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題:懷柔六「法寶」助五地區脫貧
北京市懷柔區扶貧河北省豐寧縣,建產業園引導企業落地,吸收貧困戶就業,推動當地脫貧。
王寶東曾靠種地生活,產業園建好後,他成了汽配廠的一名橫梁鉚接工,收入穩定。同時他還通過異地搬遷扶貧,分得了房子。
豐寧滿族自治縣縣委常委副縣長孟德輝。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江
截至目前,懷柔區幫扶的河北省豐寧縣、懷安縣,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左翼後旗、四子王旗,青海省雜多縣已全部脫貧摘帽。一直以來,懷柔區圍繞「兩不愁三保障」要求,調動全區優勢資源,全力以赴開展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記者發現,增資金、搭平臺、助產業、促消費、給幹部、興醫教是懷柔區扶貧的六大「法寶」。
增資金
累計提供市區兩級扶貧資金超8億元
懷柔區持續加大扶貧協作資金的投入力度,從受援地區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出發,不斷加強項目謀劃,拓展幫扶領域,力求出實績、見實效。截至目前,累計提供市區財政幫扶資金超8億元,和受援地區謀劃實施扶貧項目246個,其中用於就業產業項目資金3.47億元,援建扶貧車間46個。僅今年就爭取北京市幫扶資金2.04億元,提供區級財政幫扶資金共計1310.31萬元,共確定市區幫扶項目88個,已全部開工。
在懷安,懷柔區累計提供市區兩級財政幫扶資金1.22億元,謀劃實施扶貧項目63個,其中用於就業產業項目資金7721.4萬元,建設農業設施大棚569棟,建設屋頂光伏181個,援建扶貧車間12個,真正實現了產業帶動,勞動致富,家門口就業。
搭平臺
援受雙方主要領導實地對接35次
為有力推動對口幫扶工作,懷柔區成立區扶貧協作和支援合作工作領導小組,明確組織領導、成員單位和職責分工。同時,做好調研對接,援受雙方主要領導實地對接35次,召開聯席會46次。
懷柔區通過開發就業崗位、到受援地區舉辦勞務專場招聘會、發布就業信息、培訓提升職業技能等多種措施,先後幫助1933名貧困人口來京就業,幫助927名貧困人口到其他地區就業。
豐寧縣緊鄰懷柔區,貧困勞動力資源豐富。近年來,在懷柔區的幫助下先後舉辦各類培訓班310期,培訓內容涵蓋木工、月嫂等十餘個實用工種,培訓農民工2.1萬多人,6000多貧困人口通過培訓取得國家技能鑑定證書,實現轉移就業脫貧,年人均增收8000—10000元,打造了響噹噹的「豐寧月嫂」品牌。
助產業
累計引導42家企業到受援地區投資興業
為推進扶貧方式由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引導企業落地,懷柔區整合多方資源,協調推介在京企業前往受援地區開展產業扶貧。累計引導42家企業到受援地區投資興業,實現落地投資15.07億元,吸納貧困人口就業1372人,通過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脫貧人口9207人。
懷柔區也注重培育受援地區傳統產業,帶動當地居民脫貧致富。
科爾沁左翼後旗是一個典型的農牧結合旗,農村牧區黃牛養殖基礎較好。懷科兩地立足當地,打造黃牛產業精準扶貧模式。2017年以來,科爾沁左翼後旗共使用京蒙幫扶資金2452萬元,為1774戶貧困戶購買基礎母牛2087頭,幫扶總人數5550人。全旗已脫貧戶中有80%通過養牛脫貧致富。
促消費
助力受援地區特色農產品進京銷售7.9億元
為促進受援地區農副產品進京銷售,懷柔在區內建設北京市消費扶貧雙創中心懷柔區分中心、京冀雙懷扶貧雙創中心、懷豐消費扶貧雙創中心、四子王旗特產館,拓寬受援地區農副產品銷售渠道,指導受援地區提高產品質量、完善產品規格,提高產品競爭力。
