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便便問題可以說是一個討論不完的話題,每次不研究上個幾分鐘都覺得少了點啥,今天就來說說奶瓣的事情!
什麼是奶瓣?
奶瓣即寶寶大便中有白色顆粒、小塊或瓣狀物,主要是由於蛋白質、脂肪消化不良所致,嬰幼兒胃腸道發育不夠完善,偶見奶瓣屬正常,其中,0-3月齡的孩子,這種情況最為常見。
寶寶出現奶瓣的緣由大同小異,就不同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差異而言,母乳、奶粉餵養的寶寶各不同。
為什麼便便裡會有奶瓣?
吃母乳的寶寶
母乳餵養的寶寶,媽媽的飲食習慣會直接影響奶水的品質及寶寶的吸收。哺乳期的媽媽不要過於「大補」,頓頓不離肉。因為奶水中蛋白質攝入過高,脂肪含量過剩,寶寶無法吸收就會出現奶瓣。
因此,吃母乳的嬰兒如果出現大便較稀、次數較多等情況,只要嬰兒精神及吃奶情況良好,體重增長正常,家長就沒有必要擔憂。
吃配方奶的寶寶
相較於母乳餵養的寶寶來說,奶粉餵養的寶寶便便出現奶瓣的比例會更高。奶粉衝調過稠、對奶粉不適應等,都可能會導致奶瓣。
配方奶寶寶大便通常呈淡黃色或土黃色,比較乾燥、粗糙,如硬膏樣,常帶有難聞的臭味。如果奶中糖分較多大便可能會變軟,並略帶腐敗樣臭味,而且每次排便量也較多。而出現黃綠色大便,則與膽汁等消化液有關並不屬於異常現象,再者奶粉含鐵高時大便也會偏綠。
奶瓣怎麼緩解與治療?
母乳餵養
建議寶媽飲食不要過於油膩,蛋白質不要太多,更不要補鈣過量。與此同時,也要注意寶寶腹部保暖,若身高體重增長正常,家長就不用過於擔心。平時餵完奶後給寶寶腹部按摩,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即可。
奶粉餵養
因為孩子消化能力弱,所以衝調奶粉一定要按照比例衝調,濃度不能太高,按照正確方法轉奶,可以給寶寶實施少量多餐的方法進行改善。建議讓寶寶在兩餐奶中間適當喝水,餵奶後半小時可以腹部按摩。
如果大便中除有奶瓣外還有黏液,且大便次數增多,吃奶不好或體重增長不良,應轉專業醫生診治。
這些情況下的便便,需要家長引起注意!
❶大便次數多、量少、呈綠色或黃綠色、含膽汁、帶有透明絲狀粘液、寶寶有飢餓的表現,為奶量不足,飢餓所致或因為腹瀉。
❷大便粘液性,鼻涕狀帶血,多為痢疾。
❸大便灰白色,同時寶寶的白眼球和皮膚呈黃色,有可能為膽道梗阻或者是膽汁粘稠,甚至可能是肝炎。
❹大便淡黃色、呈糊狀、外觀油潤、內含較多的奶瓣和脂肪小滴、漂在水面上、大便量和排便次數都比較多,可能是脂肪消化不良。
❺大便黃褐色稀水樣、帶有奶瓣、有刺鼻的臭雞蛋味,為蛋白質消化不良。
❻大便黑色,可能是胃或腸道上部出血。如果服用了治療貧血的鐵劑藥物,也有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
❼大便帶有鮮紅的血絲,可能是大便乾燥,或者是肛門周圍皮膚皺裂。
❽大便為赤豆湯樣,可能為出血性小腸炎,這種情況多發生於早產兒。
新媽媽們如果發現自己的寶寶出現以上幾種新生兒大便異常的症狀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治療。
時間久了,相信爸爸媽媽們對寶寶的便便都很了解了,也自然能夠觀察出寶寶是否有生病的情況,這一項技能,真的是實踐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