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刷臉、電子支付困住老人?解決老人生活難題,國家出手了

2021-01-13 澎湃新聞

行動不便的老奶奶

受高度限制

無法進行人臉識別

老人沒有智慧型手機

購買車票無法獲取電子客票

因沒有健康碼

老人被拒絕進商場

……

掃碼支付

出行導航

智能時代讓生活

更加便捷

卻也讓老人面臨更多的考驗!

為了不再讓老人

被掃碼、刷臉、手機支付

搞得「寸步難行」

近日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

《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

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

快和珠小民一起看看

老人在交通出行、日常就醫、消費

等日常生活中

遇到的「難題」將會如何解決?

突發事件應急響應狀態下

不得將「健康碼」作為通行唯一憑證!

對需查驗「健康碼」的情形,通過技術手段將疫情防控相關信息自動整合到「健康碼」,簡化操作以適合老年人使用,優化代辦代查等服務,繼續推行「健康碼」全國互通互認,便利老年人跨省通行。

各地不得將「健康碼」作為人員通行的唯一憑證,對老年人等群體可採取憑有效身份證件登記、持紙質證明通行、出示「通信行程卡」作為輔助行程證明等替代措施。

有條件的地區和場所要為不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設立「無健康碼通道」,做好服務引導和健康核驗。

在充分保障個人信息安全前提下,推進「健康碼」與身份證、社保卡、老年卡、市民卡等互相關聯,逐步實現「刷卡」或「刷臉」通行。

 

保障居家老年人基本服務需要!

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為有效解決老年人無法使用智能技術獲取線上服務的困難,組織、引導、便利城鄉社區組織、機構和各類社會力量進社區、進家庭,建設改造一批社區便民消費服務中心、老年服務站等設施,為居家老年人特別是高齡、空巢、失能、留守等重點群體,提供生活用品代購、餐飲外賣、家政預約、代收代繳、掛號取藥、上門巡診、精神慰藉等服務,滿足基本生活需求。

提供線上線下結合的應急救援和保障服務!

在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事件處置中,需採取必要智能化管理和服務措施的,要在應急預案中統籌考慮老年人需要,提供突發事件風險提醒、緊急避難場所提示、「一鍵呼叫」應急救援、受災人群轉移安置、救災物資分配發放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應急救援和保障服務,切實解決在應急處置狀態下老年人遇到的困難。

日常出行時

打車出行:保留揚召服務,老年人訂單優先派車!

保持巡遊計程車揚召服務,對電召服務要提高電話接線率。

引導網約車平臺公司優化約車軟體,增設「一鍵叫車」功能,鼓勵提供電召服務,對老年人訂單優先派車。

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在醫院、居民集中居住區、重要商業區等場所設置計程車候客點、臨時停靠點,依託信息化技術提供便捷叫車服務。

 

公共運輸:保留現金等乘車方式!

鐵路、公路、水運、民航客運等公共運輸在推行行動支付、電子客票、掃碼乘車的同時,保留使用現金、紙質票據、憑證、證件等乘車的方式。

推進交通一卡通全國互通與便捷應用,支持具備條件的社保卡增加交通出行功能,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推行老年人憑身份證、社保卡、老年卡等證件乘坐城市公共運輸。

客運場站:優化窗口服務!

進一步優化鐵路、公路、水運、民航客運場站及軌道交通站點等窗口服務,方便老年人現場購票、列印票證等。

高速公路服務區、收費站等服務窗口要為老年人提供諮詢、指引等便利化服務和幫助。

 

日常就醫時

多渠道掛號!

醫療機構、相關企業要完善電話、網絡、現場等多種預約掛號方式,暢通家人、親友、家庭籤約醫生等代老年人預約掛號的渠道。

醫療機構應提供一定比例的現場號源,保留掛號、繳費、列印檢驗報告等人工服務窗口,配備導醫、志願者、社會工作者等人員,為老年人提供就醫指導服務。

 

優化網上辦理就醫服務!