在消費扶貧方面,懷柔區一方面大力推進受援地區農副產品「七進」活動,明確政府預算單位食堂和工會按照不低於30%的比例採購貧困地區農副產品;另一方面通過「引店入京」等多種方式,促進消費扶貧市場形成。截至目前,懷柔區助力受援地區特色農產品進京銷售7.9億元。
四子王旗是懷柔區的幫扶地區之一,這裡的主要農副產品為羊肉,其特點是品質好、價格高,但知名度較低。懷柔將當地蒙餐龍頭賽諾蒙餐引入懷柔區,給予了租金減免、延長裝修周期等多項優惠政策。賽諾蒙餐在懷柔受到廣泛好評,並直接帶動了四子王旗羊肉等農產品在懷銷售。
給幹部
架起信息資源溝通橋梁
扶貧幹部是這場脫貧攻堅戰中最可愛的人。
掛職懷安縣副縣長的劉金波,剛到懷安時走村入戶調研。有一天,一位老大爺滿臉憂愁地說,「我種了一輩子咱懷安的穀子,可辛辛苦苦幹一年,賣不出去多少,也賣不出個好價錢。你是北京來的幹部,能不能幫我們想想辦法?」
劉金波有很大觸動。他在電商網站開設了「懷安電商扶貧館」,第一時間推出懷安貢米品牌促銷活動,月均銷售小米都在600單以上。
去年掛職四子王旗副旗長的王之帆也將四子王旗優質的草原特產賣到北京,在他的努力下,今年10月,位於懷柔科學城中心區的四子王旗特產館開業。王之帆還思考,利用電商平臺,讓四子王旗特產賣到全國。
像劉金波、王之帆這樣的幹部有很多,挑選幹部人才壓到扶貧一線,懷柔區從不吝嗇,僅今年就派出11名幹部、72名專業技術人才赴受援地區任職,同時,還接收13名幹部、137名專業技術人才來懷柔區掛職。這些掛職幹部在當地脫貧攻堅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在懷柔與受援地區之間,架起了一座資源信息溝通的橋梁。
興醫教
阻斷貧窮代際傳遞
受援地區貧困群眾往往存在看病遠、看病難、看病貴、看不好病的問題,結對以來,懷柔區組織區內醫療衛生機構與受援地區20家醫療衛生機構建立「手拉手」結對幫扶關係,選派精幹力量,幫助受援地區醫院建設特色科室,培養醫療人才,提供技術支持,開展義診活動。
抓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根本之計,是拔掉貧窮代際傳遞的關鍵。懷柔區組織區內學校與受援地區42所學校建立結對幫扶關係,圍繞選派優秀教師開展送講送教、邀請受援地區幹部教師來京集中培訓、促進學生手拉手遊學、建立遠程授課網絡平臺等活動,傳遞先進教育理念和科學教育方法,有效推進受援地區教育水平提升。
懷柔區
河北省豐寧縣
河北省懷安縣
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左翼後旗
內蒙古自治區四子王旗
青海省雜多縣
數說扶貧
●截至目前,累計提供市區財政幫扶資金超8億元,和受援地區謀劃實施扶貧項目246個。
●先後幫助受援地區1933名貧困人口來京就業,幫助927名貧困人口到其他地區就業。
●累計引導42家企業到受援地區投資興業,實現落地投資15.07億元,吸納貧困人口就業1372人,通過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脫貧人口9207人。
●累計採購銷售受援地區農副產品7.9億元,帶動貧困人口11333人。
●今年派出11名幹部、72名專業技術人才赴受援地區任職,同時,還接收13名幹部、137名專業技術人才來懷柔區掛職。
●組織區內醫療衛生機構與受援地區20家醫療衛生機構建立「手拉手」結對幫扶關係;組織區內學校與受援地區42所學校建立結對幫扶關係。
扶貧故事
山區農民變身鉚接工
懷柔在豐寧建產業園引導企業落地,幫助貧困戶就業脫貧
從北京城區出發,沿著京加路一路向北,穿過長長的懷豐隧道之後,就來到了河北豐寧。
歷史上,豐寧一度被列為軍事禁區,開放開發晚,經濟總量小、欠發達,自然條件較差,是河北省10個深度貧困縣之一。
