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卡內資金被非法轉移 第三方支付再敲安全警鐘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伴隨網際網路和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第三方支付產業近年來在國內持續保持強勁增長。然而與此同時,由於木馬、釣魚網站和帳戶、密碼被盜等引發的用戶資金被惡意划走事件時有發生,給第三方支付這一「朝陽產業」敲響了安全警鐘。

  銀行卡內資金被非法轉移

  南京儲戶程臘平今年8月11日持自己的銀行借記卡取現時,發現3萬多元帳戶餘額不見了。經查詢發現,程臘平的錢被以代繳的名義通過第三方支付企業上海捷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劃轉到了別人的帳戶中。

  程臘平從銀行提取的帳戶交易明細顯示,自己銀行卡帳戶上的33500元存款,被分為5筆划走。劃款事項為代繳。所謂代繳,就是持卡人與商戶籤訂協議,從持卡人的卡裡代扣一部分費用給商戶。

  銀行卡一直在自己手上,而且自己並未和「捷銀支付」籤訂轉帳協議,錢何以悄無聲息地被劃轉給了他人?

  上海一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程臘平的遭遇,實質就是「捷銀支付的系統受到攻擊,導致客戶信息洩露,不法分子通過技術手段利用系統流程設計的漏洞,在捷銀支付的代扣系統中非法綁定代扣服務,從而導致客戶銀行卡金額被非法轉移」。

  經過交涉,捷銀最終將33500元資金轉回到程臘平的帳戶。

  據了解,捷銀支付為央行首批頒發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業,總部在上海,業務覆蓋全國主要省市。

  網絡支付面臨五大風險

  程臘平的遭遇只是部分第三方支付企業存在安全隱患的一個最新案例。

  電商行業分析人士馮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用戶銀行卡資金被隨意划走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用戶曾經在捷銀上進行過支付業務,部分第三方支付企業在設計一些支付流程的時候,未將支付銀行的註冊與支付進行隔離,從而在沒有明確告知用戶的情況下,對銀行卡進行了綁定,造成了風險。另一種可能是部分銀行提供了第三方支付企業一個代扣接口,而這個代扣接口的使用甚至不需要用戶進行註冊與確認,這種模式存在較大風險,但目前缺乏相關的指引規範。

  易觀國際此前發布的《中國第三方網絡支付安全調研報告》顯示,目前安全問題仍然是用戶不使用網絡支付的主要原因,佔比高達54%。用戶在網絡支付過程中由於木馬、釣魚網站和帳戶、密碼被盜的原因帶來資金損失所佔的比例最高,分別為24%和33.9%,成為第三方支付的頭號大敵。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國內的銀行、第三方支付服務商為了保證安全性,普遍採取了很多措施,例如分別使用不同的交易密碼和登錄密碼、安裝安全插件、使用驗證碼等,但針對第三方支付帳戶的違法犯罪案件仍時有發生。一方面,不法分子通過藉助釣魚網站或植入木馬,來盜取網友在支付環節中輸入的個人敏感信息,再從卡中劃轉資金;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平臺要求用戶實名認證,大量收集用戶的身份信息,但對所搜集用戶信息的安全保護卻並不到位,容易造成用戶信息洩露。

  中國金融認證中心業務部總經理趙宇指出,當前第三方支付面臨的風險主要有5個方面,分別是用戶端信息失竊、服務端系統漏洞、用戶遭遇釣魚網站、交易欺詐以及客戶端被劫持。

  監管重點轉向風險防控

  目前,央行對第三方支付的監管重點正從準入審批的硬指標管理,逐步轉向風險防控等軟約束。

  在8月底的第四批支付機構風險管理工作專題會上,央行支付結算司相關部門負責人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已經獲得許可的197家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支付業務量、支付業務金額及客戶備付金餘額已經分別佔到全國總規模的82%、95%和93%。然而,在高速發展背後,存在以下突出問題:資金管理仍然存在較大的風險隱患;銀行卡收單業務違規現象突出;支付機構內控風險管理能力普遍不足;支付機構隨意開展所謂創新業務,突破業務類型和範圍,逃避監管;預付卡等業務合作方面不規範問題較多。

  這也是央行首次較大規模總結和通報第三方支付機構的風險隱患。據悉,未來央行將採取分級監管、提高支付機構準入門檻等方式,整治第三方支付行業不規範經營。

  易觀國際分析師張萌向記者表示,為了更好地保證第三方支付行業的資金安全,首先,要加強網絡安全監管機構、支付企業、安全廠商等產業鏈環節的合作力度,加強風險防控的同時加大對網絡支付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其次,支付企業應加強自身風險防控能力,避免出現重市場輕風險的情況,切實保證資金安全和交易合規;再次,對於用戶而言,要提高風險意識,重視個人信息保密,養成良好的網絡安全習慣。(高少華 王濤)