簡化網上辦理就醫服務流程,為老年人提供語音引導、人工諮詢等服務。

推動通過身份證、社保卡、醫保電子憑證等多介質辦理就醫服務,鼓勵在就醫場景中應用人臉識別等技術。

日常消費時

傳統支付方式要保留!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現金。

要改善服務人員的面對面服務,零售、餐飲、商場、公園等老年人高頻消費場所,水電氣費等基本公共服務費用、行政事業性費用繳納,應支持現金和銀行卡支付。

強化支付市場監管,加大對拒收現金、拒絕銀行卡支付等歧視行為的整改整治力度。

採用無人銷售方式經營的場所應以適當方式滿足消費者現金支付需求,提供現金支付渠道或轉換手段。

 

網絡消費要便利、要安全!

推動金融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購物平臺等優化用戶註冊、銀行卡綁定和支付流程,打造大字版、語音版、民族語言版、簡潔版等適老手機銀行APP,提升手機銀行產品的易用性和安全性,便利老年人進行網上購物、訂餐、家政、生活繳費等日常消費。

平臺企業要提供技術措施,保障老年人網上支付安全。

 

參加文體活動時

場所人工窗口和電話專線要保留!

需要提前預約的公園、體育健身場館、旅遊景區、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場所,應保留人工窗口和電話專線,為老年人保留一定數量的線下免預約進入或購票名額。

在老年人進入文體場館和旅遊景區、獲取電子講解、參與全民健身賽事活動、使用智能健身器械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信息引導、人工幫扶等服務。

 

辦事時

實現便捷辦理和代辦!

依託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進一步推進政務數據共享,優化政務服務,實現社會保險待遇資格認證、津貼補貼領取等老年人高頻服務事項便捷辦理,讓老年人辦事少跑腿。

各級政務服務平臺應具備授權代理、親友代辦等功能,方便不使用或不會操作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網上辦事。

設置必要的線下辦事渠道!

醫療、社保、民政、金融、電信、郵政、信訪、出入境、生活繳費等高頻服務事項,應保留線下辦理渠道,並向基層延伸。

實體辦事大廳和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應合理布局,配備引導人員,設置現場接待窗口,優先接待老年人,推廣「一站式」服務,進一步改善老年人辦事體驗。

使用智能產品時

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適老化!

推動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適老化改造,使其具備大屏幕、大字體、大音量、大電池容量、操作簡單等更多方便老年人使用的特點。

積極開發智能輔具、智能家居和健康監測、養老照護等智能化終端產品。

網際網路應用適老化!

重點推動與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政務服務、社區服務、新聞媒體、社交通訊、生活購物、金融服務等網際網路網站、移動網際網路應用適老化改造,使其更便於老年人獲取信息和服務。

優化界面交互、內容朗讀、操作提示、語音輔助等功能,鼓勵企業提供相關應用的「關懷模式」「長輩模式」,將無障礙改造納入日常更新維護。

 

深度覆蓋,降低資費!

推進行政村行動網路深度覆蓋,加強偏遠地區養老服務機構、老年活動中心等寬帶網絡覆蓋。

開展精準降費,引導基礎電信企業為老年人提供更大力度的資費優惠,合理降低使用手機、寬帶網絡等服務費用,推出更多老年人用得起的電信服務。

在珠海市

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難題

我們這樣做

市民政局

以珠海市智慧城市建設為契機

通過智慧養老信息平臺

提升老年人養老生活品質

優化老人辦事流程

加快養老服務領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在高齡津貼發放環節率先推出「指尖辦」,將高齡津貼申請和查詢納入「粵省事」,優化申請流程,老人或者家屬通過粵省事或「珠海智慧養老」公眾號,只需填寫五項個人信息,「零見面,零跑腿」,指尖即可完成高齡津貼申辦。

長者飯堂安裝「刷臉」設備,長者不需要帶任何其他證件,刷臉即可取餐。

 

點擊下方連結

回顧高齡津貼線上申請流程

@周一留言的你,你的答案在這裡!(高齡津貼篇)

點擊下方連結

回顧長者飯堂安裝「刷臉」流程

他們刷臉就能吃飯了!看的是顏值嗎?