2017,北京市懷柔區與河北省豐寧縣籤訂了《攜手奔小康工作方案》。今年初,豐寧的公交實現了與北京公交的聯動運營。這個編號為936路的公交車,從豐寧汽車站發車,僅一站就到懷柔。兩地的扶貧協作,也像這班公交一樣,越來越緊密。
「豐阜康寧」的深度貧困縣
豐寧縣名來源於一位皇帝的御賜,取字「豐阜康寧」。然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開荒種田、過度放牧,這裡一度沙化嚴重。
懷柔掛職幹部、豐寧滿族自治縣縣委常委、副縣長孟德輝說,這裡群眾思想觀念比較保守,離城市比較遠,靠天吃飯。壩上很多人,就種點菜、莜麥、藜麥,只夠自己吃的。
豐寧全縣一度有174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達39630戶99568人,曾是深度貧困縣。
家住黃旗鎮哈拉海灣村的王寶東一家曾經也靠種地生活。王寶東今年44歲,有兩個孩子,和丈母娘生活在一起,一家五口種著20多畝薄地。「沒有水,靠天吃飯,種點玉米、穀子。」
如今,王寶東再也不用從地裡討生活了,他已經是懷豐產業園一家汽車配件企業的橫梁鉚接工。在當地異地搬遷扶貧政策的幫助下,他家在城邊分得一套125平方米的樓房。最重要的是,王寶東的收入穩定了,每個月四五千左右的工資,足夠一家五口開銷。因為離家近,他的愛人也得以在工廠做保潔,每個月還有2000多元的收入。
得益於此,原來家住豐寧土城鎮馬家窩鋪村的李曉偉也成為一名產業工人,在一家生產橡膠密封圈的工廠做硫化工,每個月工資三四千左右。
懷柔企業落地懷豐產業園
上面提到的懷豐產業園是這兩年剛剛建起來的。
2017年,懷柔區與豐寧縣建立扶貧協作幫扶關係。與豐寧縣共同建設的懷豐產業園發展迅速,已成為豐寧縣脫貧攻堅的有力支撐。懷柔區整合多方資源,積極協調推介在京企業前往豐寧縣開展產業扶貧。
王寶東工作的宏亭汽車部件廠便是經過懷柔相關部門推介落戶豐寧。副總經理黃祥新介紹,工廠員工200多人,基本都是當地人,其中有28人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李曉偉工作的三昌橡膠密封圈廠原來也是懷柔企業。
「最終選擇懷豐產業園是綜合考慮,這裡物流成本比之前高,但是比內蒙古低。離懷柔比較近,懷柔老員工來這裡上班比較方便。當地也有一定優惠政策,懷柔還給了100多萬元現金補貼。此外,這裡廠房是現成的,我們能夠儘快投入生產。」副總經理沈振山說。
懷柔區依託懷柔科學城、國際會都、中國影都的建設,引進一批產業項目落戶豐寧。
「2017年剛到豐寧的時候,豐寧經濟開發區成型的企業僅有四五家。到2020年初,純懷柔本土引過去的企業是10家,從北京其他地區引過去的企業是6家,加一塊16家。」孟德輝介紹。
引進懷柔區的10家企業,其中9家企業為汽車部件生產企業,1家為食品加工企業。
針對懷柔區非首都功能疏解外遷企業,豐寧縣出臺了一些優惠政策,對於已籤約項目,豐寧經濟開發區推行項目牽頭領辦制,提供一站式服務,對項目審批過程實行「代辦制」保姆式服務及企業跟蹤服務制,為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提供效率更高、成本最低、政策最優的發展環境。
產業扶貧效果明顯,入駐企業對有勞動能力貧困戶開展技能培訓,幫助當地百姓進入懷豐產業園企業務工,目前已建成企業共用工人600餘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0人,帶動貧困人口248人,預計項目投產後可帶動整個園區及周邊勞動力3000多人就業。
產業拉動 從輸血變造血
經過小一年的摸索,孟德輝越發認為,產業扶貧是最治本的扶貧方式。懷豐產業園更是他看重的產業依託。
懷豐產業園區內,流水線員工工資大概為4500元每月,全縣大約有26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這就業,這些貧困戶能在這裡就業肯定能夠脫貧。