相關焦點

  • 300張綁定在支付平臺上的銀行卡遭盜刷 盜取第三方帳戶成新手段
    與以往的此類案件不同的是,本案中嫌疑人不需要通過銀行卡的物理接觸,而是通過盜取用戶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帳戶密碼,直接對其綁定的銀行卡實施盜刷。  不用實體接觸直接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實現盜刷  2017年4月,市公安局經偵總隊接到某第三方平臺報案,有不法分子利用行動支付通道盜刷他人信用卡資金,涉嫌信用卡詐騙。
  • 惡意盜刷銀行卡大案,揭開第三方支付代扣的內幕
    他們主要是在網上通過賭博網站等獲取他人的「三不同、一不通」銀行卡(三不同是指手機號碼歸屬地和銀行卡的開戶地址、身份證地址不同,一不通是指手機號碼打不通,而且通過身份證號碼他們可以看出年紀,年紀小的人卡裡不可能有那麼多錢,通過以上信息判斷這些銀行卡內的錢是非法的錢,把這些銀行卡稱之為黑卡,知道他們把黑卡的錢扣了以後,沒有失主敢投訴、報案)信息,然後以他們成立的公司名義通過第三方支付公司開通的代扣通道
  • 起底代扣黑洞:上億資金如何被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悄悄盜扣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起底代扣黑洞①|上億資金如何被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悄悄盜扣不用費心破解密碼,也不用通知驗證,就能悄悄盜走他人銀行卡內的資金。這不是天方夜譚,而是出現在至少10起刑案判例中的信用卡詐騙犯罪新手段,以及眾多正在投訴維權的消費者的遭遇。
  • 第三方支付平臺須加強對第四方支付平臺監管
    不法分子通過開設所謂的網絡科技公司,以經營網際網路接入及相關服務為名掩蓋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之實。與此同時,犯罪團夥成員通過網絡買賣銀行卡、身份證、手機卡、U盾等「四件套」,再高價出售給境內外不法分子用來牟利。  處在這一網絡黑灰產業鏈上遊的,正是涉嫌洗錢的非法第四方支付平臺。
  • 海口警方破獲全國首例利用呼叫轉移盜取支付平臺用戶資金案
    200多個受害帳戶、跨9省份呼叫轉移盜取支付平臺用戶資金該案是全國第一次成功破獲利用呼叫轉移盜取支付平臺用戶資金的案例,打響了全局「控發案、多破案」專項行動的「第一槍」。9月22日,海口警方接到某支付平臺報案稱:該公司多名用戶投訴,稱其帳戶資金存在被盜的情況。
  • 海口警方破獲利用呼叫轉移盜取支付平臺用戶資金案
    海口網10月16日消息(記者陳捷)近日,海口警方成功打掉一個盜竊某支付平臺用戶資金的新型犯罪團夥,抓獲犯罪嫌疑人3名,繳獲作案筆記本3部、手機20部,小汽車1輛、銀行卡30張,破獲全國多省地案件200餘起,涉案金額100餘萬元。該案是全國第一次成功破獲利用呼叫轉移盜取支付平臺用戶資金的案例。
  • 律師談「第四方支付」:依附第三方支付機構 影響後者正常經營
    支付機構體量小時為吸引用戶會自行承擔,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便會將該成本轉移給用戶,甚至賺取差價。這也是支付寶和微信最初提現、還信用卡免費,如今都要收取費用的原因。「虛擬帳戶」方式一般又稱為「第三方支付」,優點是支付方便快捷,特別適用於行動支付場合;缺點是支付機構安全措施不如網上銀行,支付帳號容易被竊取。
  • 什麼是第三方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牌照業務類型有哪些?
    第三方支付牌照,即支付業務許可證,是為了加強對從事支付業務的非金融機構的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等法律法規,中國人民銀行制定《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並由中國人民銀行核發的非金融行業從業資格證書。
  • 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將不能向他人銀行卡轉帳
    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將不能向他人銀行卡轉帳TechWeb 8月2日報導 文/王鑫央行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引發了廣泛爭議。該文件不僅對第三方帳戶間的轉帳額度和收帳方銀行卡帳戶進行限制,還提高了第三方支付帳戶的開戶門檻。
  • 起底三方支付黑色收入:為境外賭博、非法投資平臺洗錢
    事實上,香港百麗根本就沒有對境內投資者開展外匯交易和黃金期貨交易的資質,屬於非法交易平臺。近年來通過易寶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易寶支付」)等第三方交易平臺,將用戶在虛擬平臺上的資金轉走。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非法黃金期貨和外匯交易中,都少不了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影子。與前述李淵平的遭遇類似,在深圳百麗的一項非法外匯交易中,平臺交易的資金都經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智付轉入多個境內個人銀行帳戶。通常投資者在非法投資平臺上的資金,會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流入一些商戶或者個人帳戶,以此規避風險。
