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參與對接了公司接入第三方支付的工作,於是整理輸出了一套比較宏觀的支付體系模型,希望對剛接觸支付的產品經理有一些幫助。
文章結構:
支付體系模型;
支付規則詳解;
支付模型總結;
小公司如何對接第三方支付。
一、支付體系模型
模型是複雜體系的簡化,也是認識複雜體系的思維腳手架。
支付體系的核心模型可以抽象為:信息流、現金流、支付規則。
如下圖:
信息流:明確支付過程中每個環節的信息流轉和狀態響應,一些信息的流轉最終會導致資金的在各銀行帳戶之間的轉移,只不過在信息的傳遞和價值的傳遞上有時間上的延遲,通常表現為T+1,D+1等(當然數字貨幣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資金流:這裡了定義的資金流指的是我們應該明確支付完成後具體的錢(也是數字)是怎麼在銀行與銀行之間進行清結算的,資金流轉發生在各銀行帳戶之間。
任何的支付的具體場景和表現形式,都應該明確信息流&資金流具體的流轉過程,是我們梳理支付邏輯最近本的方法論。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微信公眾號支付
商戶已有H5商城網站,用戶通過消息或掃描二維碼在微信內打開網頁時,可以調用微信支付完成下單購買的流程。
步驟1:如圖7.1,商戶下發圖文消息或者通過自定義菜單吸引用戶點擊進入商戶網頁。
步驟2:如圖7.2,進入商戶網頁,用戶選擇購買,完成選購流程。
步驟3:如圖7.3,調起微信支付控制項,用戶開始輸入支付密碼。
步驟4:如圖7.4,密碼驗證通過,支付成功。商戶後臺得到支付成功的通知。
步驟5:如圖7.5,返回商戶頁面,顯示購買成功,該頁面由商戶自定義。
步驟6:如圖7.6,微信支付公眾號下發支付憑證。
上述是一個完整的支付流程,能清楚地看到各種信息狀態的流轉以及響應。
能夠直觀感知的是銀行卡餘額的減少&話費增加這樣的信息,實際支付背後資金的流轉邏輯是:
用戶浦發銀行帳戶裡面的錢,經過清結算系統支付給了微信所擁有的第三方銀行帳戶,暫存在該銀行帳戶裡,微信的銀行帳戶會按照一定的周期(T+1)自動結算到運營商的銀行帳戶,微信在以上整個支付邏輯中扮演了第三方支付服務提供商的角色。
支付規則:我們應該清楚支付體系的所有基本規則,從基本的名詞概念出發,到具體的產品邏輯實踐,積累中慢慢地讓我們看到整個支付體系的全貌。
二、支付規則詳解
1.支付渠道
支付渠道,顧名思義就是平臺上支持用戶支付的通道,這些支付渠道幫助平臺用戶完成交易金額的支付,並且支持平臺與銀行之間進行資金流轉、對帳和清分。
比如:微信、支付寶、通聯、易寶等。一般交易平臺都會對接多家支付渠道公司。
(1)第三方支付
對於目前的市場情況來說,首先而且必選的第三方支付渠道就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
這兩種支付渠道幾乎佔據了在線支付第三方渠道的90%以上的市場份額,並且這兩個渠道支持各種業務的平臺,對接的銀行非常多,性能和穩定性都非常高。
(2)銀聯
銀聯作為第三方的支付渠道,為平臺對接銀行起到非常大的幫助作用。
平臺對接銀聯的支付渠道後(快捷支付),用戶在平臺消費時需要綁銀行卡,首次需要上傳銀行卡號、手機號、身份證號碼,銀行卡綁定後,後續的操作步驟會相對便捷一些,只需在每次支付時輸入密碼即可。
後續的支付扣款流程跟其他第三方支付一樣需要內嵌SDK,而是都在服務端完成校驗。
(3)銀行
