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Costco戳穿了新零售的謊言?

2020-12-20 聯商網linkshop

Costco在上海的首店火爆開業,叫好者有之,不看好的也並非少數。爭來爭去,你會發現其實背後是零售的兩大路線之爭:推崇Costco的可稱為「性價比」黨,比如小米、名創優品,創始人都公開表示受Costco啟發,以Costco為偶像。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親自下場,以粉絲心態寫下的《致敬Costco》輕鬆收穫10W+,證明這一路線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不看好Costco的有很多具體的分析,比如中國人已經習慣了電商、快遞的便捷,並不適應這樣每周一次的開車採購方式,現在的熱潮不過是新鮮勁,難以持續……但仔細觀察說這些話的人,就會發現,他們往往是零售圈的另一股勢力——場景體驗至上的「新零售」黨。

熱門新聞都講究反轉,果然,前段時間Costco排隊退卡的新聞就上了頭條。有人覺得這是打臉Costco,但我的觀點恰恰相反。

開業期間,那些哄搶特價茅臺的人中,顯然有相當部分是靠轉賣獲利的黃牛,他們破壞賣場秩序,嚴重影響正常顧客購物體驗,應該熱烈歡迎他們退卡。

不再人聲鼎沸,不再需要三小時排隊入場的Costco才能真正迎來它的目標客戶——中產家庭。

對此,我們會員群友的評論更經典:可以把黃牛瘋搶的事件當成一次「快閃」。

讓顧客重回門店,誰有更好的方案?

其實無論是「性價比」,還是「新零售」,本質都是對傳統零售的差異化競爭。有傳統大賣場作對比,Costco的精選SKU、極致價格才有意義,所謂新零售的場景式陳列、更好的購物體驗才能被感知。

這兩條路線之間的爭議,是零售人普遍面臨且十分緊迫的問題:到底怎樣才能讓流失的顧客重回門店?(這背後還有話語權、主導權的爭奪)

先看看「性價比」和「新零售」各自給出了什麼樣的解決方案。

Costco商業模式的核心,是用有競爭力的商品,把人吸引過來,成為付費會員。會員越多,單品銷量越大,使得上遊採購的談判能力越強,繼而可以進一步壓低價格,形成良性循環。

這個模式看上去不複雜,卻幾乎無法複製。

在你還沒有忠誠會員,沒有銷量保證的時候,用什麼去採購談判?簡單用補貼做低價,賣得越多虧得越多,一旦停止補貼,用戶薅完羊毛就拍拍屁股走人了。

做會員制零售,有點像在網際網路領域裡做社區、社交,「極致性價比」的信譽不是一天兩天能做出來的,尤其在商譽水平普遍不高的中國,消費者經歷了太多造一波行情就跑路的商家,也多的是不收會費還底價甩貨破壞價格體系的商家,這些都讓模仿Costco的門檻變得異常之高。

即使市面上有無數研究文章,讓Costco成為全世界被剖析得最徹底的賣場,但40多年來,依然沒人能再造一個可與其比肩的零售品牌。即使是有強大供應鏈優勢的沃爾瑪,它的山姆會員店也是畫虎類犬。

裝修真升級,產品偽升級

再看新零售的解決方案,新零售的邏輯說起來很玄妙,要重構人貨場,用更好的購物體驗吸引顧客,但具體怎麼重構誰都說不明白,於是大家都把力氣放在了後半句上,把「吸引」偷換成「吸睛」,只要搞出點噱頭,不管買不買,總歸有人來看熱鬧。

於是在實踐中,「新零售」變成了很好上手的「套餐」。具體可以概括成:裝修改造,陳列密度降低,把網紅商品拿到線下來賣,增加掃碼購、送貨到家服務。一個標準的新零售超市就誕生了。

第一個這麼做的盒馬,確實收穫了很多看熱鬧的人,當時很多業內人探過店都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從零售的角度看,成本根本支撐不住。最近,盒馬已經悄然做出改變,包括限制每天一單免費配送,第二單就要收運費。當初「幹掉周圍3公裡範圍內便利店」的豪言壯語顯然已成笑談。

