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領導制度是居於統領地位的制度

2021-02-07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構成的制度體系,這個制度體系的核心是中國共產黨。

●黨的領導制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中居於統領地位,是我們取得一切成功的重要法寶,我們要切實地堅持好、落實好、維護好這一制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講話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嚴密完整的科學體系,居於統領地位的是黨的領導制度,其關鍵是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決定了黨的領導制度居於統領地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徵的論斷告訴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大廈需要四梁八柱來支撐,黨是貫穿其中的總的骨架,起著統領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的一個重要觀點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很多特點和特徵,但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這一要求是從社會主義所有制和分配製度等方面體現出來的特徵。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徵,這是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角度體現出的特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表現,這是從價值觀角度體現出的特徵。所有這些本質特徵集中體現在一個方面,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就無法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人民群眾也不可能真正當家作主,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無法實現。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不可能建立,更不可能順利發展,因為堅持黨的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個重要特徵。可以說,人民能不能真正當家作主,共同富裕能不能真正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不能在全社會踐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不能順利發展,一切都取決於能不能堅持好黨的領導。

最本質特徵是什麼?最本質特徵就是最根本、最關鍵、最重要的特徵,其他的一切特徵都是由這一特徵所決定的。最本質特徵是最能夠反映事物本質的特徵,是直接和集中反映事物本質的特徵,抓住了最本質特徵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質和根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徵就是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貫穿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過程、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深刻要求的特徵,離開了最本質特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不成為社會主義。毫無疑問,這一特徵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正是在黨的領導下,我們才開闢和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提出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才確立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才形成和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決定了黨的領導制度是根本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很多優勢,比如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紮根中國大地、有深厚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等,這些優勢來自於黨的領導制度。在黨的領導下,我們才能夠集中各種力量,包括行政的、市場的、社會的甚至是國際的力量,擰成一股繩;在黨的領導下,我們才能夠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應當始終把堅持黨的領導放在首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構成的制度體系,這個制度體系的核心是中國共產黨。黨的領導是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體現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國防軍隊、祖國統一、外交工作、黨的建設等各方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堅持和完善這一制度,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國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貫徹和有效執行,支持和保證國家政權機關依照憲法法律積極主動、獨立負責、協調一致開展工作。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政治創造,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說它是新型政黨制度,因為它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各個政黨和無黨派人士能夠緊密團結起來為共同目標而奮鬥,有效避免了一黨缺乏監督或者多黨輪流坐莊、惡性競爭的弊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是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實現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堅持和完善這一制度,最重要的就是堅持黨的全面統一領導,完善黨內監督體系,落實各級黨組織監督責任,強化政治監督,加強對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以及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

國家治理體系是由眾多子系統構成的複雜系統,這個系統的核心是中國共產黨。現代化治理是法治化治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加快形成五大體系。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障,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現代化治理是充分發揮群團組織作用的治理,讓工會、共青團、婦聯等各負其責。最根本的要求是群團組織要自覺堅持黨的領導,承擔引導群眾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任務,為夯實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作出貢獻。現代化治理是面向世界、促進世界發展的治理,我們堅持和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健全黨對外事工作領導體制機制。堅持外交大權在黨中央,統籌協調黨、人大、政府、政協、軍隊、地方、人民團體等的對外交往,加強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對外工作大協同格局。

堅持黨的領導制度關鍵是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

黨的領導制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中居於統領地位,是我們取得一切成功的重要法寶,我們要切實地堅持好、落實好、維護好這一制度。

堅持好、落實好、維護好黨的領導制度首先要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重要經驗,是一個成熟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重大建黨原則。」什麼時候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得到了有效維護,什麼時候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就會興旺發達;反之,就會出現曲折或者挫折。古往今來,世界上的大國崩潰或者衰敗,其中一個普遍原因就是中央權威喪失、國家無法集中統一。從歷史和世界的經驗看,堅持黨的領導,首先是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這是黨的領導的最高原則,也是極為明確的原則,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含糊、不能動搖。維護黨中央權威,就是維護全體黨員的共同意志的權威,就是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權威。這一權威是有深刻歷史基礎和現實基礎的,是經歷近百年歷史淬鍊而形成的,是能夠克服任何風險和挑戰的。這一權威是有廣泛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的,是得到全黨和全國人民衷心擁護的。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就是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照辦、黨中央禁止的堅決杜絕。

堅持好、落實好、維護好黨的領導制度還要切實貫徹好民主集中制,加強黨的組織體系建設特別是基層黨組織建設。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的根本組織原則和領導制度,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重要標誌。這項制度正確規範了開展黨內政治生活、處理黨內關係的基本準則,是體現全黨同志願望,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正確制定和執行的科學制度,更是合理有效的制度。它把充分發揚黨內民主和正確實行集中有機結合起來,既可以最大限度激發全黨創造力,激發黨員的能動性,又可以統一全黨思想和行動,有效防止和克服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分散主義。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必須貫徹好這一制度。加強黨的組織建設,一定要高度重視基層黨組織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基層黨組織是黨執政大廈的地基,地基固則大廈堅,地基松則大廈傾。」這是千真萬確的真理。基層黨組織組織能力強不強,水平高不高,抓重大任務落實、應對重大風險、化解重大挑戰是試金石,也是磨刀石。要在各種挑戰和風險中去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基層中,落實到群眾心中,使廣大群眾切實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辛向陽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