截止到2015年底,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包括6家大型的商業銀行、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133家城市商業銀行和5家民營銀行等1000多家銀行。
其中首選的就是5家商業銀行,其累計佔40%的交易量,其次就是各種股份制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等。
一般情況下,對接一個銀行的話預期需要2-3周的工作量,不同銀行對接入環境有不同要求,這也是成本。
比如:大部分銀行需要專線接入,費用和帶寬有關,一年也得幾萬費用。
(4)第四方支付
第四方支付是相對第三方而言的,作為對第三方支付平臺服務的拓展。
第三方支付介於銀行和商戶之間,而第四方支付是介於第三方支付和商戶之間,沒有支付許可牌照的限制。
第四方支付集成了各種三方支付平臺/合作銀行/合作電信運營商/其他服務商接口,也就是說集合了各個第三方支付及多種支付渠道的優勢,能夠根據商戶的需求進行個性化定製,形成支付通道資源互補優勢,滿足商戶需求,提供適合商戶的支付解決方案。
總體來講,第四方支付屬於支付服務集成商,具有無可比擬的靈活性,便捷性和支付服務互補性。而且第四方支付具有中立性優勢,可以一定程度上調和支付機構惡意競爭的狀況,保證支付行業健康發展。
(6)卡外支付
對於由海外支付的需求,還需要提供外卡支付支持。
國內不少支付渠道都能支持外卡支付,如:支付寶全球購等,直接對接Paypal,也是目前用的最多的外卡支付渠道。
(7)其他支付
支付渠道還有一些小眾和特殊的存在,比如:話費支付。這一塊容易被人忽略,但考慮到國內不少職場人士,話費是公司報銷的,每個月多的用不完,所以這塊支付還是相當有市場的。
問題是,聯通和移動兩大運營商,不僅接口不能互通,內部各個地域也是各自為政,所以對接起來還是有點麻煩。
不過話費支付領域也有類似支付寶微信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比如:虹軟、聯動優勢等公司。
2.支付通道
支付通道是只用戶在交易平臺進行支付操作時選用的支付方式,常見的有網銀支付、快捷支付、認證支付&帳戶支付等。
(1)網銀支付
網銀支付,即網上銀行支付,是即時到帳交易。
網銀支付是銀聯最為成熟的在線支付功能之一,也是網民在線支付的首選方式,是國內電子商務企業提供在線交易服務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
其特點是:銀行卡需事先開通網銀支付功能,且在支付時完全是在銀行網銀頁面輸入銀行卡信息並驗證支付密碼,具有穩定易用,安全可靠的特點。
目前可以支持國內20多家銀行的借記卡和信用卡,網銀支付分為:銀行網銀&銀聯網銀。
第三方支付平臺接了銀行網銀接口後,從銀行的角度講,其只是對外開放了一個網銀接口。
網銀和網關其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二者是針對不同的主體來說的,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樣。
但是因為第三方支付平臺連接網銀接口,進行支付跳轉時,第三方支付平臺充當了一個網關的角色,或者充當了銀行的代理,所以經常有人弄混。
從普通用戶的感知來講,這就是平時經常所說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網銀支付,但是注意網銀與網關不是一碼事。
(2)認證支付
「認證支付」,是指付款人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接收輸入的銀行卡相關信息(如:卡號、密碼、CVN2、有效期、預留手機號等要素),由第三方支付平臺經過付款人發卡行進行驗證,使用第三方支付平臺簡訊驗證或發卡行手機簡訊驗證等輔助認證以完成支付交易的支付方式。
