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也能有「神曲」!「低幼」粵語歌狂吻156次

2020-12-17 搜狐網
誰說神曲易寫易唱,李韜(左)和何柏誠這對「小文青」跟誰急。

  知道《kisskisskiss》在香港有多火嗎?連容祖兒都在跳!

  知道這首粵語神曲怎麼來的嗎?兩個小文青怎麼造出它?

  國語歌的洗腦「神曲」你們聽得多了吧,粵語也能有「神曲」!最近,一首「低幼」的《kisskisskiss》粵語歌爆紅,網絡點擊量也已超過100萬!別看標題只有3個「Kiss」,但它具備了成為「神曲」的良好素質———全曲一共唱出了156個「Kiss」!

  這首歌的演唱者不是什麼香港人氣歌手,而是來自廣州土生土長的二人組合「拾音社」。組合成軍5年,發過4張專輯,一直未獲太大關注,去年底他們推出新專輯《不自然》,當中的這首《kisskisskiss》突然讓他們紅起來,甚至連容祖兒都學會了跳MV裡的「Kiss」舞!

  老實說,這首《kisskisskiss》是在吐槽聲中躥紅的,香港網友嘲笑這歌「夠腦殘」———「幾乎整曲都是『Kiss』這個詞,兩人的造型也是山寨日韓到極點,MV更是拍得BlingB ling,簡直挑戰視覺」。但被罵得越厲害,這首歌就越火。如今,這首粵語神曲已輻射整個香港,拾音社也成了繼張敬軒之後,又一「攻陷」香港的廣州歌手。

  神曲《kisskisskiss》火熱之際,南都記者專訪了拾音社,聽他們講講這首神曲背後的故事吧。

  哈哈,原來5年前,他倆還是不知名的小文青……

  如果回放拾音社2009年首張專輯《色彩生活》,你根本想不到,它和《kisskisskiss》出自同一個組合之手!《色彩生活》是張城市民謠專輯,文藝氣息濃厚,頗有林一峰的感覺。

  何柏誠和拍檔李韜當時只是星海音樂學院的大二學生,被一家叫「猴士娛樂」的公司籤下,但因《色彩生活》不太成功,所以公司建議他們轉型「視覺系」,做舞曲音樂。

  何柏誠對南都記者說:「我挺抗拒的,我對舞曲一點興趣都沒有。」但在公司的遊說下,他最終妥協了,答應在第二張專輯裡嘗試舞曲,「我相信公司是認真考察過市場才建議我們這麼做的。」

  從第二張專輯《搜索拾音社》開始,何柏誠和李韜完全變了樣,不僅音樂風格轉成了電音舞曲,還把頭髮染成了彩色,兩個小文青就這樣變成了潮童。之後幾年,他們連續推出了兩張舞曲作品,卻始終沒有太大人氣,直到去年的《不自然》。

  好吧,後來換了曲風,哥倆兒還是沒能紅起來……

  「坦白說,做《不自然》時,我倆豁出去了。前兩張舞曲專輯,我們都是按照自己的審美標準去做的,希望能做出真正高素質的舞曲作品,但後來發現這樣不行……所以這次我們只想試試好玩的東西。」

  何柏誠和李韜的目的很明確:做一首洗腦神曲出來!於是,不僅有了全曲唱了156個「Kiss」的《kisskisskiss》,還有類似的《菲士》。何柏誠對南都記者坦言,這兩首歌他們正是按照神曲的模式去創作的。

  專輯去年底推出後,起初並沒有什麼反響,何柏誠一度相當沮喪:「我們把底線降到這麼低了,差不多是扮小丑去取悅大家了,但還是沒成功……我們覺得真沒必要再做下去了。」

  突然,有一天在香港

  他們被網民罵了出來……

  今年初,心灰意冷的何柏誠打算解散拾音社,意外發生了。4月初,一個朋友突然打電話給他,說有網民做了個視頻,講到了《kisskisskiss》,「現在很火」。何柏誠回憶:「朋友說那個視頻已經幾十萬點擊率了,整個香港都在說這事!」何柏誠這才意識到,好事發生了。

  原來,那個視頻是一位香港網民把當地新晉的天堂鳥、Feath以及拾音社這3支組合的M V串在一起、做成的一個MK-Pop(旺角風)小特輯,雖然內容是嘲笑這3支組合有多爛多搞笑,但就是因為這個視頻,香港掀起了一股M K -Pop風潮,拾音社借著風潮被香港網民瘋傳起來。

