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學拼音,輕鬆學語文。
到了小學三、四年級,就要開始寫人物作文了。《我最愛的人》、《我的媽媽》、《同桌的故事》、《我最敬佩的人》……這一類寫人作文,每個學生甚至要寫到小學六年級,有的孩子幾乎把家裡的人物關係都寫遍了。千文一面,再怎麼寫也沒有出彩。那麼,怎樣才能把老題目寫得有新意呢?來聽聽語文老師怎麼說。
通常孩子們寫人物作文,比如媽媽,都是採取無私奉獻、溫柔近人、勤儉持家這樣老掉牙的點,不是說不能寫,中規中矩,得不了高分。讀起來,全班的媽媽似乎都是一個人,沒有什麼顯著的特點。果然就像是我的媽媽是一個多餘的中年婦女一樣,寫人物作文,就是要找到人物的特點。那麼特點怎麼找?
1、 當小記者收集材料
作為語文老師,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我會引導孩子在寫人物作文的時候,想一想,你是真的了解這個人嗎?比如媽媽,你是很了解媽媽嗎?除了你知道的媽媽,媽媽在爸爸眼中是什麼樣的人?在奶奶眼中是什麼樣的人?在同事眼中呢?想要多了解媽媽,就當一個小記者,去採訪一下媽媽身邊的人,看看有什麼新發現。孩子們會特別想當小記者,大部分學生都能完成採訪身邊的家人。更有的小學生真的採訪到媽媽的同事,收集了很多媽媽的評價。孩子們會在作文裡寫到,原來媽媽是這樣的人,我真是不了解她。
通過當小記者,孩子們會對所寫人物有一個全方面的了解。而且還能搜集到寫作素材,發現不一樣的寫作特點。媽媽不再是和藹可親,可能是雷厲風行,也可能是有些自私。小記者們帶來了很多不一樣的「老人物」,這樣的寫作方式,可以激發孩子們的寫作興趣,不再無話可說無字可寫。
2、 當小編輯梳理素材
當完小記者,我們再來當小編輯。讓孩子們對採訪到的素材進行梳理,學會整理作文素材,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個任務特點來寫作文。比如《我的同桌》,學習好、助人為樂、或者很幽默、還會彈鋼琴。曾經有個孩子採訪到了同桌的媽媽,才發現原來同桌還會做菜,是一位「中華小當家」,並且受邀去同桌家做客,品嘗了同桌做的菜。這篇作文我給了他100分,因為他會選擇最有新意的人物特點,進行梳理後,進行了二次文學創作。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同桌,這樣的小編輯,看來也是一位出色的文學工作者。
讓孩子們對素材進行中再加工,實際上就是學會多角度看待世界,想要作文得高分,就是讓素材發揮它的最大價值。而在梳理素材的過程中,孩子們也會重新認識人物,學會了自己體會和摘取,豐富了作文的內容,也讓人物特點更加鮮活了。
3、 學會運用素材
孩子們當了小記者和小編輯,學會了整理素材和寫出角度不一樣的人物作文後,也有了相關的人物特點素材記錄本。那麼如何運用好這些素材,在今後的作文中能夠很好的抓取呢?那就需要我們的同學提高語文學習的能力,培養多角度看世界的習慣,同一個素材,先學會兩面運用。比如《華盛頓砍櫻桃》這個故事,大部分孩子都會寫華盛頓的誠實,在這個故事中,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華盛頓的父親。父親對華盛頓的嚴厲、深沉的父愛,也是可以用於相關人物描寫的素材抓取。運用好素材,讓自己當好小記者和小編輯,寫出高分作文,指日可待。
我們的語文老師在引導學生寫作文的時候,一定要給孩子不同是視角體會,才能打開思路。而一貫按照老方法,老傳統,雖然不會得低分,但也得不了高分,更無法開發出孩子們無窮的潛力。關於如何寫好人物作文,各位老師都有什麼好的教學方法?歡迎留言評論,一起分享。
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小島語文
快樂學拼音,輕鬆學語文,記錄語文教學中的點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