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我從來不相信失敗是成功之母,我相信信心是成功之父

2020-12-23 品牌心Popoce商務服務

續上篇

第九封:信念是金

格言:信心的大小決定了成就的大小。

只要相信我們能夠成功,我們就會贏得成功。

我從來不相信失敗是成功之母,我相信信心是成功之父。

(The force which have lighted my way,and time after time have given me new courage to face life cheerfully,have been confidence.)

June7,1903

親愛的約翰:

你說得很對,雄才大略的智慧可以創造奇蹟。然而,現實是創造奇蹟的人總是寥若晨星,而泛泛之流卻在輩出。

耐人尋味的是,人人都想要大有所為。每一個人都想要獲得一些最美好的東西。每一個人都不喜歡巴結別人,過著平庸的日子,也沒有人喜歡覺得自己是二流人物,或覺得自己是被迫進入這種境況的。

難道我們沒有雄才大略的智慧嗎?不!最實用的成功智慧早已寫在《聖經》之中,那就是「堅定不移的信心足可移山」。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失敗者呢?我想那是因為真正相信自己能夠移出的人不多,結果,真正做到的人也不多。

絕大多數的人都視那句聖言為荒謬的想法,認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以為這些不會得救的人犯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他們錯把信心當成了「希望」。不錯,我們無法用「希望」移動一座高山,無法靠「希望」取得勝利或平步青雲,也不能靠希望而擁有財富和地位。

但是,信心的力量卻能幫助我們移動一座山嶽,換名話說,只要相信我們能夠成功。你也許認為我將信心的威力神奇或神秘化了,不!信心產生相信「我確實能做到」的態度,相信「我確實能做到」的態度能產生創造成所必備的能力、技巧與精力。每當你相信「我能做到」時,自然就會想出「如何解決」的方法,成功就誕生在成功解決問題之中。這就是信心發威的過程。

每一個人都「希望」有一天能登上最高階層,享受隨之而來的成功果實。但是他們絕大多數偏偏都不具備必需的信心與決心,他們也便無法達到頂點。也因為他們相信達不到,以致找不到登上巔峰的途徑,他們的作為也就一直停留在一般人的水準。

但是,我少部分人真的相信他們總有一天會成功。他們抱著「我就要登上巔峰」的心態來進行各項工作,並且憑著堅強的信心而達到目標。我以為我就是他們其中的一員。當我還是一個窮小子的時候,我就自信我一定會成為天下最富有的人,強烈的自信激勵我想出各種可行的計劃、方法、手段和技巧,一步步攀上了石油王國的頂峰。

我從不相信失敗是成功之母,我相信信心是成功之父。勝利是一種習慣,失敗也是一種習慣。如果想成功,就得取得持續性的勝利。我不喜歡取得一量的勝利,我要的是持續性勝利,只有這樣我才能成為強者。信心激發了我成功的動力。

相信會有偉大的結果,是所有偉大的事業、書籍、劇本,以及科學新知背後的動力。相信會成功,是已經成功的人所擁有的一項基本而絕對必備的要素。但失敗者慷慨地丟掉了這些。

我曾與許多在生意場中失敗過的人談話,聽過無數失敗的理由與藉口。這些失敗者在說話的時候,時常會在無意中說:「老實說,我並不以為它會行得通。」「我在開始進行之前就感到不安了。」「事實上,我對這件事情的失敗並不會太驚奇。」

採取「我暫且試試看,但我想還是不會有什麼結果」的態度,最後一定會招致失敗。「不信」是消極的力量。當你心中不以為然或產生懷疑時,你就會想出各種理由來支持你的「不信」。懷疑、不信、潛意識要失敗的傾向,以及不是很想成功,都是失敗的主因。心中存疑,就會失敗。相信會勝利,就必定成功。

