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平臺上都有小寶寶吃播,看著人家寶寶小小年紀就吃飯吃得香香的,再回看自家的娃要不就是吃渣,要不就是對吃飯興趣了了,家長就會著急,越著急越壞事。
我們知道在 0~3 歲如果養成一個好的飲食習慣,首先,健康,孩子得病的概率也會比較少。第二個就是孩子在養成好習慣的時候其實對他們人格或者性格的養成也非常有幫助。
很多孩子挑食他們長大以後性格就會比較孤僻,比較不能融入群體,很強迫,對別人要求比較嚴格,對自己也比較有的時候會吹毛求疵。所以要幫助孩子建立一個好的飲食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那有哪些方法呢?
1、讓孩子擁有吃飯的專用餐桌椅
小寶一歲不到的時候,我便買了一張兒童餐桌座椅。每天到了吃飯的點,就會將他放入兒童餐桌椅裡面。因為一歲不到,所以他不會拒絕這種餐桌椅,反而會覺得很好玩。
時間久了,他就習慣了在餐桌椅裡面吃飯,當然,這會兒太小,吃的不是米飯,而是我單獨為他熬的各種營養粥。
早點讓孩子坐餐桌椅的好處是可以習慣坐在裡面吃飯,如果一直等到一歲多,孩子有自己主見的時候才去買餐桌椅,孩子一般都會拒絕使用。
同時,餐桌椅還可以培養孩子獨立性,讓孩子可以固定地坐在自己的椅子裡面,而不是依賴於父母或者爺爺奶奶的懷裡進行就餐。
2、良好的就餐氛圍
自打我家小寶開始加輔食,我便和家人約定:吃飯時間所有人一律在餐桌上吃飯,不能隨意坐在沙發上或者把碗端到別處吃飯。
因為我婆婆有個不好的習慣,每到吃飯的時候就喜歡端著碗到沙發上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針對這個問題,我和老公進行過溝通,由他出面說服婆婆克制自己的習慣,為寶寶打造良好的就餐氛圍。
寶寶看到我們一起吃飯吃的很歡,他在一旁也跟著開心的吃。對於家裡有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寶媽們切記協商溝通好,要知道,良好的就餐氛圍才可以促進孩子吃飯的食慾。
3、斷掉一切零食
零食是寶寶拒絕吃飯的根源,大部分孩子不吃飯的原因莫過於吃了零食導致吃飯的時候肚子不餓所以不肯吃飯。因為我從不買零食回家,所以寶寶在家吃不到任何零食。家裡能夠給他吃的就是水果和主食,要麼吃水果,要麼吃主食。這一點,估計許多家裡都無法做到,就算寶媽寶爸做到了,爺爺奶奶們也難做到。
在我周圍那些爺爺奶奶帶的孩子,時常看見他們的孩子吃著零食。每次我勸告他們不要給孩子吃零食時,他們總會異口同聲地回答:「吃點沒關係吧?不然孩子欠吃的。」我只能笑笑搖頭走開了。
首先不說小孩子吃的零食裡面所含有的色素以及防腐劑影響孩子食慾,孩子的肚子就那麼大,吃了零食的他們怎麼還有肚子去吃主食呢?就算是我們大人,沒事吃了東西,到吃飯點的時候都會覺得不餓,何況是孩子呢。
最後的結果是惡性循環,該吃飯的時候吃不下,過後肚子餓又開始吃零食,於是孩子吃了一肚子零食,更加不愛吃主食了。要想做到這一點,一定要給自家老人做好思想工作,父母們更是要以身作則,拒絕零食。
4、狠下心,餓孩子一頓
寶寶有一次惦記著去玩,不肯吃飯。於是我告訴他:「你現在不吃可以,但等一下你肚子餓的時候就沒有吃的,到時候你不要哭,媽媽也沒有辦法。」寶寶那時候一歲半,還不太能理解這句話,只是點點頭從餐桌椅裡面出來玩去了。
果然,沒過多久,小寶肚子餓了開始哭。我嘴裡一邊告訴他,因為先前該吃飯的時候他不吃,現在沒有吃的了,只能餓肚子。沒有得到滿足的他狂哭一通,後來哭的累了,我餵了一點水給他喝,再次跟他重複了他的行為導致的後果,後來弄了一點水果給他吃。
到下一頓的時候,他立馬乖乖地在餐桌椅裡面開吃。從那次以後,他再也不任性地拒絕吃飯了。
5、放手讓孩子自己吃,不要怕弄髒
寶寶一歲三個月開始自己用勺子在餐桌椅子上倒騰粥送到自己嘴裡,用古話說,當時的情形就是「天一半,地一半」,嘴裡吃一小半,桌上地上掉一半,還有一點掉在衣服上。我一直由著他這樣弄,掉了就掉了,有什麼關係,地髒了可以拖,衣服髒了可以洗,桌子可以擦,不過是多花點時間而已。
有一次,寶寶的姨奶奶過來幫忙照顧我們,結果她看到寶寶吃飯的情形,急的搶過寶寶的勺子和碗就要喂,當場被我和老公制止,並給她解釋了緣由。所以,寶寶比所有的孩子單獨吃飯要早,周圍的孩子不是爺爺奶奶追著喂,就是不會使用勺子筷子吃,一切原因其實在養育人身上。
6、習慣養成要堅持
有不少年輕的媽媽們喜歡抱著孩子出去吃飯,見識外面的環境沒有錯,問題在於在外吃飯時無論是從飯菜口味還是鹹淡程度以及吃飯時間方面,都無法完全顧及孩子,同時飯桌上的煙味,酒味對孩子都會有刺激。
當然,偶爾我也希望下頓館子換換口味,咋辦?叫老公去餐館買好了打包帶回家吃唄。一切良好的習慣養成都源于堅持,而孩子的習慣則在於我們父母的培養。
每一個寶寶來到這個世界其實是帶著許多魔力的,只要引導和開發的好,他們都有無限的可能。不是我家小寶夠聰明,而是習慣養成的好,三歲不到的他,定時定點到餐桌上使用筷子吃飯。他不是什麼天才,只不過是我多努力了一點點。
所以,養孩子就要多鼓勵,不要總揪著寶寶的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