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總會填平估值窪地,地產未來成長性好於銀行

2020-12-20 新浪財經

來源:紅刊財經

紅周刊 記者 | 李沐遙

近期,醫藥股的火熱強勢和金融、地產等低估值股的相對弱勢形成鮮明對照,投資者究竟該如何抉擇?

《紅周刊》聯合雪球特邀雪球大V股海十三年(陳明陽)作客本期《紅刊雪球秀》,股海十三年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短期再去追高科技、醫藥等高估品種,可能並不是「聰明」的投資策略,與其追高被「割韭菜」,還不如利用市場自身的價值規律,布局低估品種,未來總會填平其價值窪地,看好金融地產未來的投資機會。

價值回歸是市場規律

低估品種金融地產價值凸顯

《紅周刊》:明陽基金髮行至今已有一年半的時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那麼站在當下時點,您的投資方向和策略是否發生了改變?

股海十三年:我認為投資方向和策略是由投資理念決定的,我的投資理念主要遵循五個原則,一是以合理價格買入低估的公司,二是追求成長好公司,三是適度分散,四是投資確定性高的公司,五是利用市場。如果用一句話概括我的投資理念就是「用格雷厄姆的價格買入具有成長性的股票」。

如果把投資價值比作籠子,投資標的比作籠中鳥。那麼在投資過程中我可能會「騰籠換鳥」,也就是市場不同階段我可能會選擇不同標的。但我的投資理念一直沒有變。目前我比較看好的行業是金融、地產、高端白酒、教育、食品等。

《紅周刊》:在剛剛過去的7月,A股市場波動較大,您對下半年行情走勢怎麼看?

股海十三年:股票市場短期走勢很難預判,我也不做這方面的預判,我只選擇有長期投資價值的好公司。因為股票市場有其自身運行的規律,估值高到或者低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價值回歸,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我們看到科技、消費、醫藥行業很多個股上半年漲幅較大,我不否認這些行業的投資價值,但如果考慮兩三年的收益,現在才去買入這些板塊股票,我認為這可能不是非常聰明的投資決策。很多投資者是因為這些行業個股漲得好,才去投資它們,對於它們是否具備真正的投資價值並不清楚,這類投資者往往就很難在這上面獲得超額收益。

《紅周刊》:遭受新冠肺炎的各個行業今年一季度業績並不理想,二季度正逐步修復,據您了解哪些行業的經營修復情況比較好,下半年業績比較有保障?

股海十三年:環比來看絕大部分上市公司下半年的業績都會比上半年要高,同比來看,我比較看好銀行、地產和基建等行業的業績情況。

細緻來看,銀行業績通常滯後於經濟發展三、四個季度左右,疫情對銀行業的影響,反映到銀行報表上可能需要明年,銀行板塊今年的業績我預計有相當一部分銀行是能夠取得正增長的,但相比去年同比增速會降低。

房地產的業績也比較特殊,業績結算往往滯後於銷售大概一兩年時間,所以今年房地產的業績其實是一兩年前的銷售數據決定的,上半年因為發生了新冠疫情,預計下半年房地產會迎來集中交房期,營業收入結算可能會主要集中在下半年,所以房地產的業績反而確定性比較高。

建築材料或者跟基建相關的產業,一方面它們是房地產上遊行業,另一方面國家在傳統基建方面也投入了較多資金,我認為在今年下半年甚至明年,它們的業績也會有一個比較好的增長。

網際網路龍頭企業的業績也具有確定性,還有一個行業,就是國產奶粉,三四月份的時候,我跑了很多母嬰店和超市,國產奶粉的市場份額在短短幾個月內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一方面是因為消費者對國外疫情的不樂觀及因為國外疫情嚴重,所以對進口品牌產生了不信任感。另一方面是部分進口品牌缺貨,國產品牌填補了市場空白。

當然,業績跟股價不一定是同步的,所以,以上行業可能未來一段時間內業績會很好,但是否有投資價值,還需要看具體標的的價格。

看好住宅及商業地產

龍頭房企有望獲得更好的表現

《紅周刊》:在「房住不炒」的政策背景下,您看好房地產未來投資機會的理由是什麼?

