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龔愛愛因今年1月份被曝出有4個戶口,全國各地有多處房產被稱為「房姐」,引起了廣泛關注。據北京青年報之前報導,龔愛愛曾任陝西省神木縣農村商業銀行副行長,在北京坐擁41套住房,共9666.9平方米,而在目前被查封的近2000平方米房產中,有四分之三是辦公用房,其他為商用、住宅或車庫。今年1月27日,神木縣公安局以龔愛愛涉嫌偽造國家機關公文、印章罪立案,並於2月4日將龔愛愛刑事拘留,3月8日對其執行逮捕。
昨日上午,陝西省靖邊縣人民法院公開審理龔愛愛偽造、買賣國家機關證件一案。龔愛愛當庭否認指控罪名,辯稱北京戶口是買房時帶的,她所辦的幾個戶口沒有用來做過違法的事。昨日上午11時05分,法庭宣布休庭,將擇日宣判。
昨日,陝西省靖邊縣人民法院在該院二樓審判庭公開審理被告人龔愛愛偽造、買賣國家機關證件,被告人王紅霞、賀亞玲和張和平、張志華玩忽職守,被告人張新堂偽造國家機關證件四案。被告人龔愛愛及其辯護人到庭參加訴訟,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界群眾以及被告人家屬共120餘人旁聽了庭審。
公訴方控訴龔愛愛偽造、買賣國家機關證件根據榆林中院通告稱,靖邊縣人民檢察院指控,龔愛愛在出生地神木縣謝家堡鄉登記為常住人口,在當地辦理了居民身份證。2005年,龔愛愛在北京市購房時,認識了售樓人員張恪(北京另案處理),張恪稱購房可帶北京戶口。龔愛愛即給張恪30萬元人民幣為本人及女兒購買了北京戶籍。2007年,龔愛愛委託神木縣公安局政委何生發(已死亡)為其辦理了名為「龔仙霞」的戶籍。2008年,龔愛愛又委託何生發給她辦理了一個名為「龔愛愛」的戶籍,並拿到了與原身份證號碼不同的「龔愛愛」居民身份證。該戶籍已於2012年1月6日被神木縣公安局發現重戶後註銷。龔愛愛曾將多套房產轉至其不同身份之下,2009年,龔愛愛使用名為「龔仙霞」的居民身份證,辦理了神木縣神木鎮東興南路西亞華佳苑一套房產的初始登記;2011年,使用該身份證在神木縣工商局註冊為神木縣艾麗莎購物有限公司和神木縣正和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股東;2012年,龔愛愛將其位於神木縣神木鎮濱河南路東側的一處房產以房產證丟失的原因補辦在「龔仙霞」名下。2012年12月,龔愛愛將其位於神木縣濱河路南段東側的一處房產的產權證辦理在另一個「龔愛愛」身份證名下。
檢方認為,龔愛愛明知自己有合法的戶籍,為購房買賣兩個戶籍,還委託他人為自己辦理另外兩個戶籍,且用新辦的戶籍從事民事活動,妨礙了我國戶籍管理制度和社會管理秩序,其行為已經構成偽造、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條之規定,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應當以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龔愛愛向社會各界道歉,但堅持自己無罪龔愛愛當庭辯稱,戶口都是真的,但不知道擁有多個戶口是違法的事情。北京戶口是買房時帶的,神木的兩個戶口是她委託公安人員辦理的,她所辦的幾個戶口,沒有用來做過違法的事。
龔愛愛說,龔仙霞這個名字是一個道士給取的,跟何生發閒聊時曾向他提起過這個名字,當時何生發說可以給她一個這個名字的戶口,沒想到一個月後,何生發真的將名為龔仙霞的戶口給了龔愛愛。對於第二個龔愛愛的戶口,是因為原來的戶口和身份證件丟失,想要補辦便聯繫到了何生發,過了一個月就拿到了第二個龔愛愛的戶口,她也拿著這個戶口辦了身份證。
龔愛愛的辯護人辯稱,龔愛愛沒有偽造行為,其得到的戶口都是真實的,也沒用此戶口從事違法活動;在辦理北京戶籍中,也沒有買賣行為,僅認為買房送戶口,不構成犯罪。現有的證據不足以證明龔愛愛有買賣的行為。同樣,現有的證據也不足以證明龔愛愛實施了偽造的行為。