孟德輝表示,產業園的間接帶貧效果也很明顯,最主要作用是拉動當地經濟發展。產業園不僅增加了當地財政收入,帶動了周邊區域基礎設施建設,還帶火了園區外餐飲、零售店鋪。
扶貧日誌
盡力解決因病、因老致貧
豐寧滿族自治縣縣委常委副縣長孟德輝
我前段時間下到湯河鄉走訪,當地有一家貧困戶,從外面看,房子不是特別破舊,院裡還有幾隻羊,感覺生活條件還可以。但是進屋以後,發現家裡毫無生氣。女主人50多歲,得了兩次大病,第一次花了10萬治好,第二次癌症花了四五十萬。
這一下子就負債幾十萬。老百姓一年攢不了幾個錢,幾年積蓄就都搭進去。她現在每月醫藥費要3000塊,這還是醫保報銷之後,她要養多少只羊才能掙這些錢。一般一隻羊也就掙1000塊錢。
目前,在藥費這塊,鄉裡解決一部分,村裡給安排了公益崗位,每個月四五百塊錢,能解決一點是一點。
新思路
非遺文化成為豐寧扶貧新亮點
豐寧非遺文化資源豐富,現有國家、省、市、縣級非遺傳承人56名,懷柔在扶貧過程中,探索了一條「非遺+扶貧」的文化扶貧之路。
去年8月,懷柔區文化產業發展促進中心攜多家企業走進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通過與豐寧縣旅文廣電局聯辦懷柔區和豐寧影視及非遺文創產品宣推交流培訓會,為豐寧非遺傳承人提供幫扶。
目前,滿族剪紙、布糊畫、木作技藝、鐵編技藝4個項目都在縣城建立「傳統工藝工作站」,在鄉鎮和村建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其中,5個鄉鎮8個村建立了「非遺扶貧就業工坊」8處,縣城建立布糊畫非遺扶貧車間2處,設立22個「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據統計,通過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已讓超過百戶的貧困家庭實現家門口就業。
北京市懷柔區扶貧河北省豐寧縣,建產業園引導企業落地,吸收貧困戶就業,推動當地脫貧。
王寶東曾靠種地生活,產業園建好後,他成了汽配廠的一名橫梁鉚接工,收入穩定。同時他還通過異地搬遷扶貧,分得了房子。
豐寧滿族自治縣縣委常委副縣長孟德輝。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江
截至目前,懷柔區幫扶的河北省豐寧縣、懷安縣,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左翼後旗、四子王旗,青海省雜多縣已全部脫貧摘帽。一直以來,懷柔區圍繞「兩不愁三保障」要求,調動全區優勢資源,全力以赴開展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記者發現,增資金、搭平臺、助產業、促消費、給幹部、興醫教是懷柔區扶貧的六大「法寶」。
增資金
累計提供市區兩級扶貧資金超8億元
懷柔區持續加大扶貧協作資金的投入力度,從受援地區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出發,不斷加強項目謀劃,拓展幫扶領域,力求出實績、見實效。截至目前,累計提供市區財政幫扶資金超8億元,和受援地區謀劃實施扶貧項目246個,其中用於就業產業項目資金3.47億元,援建扶貧車間46個。僅今年就爭取北京市幫扶資金2.04億元,提供區級財政幫扶資金共計1310.31萬元,共確定市區幫扶項目88個,已全部開工。
在懷安,懷柔區累計提供市區兩級財政幫扶資金1.22億元,謀劃實施扶貧項目63個,其中用於就業產業項目資金7721.4萬元,建設農業設施大棚569棟,建設屋頂光伏181個,援建扶貧車間12個,真正實現了產業帶動,勞動致富,家門口就業。
搭平臺
援受雙方主要領導實地對接35次