很多新零售為了改變而改變的思路,也常鬧出外行的笑話。比如,有麵包店為了追求極簡高格調陳列,直接把成品麵包敞開放在空氣中,供顧客選購——已經連基本的衛生要求都不顧了,這得是多外行的人幹出的事。

隨著上述「新零售套餐」的泛濫,更多商家甚至連看熱鬧的人都無法吸引到了。他們似乎忘記了,傳統賣場讓人乏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同質化,同樣的產品,同樣的陳列,同樣貓膩多的價格。

而跟風改造的「新零售」,對顧客來說,無非是之前進門都擺著X牌洗衣粉,現在進門都擺著藍色百X可樂,賣場裝修改造的成本都被攤進了水果蔬菜肉蛋這樣的日常產品中,換個包裝,價格貴一大截,能感知到的品質,卻幾乎沒有差別。

裝修真升級,產品只有偽升級。稍加時間的檢驗,就被雨打風吹去。

零售核心價值的倒退

改造場景體驗有沒有價值呢?當然是有的。

但是大部分「新零售」環境升了級(雖然同質化的升級價值也有限),產品偽升級,改造成本還要攤進商品價格裡,讓顧客買單。其強盜邏輯,跟傳統賣場收入場費有什麼差別?都是成本轉嫁,把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

這樣的新零售,在零售的核心價值上也是倒退的。

零售的核心價值是什麼?因為更靠近顧客,零售商能更好地服務顧客,把廠商的新產品推薦給顧客。傳統的渠道理論是,雖然電視上天天做廣告的是A品牌,但走進賣場,B品牌的鋪面更大、促銷員更多,就能在終端攔截銷量。中國第一批成功的品牌,幾乎都是渠道品牌。

現在誰對顧客有更強的影響力?我們常聽說XX產品因為某個大V推薦火了,因為某條推文火了,你有沒有印象有什麼新品牌、新產品是新零售渠道做出來的?

很多所謂新零售賣場甚至要靠在店裡擺滿網紅產品為自己引流,流量引進來之後,再琢磨著怎麼多賣利潤商品,把流量變現。靠近顧客,了解顧客,服務顧客的零售基本功,都被人貨場忽悠忘了。

原本,「新零售」雖未見成功,但容易走的路似乎也就這一條,大家也都把希望寄托在上面。Costco的落地打破了這種幻想。

很多人的崩潰感,就像一個廚藝不精的人,被推送洗腦說,要想做好菜先要買齊一套裝備,裝備買回家之後,正等著鍋裡的飯菜自動變好吃,突然聽說隔壁阿姨只用一個舊鐵鍋就能做出一桌大餐,自己家的人都聞著香味跑去嘗了。

自己這盤看起來很美,味道卻一言難盡的菜,還有誰來吃?

(來源:銷售與市場網 作者: 木芯)