信心的大小決定了成就的大小。庸庸碌碌、過一天算一天的人,自信為做不了什麼事,所以他們僅能得到很少的報酬。他們相信不能做出偉大的事情,他們就真的不能。他們認為自己很不重要,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顯得無足輕重。久而久之,連他們的言行舉止也會表現得缺乏自信。如果他們不能將自信抬高,他們就能在自我評估中畏縮,變得愈來愈渺小。而且他們怎麼看待自己,也會使別人怎看待他們,於是這種人在眾人的眼光下又會變得更渺小。

那些積極向前的人,肯定自己有更大的價值,他就能得到很高的報酬。他相信他能處理艱巨的任務,真的就能做到。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他的待人接物,他的個性、想法和見解,都顯示出他是專家,他是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照亮我的道路,不斷給我勇氣,讓我愉快正視生活的理想的,就是信心。在任何時候,我都不忘增強信心能力。我用成功的信念取代失敗的念頭。當我面臨困境時,想到的是「我會贏」,而不是「我可能會輸」。當我與人競爭時,我想到的是「我跟他們一樣好」,而不是「我無法跟他們相比」。機會出現時,我想到的是「我能做到」,而不是「我不能做到」。

每個人邁向成功的第一個步驟,也是不能漏掉的基本步驟,就是要相信自己,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成功。要讓關鍵性的想法「我會成功」支配我們的各種思考過程。成功的信念會激發我信的心智創造出獲得成功的計劃。失敗的意念正好相反,使我們去想一些會導致失敗的念頭。

我定期提醒自己:你比你想像的還要好。成功的人並不是超人。成功不需要超人的智力,不是看運氣,也沒有什麼神秘之處。成功的人只是相信自己、肯定自己所作所為的平凡人。永遠不要、絕對不要廉價出售自己。

每個人都是他思想的產物,想的是小的目標,就可預期成果也是微小的。想到偉大的目標就會贏得重大的成功。而偉大的創意與大計劃通常比小的創意與計劃要來得容易,至少不會更困難。

那些能夠在商業、傳教、寫作、演戲,以及其他成就的追求上達到最高峰的人,都是因為能夠踏實、有恆地奉行一個自我發展與成長的計劃。這項訓練計劃會為他們帶來一系列的報酬:獲得家人更尊敬的報酬;獲得朋友與同事讚美的報酬;能覺得自己很有用的報酬;成為重要人物的報酬;收入增加、生活水準提高的報酬。

