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不同段位的同學,在寫作中寫句子的問題吧!
第一種痛:語法錯誤
其實對於中低分數段學生,考試中可以用簡單的句子,比較清晰地傳遞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就已經成功一半了。篇幅有限,這裡挑出一種比較高頻的語法錯誤:英語裡經常說的Run-on sentence,即粘著句。
中文原句:孩子做運動是健康的。
學生譯文:Children do sports is healthy.
此句的問題是連續出現了兩個動詞。這種問題出現的原因是按照中文的語序逐字翻譯,完全不顧英文的語法結構,句子拉拉扯扯,寫不清楚。
針對這種問題,建議大家完成句子後進行檢查,劃清句子主幹,看是否有多餘的成分,再進一步修改。
第二種痛:搭配中式
在學生的詞彙和語法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後,就會自己造一些語法正確,但選詞不合適的句子。 如:
01
The circumstance of big cities is usually more seriously polluted.
這裡 circumstance雖然也有環境的意思,但更多指的是處境,遭遇。不等於 environment,不能互換。
02
integrated development
有一位程度還不錯的同學,作業中寫到這個短語。我問意思,學生說全面發展。我問哪裡看的,學生說有道查的。我也查了一下,發現原來是有道自帶的英漢翻譯裡出現的詞條。這裡建議大家要科學查字典,有道不要直接查漢譯英,而是看到英語後,再到英文的詞典中,比如牛津,朗文,柯林斯中反查一下,看是否有類似的用法。所以其實全面發展用 all-round development 更合適一些。
第三種痛:重心偏移
段位再高一點的考生,語法和詞彙都問題不大,但是寫的句子依然表意不清晰,最主要的原因是重心發生了偏移。如——
01
翻譯:我看了個電影,電影很棒。
A. I saw a film and it was great.
B. I saw a film, which was great.
C. The film that I was was great.
以上三個句子語法都正確,但是重心各不相同。
A句簡單陳述。
B句側重我看電影這件事。
C句側重電影很棒。
02
來看另一個例子,題目:
Living in big cities is good for people.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如果持不同意的觀點,認為住在大城市對人們的身體健康不好,下面哪一句用來表明觀點比較好呢?
A. People live in big cities, which is bad for their health.
B. People living in big cities suffer from poor health conditions
C. If people live in big cities, it is bad for their health
D. Living in big cities is bad for people’s health.
A句強調人們住在大城市的事實,對身體不好的重要觀點卻用從句來引導,導致意思發生偏移。
B的重心在於人,但題目討論的是 living in big cities這件事情。
C句做了狀語從句,略顯囉嗦。
D句才是簡潔明了,正確的做法。
所以,同學們在寫作時,不要一味追求詞彙和語法的高級,而犧牲準確表意。這些都是得不償失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