為有力推動對口幫扶工作,懷柔區成立區扶貧協作和支援合作工作領導小組,明確組織領導、成員單位和職責分工。同時,做好調研對接,援受雙方主要領導實地對接35次,召開聯席會46次。
懷柔區通過開發就業崗位、到受援地區舉辦勞務專場招聘會、發布就業信息、培訓提升職業技能等多種措施,先後幫助1933名貧困人口來京就業,幫助927名貧困人口到其他地區就業。
豐寧縣緊鄰懷柔區,貧困勞動力資源豐富。近年來,在懷柔區的幫助下先後舉辦各類培訓班310期,培訓內容涵蓋木工、月嫂等十餘個實用工種,培訓農民工2.1萬多人,6000多貧困人口通過培訓取得國家技能鑑定證書,實現轉移就業脫貧,年人均增收8000—10000元,打造了響噹噹的「豐寧月嫂」品牌。
助產業
累計引導42家企業到受援地區投資興業
為推進扶貧方式由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引導企業落地,懷柔區整合多方資源,協調推介在京企業前往受援地區開展產業扶貧。累計引導42家企業到受援地區投資興業,實現落地投資15.07億元,吸納貧困人口就業1372人,通過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脫貧人口9207人。
懷柔區也注重培育受援地區傳統產業,帶動當地居民脫貧致富。
科爾沁左翼後旗是一個典型的農牧結合旗,農村牧區黃牛養殖基礎較好。懷科兩地立足當地,打造黃牛產業精準扶貧模式。2017年以來,科爾沁左翼後旗共使用京蒙幫扶資金2452萬元,為1774戶貧困戶購買基礎母牛2087頭,幫扶總人數5550人。全旗已脫貧戶中有80%通過養牛脫貧致富。
促消費
助力受援地區特色農產品進京銷售7.9億元
為促進受援地區農副產品進京銷售,懷柔在區內建設北京市消費扶貧雙創中心懷柔區分中心、京冀雙懷扶貧雙創中心、懷豐消費扶貧雙創中心、四子王旗特產館,拓寬受援地區農副產品銷售渠道,指導受援地區提高產品質量、完善產品規格,提高產品競爭力。
在消費扶貧方面,懷柔區一方面大力推進受援地區農副產品「七進」活動,明確政府預算單位食堂和工會按照不低於30%的比例採購貧困地區農副產品;另一方面通過「引店入京」等多種方式,促進消費扶貧市場形成。截至目前,懷柔區助力受援地區特色農產品進京銷售7.9億元。
四子王旗是懷柔區的幫扶地區之一,這裡的主要農副產品為羊肉,其特點是品質好、價格高,但知名度較低。懷柔將當地蒙餐龍頭賽諾蒙餐引入懷柔區,給予了租金減免、延長裝修周期等多項優惠政策。賽諾蒙餐在懷柔受到廣泛好評,並直接帶動了四子王旗羊肉等農產品在懷銷售。
給幹部
架起信息資源溝通橋梁
扶貧幹部是這場脫貧攻堅戰中最可愛的人。
掛職懷安縣副縣長的劉金波,剛到懷安時走村入戶調研。有一天,一位老大爺滿臉憂愁地說,「我種了一輩子咱懷安的穀子,可辛辛苦苦幹一年,賣不出去多少,也賣不出個好價錢。你是北京來的幹部,能不能幫我們想想辦法?」
劉金波有很大觸動。他在電商網站開設了「懷安電商扶貧館」,第一時間推出懷安貢米品牌促銷活動,月均銷售小米都在600單以上。
去年掛職四子王旗副旗長的王之帆也將四子王旗優質的草原特產賣到北京,在他的努力下,今年10月,位於懷柔科學城中心區的四子王旗特產館開業。王之帆還思考,利用電商平臺,讓四子王旗特產賣到全國。
像劉金波、王之帆這樣的幹部有很多,挑選幹部人才壓到扶貧一線,懷柔區從不吝嗇,僅今年就派出11名幹部、72名專業技術人才赴受援地區任職,同時,還接收13名幹部、137名專業技術人才來懷柔區掛職。這些掛職幹部在當地脫貧攻堅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在懷柔與受援地區之間,架起了一座資源信息溝通的橋梁。
興醫教
阻斷貧窮代際傳遞
受援地區貧困群眾往往存在看病遠、看病難、看病貴、看不好病的問題,結對以來,懷柔區組織區內醫療衛生機構與受援地區20家醫療衛生機構建立「手拉手」結對幫扶關係,選派精幹力量,幫助受援地區醫院建設特色科室,培養醫療人才,提供技術支持,開展義診活動。