成功——成就——就是生命的最終目標。她需要我信用積極的思考去呵護。當然,在任何時候我想都不能讓信念出問題。

愛你的父親

相關焦點

  • 勵志好文,失敗乃成功之母,而成功乃失敗之父
    大家好,我是小編置之不理的愛,今天我來為大家分享一篇關於勵志的文章。失敗都帶著成功的種子,你害怕失敗嗎?若真的失敗了,你在壓力下面是拼搏進取呢,還還是意志消沉?是把它看成是絆腳石,還是把它看成是墊腳石?人們常說:失敗乃成功之母,而成功乃失敗之父。也就是說,所有的失敗都帶著成功的種子,所有的成功也帶著失敗的種子。
  • 失敗是成功之母,那誰是「成功之父」?從這5個裡面挑1個!
    常言道:「失敗是成功之母。」一個人在取得成功之前,總是需要經歷一些失敗。正如小孩要學會走路,總是會摔倒很多次一樣。既然失敗是成功之母,那麼「成功之父」是誰呢?人在失敗的時候,需要哪些因素的配合才能獲得成功?這個重要的配合因素就是「成功之父」了。接下來,我為大家提供五個選項,看看你心目中是哪個。
  • 「相信自己必贏的信念」「失敗乃成功之母」記我的「轉正的故事」
    「相信自己必贏的信念」「失敗乃成功之母」記我的「轉正的故事」現在時間是2020年的4月7號的凌晨四點左右,地點在歐洲愛爾蘭都柏林,因為「COVID-19 新冠肺炎」疫情的緣故,蜀黍響應號召呆在家裡「隔離」休息,我已經習慣了在睡覺前在自己經營的帳號裡寫點什麼
  • 洛克菲勒教育兒子,記住我深信不疑的成功公式:夢想+失敗+挑戰
    兒子,記住我深信不疑的成功公式:夢想+失敗+挑戰=成功。1.夢想不要相信"你越想發財,你就越發不了財"的論調"。人想要變富,就要有夢想,這樣才能推動著自己向自己的夢想邁進。而是它會賜予你信心,帶給你希望,給予你力量。不是現實支撐了你的夢想,而是你的夢想支撐了現實。2.失敗關於失敗,洛克菲勒在家書中寫到:「你近來的情緒過於低落,這種表現讓我感到非常難過。
  • 我相信失敗乃成功之母,總有一天,我一定會一鳴驚人的
    同學們,你們嘗過失敗的滋味嗎?我就失敗過,可當我總結了為什麼失敗後,卻發現……現在,班上的競爭很激烈,在這個學期,我們班同學語數兩門功課基本上達到了90分以上。唉,這個學期的「全面發展優秀生」又沒被選上,我清楚地明白:我退步了。
  • 《洛克菲勒給孩子的38封信》:一本通向成功之路值得收藏的書
    他被譽為「窺見上帝秘密的人」,至今洛克菲勒家族已富過六代,依然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家族之一。洛克菲勒寫給孩子的38封信記錄其一生思想精華,值得每位在路上奮鬥著的人深思。一個成功的人,至少要做到這三點。自信洛克菲勒在信中寫道:「信心的大小決定成就的大小,我從不相信失敗是成功之母,我相信信心是成功之父。」
  • 我相信,失敗;我害怕,成功
    文 | 陳文茜                來源 | 陳文茜新書《我相信失敗》
  • 失敗(成功)是成功之母?
    「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幾乎可以說是一個不可更改的真理。因為從失敗中可以總結教訓,避免自己再犯,這樣來促使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失敗是成功之母」,實際上,這也未必是一個絕對的真理,因為真的也有無數的人在失敗面前倒下,從此一蹶不振。
  • 失敗未必是成功之母
    劉一凡(授權)許多人相信「失敗是成功之母」,略看不少成功人士的成長曆程,似乎總有不少艱難坎坷。但失敗一定是成功之母嗎?我看未必。首先,失敗可能使人喪失自信,難以重振旗鼓。的確,有不少人能直面失敗,承受挫折,但我們無法否認,也有相當一部分人難以以一顆平靜的心去對待成敗,況且,人非一生下來就足夠堅強,總有一部分人因失敗的經歷而丟掉了未來成功的可能。失敗者如項羽,最終沒有選擇渡江而選擇了自刎江邊。我們難以預計如果他渡江能否重振旗鼓,但我們可以看見垓下之戰的戰敗對他的打擊——他已經不再是那個豪氣英發的霸王了,他已被失敗徹底擊垮,唯有空嘆「時不利兮奈若何」了。
  • 失敗是成功之母?與其讓孩子學會失敗,不如教會他們如何成功
    萌聲母嬰育兒原創作品,歡迎轉發和指點 這個社會是非常現實的,失敗的人數要遠遠超過成功的人數。 每當孩子的受到失敗的挫折後,大部分的家長都會安慰孩子說「沒事,不用放心上,失敗是成功之母,下次成功就好了。」
  • 失敗是成功之母,還是成功是成功之母?
    造成孩子厭學的原因,很多是孩子在學習上或生活上出現了問題,問題發展到厭學層面,那就意味著孩子已經遭遇了很多的挫折或「打擊」,「失敗」吧。現在流行一句耳熟能詳的話,「失敗是成功之母」。孩子怎麼這麼玻璃心,不能從失敗中總結教訓,而更好地獲得成功嗎?有那麼多的人從失敗中站起來了,那愛迪生為了找到更適合做燈泡的鎢絲,實驗失敗了幾千次……。