股海十三年:目前,中國城鎮化率約60%,而發達國家城鎮化率普遍超過80%,中國城鎮化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伴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必然帶動房地產需求的不斷擴大。當然地產行業已經從成長期過度到成熟期,行業未來增速可能會是個位數,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房地產公司都會保持低速增長。這裡存在一個誤區,就是投資者往往把行業的增長等同於企業的增長,這是不對的。那些擁有強大的競爭優勢的房企的業績增速可能會超越行業增速,所以,我認為房地產未來的成長主要是結構性成長,要關注龍頭房企。

《紅周刊》:房地產的細分品類很多,例如住宅地產、商業地產、旅遊地產、工業地產以及衍生出來的物業管理等,能否剖析下細分品類的發展情況?

股海十三年:細分來看,我最看好住宅和商業地產的發展前景。2019年我們國內商品房總銷售面積是17.2億平方米,銷售額約16萬億元,可以看到市場容量是非常大的。未來只要城鎮化率繼續提高,住宅地產和商業地產就有發展空間。

對於商業地產,我們國家現在每年可支配的人均收入是逐年增長的,拉動了消費和商業地產的發展,未來還有空間。疫情影響下,住宅地產肯定比商業地產恢復得好一些,但我認為商業地產未來可能會超越住宅地產,迎來一個黃金髮展時代。

相比之下,旅遊地產、工業地產發展緩慢,主要是因為這些細分子行業經濟效益比較差,比如旅遊地產,它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而且現金回籠比較慢,獲得收益周期長,成長性不高,一般地方有資源扶持的一些旅遊地產會發展的比較好,對於旅遊、工業地產我並不看好。

物業管理公司近些年在股票市場上獲得了比較高的估值,一方面是它們業績增長具有一定確定性,很多物業公司是房地產開發母公司成立的,隨著母公司房地產銷售的增長而增長,業績具有確定性;另一方面是它們的槓桿率適度,不像房地產開發公司需要舉借大量債務,槓桿很高。

但是物業管理公司也存在比較大的局限,一是市場比較分散,很難形成一個全國性的龍頭或者寡頭,這也是它依賴母公司獲得業績確定性背後的隱痛,某一物業公司很難獲得其他房地產商開發的樓盤來擴充業務,而且物業管理費提升比較難,所以營收增長主要靠樓盤量的增加,對於物業管理公司未來發展也是一大隱憂。

《紅周刊》:您看好住宅地產和商業地產,那麼如何篩選好公司呢?

股海十三年:管理層能力對房企發展至關重要,管理層是否有進取精神,能否為公司制定具體可行、長期的發展計劃和目標,有沒有比較好的經營管理能力等都是需要考量的,管理層風格差異可能會造成不同企業成長性的不同,例如有一些國有控股的公司的一些管理層不太進取,得過且過,這樣的國有控股的房地產公司,我認為它們沒有關注的價值。

公司業務層面重點關注布局人口淨流入地區業務較多的房地產公司,比如一線城市、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等,關注它們拿地能力以及土地儲備的情況。

另外,對於比較激進的投資者,可以選擇一些成長性較好的房地產企業,特別是權益銷售額增長較快,尤其是每年都有提升的公司更值得留意;對於比較穩健型的投資者可以選擇一些股息率較高、債務比例較低的房地產企業。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房企來說,融資利率低是一個很強大的競爭優勢,現有上市的房企當中有一些融資利率很高,超過10%的年利率,這種公司我一般不會投資。同時很多上市公司房企還有表外的債務,這些情況也是投資者應該掌握的。投資者也要了解清楚公司的現金情況,規避可能會出現流動性風險的公司。

《紅周刊》:香港市場優質地產公司也很多,例如融創、碧桂園,那麼您認為房地產投資是在A股投資更好,還是港股?

