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博「鎮館之寶」曾被當作馬槽,又被深埋地下14年,專家痛心疾首

2020-12-19 騰訊網

確實發現許多的國寶級文物都有一些不同尋常的悽慘經歷,比如乾隆爺下令打造的那16枚金編鐘,不僅被後人溥儀給抵押出去,而後更是遭到日本鬼子的搶奪;還有陶鷹鼎,一度被農民大爺當成了雞食盆;再者還有「中華第一龍」一度被小孩子當成玩具在玩,想一想也是挺無語的。

這篇文章中我們要來介紹的這件文物同樣是國寶,而且我們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可是這件國寶的經歷仍然是非常的坎坷,一度被清朝士兵當成了餵馬的馬槽。

而後到了近代,為了躲避被日本鬼子的洗劫,保護它的人無奈將其給深埋地下14年,好在最終的結果是好的,因為它終於成功的回到了國家的懷抱中。

這件國寶級文物就是「虢季子白盤」,「虢季子白盤」是周朝時期的一種盛水器,第一次出土是在陝西寶雞,當時還是在清朝光緒年間,那會兒清朝的老百姓在地裡意外挖出了它,作為老百姓真的不知道這件「虢季子白盤」是何物。

後來「虢季子白盤」被一個當地官員給買了下來,但是沒多久就流落到了太平天國的手中,因為大家覺得這件「虢季子白盤」沒什麼用,但是外形卻和馬槽很相似,就這樣「虢季子白盤」就被當成了馬槽來使用。

直到後來淮軍將領劉銘傳發現了這件「虢季子白盤」,當時劉銘傳意外發現馬在「虢季子白盤」中吃草的時候會發出清脆的響聲,這聲音應該只有金屬才會出現,可是馬槽不應該都是石頭的嗎?

就這樣劉銘傳成功的發現了這件「虢季子白盤」的不簡單了,經過一番勘查,發現這件「虢季子白盤」居然是周朝時期的文物,而且和虢國貴族季子白有關係。

就這樣「虢季子白盤」一直都被劉銘傳家保護著,就算劉銘傳後來病逝,這件「虢季子白盤」照樣被劉家後人給保護。到了民國時期,許多大人物都開始打「虢季子白盤」的主意,但是都被劉家人給趕走。

可是沒想到的是後來爆發了盧溝橋事變,日本鬼子大舉入侵我們中國了,要知道日本人非常喜歡我們中國的國寶,在得知這件「虢季子白盤」之後,日本鬼子也是開始打起壞主意了,所幸的是劉家後人早就料到了,為此提前將「虢季子白盤」埋葬了土地下。

沒想到的這一埋就是14年了,待到「虢季子白盤」再次出土已經是1950年,而這次劉家後人選擇將這件「虢季子白盤」給上交給國家,如今的這件「虢季子白盤」絕對是我們國家重量級的國寶文物。

其實當時劉家人和專家說起了「虢季子白盤」的身世,可以說真的是痛心疾首,畢竟這件國寶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居然遭受到了如此多的波折,令人感嘆!