相關焦點

  • 謊言被戳穿,從天上落到了地上,為什麼依然秉性難移
    真心話,言而有信,這是一條人生的康莊大道,永遠能夠伸向遠方;而謊言,閃爍其詞言而無信,走的卻是一條蜿蜒的山路,走著走著就沒有了路。並且告訴我們為什麼在召喚毛驢時,不管哪個地方的人都是喊:「杜二、杜二……這是因為毛驢以前是天上的神仙,因為總是撒謊就被打下人間,為了贖罪,就整天為人們拉碾子拉磨。」其實我聽到的口語是:「端兒」,也就是這個「端」的兒化音。不過,把「杜二」快一點說,確實能召喚毛驢。
  • 如何戳穿「天價減脂餅乾」的謊言?
    (原標題:如何戳穿「天價減脂餅乾」的謊言?(3)) 經過一周的時間,我們已證明「天價減脂餅乾」的三個謊言:一是宣傳失實,它明明是食品卻宣稱有治療效果,這是在打「擦邊球」,違反了《廣告法》;二是誇大減肥效果,有試用者證實,它的原理是節食減肥,會令減肥者內分泌失調,停用後體重迅速反彈,至於能治病,是無稽之談;三是所謂「有效」,只是個別試用者短時間的個體體驗
  • 擁有8000萬會員的亞馬遜和「最牛逼」零售costco究竟啥區別?
    > 最近一則亞馬遜prime會員達到8000萬,與costco相比較的消息在各個朋友圈都溜達了一遍。震驚點有兩條:一、亞馬遜prime會員居然達到了8000萬。去年同期prime的報表顯示的會員人數還只是5800萬,一年的時間漲了37.9%,要知道如此飆升的增長率業內實屬罕見。
  • Costco究竟還能火爆多長時間
    在亞馬遜、淘寶等電商平臺層層逼近下,沃爾瑪、家樂福這類零售巨頭都在慢慢撤店,為什麼costco還選擇開設新店,並且這麼火爆呢?與此同時,我觀察到,包括貝索斯、巴菲特、黃崢等在內的商業人物也都非常追捧Costco的這種商業模式,這顯示出costco的確跟傳統的零售巨頭大不一樣。據了解,普通超市的毛利率一般為15%-25%,而Costco的毛利率只有11%左右。
  • Costco火爆的秘密是什麼?
    04.costco一開始其實是面向中小企業的.最初本來是打算做中小企業生意的,大包裝倉儲商品直接賣給企業,而不是賣給個人消費者。但是因為覆蓋面小,差點死掉。之後才轉型,決定面向個人消費者。05. costco為什麼非常重視肉類商品。
  • 美貌聞起來有金錢的味道,韓雪20歲用最好產品,大S戳穿明星謊言
    美貌聞起來有金錢的味道,韓雪20歲用最好的產品,大S戳穿明星的謊言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大家就更注重對於美的追求,普通人都這樣,在娛樂圈中女明星為了保持在自己的顏值可謂是費盡心思,每一次出現大家的面前能夠給大家帶來的經驗的感覺。
  • 疫情持續惡化,福奇戳穿川普謊言
    與此同時,對於美國民眾指控他應對新冠疫情態度散漫、手段乏力等問題,川普也開始為自己矯飾,並且對外聲稱:美國新冠的實際確診人數並沒有那麼多,這只是醫護人員故意宣傳出來的。他認為,美國醫護人員之所以虛報確診人數,是為了得到更多的補貼和報酬,從而大發「國難財」。
  • Costco的狂熱,與新零售的冷思考
    「新零售」這個詞的落腳點在「新」,會讓很多人誤認為只有全盤變新才是對的。所以才出現了那麼多匪夷所思、有違商業邏輯的項目,而且都是聰明人做出來的。 我覺得「零售新」才比較精準一點,落腳點還是在「零售」上,只有遵循「零售」的本質,才能完成改造。
  • 戳穿男人最愛說的「6大謊言」,靜靜看他表演
    經常有姑娘過來哭訴,「我被騙的好慘,他明明說過...為什麼轉頭就不算數了?「很多時候不是你「太傻太單純」,而是男人的演技太「精湛」,都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今天我們就分析一下男人在戀愛中最常說的「6大謊言」!
  • 《我們為什麼睡不著》戳穿標準化睡眠神話
    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裡說:「我是個很會睡覺的人。」但不是每個人都像他這麼幸運。至少三分之一的成年人睡眠不足,安眠藥也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銷量飆升。報紙、網站和電視節目幾乎每天都在推出關於睡眠的新題材:我們需要多少睡眠,如果睡不夠會怎樣,疲憊的工人會讓經濟受損多少。
  • COSTCO將引發付費會員狂潮,旅遊與傳銷跟進