  • 探索央行數字貨幣:第三方支付產業新變量
    第三方支付包括銀行卡收單、網絡支付、預付卡等業務根據人民銀行2010年6月頒發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第三方支付指非金融機構在收付款人之間作為中介機構,提供網絡支付、預付卡的發行和受理、銀行卡收單等貨幣資金轉移服務。
  • 第三方支付變臉成詐騙「洗錢池,你中招了麼
    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帳戶申請多數不需要實名認證,僅通過郵箱就可以輕鬆開通,因此一人可申請多個帳號,這些便捷、作案隱蔽等特點,讓一些第三方支付平臺就像一個龐大的"資金池", 吸引電信網絡詐騙分子將其作為資金轉移的工具。據了解,自2015年以來, 七成被騙資金是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
  • 第三方支付交易平臺,要求綁定銀行卡並實名認證,安全嗎?
    想必很多人都會面對這樣的問題吧,在第三方支付平臺上要求綁定銀行卡並且要填寫持卡人身份證及預留手機號,很多人懷疑過這種操作是否安全。這種操作,實際上也是在保證個人信息的安全性,保證支出的每一筆操作都是本人的行為,畢竟在支付時都會給預留手機號碼發送簡訊以示提醒的。
  • 清流|起底三方支付黑色收入:為境外賭博、非法投資平臺洗錢
    近年來通過易寶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易寶支付」)等第三方交易平臺,將用戶在虛擬平臺上的資金轉走。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非法黃金期貨和外匯交易中,都少不了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影子。與前述李淵平的遭遇類似,在深圳百麗的一項非法外匯交易中,平臺交易的資金都經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智付轉入多個境內個人銀行帳戶。通常投資者在非法投資平臺上的資金,會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流入一些商戶或者個人帳戶,以此規避風險。
  • 第三方支付宏觀支付體系模型解析
    能夠直觀感知的是銀行卡餘額的減少&話費增加這樣的信息,實際支付背後資金的流轉邏輯是:用戶浦發銀行帳戶裡面的錢,經過清結算系統支付給了微信所擁有的第三方銀行帳戶,暫存在該銀行帳戶裡,微信的銀行帳戶會按照一定的周期(T+1)自動結算到運營商的銀行帳戶,微信在以上整個支付邏輯中扮演了第三方支付服務提供商的角色。
  • 第三方支付是什麼?
    所謂「第三方支付」是指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獨立機構,採用與各大銀行籤約的方式,提供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接口的交易支持平臺的網絡支付模式。在第三方支付模式中,買方選購商品後,使用第三方平臺提供的帳戶進行貨款支付,並由第三方通知賣家貨款到帳、要求發貨;買方收到貨物,並檢驗商品進行確認後,就可以通知第三方付款給賣家,第三方再將款項轉至賣家帳戶上。第三方支付作為目前最主要的網絡交易手段和信用中介,最重要的是起到了在網上商家商家和銀行之間建立起連接,實現第三方監管和技術保障的作用。
  • 第三方支付接口經營「第四方支付」業務,會構成非法經營嗎?
    非金融機構未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利用第三方支付接口經營「第四方支付」業務,為他人提供網絡支付結算業務,情節嚴重的,構成非法經營罪。基本案情法院查明,2010年11月,被告單位武漢雷某2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雷某2公司」)由被告人曾某、魏某共同成立。
  • 第三方支付接口經營「第四方支付」業務,會構成非法經營嗎
    非金融機構未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利用第三方支付接口經營「第四方支付」業務,為他人提供網絡支付結算業務,情節嚴重的,構成非法經營罪。基本案情法院查明,2010年11月,被告單位武漢雷某2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雷某2公司」)由被告人曾某、魏某共同成立。
  • 非法經營「第四方支付平臺」,涉案金額達10億……這夥人落網了!
    多種形式無孔不入福建福州警方重拳出擊對網絡賭博違法犯罪活動發起凌厲攻勢長樂區局專案經營、專班攻堅成功摧毀兩個賭資流水高達10億的網絡賭博非法第四方支付平臺違法支付平臺真容初現經過民警線上線下反覆排查,該賭博網站「賭客-網站-四方支付-碼商」的經營模式以及第四方支付平臺的人員構成、盈利模式和資金轉移渠道逐漸浮出水面。
  • 第三方支付代扣即將關閉!微信和支付寶裡的錢咋辦?
    大家都知道,伴隨著這幾年行動支付用戶越來越多,其規模也越來越龐大,在這種背景之下,第三方支付的機構也越來越多、參差不齊,蘊藏著巨大的風險:①在關閉代扣通道之前,第三方支付在沒有徵求用戶同意的基礎上,就可以將用戶銀行卡裡面的資金轉走,由此給用戶的資金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