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回老家,看到姐姐家孩子的語文書,忽然覺得智商被碾壓了。現在小學一年級的人教版課本,就出現了以前我們三年級的課文內容。不要說小學生難以消化理解,家長輔導起來也困難了。不知道你家是不是這樣?
姐姐是本科生,但輔導三年級的侄子,已經很吃力了,五年級的侄女更是,有時候姐姐看著她寫作業就會火起來:「問我?又問我!我哪裡知道啊!」無奈又好笑。
其實。現在已經到了大語文時代,語文教材的改編,讓語文老師和家長都很吃力。如果小學學不好,進入初中、高中,對閱讀積累有一定要求,會更加困難的。
有的家長認為,輔導孩子寫語文作業簡直太難了,「投入產出比」低得嚇人。其實,我覺得,這不僅和教材有關,和孩子自身的閱讀習慣也有一定關係。
三年級孩子沒時間閱讀課外書
我走近侄女的書房,映入眼帘的都是一些學校發的教材,並沒有什麼課外書。問過姐姐才知道,她以前也嘗試給女兒買過課外書,但後來因為沒時間看,也沒興趣,就直接放棄了。
在網上逛論壇我也看到一位媽媽的留言,說自家閨女剛上三年級,已經沒時間看課外書了。想來也是,孩子每天放學後,寫作業,上輔導班,等到忙完已經九十點了,哪裡還有精力看課外書呢?
侄女每天寫語文作業要一個半小時,還有英語、數學,各種單詞短句的默寫,忙活完要3個小時左右了,英語輔導班每天晚上半小時,加上來迴路程要2小時。別說她自己,我看著都心累。
課外書讀得少,寫作文難高分
我們不可否認,現在孩子的學習壓力確實大,但語文是一門主科,也不能放棄。有位資深語文老師朋友跟我說,孩子上小學課外書讀得少,以後寫作文難拿高分。
剛開始覺得她說得過於片面,但細細想來,也是不無道理。一個人的文學素養以及文化底蘊,需要長時間積累。而語文的學習,不僅需要積累,還有逐漸的消化和吸收,這就不是我們隨手翻一下別人的讀書筆記或者摘錄一下書籍中的名言,就能達到的效果。
寫作文還需要孩子具有,豐富的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在閱讀中得到大量的詞彙和寫作素材,才能讓他們寫作文的時候,信手拈來。語文老師一般都會重視和強調,孩子在課餘時間,儘量豐富自己的課外閱讀。
後來我拜訪了一位孩子正在上四年級的家長,她的孩子每次語文都是接近滿分,尤其是作文,每次都被當作範文來讀。我問她你的孩子語文是怎麼這麼好的?她回答說,多讀書,多讀課外書。接著我又問,孩子哪裡有時間啊?
這位媽媽說,不是孩子沒時間讀書,而是時間沒有安排好罷了。她跟我說了自家孩子從幼兒園就開始堅持閱讀習慣的事情,而且到了小學後,也在堅持大量的課外閱讀。暑假、寒假,都會有閱讀任務,比如讀幾本書、寫幾篇讀書筆記。在她們家,讀書和吃飯、上學一樣,是每天的必須品。
這位媽媽還推薦了一套,自家孩子超級喜歡的書籍給我,名字叫做《寫給孩子的山海經》。她說這套書對她家孩子的文學啟發有很大幫助,適合7——14歲孩子閱讀。
書籍中的夸父逐日、精衛填海、羿射九日、鯀禹治水、女丑祈雨等神話故事,都是孩子們感興趣且想要了解的。這套書由十餘名畫家,手繪600餘張精妙絕倫的歷史古圖,書籍中的立體空間感強烈,可以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想像力以及創造力。
這套《寫給孩子的山海經》內容嚴謹,幾經相關專家和專業人士的反覆推敲,內容更專業、更科學、更翔實。我們要給孩子選擇的課外書,一定是內容適合孩子且正確科學的,而不是隨手淘來的。
枕邊育兒寄語: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每位家長都知道閱讀課外書的重要性,但有時卻苦於不曉得怎麼給孩子選擇。上面的這套書,也許能給你做個很好的參考,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愛上閱讀,語文成績越來越好!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儘早培養閱讀習慣對孩子好處多,但這幾種閱讀方式會毀了娃
親子閱讀,父母最常見的3個「壞習慣」,是扼殺娃閱讀興趣的元兇
風靡美國的新興教育法:LAPbook主題筆記,讓孩子愛上閱讀並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