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位於鼓樓區中心,南后街由南向北穿過,兩側排列著十條道路,這是福州官吏和高官的老宅,經過一千多年的修築,形成了明清時期規模宏大的古建築博物館,南歐街西面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三條路,東面七條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以唐代農軍領袖黃巢在安民街上貼上安民街的告示,安民街就在澄北路上。
古道中,仍保留著一代清宮和一代清宮的遺存,巷子裡有十九間明清宅邸,鄭性狀元回家後,吉庇巷在見到狀元之前曾遭人羞辱,行人都逃到車道上逃走,明早時這裡被稱為「急避街」,同音號改為「吉庇巷」,吉庇巷津泰路口有一間古老的安泰餐館,宋代也住在這條小街上,另外,南后街貫穿三坊七巷,是一條陰森古樸的街道,名曰花燈街,與時尚商店、深湖街和石巷形成鮮明對比,南湖街和楊橋路交匯處,有林覺民和冰心住的房子,這就是他們的舊居,現在開放。
衣錦坊為「三坊」之首,亦即「通潮巷」,據清代《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二載,《城考古學略》所載,宋代《陸傳、陸藻兄弟、典鄉郡人》曾在此居住,後改名「衣錦」,宋代又稱「祿錦」,明代又稱「錦衣」,實際上,這裡有一部分人當過官,返回家鄉,美化自己的家園,因此,僧人的名字變成了「錦」,也就是裝飾錦回家鄉,以前,這裡是水網的地方,以前,這裡是「通潮」,福州西湖、南湖的潮汐可引而入,坊中的16號是清朝嘉慶進士鄭鵬程的住處,最具特色的是「衣錦水亭」。
二:福建福州林則徐紀念館景點介紹
林則徐紀念館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原名林文忠寺,於一九八二年冬建成,館內陳列著林則徐生平的事跡,祠堂是他一生的照片,他在鴉片戰爭中所表現的艱難險阻,生活習性也是清末歷史的回憶錄。
進入林則徐紀念館,「中興宗祠」和「左海偉人」的石拱上掛滿了「中興宗祠」和「左海偉人」的旗幟,祠堂外的屏風牆上掛滿了虎門賣香菸的浮雕照片,前有「林文忠宮」的題字,後邊的門廊上掛有二十多個執事的牌匾,「御賜祭」的「御製碑文」三塊青石,林則徐生前居住的展覽廳、大殿和大廈都已建成,徐林也同一位遊客,在此西面有南北兩間花堂,大殿西面有曲池塔,是林的孩子們學習的地方,林則徐紀念館是一個古典園林建築,展覽廳、大殿和大廈都已建成,徐林也同一位遊客,在徐林等許多自然災害中參觀。
遊覽時,除了《湖廣司門巡撫》生動的鏡頭,南后街村民歡迎林則徐回到家鄉,林則徐流亡新疆的坎貝爾,可以看到林則徐的私人書畫、書信、紀念品等,最具特色的是高科技多媒體表演所展示的「虎門賣場」鏡頭,器皿生動,中間林則徐在眾多官員的陪同下舉起右手,宣布虎門開始出售香菸,左邊的菸斗被放在煙囪裡,將幾十名工人拿著鴉片扔在煙囪裡,用投影描繪出海面起伏的真實情景,讓參觀者看起來又真實又親切。
鼓山風景區主峰海拔925米,我想遊覽鼓山,去湧泉寺,湧泉寺在山腰,是五代十國時期修建的,受閩南文化的影響,在寺院裡可以看到最初的兩千座佛塔,有明代的經文、佛像等,境內千年鐵木是湧泉寺的「三寶」之一,鼓山景區歷史悠久,據說東晉的郭貓有「左旗左鼓全福建」的記載,唐建中四年(783)建有華嚴寺,後來廢棄,五代後梁開平二年(908),湧泉寺是填海造屋,明代燒毀,後重建,清朝數次重建,建築位置依山而建,多以馬群為主,康熙帝題跋。
明末清初是我國佛教文獻的主要出版時期,從光緒十二年(1886年)開始,至清初,部分富庶的外國人在古嶺(今鼓嶺)建起了一座大殿,山、崖是文化的一大特色,據統計,鼓山石壁上刻有不超過300條文字,而宋代題字不超過109條,如此一來,宋代鼓山是文人賞心悅目的地方,朱夫子也在飲用水石壁上刻有長達4米的「壽」大字,這是福建省以湧泉寺為中心的100多處名勝古蹟中,有160多處旅遊景點,這些景點基本上以湧泉寺為中心,分為東、西、北、南四個景點,湧泉寺位於山上,湧泉寺是山上湧泉的名字。
鼓山風景名勝區的觀景臺靠樹欄杆眺望,榕城夜景在燈籠前有全景,冷風吹拂,仿佛置身於仙境一般,這是遊客在鼓山18景新建觀景臺的體驗,觀景臺在鼓山海拔400米處,處理得陳舊,結實而美麗,遊客可在此享受清涼、休閒、茶道和正宗的農家菜,自建觀景臺以來,每天都吸引著許多遊客和登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