中國美妝消費」的調查報告——《2019,中國美妝新面孔》亦顯示,
· 86%美妝消費者更喜歡沉浸式親身購物體驗;
· 85%受訪者更願意花高價為有機產品或使用有機材料的產品買單;
· 92%男性美妝消費者更喜歡小眾品牌,而非國際大牌;
路透社還發現,接受訪問調查的不同年齡段人群,對零售體驗的偏好存在明顯差異,例如35歲以上消費者更喜歡由櫃員引導的購物體驗,而「Z世代們」則喜歡獨自體驗與試用,較少與店員互動,他們選購美妝產品前,其實心裡也早有了「拔草清單」。
種種跡象表明,隨著Z世代崛起,新消費迭代,衍生出「顏值經濟」、「美妝經濟」、「種草經濟」……帶動了整個美妝產業的紅火前途。
而作為美妝界的「新物種」,Liber Beauty模式恰恰切中了Z世代對美妝需求的「未來的生意」。
「O+O、半開放式、集合店、無人導購、智能科技……」Liber Beauty線上線下融合的運營模式早已是行業大勢所趨,而其創新在於,將消費者體驗「變美」的所有環節「濃縮」在一個空間裡,形成美妝產業的閉合生態鏈,讓消費者一站式觸達,同時也兼顧消費者拍照記錄與社交體驗的需要。
在這個美妝空間裡,自由開放且沉浸式的場景空間,提供護膚SPA+美容彩妝+照相打卡+咖啡體驗,無一不是切中Z世代們渴望親身體驗和打卡社交的需求:因為他們認為,實體空間更能看到商品的真實性,有更多選擇和產品試用。
另外,他們重視生活中的儀式感,買到喜歡的口紅彩妝或約閨蜜下午茶,都是他們取悅自己的方式,他們願意為儀式感買單。
從品牌選擇來看,Liber Beauty知道,Z世代們緊跟時尚潮流變化,他們既是SK-II、雅詩蘭黛等輕奢大牌的新興消費力量,同時在「被種草」這件事上,他們也顯露出了高度發達的時尚神經,YSL、MAC等網紅品牌是他們的常購款,因而該空間的品牌陳列,也根據消費者喜好進行實時煥新,且品類多元豐富,香水、護膚、彩妝、儀器應有盡有。
與此同時,隨著中國日趨形成「無現金社會」模式,支付與購買都依賴線上,成為一種數位化操作模式。因而Liber Beauty在運營模式上,亦採用線上線下融合的O+O模式,線下體驗線上下單,這正成為新生代年輕人接納的消費方式。
無疑,這種「線下+線上」、「購物+社交」、「體驗+打卡」的創新模式下,打造出來的更場景化、更高效能的體驗購物空間,也更能夠吸引和收割Z世代們的眼球和錢包。
本文圖片來源 | Liber Beauty、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