設置養老顧問熱線

通過安裝一鍵通或平安通設備,老人一鍵即可接通5512345養老顧問熱線,養老顧問通過大數據對接,滿足老人需求。

 

點擊下方連結

回顧養老顧問熱線詳情

這個電話,不僅可以預約養老服務,還可以......

推動適老化改造

通過安裝緊急呼叫、生存感應設備等方式,使不熟悉智能設備的老年人也能夠享受高科技的養老服務,比如紅外生存感應、緊急呼叫、智能床墊、煙感報警等。

 

點擊下方連結

回顧智能設備詳情

珠海智慧養老信息平臺有多貼心?他們這麼說......

加強宣傳普及

以街道級和社區級養老服務設施為依託,持續開展老年人使用智能產品推廣教學活動,接下來還將製作系列教學視頻,幫助老年人學習掃「粵康碼」,智慧型手機使用,開展網絡防詐騙宣傳等。

在快速發展的智能時代

請給老人再多點關心和耐心

讓他們能共享智慧生活的便利

不要把他們落下!

內容來源:中國政府網

視頻來源:新華社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口袋」印表機解決老人掃碼難題
    家中沒有印表機,外面列印店還沒開門,老年人不能熟練使用智慧型手機,這要如何才能使用「一碼通」?2月28日,新城區解放路街辦的工作人員,自帶「口袋」印表機送碼上門,解決老人使用「一碼通」難題。把註冊的二維碼圖片通過藍牙上傳到APP,保潔員韓阿姨的個人電子識別二維碼很快就列印出來了。在該街辦的所有值守點上都配有這樣一款迷你「口袋」印表機。新城區東大院社區工作人員王煜說:「有了印表機以後註冊率又提升了不少,老人們也願意接受這種掃碼新方式了。」
  • 刷臉支付,掃碼支付終結者?
    條碼則出現收款碼被隔空盜刷,被人掃碼的情況。這種情況雖然很少見,但是目前還沒有很好的手段去直接防範。由於刷臉支付屏蔽了銀行卡、二維碼等支付工具或者介質,人臉識別直接成為關聯帳戶和解鎖密碼的憑證。在免密免籤的情況下,只要通過刷臉進行身份識別後,就可以直接扣劃資金。而刷臉支付的「隔空盜刷」,似乎會更方便。因為條碼的「隔空盜刷」有時機的限制,需要被害人從手機中調出條碼來。
  • 不會手機掃碼,老人會被「丟下」嗎?
    昨日,記者兵分多路體驗鄭州公交、地鐵、辦事窗口等服務行業,替老人進行探訪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寧田甜丁豐林文圖  智慧型手機時代,各種場合都是手機掃碼。這對於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和不會掃碼的老人來說很不方便。
  • 新支付方式火了,掃碼支付是否會被刷臉支付完全替代?
    2018年開始,刷臉支付這個詞語開始出現,並且出現頻次越來越高,2019年刷臉支付元年,2020年開端,刷臉依舊火熱,但是人們存在這樣一個疑問?掃碼支付真的會被刷臉支付完全替代嗎?支付背後隱藏的巨大財富,你又知道多少?
  • 刷臉支付推廣被叫停?掃碼、刷卡成首選
    撰文 |陳大柴出品 |支付百科商務部、衛健委昨日發布了《關於做好生活服務企業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服務業要提倡刷卡支付和各種行動支付方式結算。顧客透露,在杭州城北董家新村附近的楊家門菜場裡,進菜場必須要戴口罩量體溫,同時牆上貼著各種規定和科普知識,有一條即是不準刷臉支付。此外,有不少支付從業者在相關刷臉群裡表示,刷臉支付營銷活動暫停。對此,「支付百科」向刷臉支付服務商證實,目前消費者端的暫停了,服務端的沒有停。
  • 掃碼支付即將成為過去式?刷臉支付將帶來更大風暴