  拾音社於是把《kisskisskiss》重新掛到網上,結果首周的點播率就上了50萬,現在已經突破了100萬點擊率,「100萬是什麼概念?香港700萬人口,看我們這支M V的多是中小學生,幾乎等於香港所有中小學生都在網上看過它!」

  聽說,以後,「拾音社」要兩手同時抓……

  何柏誠很清楚,這首歌之所以會紅,是因為外界的吐槽和嘲笑,而不是真的欣賞,這是他意料之中的。「我們做這首歌就是希望引起關注度,當大家因為這首有點弱智的歌關注我們後,會很自然地去找我們之前的作品來聽,然後就會發現我們其他作品不是這樣的,我們並不是只會扮小丑。」

  未來呢?何柏誠告訴南都記者:「我們會繼續做這種好玩的、能給人娛樂感的歌,也會做一些音樂性更強、真正高素質的作品。既然有了一個良好的開始,那我們首先要把香港這個市場做好。」

  露一小手~

  Kiss那麼多,累不累啊?!

  為什麼要唱「Kiss」?何柏誠說了個小故事。公司裡有3個男同事,嘴唇都特別性感,很有綜藝咖的感覺,「我們一直開玩笑說要他們搞個組合,名字就叫『下唇很厚』,我們可以寫首歌叫《kisskisskiss》。」後來,就真的寫了出來。

  寫起來很容易吧?雖然何柏誠坦言,寫《kisskisskiss》就是瞄準洗腦神曲來寫的,但要做出一首神曲也不是那麼容易,「為了染頭髮,我坐了10個小時。其實,歌曲和MV裡的每個笑點,我們都精心設計過。」

yule.sohu.com true 南方都市報 http://yule.sohu.com/20140724/n402655689.shtml report 4302 誰說神曲易寫易唱,李韜(左)和何柏誠這對「小文青」跟誰急。知道《kisskisskiss》在香港有多火嗎?連容祖兒都在跳!知道這首粵語神曲怎麼來的嗎?兩個小文青