昨日,龔愛愛的辯護律師廉高波告訴北青報記者:「售樓員的供述稱龔愛愛花錢買的戶口,而龔愛愛自己表述是買房送戶口,從表述上來說是不一致的。其次,依據售樓員的供述,龔愛愛給售樓員卡上打了錢,那麼公安機關就應該將打了錢的憑據提供給法院,這樣才能證明有買賣事實。但是今天沒有出示這個證據,證據鏈是不完整的,所以買賣就只能算是檢方的推定。」
廉高波說,龔愛愛並沒有主觀上的故意要偽造身份證件,也沒有參與偽造戶口的過程,「首先,假如龔愛愛委託何生發幫忙辦戶口,肯定不是辦一個偽造的戶口。其次,公安機關是我國唯一一個頒發戶籍的機關,所以公安機關頒發出來的戶口都應該是真實的。龔愛愛不認為自己的戶口是偽造的,不然不會把大量的資產放在偽造的戶口下。所以,龔愛愛沒有偽造的故意,她也不知道公安機關辦出來的是偽造的,第二她並沒有參與偽造的過程,跟何生發談完話之後她沒有過問戶口的情況,也沒有給何生發任何好處。因此不構成偽造。」
在最後陳述時,龔愛愛認為自己的行為給神木帶來負面影響,對不起神木的父老鄉親,對此向社會各界致歉,但是堅持自己無罪。
昨日上午10時,在庭審過程中,因龔愛愛身體不適,審判長決定休庭兩分鐘。上午11時05分,法庭宣布休庭,將擇日宣判。
辯護律師:非公職人員無需證明財產來源合法在本次庭審中,控方未提及巨額財產的來源問題。但是由於社會大眾普遍關心這一問題,龔愛愛的辯護律師特意問到了「龔愛愛的身份是否是國家工作人員」,「在北京的購房資金來源是否合法」兩個問題。
在庭審上,龔愛愛陳述自己名下的多處房產是自己及家人多年辛苦所得,也有一部分是借貸資金,而自己的身份並非國家工作人員而是企業經理人。
庭審結束後,龔愛愛的辯護律師向媒體發表公開信,在公開信中,辯護律師稱龔愛愛曾擔任神木農商行副行長、董事職務,但她並非國家工作人員或是以國家工作人員論的特殊人員。根據我國刑法第三百九十五條的規定,僅國家工作人員和以國家工作人員論的特殊人員在其財產、支出明顯超過合法收入而差額巨大的情形下,負有證明差額來源合法的義務(不能證明的,即構成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本案中,龔愛愛並非國家工作人員或是以國家工作人員論的特殊人員,其財產只要沒有證據證明系非法獲得,就應認為是其合法所得,直到出現相反證據為止。
「房姐事件後」 不少多戶口人悄然註銷多餘戶口神木縣政府有關部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在神木,有幾個戶口的人多了去了,這早就不是什麼秘密,「普通人多辦戶口是為了在拆遷徵地以及相關福利中多得一份,而企業家和公務員則有著更具誘惑的理由。比如:入股煤礦、炒房貸款等。」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多辦一個戶口一度在神木很流行。在貸款最熱的那幾年,不少人為了辦理貸款,會借用多個親戚的戶口本、身份證到農商行進行擔保貸款。神木農商銀行總行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個人能貸一份,多個戶口貸出幾百萬元也不難,只要你有銀行的熟人,戶口就是走程序用的。」
記者今年春節後在神木採訪時,當地公務員告訴記者,今年春節前當地政府就口頭下達通知,要求各級公務員自查戶口,存在多戶口者必須儘快到當地公安戶籍部門進行註銷。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神木縣政府工作人員昨天對記者說,「房姐事件」出來後,不少有多個戶口的人已經悄然前往相關公安戶籍部門進行了註銷,避免自己再成為像「房姐」這樣的「出頭鳥」。
文/實習記者 郭明明 本報記者 陸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