    不過刷臉支付方式仍然幫助人們解脫了硬體設備的桎梏,從實驗到應用,刷臉支付確實一步步提高著我們的生活品質。其一,新技術帶來新體驗。從前的人臉確認登錄是證明你是你,而如今的人臉識別是在驗證你是誰。在別人急著回憶密碼、掏出身份證證明自己時,你只需「微微一笑」,用「側顏殺」付帳。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帶來年輕一代愈發注重體驗的特點,刷臉支付炫酷、新奇的高科技體驗感一定會受到廣大青年人的追捧。
  • 掃碼時代 別讓老人落在身後
    本報記者 蘇茜茜 因為擔心手機裡的錢會不小心被轉走,今年56歲的李阿姨至今不會掃碼支付。兩年前,兒子給她的手機綁定了一張銀行卡,卡裡的5000元錢她一直沒花。出門口袋裡大大小小的現金是李阿姨與外界溝通的保障,遇到不得不掃碼時,她會選擇放棄。
  • 健康碼將和公交卡老年卡整合 老人出行難題解決了
    原標題:健康碼將和公交卡老年卡整合 老人出行難題解決了     行動支付的發展、網購的流行,都在展示著科技對於生活的改變。但在科技進步的同時,許多人卻忽視了老年人正在被邊緣化。近期一位老人因不會使用手機,無法繳納醫保的事件牽動了眾多網友的心。
  • 國家出手助力老人融入智慧社會
    掃碼、刷臉、手機支付,這些在很多人眼中讓生活更為便捷的智能技術,卻讓很多老年人在智慧社會中「寸步難行」。11月26日,國新辦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有關情況。  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國家將打出怎樣的「組合拳」?戳視頻,本期《重點來了》有答案!
  • 醫保電子憑證終端為什麼要有刷臉支付功能?
    越來越多人開通激活了醫保電子憑證,如何驗證醫保電子憑證則成了各大醫院、藥店和醫療機構需要解決的需求。根據《醫保業務綜合服務終端技術規範》,醫保電子憑證終端還需要具備人臉識別功能,也就是屬於可刷臉醫保智能終端。屬於醫保Ⅲ類終端。
  • 網付刷臉支付+掃碼點餐,智能AI餐飲帶來全新體驗
    2019年是刷臉支付的爆發元年,這代表著掃碼支付時代又將成為過去。科技的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8月16日,國內著名刷臉支付系統服務商,又發布了一款新的刷臉支付設備WFD2。
  • 老人不會用「健康碼」、智慧型手機怎麼辦?國家發話了!
    為了讓老人不再因掃碼、刷臉、手機支付等困難而「寸步難行」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通知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其中涉及老年人交通出行各地不得將「健康碼」作為人員通行的唯一憑證,對老年人等群體可採取憑有效身份證件登記、持紙質證明通行、出示「通信行程卡」作為輔助行程證明等替代措施。有條件的地區和場所要為不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設立「無健康碼通道」,做好服務引導和健康核驗。在充分保障個人信息安全前提下,推進「健康碼」與身份證、社保卡、老年卡、市民卡等互相關聯,逐步實現「刷卡」或「刷臉」通行。
  • 二維碼支付即將被淘汰,刷臉時代來臨,刷臉支付,就用花臉!
    掃碼支付儘管是目前的主流,比現金和刷卡效率高很多,但還是得排隊,遇到付款高峰期,收銀臺大排長龍  ,很多商家還會放好幾個二維碼,支付寶/微信/口碑/銀聯...再加上還有用銀行卡和現金付款的,收銀效率非常低。
  • 7位老人北京門診掛號記:自助機只能掃碼 老人問啥是微信支付寶?