(3)快捷支付
「快捷支付」,一種是與「認證支付」模式相同;另一種,是指付款人在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註冊用戶帳戶並付款人的銀行卡帳戶實現關聯(一般情況下關聯時需由發卡行驗證),在交易時付款人使用在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用戶帳戶發起交易,由第三方支付平臺聯動付款熱綁定的銀行,由發卡銀行進行交易授權的支付方式。
「從銀行角度講,這是其對外開放的快捷支付接口,而對於普通用戶的感知來說,也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快捷支付。
進行快捷支付時,第三方支付平臺往往會要求用戶先在第三方支付平臺註冊成為會員,然後進行四要素綁卡(姓名、身份證、卡號、銀行預留手機),最後才能完成付款。
註:有些商戶平臺(如P2P)與第三方支付平臺深度合作,用戶只需要在商戶平臺界面上完成綁卡即可,整個綁卡流程下來都不會出現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界面,這是由於用戶在商戶平臺填寫的信息都在後臺傳給了第三方支付平臺,然後第三方支付平臺為用戶隱式註冊了第三方平臺帳戶。這麼做只是為了讓用戶的綁卡流程不會被打斷,讓用戶體驗好一點而已,原理還是與用戶在第三方支付平臺顯式註冊一樣。
(4)帳戶支付模式
帳戶支付指買賣雙方必須先到第三方支付平臺註冊成為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會員,用戶通過網銀或其它方式先往虛擬帳戶中充值(資金流:錢從用戶的銀行卡劃轉到第三方支付公司銀行帳戶),用戶消費付款時,從虛擬帳戶直接扣除(這裡並不涉及實際的資金劃轉,只是數據層面上數字的減少),典型的如:Paypal。
3.支付方式
以為支付方式&支付載體來劃分支付類型,這裡用微信支付來舉例。
(1)刷卡支付
步驟1:用戶選擇刷卡支付付款並打開微信,進入「我」->「錢包」->「收付款」條碼界面;
步驟2:收銀員在商戶系統操作生成支付訂單,用戶確認支付金額;
步驟3:商戶收銀員用掃碼設備掃描用戶的條碼/二維碼,商戶收銀系統提交支付;
步驟4:微信支付後臺系統收到支付請求,根據驗證密碼規則判斷是否驗證用戶的支付密碼,不需要驗證密碼的交易直接發起扣款,需要驗證密碼的交易會彈出密碼輸入框。支付成功後微信端會彈出成功頁面,支付失敗會彈出錯誤提示。
(2)公眾號支付
商戶已有H5商城網站,用戶通過消息或掃描二維碼在微信內打開網頁時,可以調用微信支付完成下單購買的流程。
步驟(1):商戶下發圖文消息或者通過自定義菜單吸引用戶點擊進入商戶網頁。
步驟(2):進入商戶網頁,用戶選擇購買,完成選購流程。
步驟(3):調起微信支付控制項,用戶開始輸入支付密碼。
步驟(4):密碼驗證通過,支付成功。商戶後臺得到支付成功的通知。
步驟(5):返回商戶頁面,顯示購買成功。該頁面由商戶自定義。
步驟(6):微信支付公眾號下發支付憑證。
(3)掃碼支付
用戶掃描商戶展示在各種場景的二維碼進行支付。
步驟(1):商戶根據微信支付的規則,為不同商品生成不同的二維碼,展示在各種場景,用於用戶掃描購買。
步驟(2):用戶使用微信「掃一掃」掃描二維碼後,獲取商品支付信息,引導用戶完成支付
步驟(3):用戶確認支付,輸入支付密碼。
步驟(4):支付完成後會提示用戶支付成功,商戶後臺得到支付成功的通知,然後進行發貨處理。