股海十三年:還是看個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是,A股有一個特點是市場資金比較多的時候,會把個股估值抬到很高的位置,具備牛市紅利,牛市的時候可以賺泡沫的錢。另外,我們通過港股通購買內地公司的股票是要交稅的,這個成本也需要考慮到投資當中。

《紅周刊》:了解到金融方面您主要看好銀行股,但大家普遍擔心放款增加,導致銀行資產質量下滑,對於銀行股的未來前景您怎麼看?

股海十三年:銀行的問題其實不是大家所擔心的資產質量的問題,而是增長速度的問題,所以銀行板塊這幾年的股價和估值都比較低。但銀行股估值低到這個程度,是對銀行的誤讀,行業本身具備估值優勢,所以當股票市場資金足夠多的時候,我認為價值窪地還是會被填平的。當然如果比較房地產來說,房地產股票未來的盈利空間可能會比銀行股更高。

價值投資並不是只找低估

兼具未來成長的公司才是好標的

《紅周刊》:您比較看好低估的行業,是不是從投資安全性的角度考慮的更多?但很多投資人布局低估行業卻不賺錢,對此您怎麼看?

股海十三年:是的,我做投資要求股票的估值不能太高,因為估值太高,有可能會遭遇戴維斯雙殺,造成虧損,所以我希望建倉買入的公司的估值保持在相對較低或者合理的程度。

對於低估值,很多投資者容易陷入「價值陷阱」,就是買入一個看起來市盈率或者市淨率很低的股票,但沒有賺到錢。我認為這是進入了價值投資的誤區。一是沒有分散投資,把所有的資金押注在看起來估值很低的一些個股上,導致了失敗。作為投資者,如果希望自己的投資組合既安全又穩定,那麼就需要適度分散,這跟投資者能力圈的大小息息相關,如果投資者能力圈很小,只能看懂1-2個行業,就很難做到適度分散。

二是只看到個股靜態估值,而沒有著眼未來,考慮企業自由現金流貼現。低市盈率、市淨率並不意味著一定有投資價值,需要深入了解公司未來有沒有成長,能不能創造現金流,具有成長性且低估的公司,才是我們要重點關注的。

《紅周刊》:對於普通投資者,如何預判公司未來是否具有成長性呢?

股海十三年:一家公司靜態估值低,未來是否能夠保持或者獲得適度成長,就需要通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一是看公司過去是否保持了一個比較好的經營記錄,因為好學生將來繼續考出好成績的概率是比較高的,二是看公司在所處行業當中的地位,是否具備競爭優勢,能夠打敗同行或者不被競爭對手搶佔它的市場份額,第三,要看整個行業的增長空間。第四看它的商業模式,To B和To C可能會產生完全不同的結果,以及管理層、公司文化等各個方面,來判斷公司未來是否具有成長性。

(本文觀點僅代表嘉賓個人,不代表《紅周刊》立場,文中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非投資建議。)