    但自助機需要通過支付寶、微信掃碼,或者插入銀行卡付款,手機掛號則要綁定個人銀行卡帳號。李玉蓉既沒有支付寶和微信帳號,也沒有銀行卡,眼看著還有號,可她卻掛不上。一位在自助機前排隊的年輕姑娘,主動提出幫她掃碼支付。李玉蓉驚喜之餘,趕緊塞給姑娘十塊錢。
  • 演唱會將實現刷臉掃碼入場:電子票會是未來的趨勢嗎?
    在2020年年初的一場演唱會上,通過票務平臺大麥網購票的用戶全部憑電子票掃碼入場。這是無紙化技術在中國國內大型演唱會現場的首次規模化應用。用戶在大麥網購票後,可以通過四種途徑掃碼或刷臉入場,這四種途徑就是可以打開票夾掃碼,可以使用電子身份證,可以刷臉,還可以使用刷身份證入場,非常方便快捷,基本上一二秒搞定。這次電子票的實行,取消了紙質票,並且將票和人進行了綁定,好處還是很多的。
  • 萌萌的機器人帶路,智能寄存櫃免費,掃碼候車刷臉進站,電子登機牌...
    楚天都市報記者 胡勇謀 通訊員孟立 鍾明 代能躍 陳浩 陳俊 陳端 沈蕾 蘭龍輝 殷慧敏 王佳楓 鄭唱 彭妍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李輝 鄒斌刷臉進站、掃碼按摩、機器人引路和以前不一樣的是,這批乘客是刷臉進站,這也是漢口火車站首次啟用自助刷臉閘機。目前,該車站在地上和地下進站口一共安裝了32臺自助刷臉設備,與人工檢票口同步使用,旅客最快3秒鐘即可快速進站乘車。至此,漢口站、武昌站都將和武漢火車站一樣,進入刷臉進站時代。
  • 承宇雲碼OEM刷臉支付新風口 改變從這裡發生
    有人說80後的崩潰是從借錢開始,車貸、房貸、孩子上學、老人看病,生活的重擔壓在80後的脊梁上。  那90後的崩潰是從什麼時候的開始的呢?  我想,應該是某個學會不哭的清晨開始的吧。
  • 杭州首家老年食堂實現「刷臉支付」就餐,背後「玄機」太厲害了!
    老人們正在通過「刷臉支付」就餐在現場,打菜區邊上一臺嶄新的智慧餐檯消費機格外引人注目,已經研究明白的何伯向筆者娓娓道來,介紹起這款神奇的機器時語氣更是充滿驚嘆。在夕陽紅膳廳一群年紀60歲至80歲左右的老人們吃飯用餐,菜品放置收銀機自動識別結算,直接刷臉支付整個流程已經日漸嫻熟。
  • 擦亮初心,把老人的便利記掛心頭
    不再讓老人被掃碼、刷臉、手機支付搞得「寸步難行」,國家出手了!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公布《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方案裡針對老年人在使用智能設備方面遇到的各種問題,有了明確的解決辦法。(央視新聞)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確實給人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 「醫保親情帳戶」來了,老人小孩看病可輕鬆掃碼
    手機掛號、刷碼就醫、手機行動支付……當大多數人可以享受科技創新帶來的就醫便利之時,老年人面對的是數字鴻溝的尷尬,也是醫保領域亟待解決的難題。記者今天從省保局了解到,針對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年齡尚小的未成年人以及行動不便的特殊人群,「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正式實現了親情帳戶功能,參保人員只要通過「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開通即可幫助家人申領激活醫保電子憑證。當家裡老人、孩子需要看病時,就可以拿出自己的手機,調出家庭成員的醫保電子憑證,實現購藥、就醫等展碼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