抓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根本之計,是拔掉貧窮代際傳遞的關鍵。懷柔區組織區內學校與受援地區42所學校建立結對幫扶關係,圍繞選派優秀教師開展送講送教、邀請受援地區幹部教師來京集中培訓、促進學生手拉手遊學、建立遠程授課網絡平臺等活動,傳遞先進教育理念和科學教育方法,有效推進受援地區教育水平提升。
懷柔區
河北省豐寧縣
河北省懷安縣
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左翼後旗
內蒙古自治區四子王旗
青海省雜多縣
數說扶貧
●截至目前,累計提供市區財政幫扶資金超8億元,和受援地區謀劃實施扶貧項目246個。
●先後幫助受援地區1933名貧困人口來京就業,幫助927名貧困人口到其他地區就業。
●累計引導42家企業到受援地區投資興業,實現落地投資15.07億元,吸納貧困人口就業1372人,通過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脫貧人口9207人。
●累計採購銷售受援地區農副產品7.9億元,帶動貧困人口11333人。
●今年派出11名幹部、72名專業技術人才赴受援地區任職,同時,還接收13名幹部、137名專業技術人才來懷柔區掛職。
●組織區內醫療衛生機構與受援地區20家醫療衛生機構建立「手拉手」結對幫扶關係;組織區內學校與受援地區42所學校建立結對幫扶關係。
扶貧故事
山區農民變身鉚接工
懷柔在豐寧建產業園引導企業落地,幫助貧困戶就業脫貧
從北京城區出發,沿著京加路一路向北,穿過長長的懷豐隧道之後,就來到了河北豐寧。
歷史上,豐寧一度被列為軍事禁區,開放開發晚,經濟總量小、欠發達,自然條件較差,是河北省10個深度貧困縣之一。
2017,北京市懷柔區與河北省豐寧縣籤訂了《攜手奔小康工作方案》。今年初,豐寧的公交實現了與北京公交的聯動運營。這個編號為936路的公交車,從豐寧汽車站發車,僅一站就到懷柔。兩地的扶貧協作,也像這班公交一樣,越來越緊密。
「豐阜康寧」的深度貧困縣
豐寧縣名來源於一位皇帝的御賜,取字「豐阜康寧」。然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開荒種田、過度放牧,這裡一度沙化嚴重。
懷柔掛職幹部、豐寧滿族自治縣縣委常委、副縣長孟德輝說,這裡群眾思想觀念比較保守,離城市比較遠,靠天吃飯。壩上很多人,就種點菜、莜麥、藜麥,只夠自己吃的。
豐寧全縣一度有174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達39630戶99568人,曾是深度貧困縣。
家住黃旗鎮哈拉海灣村的王寶東一家曾經也靠種地生活。王寶東今年44歲,有兩個孩子,和丈母娘生活在一起,一家五口種著20多畝薄地。「沒有水,靠天吃飯,種點玉米、穀子。」
如今,王寶東再也不用從地裡討生活了,他已經是懷豐產業園一家汽車配件企業的橫梁鉚接工。在當地異地搬遷扶貧政策的幫助下,他家在城邊分得一套125平方米的樓房。最重要的是,王寶東的收入穩定了,每個月四五千左右的工資,足夠一家五口開銷。因為離家近,他的愛人也得以在工廠做保潔,每個月還有2000多元的收入。
得益於此,原來家住豐寧土城鎮馬家窩鋪村的李曉偉也成為一名產業工人,在一家生產橡膠密封圈的工廠做硫化工,每個月工資三四千左右。
懷柔企業落地懷豐產業園
上面提到的懷豐產業園是這兩年剛剛建起來的。
2017年,懷柔區與豐寧縣建立扶貧協作幫扶關係。與豐寧縣共同建設的懷豐產業園發展迅速,已成為豐寧縣脫貧攻堅的有力支撐。懷柔區整合多方資源,積極協調推介在京企業前往豐寧縣開展產業扶貧。
王寶東工作的宏亭汽車部件廠便是經過懷柔相關部門推介落戶豐寧。副總經理黃祥新介紹,工廠員工200多人,基本都是當地人,其中有28人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李曉偉工作的三昌橡膠密封圈廠原來也是懷柔企業。