相關焦點

  • 深刻認識黨的領導制度在國家制度中的統領地位(深入學習貫徹黨的...
    隨著黨的領導制度體系不斷發展,黨的領導制度在我國國家制度中的統領地位將得到更好體現,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將得到更好發揮。同習近平同志有關重要論述相貫通、相一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從堅持和完善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全局出發,就堅持黨的領導制度的統領地位作出系統深入的闡述。
  • 黨的領導制度是系統完備的制度體系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一個突出的亮點是明確提出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將黨的領導制度作為國家根本領導制度,強調其統領地位,深刻揭示其科學含義、基本要求,全面展示所包含的黨的領導的各項具體制度,在黨的領導制度化建設上具有新的裡程碑意義。
  • 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是統領性制度
    突出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抓住了國家治理的關鍵和根本,體現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堅定自信,對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演進方向和規律的深刻把握。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中,黨的領導制度處於統領地位。
  • 黨的領導制度是我國的根本領導制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決定》的說明中明確指出,「決定稿準確把握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演進方向和規律,突出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抓住了國家治理的關鍵和根本」。所有這些,都突出強調和彰顯了黨的領導制度是我國的根本領導制度,突出強調和彰顯了這一制度在我國國家制度中的統領地位。為什麼要強調和彰顯這一制度的特殊作用和地位?
  • 全面有效落實黨的領導制度體系
    ,突出了黨的領導制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中的統領地位,抓住了國家治理的關鍵和根本。黨政機構職能體系是黨治國理政的重要保障。只有通過科學設置機構、合理配置職能、統籌使用編制、完善體制機制,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黨政機構職能體系,把黨的領導制度體系設計這個「魂」和黨領導一切的組織架構這個「形」有機統一起來,才能不斷提升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有效維護黨中央一錘定音、定於一尊的權威。
  • 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的三重維度 宣講家網評論
    摘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論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嚴密完整的科學制度體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統領地位的是黨的領導制度。黨的領導制度是我國的根本領導制度。黨的領導是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證,絕對不能有絲毫動搖。
  • 深刻理解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統領地位
    通過嚴明紀律,強化約束,通過「打虎」「拍蠅」「獵狐」懲治腐敗,形成了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黨內政治生活氣象更新,黨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更加鞏固,可見,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黨的十九大又重點強調了這一論斷,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多處提及「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突出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重要地位」等有關闡述,突出強調了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性與根本性。
  • 黨的領導制度的獨特優勢、鮮明特點與治理效能
    黨的領導制度體系中的保證國家治理中人民主體地位的各項制度,能夠保證人民群眾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了解黨情國情,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對黨的活動進行監督。在黨的領導制度體系中,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推進黨的各方面建設的體制機制,突出把黨的政治紀律、政治規矩貫穿到黨的自身建設的各方面各環節,充分發揮政治指南針作用,推動全黨自覺把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貫徹到各項重大決策部署中,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發展。黨管幹部、選賢任能制度,有利於樹立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做到以人為本、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 爭做黨的全面領導制度的有力執行者
    健全黨的全面領導制度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需要廣大黨員幹部以堅定的思想、不懈的奮鬥、嚴明的紀律,努力提升制度執行力,做黨的全面領導制度的有力執行者。  堅持學習引領,把準思想之舵。
  • 中央軍委副主席許其亮:堅持和完善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制度
    這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對於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對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論析
    《決定》共有兩處明確提及「根本制度」,一處是「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另一處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另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嚴密完整的科學制度體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統領地位的是黨的領導制度。黨的領導制度是我國的根本領導制度。」
  • 把民主集中製作為加強黨對制度建設領導的法寶
    它既涉及黨的根本領導制度的科學內涵與價值指向、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的要素構成與價值耦合,還涉及黨對制度建設領導的價值形態、內容載體與實踐機制,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知識表達體系和價值實現機制,二者統一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創造性實踐之中。
  • 彰顯制度之「重」 推進位度之「治」
    黨的領導制度作用的切實加強,有力確保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正確方向;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用的充分發揮,有力確保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用的愈益彰顯,有力確保了中國式民主的前進步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作用的不斷鞏固,有力確保了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民主權利;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作用的持續發力,有力確保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繁榮發展……這些制度效能和制度優勢深刻表明,只有堅定不移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執行力和影響力
  • 【學思踐悟十九大】十九大提出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這個「統領...
    黨的十九大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方略之一。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是,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
  • 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
    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事關統攬推進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把政治標準和政治要求貫穿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以及制度建設、反腐敗鬥爭始終,以政治上的加強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引領帶動黨的建設質量全面提高。
  • 加強黨對高校全面領導的實踐方略
    強化高校黨組織自身建設  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在當代中國政治中居於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統領地位,對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負有全方位的領導責任,完成歷史與人民賦予的時代重任內在地要求中國共產黨不斷提高自身的領導能力和執政水平。
  • 什麼在國家治理體系中居統領地位?
    01黨的領導制度是在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中形成和發展的,具有深刻的歷史必然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制度是我們自己的,不是從哪裡克隆來的,也不是亦步亦趨效仿別人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自然形成的,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是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的偉大社會革命中確立和鞏固的。
  • 【微宣在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科學制度體系
    這次全會提出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制度、「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黨和國家監督體系13 個方面的制度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總體圖譜,是由黨的領導和經濟、政治、
  • 黃坤明: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
    黃坤明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並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
  • 吳家慶: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
    黨的領導制度作為根本領導制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一嚴密完整的科學制度體系中居於統領地位。只有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才能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多方面的顯著優勢。  二、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充分彰顯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正是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得以生動體現,並轉化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