");}

相關焦點

  • 能唱粵語歌,卻說不出粵語來,為什麼?
    粵語就是廣東話,也可以叫白話,全國只有廣東、廣西、港澳這幾個地方說粵語,如果你不是這幾個地方的人,第一次聽粵語,你是根本不知道他在說什麼,類似於雞和鴨講話,完全不知道對方在說什麼。但有些粵語歌卻能唱幾句,甚至能整首唱完都不是問題,特別是香港那邊的經典歌曲,比如黃家駒的《喜歡你》《光輝歲月》等等這些經典歌曲,而且學起來也不是太難,雖然沒有廣東人唱得好,有點走音,但也是可以唱,但為什麼不會說廣東話呢?
  • 咱們明明聽不懂粵語,為什麼粵語歌還這麼火?
    說起我們聽歌學會的第一門「外語」,很多人的答案都是「粵語」。為什麼我們會覺得粵語歌既洋氣又好聽呢?有人說,那還不是因為,咱們聽不懂唄!但是很多人也覺得奇怪,方言歌曲那麼多,像閩南語啊、吳語啊、信天遊啊,明明都很好聽,也有自己的經典曲目,但是,為什麼只有粵語歌曲紅得這麼廣、這麼久呢?其實這裡面,還大有說頭!
  • 1971年,許冠傑憑一首單曲打開粵語歌大門,註定他才是粵語歌神
    80年代,香港樂壇有很多著名的歌手,譚詠麟、張學友就是其中之二。不過,譚詠麟卻說我的偶像只有一個,那就是許冠傑;張學友也曾經說過:在sam的面前,沒有人敢稱天王。的確,自從1971年許冠傑憑藉一首單曲,打開了粵語歌的大門,就註定了他這一生的不凡。
  • 為什麼很多人明明不會說粵語,卻愛聽粵語歌?
    在華語音樂世界裡,能讓年輕人心悅誠服地花錢和崇拜的歌手不多,上一輪掀起這麼一波回憶殺的是周杰倫,現在輪到了陳奕迅。10月10日,這位粵語歌王連發九條微博,分別以「春夏秋冬」和「氣土水火」為題,串聯起他曾經膾炙人口的數句歌詞。十幾個字的內容尚未讀完,已經有很多歌迷在腦海裡循環播放了一整首歌曲。儘管發微博本身是為即將到來的演唱會預熱,但仍然不會有人不買帳。
  • 為什麼粵語歌比普通話歌更好聽,你知道嗎?
    很多時候我們在聽粵語歌的時候,總覺得有一種特別的味道,但是卻說不出來,那麼粵語的歌曲魅力在哪裡呢?今天我們來探討下粵語、閩南語和普通話的區別。 、三種語言的聲調對比 我們從語言不同談起,先來對比三種語言聲調關係。
  • 「1分鐘學會粵語歌」BEYOND-《灰色軌跡》粵語諧音發音
    酒一再沉溺何時麻醉我抑鬱(早呀跩晨尼 活細嗎醉我以哇)過去了的一切會平息(國灰錄dei呀才位平sei)衝不破牆壁前路沒法看得清(衝八婆蒼北 青漏木法(活嗯)噠清)再有那些掙扎與被迫內安類克起哈蟲mun淚)這個世界已不知不覺的空虛(傑國塞該以八幾八國dei洪灰)woo…不想你別去(woo…八傷內比灰)/**************************/心一再回憶誰能為我去掩飾
  • 酷我音樂《每天一首經典粵語歌》爆好聽的經典粵語歌都在這裡
    也許你不懂粵語,也不會說粵語,但是播放列表裡永遠留有那麼幾首粵語歌,也許是許冠傑的《滄海一聲笑》、也許是譚詠麟的《講不出再見》、或是李克勤的《紅日》、還是beyond的《海闊天空》、陳奕迅的《浮誇》……總有那麼一首粵語歌讓你百聽不厭,念念難忘。
  • 少數沒有國語版好聽的粵語歌,一首出自張國榮,另一首出自王菲!
    作為中文的一種分支,粵語在音樂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我們印象中似乎每一首粵語歌都充斥著情調與韻律,這全都要歸功於它獨特的發音。而且眾所周知很多經典歌曲其實都有兩個版本,一種是國語版一種是粵語版,在大多數情況下粵語版的歌曲總是比國語版要動聽一些,也不知道是不是只有小編一人這麼認為,但是今天小編就要給大家介紹三首經典歌曲,他們是極少數沒有國語版好聽的粵語歌,一首出自哥哥張國榮一首出自天后王菲,還有一首來自新一代「歌神」陳奕迅!
  • 「1分鐘學會粵語歌」許志安-《一千次日落》-粵語中文音譯歌詞諧音...
    「1分鐘學會粵語歌」許志安-《一千次日落》-粵語中文音譯歌詞諧音發音 作曲人 : 黃丹儀 填詞人 : 林夕 編曲人 : 黃丹儀/舒文 太美麗愛情快樂有限 (太沒賴愛輕fai羅有汗) 但下雨的天空中仍能享受蔚藍
  • 【粵語學習】一個不怎么正經的粵語教程
    我本人是非常喜歡粵語歌的。很久之前就想去上面授的粵語課,但是我坐標大東北,這並不現實,而且惰性使然,一直只是有想法沒行動,直到去年年底入了港劇坑,我才真正想系統的學習一下。下面就從港劇和粵語歌兩方面講一講我的學習過程。
  • 演唱難度最高的五首粵語歌,張學友的不算啥,你敢唱他的歌才厲害