  • 洛克菲勒:我的人生歷程讓我堅信,利益無堅不摧
    你也許認為我將信心的威力神奇或神秘化了,不!信心產生相信 「我確實能做到」 的態度,相信 「我確實能做到」 的態度能產生創造成所必備的能力、技巧與精力。每當你相信 「我能做到」 時,自然就會想出 「如何解決」 的方法,成功就誕生在成功解決問題之中。這就是信心發威的過程。
  • 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作文(精選三篇)
    我迷惑不解,檢查了一下,結果沒問題。我回想了一下製作過程,結果仍然是;沒問題。我呆呆地看著小船,突然明白了:小船有釘子的一端重,當然會沉下去。我又找了四根釘子釘在船的另一端,這次果然成功了。  只要找出問題的所在,然後再解決它,你就一定能成功。  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作文2  古往今來,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
  • 失敗是成功之母?未必!大多數情形反而是:成功才是失敗之母
    我們從小到大,被教育的都是「失敗是成功之母」。好像只要經歷了失敗,你就能獲得成功似的;好像經歷了失敗,你就可以拿到成功的入場券似的。可惜經過20多年的打拼,經過20多年從事品牌營銷工作中看到的林林總總,我終於發覺,成功才是失敗之母。
  • 「失敗是成功之母」別說「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大家好,歡迎來的餅哥英語的頻道,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失敗是成功之母, 這個短語別說成「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我們來學習一個非常地道的表達:failure teaches success 失敗是成功之母
  • 《微習慣》:「失敗是成功之母?」——No,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可是,小象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最後小象形成了一種觀念,凡是被木樁樣的東西拴著,它都掙脫不了。後來,小象長大了,有力量掙脫了,但始終被拴住,從來沒有掙脫過,或者說,它潛意識裡不相信可以掙脫。
  • 「失敗乃成功之母」是個謊言
    在面對不確定給我們帶來的困境,我們又如何脫困而出走向成功?有人認為,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傳統的方法,也就是現在經常被提及的網際網路思維——小步試錯,快速迭代。為什麼大多數人相信這個辦法會幫助我們擺脫困境?因為他們大多都相信這背後的一個大道理,失敗是成功之母。
  • 失敗是成功之母(作文素材)
    而我們現在,一遇到失敗,就常常沉浸在沮喪;痛苦之中,失去了信心,有的甚至還放棄了反敗為勝的機會。難道我們把眼淚流幹了,就能改變失敗的機會。難道我們把眼淚流幹了,就能改變失敗的事實嗎?我們回答的是:不。因此我們只有堅強地面對失敗才能從失敗中看到成功的希望。      成功與失敗是同進存在的,就像一對雙胞胎。當你成功的時候,有著將要面對失敗的危機;當你失敗的時候,也有著將要成功的希望。
  • 七小學生李佩穎:失敗是成功之母
    媽媽經常對我說,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害怕失敗。上小學了,我從書上知道,失敗是成功之母。老師常對我們說,努力很難,放棄卻很簡單。記得小學的一次期末考試,我的成績非常的不理想,親眼目睹別的同學拿到獎狀,臉上洋溢笑容,我卻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發呆。心裡默默的責怪自己,眼裡浸滿淚水。這時走過來了幾個同學對我說,沒事兒,相信自己下次一定能考好,咱們一起努力,一起加油。我的心裡暖暖的,感謝同學對我的鼓勵,不拋棄,不放棄。
  • 你們都錯了,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是更重要的成功之母。
    失敗是成功之母,是中國的一句古話,用來激勵暫時遇到困難的人,只要努力下去就能夠獲得成功。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失敗確實是成功之母,因為很多人是先有的失敗,然後才有反省和努力,最後才會成功。但是對於想要培養優秀兒童的父母而言,成功才是更重要的成功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