(4)APP支付
適用於商戶在移動端APP中集成微信支付功能。
商戶APP調用微信提供的SDK調用微信支付模塊,商戶APP會跳轉到微信中完成支付,支付完後跳回到商戶APP內,最後展示支付結果。
目前微信支付支持手機系統有:iOS(蘋果)、Android(安卓)和WP(Windows Phone)。
交互細節如下:
步驟(1):用戶進入商戶APP,選擇商品下單、確認購買,進入支付環節。商戶服務後臺生成支付訂單,籤名後將數據傳輸到APP端。以微信提供的DEMO為例。
步驟(2):用戶點擊後發起支付操作,進入到微信界面,調起微信支付,出現確認支付界面。
步驟(3):用戶確認收款方和金額,點擊立即支付後出現輸入密碼界面,可選擇零錢或銀行卡支付見。
步驟(4):輸入正確密碼後,支付完成,用戶端微信出現支付詳情頁面。
步驟(5):回跳到商戶APP中,商戶APP根據支付結果個性化展示訂單處理結果。
(5)H5支付
H5支付是指商戶在微信客戶端外的移動端網頁展示商品或服務,用戶在前述頁面確認使用微信支付時,商戶發起本服務呼起微信客戶端進行支付。
主要用於觸屏版的手機瀏覽器請求微信支付的場景,可以方便的從外部瀏覽器喚起微信支付。
(6)應用內支付
應用內支付指使用手機作業系統自帶的支付功能來支持支付,目前國內主要的應用內支付有Google Pay、Apple Pay、小米支付、華為支付等。
其中Apple Pay是典型的一個應用內支付,Android平臺的各種支付也一般是沿用Apple Pay的設計。
很多手機廠商都內置了各種支付,比如:蘋果的App-pay支付,三星支付、華為支付等;這些支付僅針對特定的手機型號,支持NFC等,根據業務需要也可以接入;就是目前用戶群不大,收益不明顯。
4.支付類型
以支付標的物來劃分,支付類型分為:銀行卡支付、餘額支付、零錢支付、積分支付、代幣支付、話費支付等。
(1)銀行卡支付
銀行卡支付指的是我們直接使用微信、支付寶、網銀、快捷支付等綁定的銀行卡作為支付標的,銀行卡分為線上支付(我們通常使用的在線支付)&線下刷卡(POS)支付。
(2)餘額支付
有的交易平臺為了增加用戶粘性會設立餘額帳戶,用戶可以給自己的餘額帳戶充錢,在後續的支付過程中可以直接使用餘額支付。
背後的資金流轉只在用戶充值,提現的時候提現,平時的餘額支付僅僅只是信息的流轉。
(3)零錢支付
和餘額支付原理一樣,例如微信零錢包,收到的紅包存入零錢可以用來支付,或者提現,還可以對零錢進行充值。
(4)積分支付
用戶在交易平臺獲得的積分,可以用來購買支付平臺商品,這個時候只有信息流的流轉,背後並不會有實際資金流的流轉。
(5)代幣支付
交易平臺會發行自己的代幣,用戶充值購買代幣後,可以在平臺商城進行消費,背後的支付邏輯和餘額支付是一樣的。
(6)話費支付
話費支付這一塊容易被人忽略,但考慮到國內不少職場人士,話費是公司報銷的,每個月多的用不完,所以這塊支付還是相當有市場的。
問題是:聯通和移動兩大運營商,不僅接口不能互通,內部各個地域也是各自為政,所以對接起來還是有點麻煩。
不過話費支付領域也有類似支付寶微信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比如:虹軟、聯動優勢等公司。
5.銀行接口
任何一家支付機構後臺都要接入一堆銀行,來完成代收的操作。
目前銀行開放給第三方機構(包括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接口大概有四類:POS收單接口,網銀接口,快捷支付接口和代扣接口,這四類接口的作用就是把資金從用戶的銀行卡劃轉出來。
我們經常所說的網銀支付,快捷支付其實是針對銀行接口來說的,並不是第三方支付方式,只不過第三方支付平臺要完成扣款的操作,必須要接入這些銀行接口。