    好久沒有給大家講各種粵語歌了,可是平時杉杉也在聽粵語歌,最近也發現很多老牌歌手,經典的歌曲。其實在平時生活中,受歡迎的歌曲永遠是那些,很經典好聽的歌曲, 比如張國榮、劉德華、張學友等人,他們的歌曲一直流傳到了現在,影響了很多人。可是杉杉今天要給大家說的是演唱難度最高的五首粵語歌,張學友的不算啥,你敢唱他的歌才厲害。
  • 方言那麼多,怎麼就粵語歌最流行?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春嬌救志明》上映一周,觀眾奔走相告:「一定一定要看粵語版啊!國語版不好笑沒感覺」!面對粵語的時候,影迷對「感覺」的執求似乎已經遠遠超過了能懂。電影如此,流行歌更是如此,不少粵語歌即使出了國語版,歌迷們往往還是更推崇粵語的,因為——「有感覺啊」!
  • 學講粵語唱粵語歌,來穗人員積極融入廣州
    「食飯」「早晨」「訓覺」……26日上午,在番禺區南村鎮裡仁洞和諧共融家園裡,傳出一陣陣粵語朗讀聲。原來,附近一批來穗人員正在認真學說粵語,學唱粵語歌,場面歡快熱烈。記者在現場了解到,為了進一步促進來穗人員和本地居民間的交流,增進來穗人員對廣州的歸屬感,10月26日,由廣州市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局主辦,番禺區委政法委(區來穗局)承辦,廣州市中大服務中心、南村鎮來穗人員和出租屋服務中心和南村鎮西片社工站協辦的「老友鬼鬼」粵語齊齊講培訓在番禺區南村鎮裡仁洞和諧共融家園開展,吸引了附近不少來穗人士參加。
  • 難忘的粵語歌曲、每一個音符都記錄著逝去的情懷
    粵語歌曲-顧名思義,是用粵語演唱的歌曲。最早的粵語流行曲,是從香港流傳回內地,通過更廣泛的粵語地區的人口傳唱才得以大行其道。即便是「同聲同氣同源」的廣東本土流行樂壇,印象中都是跟在香港人的後面才興起粵語歌熱潮。但影響力不可同日而語,傳唱度更加達不到同等水平。即便是廣東人作詞作曲的原創作品,由內地歌手首唱之後,都不及把版權再轉讓給香港歌手翻唱的效果。
  • 懷舊粵語舞曲,林珊珊《連鎖反應》,心中有曲自然嗨安排!
    喵~《連鎖反應》是由林振強填詞,Dieter Bohlen譜曲,林珊珊演唱的一首歌曲——百度百科這首經典的粵語歌曲節奏感極強,有點小俏皮的風格和唱腔,絲毫掩飾不住年代感,這種迪斯科在當時可是火的一塌糊塗,現在可能很少有人欣賞這類的音樂了
  • 致敬流行音樂30年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粵語歌
    小鎮最有意思的是有三種語言流行:客家話、粵語和普通話;有一個軍用機場,有一個炮兵營;小鎮距離縣城和韶關各約三十公裡。從小我就覺得我們小鎮很時髦,不封閉。任何香港最新的時尚衣服潮流動態,小鎮都能立刻流行起來,不輸給沿海城市。
  • 學粵語最科學的記憶方法.——粵語學習、學廣東話、粵語教程、粵語入門、粵語培訓、粵語發音、粵語拼音
    學粵語最科學的記憶方法。——粵語學習、學廣東話、粵語教程、粵語入門、粵語培訓、粵語發音、粵語拼音粵語老師007是大腦神經學專業畢業,精通大腦科學記憶。運用到教學粵語,可謂虎上添翼,不得不服。(6)滬港通、深港通的實行,用粵語購買港股!(7)在廣東做公務員,粵語是剛需!(8)怎麼用粵語跟廣東丈夫、老婆的父母親戚打交道?(9)社交圈遍布廣東、香港、海外華人區(2/3的華人說粵語)!(10)談業務,說粵語更能讓客戶信服!(11)去香港,想不想用地道的粵語買買買!
  • 明明聽不懂,為什麼我們更愛粵語歌?
    意公子最喜歡的還是王菲唱粵語歌。很奇怪,同一首歌、同一個旋律,總覺得只要是用粵語唱的,就是比國語歌好聽。而且不僅是王菲,很多粵語歌手都有這種神奇的力量。那麼,是因為香港歌手唱歌更走心?還是粵語歌本身有股神奇的力量?
  • 汪晨蕊新歌《還是記得你星座》上線 致敬經典粵語歌
    她說,每個女生都有過暗戀的經歷,雖然得不到,但也可以很美。據說,她曾暗戀一個男生長達三年。這種經歷,讓她很能體會那種很想見到,見到前就充滿期待,見到後又怕被對方發現而表現出無感,從而假裝不在乎來自我保護的心情。暗戀有苦也有甜,當她知道沒有結果後,勇敢地選擇結束。
  • 90後可能是最後一批集體聽粵語歌的人了
    1974年也被視為粵語流行音樂的誕生年。當時香港電視臺有限,在這種壟斷格局下,香港的影視劇影響力巨大,很多粵語主題曲藉此風靡,比如由許冠傑演唱的、電影《半斤八兩》插曲《浪子心聲》到80年代,粵語歌完全取代英語,佔據流行歌市場,原來的英語歌手都得改唱粵語歌尋求發展。粵語歌曲不僅在東南亞流行,還傳入了中國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