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1905年,第一份可實施的智力測驗出版問世。阿爾弗雷德 .比奈對法國教育部長的建議——針對發育遲滯 兒童採用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做出同應。比奈和他的同事西奧菲勒.西蒙相信,測量兒童的智力方面的能力對於上述建議的計劃和實施是必要的。比奈試圖控制份客觀的智 力測驗,用來區分發育遲滯兒童與正常學齡兒童。他希望這種測試可以幫助學校減少對過於主觀其至可能帶有偏見的教師評價的依賴。
為了定量測量智力表現,比奈設計了與年齡相當的問題或測驗項目,以便可以將孩子們的反應進行比較。測驗通常為選擇題,這樣可以客觀地評價對錯,測驗的內容可以有所變化,也不受孩子們生活環境不同的影響,而且測驗評定的是判斷和推理能力,而非機械記憶能力。
他們對不同年齡的兒童都進行了測量,這樣不同年齡的正常兒童的平均分數被計算出來。然後每個兒童的成績與同齡兒童的平均成績相比較。測驗的結果以達到某一特定分數的正常兒童的平均年齡來表示,這被稱為心理年齡。例如,當一個兒童的成績與一組5歲兒童的成績相當,那麼他的心理年齡是5歲,而不管他的生理年齡多大。
比奈智力測驗對美國的影響
美國特殊的歷史事件和社會——政治力量相結合,使美國人對心理能力的測量更有興趣。20 世紀初,美國是一個混亂的國家,經濟、社會和政治全球化的結果導致數百萬移民湧入了美國。新的全民教育法使學校擠滿了學生。這時,就需要有一些測量形式來識別、記錄和區分移民進來的成人和學齡兒童。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 數百萬名志願者被徵募。招募人員需要知道哪些人有能力學得更快,可以從特殊的領導力訓練中獲益更多。新的、非言語的,成組實施的心理能力測驗被用來測量170多萬名志願者。在這種戰時緊急狀態下。一批優秀的心理學家僅用了個月的時間就設計了這些測驗。這大規模的測驗項目的後果之一是,美國公眾開始接受這樣一種觀點,即智力測驗可以根據領導能力及其他社會重要特性來區分不同的人。
IQ測驗
雖然是比奈在法國開創智力能力的標準測量,但美國心理學家後來居上。他們也提出了IQ的概念,即智商。IQ是對智力的數量化和標準化的測量。兩種對個體施測的IQ測驗至今還被廣泛應用:斯坦福一比奈量表和韋克斯勒量表。
斯坦福一比奈量表
史丹福大學的劉易斯.推孟以前是位公立學校的校長,他很認可比奈測定智力方法的重要性。他採用比奈的測驗題來測量美國的學齡兒童,並對測驗進行了標準化,最終通過對成千上萬名兒童的測量得到了與年齡相關的常模。1916 年,他發表了比奈測驗的斯坦福版本,通常被稱為斯坦福一比奈量表。
IQ=心理年齡/生理年齡x 100
斯坦福一比奈測驗很快成為臨床心理學、精神病學和教育諮詢中的標準工具。斯坦福一比奈測驗包括一系列的分測驗,每一個分測驗適合於一個特定的心理年齡。自從問世以來,斯坦福一比奈測驗進行了多次修正。經過這些修正,其施測範圍已經擴大到了非常年幼的兒童和非常聰明的成年人;另外,這些修訂版還更新常模或與年齡相適應的平均分。最新的斯坦福一比奈測驗對正常人群、 發育遲滯者和天才人群都只提供IQ統計計值。
韋克斯勒智力量表
作為醫生的大衛.韋克斯勒致力於使成人智力測驗不再依賴於言語項目。1939年, 他出版了韋克斯勒一貝爾維元智力量表。該量表包括言語和非言語(或操作)分測驗。這樣除了總的IQ值,人們還可以分別估計言語和非言語的IQ值。經過一系列修正之後, 1955年這測驗被稱為韋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 WAIS)。
它可以提供所有年齡段的IQ總分數。它還提供了可比較的分測驗值,這樣研究者可以追蹤特定智力隨時間的發展。由於這一原因,在對不同年齡的同參與者進行施測時,韋克斯勒量表具有特別的價值,例如,它可以測定接受不同的教育項目時兒童的進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