用戶在第三方支付平臺選擇網銀進行支付時,此時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其實也是充當了銀行網關的作用。
但是並不能說網關支付就是網銀支付,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網關支付是針對第三方支付平臺來說的,網銀是針對銀行來說的,只不過因為使用銀行網銀進行支付時,第三方支付平臺充當了一個網關的角色,所以經常有人把這兩個概念混淆。
6.支付應用
常見的支付應用有:支付、轉帳、充值、提現、紅包,基於以上規則還會衍生出很多的支付場景和應用。
7.支付系統
支付系統比較複雜,每一個大的模塊都需要用整篇文章來說明,本文暫不討論支付系統,但是支付系統是支付體系的具象表達,所以設計&研習的基本模型不變。明確具體業務和場景的信息流&現金流以及基本規則,基於框架設計出業務閉環&邏輯閉環的系統模塊。
三、支付模型總結
綜上,我們可以得出支付產品設計的高階方法論:基於基本的支付規則,明確每個支付場景和應用下的信息流&資金流轉,結合可操作性的用戶支付流程,從而設計出邏輯閉環的支付產品。
四、小公司如何對接第三方支付
1.選擇合適的支付公司&支付渠道
尋找合適的支付公司,可以通過百度去搜索相關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資料以及排名等,看支付公司的背景和應用的商戶的體量,支付渠道公司在支付行業內的知名度和沉澱(經驗),這些可以從側面體現支付公司的技術穩定性,產品穩定性。
在大前提的OK的情況下,具體了解其支付業務都有哪些,而平臺需要的支付業務都有哪些,然後進行匹配。
此外,還要考慮是否需要對接錢包和帳戶體系等。
準確傳達目前公司的業務邏輯和支付需求場景,讓支付公司推薦最優的解決方案。
同時,洽談範圍中非常重要的還需要包含支取渠道收取平臺的手續費的問題,還有就是支付渠道的分帳是T+1(僅工作日次日)還是D+1(無論工作日與非工作日的次日)等等細節也都是需要在此階段最終明確的。
下面是一些第三方公司支付渠道的一些性能參數,可以作為篩選的評判標準。
1.1穩定性
支付渠道首先需要保持足夠的穩定性,不穩定的支付渠道可能會導致支付流程崩潰、掉單等情況的發生。
1.2成功率
支付渠道的成功率也是非常重要的,支付渠道的成功率較低的話會很容易導致大量的掉單的情況,用戶的支付體驗較差。
1.3手續費
支付渠道的使用並非免費的,通過支付渠道的每一筆交易都會被支付渠道公司收取一定百分比的手續費,平臺存在大量交易的情況下,選擇手續費高的支付渠道會導致平臺支付渠道的成本變高。
因此,對比多家支付渠道的情況下,選擇手續費較低且穩定性和成功率有保障的公司是最佳的。
一般大流量的平臺往往可以拿到較低的手續費率,比如:支付寶和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渠道給大型交易平臺的支付手續費一般會在0.3%以下,甚至更低。
而個人商戶或者小平臺的費率比較高,可能達到0.6%左右。
1.4支付限額
出於資金安全和風控的角度考慮,很多支付渠道都會定義其對應銀行支付的支付限額,比如:使用某支付渠道單日支付金額限制不超過5W。
平臺在選擇支付渠道時,支付限額較高的渠道相對來講具有更大的支付便捷性,在用戶支付大額的訂單金額時,不會很容易被限制而無法完成單筆支付。
1.5其他因素(支付流程)
支付流程主要是關於支付渠道的的產品細節溝通,比如:該支付渠道公司的支付走的是認證支付還是快捷支付,還是兩者都有?是通過API接口形式還是SDK嵌入的形式?