    COSTCO在上海開業,火爆到開業首日就被迫提前打烊,可謂是現象級的零售模式。COSTCO現象,毫無疑問會引發付費會員的狂潮,付費會員,將成為接下來網際網路企業變現的主力模式。1雖然說中國網際網路早就有付費會員制的變現模式,不過多為虛擬產品,比如QQ會員。
  • 美臺名為交換物資實為政治交易,臺媒戳穿民進黨謊言
    美臺名為交換物資實為政治交易,臺媒戳穿民進黨謊言 2020年04月22日 14:35:00來源:中國臺灣網 3月中旬,臺美籤署共抗新冠肺炎共同聲明,民進黨當局外事主管部門負責人吳釗燮稱,臺灣將用每周捐給美國10萬片口罩,換取美國為臺灣保留30萬件防護衣原料等。4月初,蔡英文宣布在臺美醫療合作架構下,臺灣除每周給美國提供10萬片口罩外,再捐贈給美國200萬片口罩。  然而,有臺媒披露稱,所謂臺美合作防疫根本是政治謊言。
  • 【反電詐】廊坊公安預警提示:戳穿殺豬盤騙子的謊言
    【反電詐】廊坊公安預警提示:戳穿殺豬盤騙子的謊言 2020-12-21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TRUTH 」戳穿日寇的謊言
    原標題:「TRUTH 」戳穿日寇的謊言 第二部分是說明書,分作三篇,說明各種證據要點,並依證據來揭穿日本欺騙世人的謊言,駁斥他們的種種荒謬論據。 」 遼寧社會科學院東北淪陷史研究室主任張潔對「九君子」搜集的證據——「TRUTH」有非常深入的研究。由她撰著的《歷史回眸——瀋陽「九君子」與國聯調查團》一書,讓更多的人知道了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並侵佔東北的真相。
  • 瘋搶Costco 帶來的零售新啟示:得大媽者得天下?
    「搶是他們的慣性,買回去後悔也是他們的慣性,你們還沒看到過二十多個 70 歲爺爺奶奶在靜安麵包房分店排隊買特價麵包,他們精力充沛,體力也令人欽佩,誰說俄羅斯是戰鬥民族,我們國家的大爺大媽在搶購上戰鬥能力也超強。」 有人在小紅書上評價說。在 cafe 的觀察中,在哄搶的人群中,大爺大媽佔據人群的大多數,其中摻雜著少數的年輕人。
  • 從Costco熱看新零售
    如今,這種創新的模式給中國零售模式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思考,運用得當的話,也將成為對抗電商的利器。不僅如此,這其中的消費者心理學,更值得各行業借鑑、學習。馬雲與新零售關於新零售,比較簡潔的說法是——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在一起,才會產生新零售。
  • 2020年消費零售市場發展展望
    我今天更多是以一個第三方消費和零售研究者的身份來談一些我的看法。鮑躍忠老師給我的題目是:展望一下2020年的零售行業。我想先從一個大的現象趨勢說起。前兩年大家談「新零售」比較多。今年開始「新消費」這個詞又熱了起來,所以我想先從消費講起。
  • 瘋搶Costco 帶來的零售新啟示:得大媽者得天下?|動察
    「搶是他們的慣性,買回去後悔也是他們的慣性,你們還沒看到過二十多個 70 歲爺爺奶奶在靜安麵包房分店排隊買特價麵包,他們精力充沛,體力也令人欽佩,誰說俄羅斯是戰鬥民族,我們國家的大爺大媽在搶購上戰鬥能力也超強。」 有人在小紅書上評價說。在 cafe 的觀察中,在哄搶的人群中,大爺大媽佔據人群的大多數,其中摻雜著少數的年輕人。
  • Costco在中國能成功嗎?
    所不同的是,天貓雙十一5折狂歡可能是針對過季的商品尾貨,或者說有些商家是先調高了價格再打折,其性價比要打折扣,而Costco它不僅商品便宜,而且產品的品質也非常好,這對中國消費者來說,吸引力是很大的。Costco是一家非常美式文化的零售商,而且在選品與服務上相對有格調。
  • 從Costco中探索新零售,如何玩轉新零售?
    8月27日世界最大流量的實體零售百貨公司Costco在上海開業。就在開業當天就因為前來消費的顧客太多,進停車場排隊就要3小時,結帳等待則需要1-2小時,於是Costco被迫在下午一點就暫停營業了。自新零售被提出以來,各大企業都紛紛開始向新零售靠攏,大量電商開始開設線下門店,實體店開始結合線上電商門店同時運營,但依舊未達到新零售的門檻。其實Costco早在多年前,就在玩轉新零售。眾所周知,零售的本質在於搶現金流量,賺取金融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