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6日,網曝遼寧撫順85路公交車上,一位老人因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無法掃健康碼被拒乘。視頻顯示,老人與司機協商五分鐘未果,最終無奈下車。
這樣的情況近期將得到改善,最近出臺的政策方案表示,根據疫情防控需要確需查驗時,對因無智慧型手機、不會操作等原因無法提供「健康碼」的群眾,可以採取憑社保卡、身份證等身份證件登記、持紙質證明通行、出示「通信行程卡」作為輔助行程證明等替代措施。
該政策方案為人社近日出臺的《關於進一步優化人社公共服務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為推動解決老年人在智能技術面前遇到的困難,從五個方面明確了7類涉老高頻服務事項和20項具體工作。
其中提到的主要工作任務有:
明確老年人高頻服務事項,提供優質便民服務
完善社保卡、社保待遇申領服務
優化社保卡申領、社保功能啟用、銀行帳戶激活等服務,引導幫助老年人領用電子社保卡;主動提醒臨近退休或待遇領取年齡的人員享有待遇申領權益,同步打包辦理社保關係轉移或制度銜接、通過社保卡發放待遇、失業保險待遇終止等工作,減少老年人跑腿。
完善補貼待遇、工傷醫療待遇發放服務
就業補貼、社保待遇、農民工工資等通過社保卡發放,加強待遇到帳簡訊或消息提醒、對帳折、紙質對帳單等服務,不做「一刀切」;完善工傷醫療待遇結算服務。工傷醫療、工傷康復治療、輔助器具配置等服務,通過社保卡開展直接結算。
並需要通過完善設備和引導以完善社保權益信息查詢、統籌各部門的數據共享比對以完善社保待遇資格認證,以及拓展交通、購藥、補貼發放等社保卡其他公共服務場景。
完善服務政策,拓展服務方式
提升人性化服務水平,要制定針對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的關愛服務制度,在提供規範化、標準化服務的同時,兼顧人性化、個性化服務需求;發展代辦服務。依法接受授權代理、親友代辦等服務申請;開展上門服務。向高齡等行動不便人員提供上門服務,特別是對80歲以上的老年人,要主動聯絡、優先提供上門服務。
完善傳統服務,確保全面兜底
保留老年人熟悉的傳統服務方式並延伸下沉服務,與銀行共建社保卡聯合服務網點或社保服務代辦網點,提供就近服務;提供「一窗式」「一門式」服務,設立老年人業務辦理綠色通道,配備醫藥應急箱;
在辦事大廳和基層服務平臺配備服務引導人員,對前來服務網點的老年人主動詢問所辦業務和提供全程引導服務;根據疫情防控需要確需查驗時,對因無智慧型手機、不會操作等原因無法提供「健康碼」的群眾,可以採取憑社保卡、身份證等身份證件登記、持紙質證明通行、出示「通信行程卡」作為輔助行程證明等替代措施。
優化智能化服務,打造適老平臺
充分利用電子社保卡「親情服務」「工作人員服務」等功能,通過家人或是工作人員,幫助不使用或不會操作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查詢社保待遇、進行社保待遇資格認證;。各級人社部門政府網站、人社APP、小程序等進行適老化改造,並針對老年人常用功能,提供大字版、語音版、少數民族文字版的服務模塊,掛在首頁醒目位置,方便老年人獲取信息和服務;強化電話諮詢服務,暢通老年人諮詢人社政策和辦事服務問題的途徑。
加強宣傳培訓,營造良好氛圍
加強各項人社政策和服務方式的宣傳,特別是要宣傳針對特殊人群的關愛政策;拓展技能培訓內容。使養老服務人員在為老年人服務的過程中,能夠為老年人操作智能終端提供協助;在人社系統倡導尊老愛老敬老服務,提高各級工作人員特別是窗口工作人員的服務水平。
以上內容由壹人事平臺整理分享,歡迎大家在評論分享自己的看法,也歡迎大家關注壹人事,獲得更多人力社保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