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說只要轉發就可以領到獎品,但獎品沒見著還被廣告騷擾了好幾天!」最近,市民周女士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了一條這樣的消息,她按照提示轉發了一條微信內容,卻發現實際情況不是這麼回事。周女士質疑,這種吸引眼球的「餡餅」是不是公眾號為了吸粉營銷打出的幌子?
幾天前,周女士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則消息,是由蘇州本地一個微信公眾號發出的,稱只要關注微信並轉發指定內容到朋友圈,幾天後就可領取一份獎品。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周女士照做了,按照微信提醒,昨天就該收到確認獲獎的信息,但是她等了一天,也沒見回音。不僅如此,她發現這個帳號每天發送的推送信息都是各式各樣的廣告。基本上都是超「低價促銷的廣告,原價幾千元現在按幾百元出售商品等等,最終目的都是吸引粉絲花錢。」周女士回憶,她關注這個帳號第一天時,每條推送信息的閱讀量只有100多次,但「轉發送禮」的活動推出後,現在每條閱讀量都有1000多,幾天內就漲了這麼多,這個「活動可能就是用來吸粉的噱頭。」
記者昨天搜索該帳號發現,該公眾號的功能介紹中標註著發布蘇州各類信息,但認證主體卻是江西撫州的一家商貿公司,認證時間顯示為今年4月,是一個剛經營不久的公眾號。劉先生從事公眾號推廣工作多年,他告訴記者,很多剛剛起步的微信號為了吸引閱讀群體,往往會採取類似的手段營銷,但是由於經營實力跟不上,很多承諾都是「空頭支票」。
那麼,如何判斷網絡虛擬信息是否可靠?劉先生認為,就這些認證信息看,該公眾號發布信息的真實性確實有待商榷。劉先生介紹,參加類似微信活動要先確認公眾帳號是否經過認證,認證主體是否在本地,應當認準經營時間較長、有一定影響力的公眾號,「閱讀量達到數千或萬以上的公眾號可信度大一些」,劉先生說,一般來說,公眾號發布活動信息時,都會在文中留下相關工作人員的聯繫方式,方便讀者聯繫反饋,這也是判斷信息是否可靠的標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