SDK嵌入形式會導致底層數據平臺端無法獲取,平臺可以獲得到的就是一個支付結果,但是API的對接形式平臺自己可以監控整個的支付流程,包含支付中發生的異常情況監測,比如響應超時的情況等。
還有,需要確認欄位信息,支付四要素(姓名、身份證、銀行卡號、預留手機號)等。
以上信息都是綜合判斷選擇一家支付公司的評判標準。
2.選擇合適的支付公司後進行商務對接
確定支付渠道&形成支付產品邏輯閉環
在初步確定好支付公司後,平臺方公司支付產品需要梳理出支付全流程業務需求,然後跟支付渠道公司做具體方案的對接和討論,形成從用戶的支付場景閉環到技術的閉環。
3.技術對接
在確認好業務支付流程和具體的產品方案細節後,就將進入技術對接的階段。
這個階段內雙方公司的研發同學會進行技術層面的對接和調試,根據確定的支付流程細節的方案來確定需要開發的內容,並按照支付公司提供的接口文檔和流程圖等資料來進行支付功能的開發。
比較核心的內容就是「支付」和「對帳」:關於支付主要考慮支付在交易流程中如何調用來喚起支付,而對帳主要是進行公司內部對帳、公司與商家對帳、公司與支付渠道對帳的數據記錄。
PS:一般這種支付信息對帳都是T+1進行的。
4.測試調通
技術對接階段完成基本對接和調試後,將進入雙方協同的測試階段。
在遍歷了全部業務流程的全部支付場景無誤之後(包含異常流程的測試,比如:故意吧把四要素信息填寫錯了,銀行卡餘額不足來測試等等),完成測試,並確定支付渠道產品上線。
產品上線後,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跟蹤驗證,對於出現的線上問題及時修復和處理,以保證支付渠道無BUG。
5.進件
5.1個體商戶
小明開了一家飯館,這個時候他想接入收錢吧的聚合支付,讓客戶自己掃碼支付,提高收銀效率。
這個時候他只需要提交給支付公司以下資料,審核通過就可以接通收錢吧的聚合支付:
個體商戶全稱需按照營業執照上登記的名稱全稱填寫,簡稱的話可以填寫品牌名稱;
上傳企業法人代表身份證照片(原件電子版);
提交個體營業執照掃描件或原件電子版;
提交與個體營業執照商戶名相符的門店照片(門面照、內景照及前臺照);
籤署合同,個體商戶由法人或負責人籤字並加蓋指紋;
結算卡信息必須使用營業執照法人帳戶。
5.2企業商戶進件
老王開了一家匹凸匹的互金公司,準備對接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來滿足客戶的充值,提現的支付需求。
這個時候老王只需要提交一下資料給第三方公司,然後審核通過後就可以接入第三方支付。
商戶名全稱需按照營業執照上登記的公司名全稱填寫,簡稱的可以填寫品牌名稱;
上傳公司法人代表的身份證照片(原件電子版);
提交企業營業執照掃描件或原件電子版;
提交與營業執照公司名相符的門店照片(門面照、內景照及前臺照);
籤署合同,企業商戶由法人代表籤字並加蓋公司公章;
結算卡信息必須使用同名對公帳戶。
5.3平臺型企業
小趙有一家公司,這家公司類似於淘寶,連接店主和C端客戶的交易。
這個時候小趙需要對接一家支付公司,可以滿足C端用戶在店主商城支付的場景,同時能滿足店主的充值提現需求。
這個時候小趙公司如果有支付牌照,那樣就可以完全可以滿足以上的支付需求。
如果小趙公司沒有支付牌照,那麼他有兩種選擇:
第一種:代替店主向第三方支付公司進件,店主獲得的收益會自動由第三方公司結算。優點是小趙的公司沒有形成資金池,也不存在「二清」的違規操作,缺點是各個商戶渠道側的支付數據小趙的公司是拿不到的,如果店主出現對帳問題,小趙的公司要第一時間解決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第二種:小趙可以公司名義單獨進件,其他商戶可以理解為公司的連鎖商戶。這個時候所有的交易流水都在一個商戶後臺,且能看到所有門店的交易數據以及解決對帳問題。但是無法進行充值提現的需求,因為會形成資金池,在沒有支付牌照的情況下這樣做會涉及到「二清」的違規操作。
5.進件審核通過—正式調通
進件審核通過後,技術同學會拿到生產環境的參數,然後進行配置並測試後,正式上線。後續出現什麼問題如果需要支付公司協助解決,可以直接聯繫他們。
(本文作者系火星移民計劃PM)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知乎
《萬字長文,詳解線上線下收單業務(一):第三方支付》
《2個案例,6個章節聊聊支付渠道的那些事兒!(支付渠道淺析》
《從產品分類、模塊功能和業務流程,了解支付產品服務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