相關焦點

  • 指數的估值指標應用
    目前市場上常用的指數或股票估值信息很多,包括了DCF、PE、PB、PEV、NAV等估值指標信息,那麼如何利用好指數的估值信息幫助你判斷該指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呢?我們從行業角度進行分析,告訴大家不同的估值方法適用於不同行業、不同財務狀況的公司,對於不同公司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謹慎擇取不同估值方法。
  • 祥生地產成功突圍,祥生廣受資本市場青睞
    並且在2020年即將到來的時候,在行業再次迎來深刻變革的關頭,祥生地產也正式登陸港股市場,實現了突圍。,首日維持不破,甚至盤中微漲,這在今年港股市場多數新股「上市即破」的魔咒下,實為罕見,或可見機構、投資者對其未來發展的信心。
  • 10種估值建模方法,讓你折服面試官!
    通過本益比法估值時,首先應計算出被評估公司的每股盈餘;然後根據次級市場的平均本益比、被評估公司的行業情況 (同類行業公司股票的本益比) 、公司的經營狀況及其成長性等擬定本益比 (非上市公司的本益比一般要按可比上市公司本益比打折) ;最後,依據本益比與每股盈餘的乘積決定估值:合理股價 = 每股盈餘 (
  • 假貨窪地仍需大力填平
    《2019年阿里巴巴智慧財產權保護年度報告》顯示,2019年以來,假貨治理的「窪地效應」和製售假全球化趨勢並未改善,且已成為中國智慧財產權強國建設的最大障礙。遠的不說,就拿近期來說,僅疫情期間就發生多起制假售假案件,更有不法分子拿防疫物資開玩笑,忽視群眾的生命安全。
  • 地產、保險安全邊際高低估值優質股配置價值凸顯
    自國內疫情緩解後,各大行業市場需求開始逐漸回暖,其中茅臺二級市場上的股價以及茅臺近期批價雙雙走高。根據各大機構調研跟蹤情況來看,小而美的低估值區域,或是高分紅低估值的品種備受機構青睞。針對A股的整體估值,中原證券分析師楊震宇稱,「今年下半年預計A股基本面不會出現明顯下滑,股市估值顯現韌勁,新基建相關的建材、建築、5G等相關板塊,以及食品飲料、家電、銀行、農林牧漁等今年市值較高、業績相對優勢明顯的板塊估值保持相對優勢,具備估值溢價基礎,吸引資金配置。」
  • 淺析十種公司估值方法
    通過市盈率法估值時,首先應計算出被評估公司的每股收益;然後根據二級市場的平均市盈率、被評估公司的行業情況(同類行業公司股票的市盈率)、公司的經營狀況及其成長性等擬定市盈率(非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一般要按可比上市公司市盈率打折);最後,依據市盈率與每股收益的乘積決定估值:合理股價 = 每股收益(EPS)x合理的市盈率(P/E)。
  • 探秘京城房虫部落:窪地難覓 賣房買股
    不過,幾年後他又從住宅市場撤出,進軍商業地產領域。「財富從哪來?那都是靠錢堆起來的,經過連續幾年的上漲,現在就像是個雞肋,已經沒太多投資價值了。」在決意退出房地產後,有「中國房產投資界的第一人」張羽衝感慨,最近兩年不會有投資房產的好時機了。在張羽衝投資邏輯中,國家通過限購、房產稅等重拳反覆打壓投機性住房需求,炒房的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
  • 楊詠芳:物業「高估值」背後 資本市場眼中的行業未來在哪裡
    滙豐環球銀行亞太區基建及地產業務總監 楊詠芳楊詠芳:中指院的各位領導、在座的物管的高管、媒體的朋友、券商的同仁,各位來賓,大家好!有幸之前參與了中海物管、雅生活物管,正在操作的碧桂園物管在香港的分拆上市,所以這次給我們機會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在香港資本市場到底是怎麼看物管公司的。分享三個方面:一是在香港資本市場物管行業大家是怎麼看的,為什麼估值這麼高;二是到具體的企業怎麼在香港資本市場獲得更高的估值;三是物管公司未來的發展進行一個簡單的展望。
  • 匯利資產何震:關注市場風格沒意義 業績和估值才是硬道理