「最終選擇懷豐產業園是綜合考慮,這裡物流成本比之前高,但是比內蒙古低。離懷柔比較近,懷柔老員工來這裡上班比較方便。當地也有一定優惠政策,懷柔還給了100多萬元現金補貼。此外,這裡廠房是現成的,我們能夠儘快投入生產。」副總經理沈振山說。
懷柔區依託懷柔科學城、國際會都、中國影都的建設,引進一批產業項目落戶豐寧。
「2017年剛到豐寧的時候,豐寧經濟開發區成型的企業僅有四五家。到2020年初,純懷柔本土引過去的企業是10家,從北京其他地區引過去的企業是6家,加一塊16家。」孟德輝介紹。
引進懷柔區的10家企業,其中9家企業為汽車部件生產企業,1家為食品加工企業。
針對懷柔區非首都功能疏解外遷企業,豐寧縣出臺了一些優惠政策,對於已籤約項目,豐寧經濟開發區推行項目牽頭領辦制,提供一站式服務,對項目審批過程實行「代辦制」保姆式服務及企業跟蹤服務制,為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提供效率更高、成本最低、政策最優的發展環境。
產業扶貧效果明顯,入駐企業對有勞動能力貧困戶開展技能培訓,幫助當地百姓進入懷豐產業園企業務工,目前已建成企業共用工人600餘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0人,帶動貧困人口248人,預計項目投產後可帶動整個園區及周邊勞動力3000多人就業。
產業拉動 從輸血變造血
經過小一年的摸索,孟德輝越發認為,產業扶貧是最治本的扶貧方式。懷豐產業園更是他看重的產業依託。
懷豐產業園區內,流水線員工工資大概為4500元每月,全縣大約有26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這就業,這些貧困戶能在這裡就業肯定能夠脫貧。
孟德輝表示,產業園的間接帶貧效果也很明顯,最主要作用是拉動當地經濟發展。產業園不僅增加了當地財政收入,帶動了周邊區域基礎設施建設,還帶火了園區外餐飲、零售店鋪。
扶貧日誌
盡力解決因病、因老致貧
豐寧滿族自治縣縣委常委副縣長孟德輝
我前段時間下到湯河鄉走訪,當地有一家貧困戶,從外面看,房子不是特別破舊,院裡還有幾隻羊,感覺生活條件還可以。但是進屋以後,發現家裡毫無生氣。女主人50多歲,得了兩次大病,第一次花了10萬治好,第二次癌症花了四五十萬。
這一下子就負債幾十萬。老百姓一年攢不了幾個錢,幾年積蓄就都搭進去。她現在每月醫藥費要3000塊,這還是醫保報銷之後,她要養多少只羊才能掙這些錢。一般一隻羊也就掙1000塊錢。
目前,在藥費這塊,鄉裡解決一部分,村裡給安排了公益崗位,每個月四五百塊錢,能解決一點是一點。
新思路
非遺文化成為豐寧扶貧新亮點
豐寧非遺文化資源豐富,現有國家、省、市、縣級非遺傳承人56名,懷柔在扶貧過程中,探索了一條「非遺+扶貧」的文化扶貧之路。
去年8月,懷柔區文化產業發展促進中心攜多家企業走進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通過與豐寧縣旅文廣電局聯辦懷柔區和豐寧影視及非遺文創產品宣推交流培訓會,為豐寧非遺傳承人提供幫扶。
目前,滿族剪紙、布糊畫、木作技藝、鐵編技藝4個項目都在縣城建立「傳統工藝工作站」,在鄉鎮和村建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其中,5個鄉鎮8個村建立了「非遺扶貧就業工坊」8處,縣城建立布糊畫非遺扶貧車間2處,設立22個「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據統計,通過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已讓超過百戶的貧困家庭實現家門口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