相關焦點

  • 國博七大鎮館之寶,全都禁止出境展覽,兩件曾被當成雞食盆和馬槽
    不論是大博物館也好,還是小博物館也罷,幾乎每個博物館都有屬於自己的鎮館之寶,當然,雖然同樣是鎮館之寶,小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無論如何也無法跟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相提並論的。比如說縣市級的博物館,能有一件二級文物都算是很了不起了,而對於那些省級以上的大型博物館來說,能被稱作鎮館之寶的文物,最起碼都是國寶級別的。
  • 這件文物有幾千年的歷史,曾被人當馬槽用,如今是博物館鎮館之寶
    今天,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件曾被人當做馬槽使用的國寶,它就是——虢季子白盤。 在他仔細觀察後發現,這軍馬用的馬槽卻十分大,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大浴缸」,接著他用手指輕輕扣下,即刻便有清妙的聲音響起,劉銘傳自知這件馬槽來歷不凡,應是寶物。
  • 太平軍的馬槽,劉銘傳家四代誓死保護,現已成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
    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死了,所以生活非常艱苦,18歲時放棄讀書,流落江湖,還曾一度上山做了草蔻。因為他做草蔻的關係,他的母親被殺,劉銘傳悲痛不已,決定回鄉做團練,想要加入太平軍和清廷抗衡。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劉銘傳投靠了李鴻章,成為了著名的淮軍將領,劉銘傳在抗擊太平天國運動中,也曾意外獲得過一件國寶。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12月13日,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新當選十大「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
  • 中國國家博物館內的8件鎮館之寶,件件價值連城,圖7曾被日軍炸毀
    【鎮館之寶:西周大盂鼎】 西周大盂鼎於1849年出土於今陝西寶雞,剛一出土就被賣到文玩市場,不久後就被一富人買下,因體型巨大,富人買後就被當地縣令強行奪走,此後該鼎換了多個主人,就連晚清名臣左宗棠也曾是它的主人,後又被左宗棠轉贈給潘祖蔭。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
    12月13日,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新當選十大「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作為「湖北客廳」展現大國文明風範的湖北省博物館,是2018年中印領導人非正式會晤的首站。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出爐,你中意哪件?
    &nbsp&nbsp&nbsp&nbsp12月13日,備受期待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除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現有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鎮館之寶」。
  • 省博十大「鎮館之寶」揭曉!其中一個寶貝來自十堰
    鄖縣人頭骨化石入選十大「鎮館之寶」! 新當選十大「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
  • 雲夢睡虎地秦簡入選湖北省博物館 十大「鎮館之寶」
    12月13日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其中,雲夢睡虎地秦簡入選13日,十大「鎮館之寶」發布會現場火爆據悉,為更好地發揮文物瑰寶代言荊楚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作用,湖北省博物館聯合湖北日報開展了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對原有四大「鎮館之寶」進行擴容。
  • 兩次被當作廢物拋棄到馬圈,洗乾淨後發現是頂級國寶
    虢季子白盤是我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是商周時期盛水器,晚清時期出土於寶雞,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是鎮館之寶。盤形制奇特,就像一個大浴缸,為圓角長方形,四個腿彎曲,口大底小,略呈放射形。四壁各有兩隻銜環獸首耳,口沿飾一圈竊曲紋,下為波帶紋。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
    新當選十大「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為更好地發揮文物瑰寶代言荊楚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作用,湖北省博物館聯合湖北日報開展了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對原有四大「鎮館之寶」進行擴容。本次評選活動,自11月11日啟動,線上線下反響強烈,公眾通過博物館網站、微信,湖北日報微信為心儀的「鎮館之寶」投票。活動還走進中南民族大學、湖北美術學院等多所高校,廣大學子踴躍投票。
  • 隨州2件「國寶」被評為省博十大「鎮館之寶」,速看!
    12月13日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其中隨州出土的曾侯乙編鐘、曾侯乙尊盤被納入省博十大「鎮館之寶」新當選十大「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
  • 鹹寧這件珍寶入選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12月13日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鹹寧的崇陽銅鼓位列其中!新當選十大「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作為「湖北客廳」展現大國文明風範的湖北省博物館,是2018年中印領導人非正式會晤的首站。
  • 四大鎮館之寶:陝西曾被「大卸八塊」,最後一件是從廢品站發現的!
    四大鎮館之寶:陝西曾被"大卸八塊",最後一件是從廢品站發現的!1、青銅龍。是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青銅龍被發現時曾被文物販子肢解,"大卸八塊" ,差點兒就流散海外。二、翔鷺紋銅鼓。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 西安各大博物館「鎮館之寶」,你打卡了嗎?
    《國家寶藏》節目截圖除了上面3件國寶陝歷博還有這些鎮館之寶鑲金獸首瑪瑙杯唐朝的文物,1970年窖藏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高6.5 釐米,長15.6釐米,口徑5.6釐米。大家逛博物館的時候可以重點參觀哦~西安博物院鎮館之寶秦代玉高足杯該杯於1976年陝西省西安市東張村,秦阿房宮遺址出土。
  • 荊州這件珍寶入選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12月13日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1965年出土於湖北江陵望山一號楚墓的越王勾踐劍位列其中 新當選十大「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
  • 山西博物院鎮館之寶
    當年,上海某先生在香港拍賣會上以200萬港幣拍得14件晉代編鐘,對這批編鐘的真偽有爭議,原因是編鐘上的銘文是刻上去的,這在春秋時期還沒有先例(春秋時期青銅器銘文是鑄出來的,戰國時才有了刻字)。 後來,1992年在山西北趙村天馬----曲村晉獻侯墓遺址又出土到同款編鐘兩枚(按規制整套一共有16枚,因此古墓曾經歷盜掘,只有最小的兩枚編鐘倖免於難)。
  • 專家熱議十大「鎮館之寶」評選—— 一次有儀式感的集體銘記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通訊員錢紅、黃敏)湖北省博物館聯合湖北日報舉辦的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吸引廣大網友投票,也受到學界廣泛關注。專家們認為,博物館與媒體聯合發動公眾進行投票、評選,是對「鎮館之寶」一次有儀式感的集體銘記,非常有意義。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6日訊 近日,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這十大「鎮館之寶」是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
  • 中國四大博物館鎮館之寶大盤點
    中國作為擁有著5000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擁有的博物館數量及其文物是世所罕見的。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截止2019年註冊博物館就有3410個。截止2018年,博物館文物藏品共計37540740套/件。中國人也尊重歷史,尊重知識,下圖為近五年博物館參觀人數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