    過去的一年市場風格極端分化,但市場風格只是呈現出的結果,業績和估值才是硬道理。行業集中度提升的趨勢不可逆,2018年強者恆強會體現的更加明顯。我們看好有核心競爭力但被錯殺的成長股,估值有相對優勢以及產能出清比較徹底的行業,比如銀行、地產。
  • 大發地產銷售增速強勁,資本市場頻獲口碑
    自2018年10月11日,大發地產上市的鐘聲在香港聯交所敲響後,這個股票代碼為6111.HK的優質企業成功登上資本市場的列車,並一直處於穩定上揚的發展期。時至今日,在資本市場的認可中,在產品質量的口碑中,也在自我發展的創新中,大發地產迎來了上市兩周年,亦是大發地產跨越式發展的標誌。
  • 銀行股巨震,申萬馬鯤鵬回應市場兩大擔憂:多數銀行股估值仍偏低
    最近,銀行股為代表的大金融板塊屢屢躁動,市場關注度頗高,但是大漲之後迅速回落,市場也出現了不少分歧,銀行股為何突然巨震?調整之後還能上車嗎?騰訊財經邀請博時基金研究部副總經理金晟哲,申萬宏源研究所所長助理、董事總經理馬鯤鵬,東興證券林莎共聚《雲端策略會》,一起探討銀行股的後續走勢。
  • 銀行股大漲後回落,申萬馬鯤鵬回應市場兩大擔憂:多數銀行股估值仍...
    」 最近,銀行股為代表的大金融板塊屢屢躁動,市場關注度頗高,但是大漲之後迅速回落,市場也出現了不少分歧,銀行股為何突然巨震?調整之後還能上車嗎?騰訊財經邀請博時基金研究部副總經理金晟哲,申萬宏源研究所所長助理、董事總經理馬鯤鵬,東興證券林莎共聚《雲端策略會》,一起探討銀行股的後續走勢。
  • 銀行股大漲後回落,申萬馬鯤鵬回應市場兩大擔憂:大多數銀行股估值...
    最近,銀行股為代表的大金融板塊屢屢躁動,市場關注度頗高,但是大漲之後迅速回落,市場也出現了不少分歧,銀行股為何突然巨震?調整之後還能上車嗎?騰訊財經邀請博時基金研究部副總經理金晟哲,申萬宏源研究所所長助理、董事總經理馬鯤鵬,東興證券林莎共聚《雲端策略會》,一起探討銀行股的後續走勢。
  • 選股的等邊三角形法則:估值、成長與護城河
    筆者在此簡要介紹一下選股的「等邊三角形法則」——估值、成長與護城河(如下圖所示),並結合具體的公司分析案例來進行闡述。  一、估值  任何不談估值的投資都是耍流氓。霍華德·馬克斯在《投資最重要的事》一書中提到:「買好的不如買得好。」再優秀的公司,如果買入成本過高,也難免要忍受長時間的去泡沫過程。
  • 華欽科技(CLPS.US)觸底反轉,高成長邏輯下全年業績與估值共振
    (來源:wind數據,格隆匯整理;單位:萬美元)一般來講,業績為估值的底層支撐邏輯,華欽科技業績的大幅增長極大可能同步帶動其估值提升,且就華欽科技的估值波動區間來看,其正處估值窪地,可提升空間巨大。(來源:wind)由此預期,華欽科技當前的估值水平仍是頗具吸引力的。結合華欽科技2020財年業績的爆發表現及高成長趨勢,其終將享受更高的估值溢價。隨著市場對IT服務賽道及華欽科技的認知進一步明晰,其內在價值將助推其走向估值大幅回升之路。
  • 利和興IPO估值:成長性和研發投入是亮點嚴重依賴華為是風險點
    由於近期創業板出現大幅下跌現象,新股也走勢不佳,投資者面對新股需要從行業地位、業績、競爭能力等方面深入分析,進行科學的估值,以免盲目追高被套。招股書披露,公司的競爭對手包括兩家A股上市公司博傑股份(002975)和聯得裝備(300545),我們可以對三家公司進行橫向比較,以便獲得有利於市場估值的參考信息。
  • 利和興IPO估值:成長性和研發投入是亮點 嚴重依賴華為是風險點
    由於近期創業板出現大幅下跌現象,新股也走勢不佳,投資者面對新股需要從行業地位、業績、競爭能力等方面深入分析,進行科學的估值,以免盲目追高被套。招股書披露,公司的競爭對手包括兩家A股上市公司博傑股份(002975)和聯得裝備(300545),我們可以對三家公司進行橫向比較,以便獲得有利於市場估值的參考信息。
  • 如何估值? - 新浪財經
    所以,對上市公司進行估值,就成為了基本面分析的必經之路。資本市場裡有很多種估值方法,總的來說,分為絕對估值法和相對估值法兩種。絕對估值法,又稱為貼現法,是通過對上市公司歷史及當前的基本面的分析和對未來反映公司經營狀況的財務數據的預測獲得上市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