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講座有什麼?了解中國作文的真相,再談談波蘭文學的諾貝爾時間

2020-12-13 北晚新視覺網

藝薦·講座|從中國作文的真相,跨越到波蘭文學的諾貝爾時間

科幻作品中的文化鄉愁

#推薦理由#

在諸多科幻作品中,往往縈繞著一種文化鄉愁,充滿未來感的設定與對人類古老問題的探尋,在此形成有趣的張力。這種張力,在以色列科幻作家拉維·提德哈的代表作《中央星站》中體現得尤為精彩。他在書中塑造了一個賽博朋克感的特拉維夫,在那裡,25萬無家可歸者混雜而居,科技失控,數據泛濫,但個體與家族的羈絆、對家園的眷戀,依然是生活中不可磨滅的部分。11月1日晚,拉維·提德哈將與科幻作家吳巖、科幻評論家兔子瞧,一起帶領讀者走進未來的應許之地,探討科幻作品中的文化鄉愁。

#講座信息#

時間: 11月1日19:30

地點:中信書店·僑福芳草地店


《DK人類探險史》新書分享會

#推薦理由#

數千年來,由探險家、學者、旅行者等人士開展的探險之旅遍及世界。許多人歸來後均對探險經歷進行各種記錄,從關注生存發展之實際問題的探險家個人日記,到樣本記錄、方位圖、衛星數據採集的科學文獻,不勝枚舉。《DK人類探險史》的故事主要摘錄自皇家地理學會豐富的歷史典藏,並輔之以地圖、期刊、檔案資料等各種記載材料,從而佐證了實現個人目標所需的那些激情、技能和精神。資深出版人綠茶和《博物》雜誌內容總監劉瑩,將圍繞人類對世界的探索發現史這一主題進行精彩的對談。

#講座信息#

時間: 11月2日15:30

地點: 單向空間·愛琴海店


《荒潮》北京籤售會

#推薦理由#

《荒潮》是陳楸帆的長篇小說代表作,曾斬獲第五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金獎,以及第二屆花地文學榜科幻金獎。劉慈欣盛讚《荒潮》是近未來科幻的顛峰之作。2019年,陳楸帆親自修訂《荒潮》,增改98處,作為三部曲的開篇之作。周末他將與讀者見面。

#講座信息#

時間: 11月2日19:30

地點: 三聯韜奮書店三裡屯店


作文的真相

#推薦理由#

「今天作文寫什麼?」每個小學家長都會受到孩子的靈魂拷問。你是怎麼回答孩子的呢?出去旅遊了就寫景點,在家呆著就寫幹家務,春天寫春暖花開,秋天寫果實飄香……這些「好寫」,卻往往不是好作文需要的。知名作家蔣方舟的媽媽尚愛蘭,結合培養女兒的心得,總結 30 年一線語文教學經驗,為7-12 歲孩子精心撰寫了一本作文指導書《作文課》。周末,尚愛蘭攜新作《作文課》,與著名作家閻連科、女兒蔣方舟、教師楊美俊一起,探討寫作的奧秘,現場解答孩子、家長對於小學生作文的困惑。

#講座信息#

時間: 11月3日14:00

地點: 單向空間·愛琴海店


波蘭文學的諾貝爾時間

#推薦理由#

2019年10月10日,波蘭女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在全世界的矚目下獲得了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是當代波蘭文學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繼亨利克·顯克維支、弗拉迪斯拉夫·萊蒙特、維斯瓦娃·辛波絲卡和切斯瓦夫·米沃什之後波蘭誕生的又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託卡爾丘克用文字講述著平凡的故事,訴說著波蘭的歷史,同時也塑造現實與夢的交錯並存。周末,託卡爾丘克中文譯本作品的譯者易麗君教授、波蘭共和國駐華大使夫人伊莎貝拉女士、波蘭文學研究專家趙剛教授等將親臨現場,與文學愛好者們一起漫談「波蘭文學的諾貝爾時間」。

#講座信息#

時間: 11月3日16:00

地點: 上海三聯書店(朝陽大悅城店)


本周熱門講座

賈晉京:大創新,70年來的中國生產力發展

10月31日19:00

文化大廈6層602會議室(中關村大街59號,人民大學東門往北100米)

插畫講座丨作品演繹生活,靈感有時就是這麼「簡單」?

10月31日15:00

建外SOHO東區8號樓1103室

與內野夏子和亞瑟·貝諾共度電影、講座和現場音樂之夜

11月1日18:00

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

「傳統藝術公開課」系列:我國民歌音樂中的文化多樣性與文化融合

11月2日9:30

國家圖書館總館北區一層學津堂

【國圖講座】走馬樓吳簡中的臨湘侯國

11月2日9:30

國家圖書館古籍館臨瓊樓2層

閱讀越成長,小事看出大道理

11月2日9:30

平谷區殘疾人聯合會五層活動室

【國圖講座】墓誌裡的北京唐建中年間史事——以劉如泉墓誌為中心

11月2日14:00

國家圖書館古籍館臨瓊樓2層

從舞臺到城市——戲劇和建築學中的第四道牆現象

11月2日14:00

蓬蒿劇場(圖書館內)

《暗夜之奔》新書分享會

11月2日 14:00

上海三聯書店朝陽大悅城店

道北京話隆福寺——劉一達名家見面

11月2日14:30

隆福大廈一層更讀書社

新世相讀書會:音樂人秦昊分享「成長就是一遍一遍告別遊樂園

11月2日15:00

東城區77劇場

雅言正音在當代——聽傳承人說雅言到底是個啥?如何讓經典更好讀?

11月3日9:00

北京師範大學主樓 A807會議室

北京 蕭邦講座:喬治·桑與巔峰時期的蕭邦

11月3日10:00

中山音樂堂

費用: 30元起

探究《東方生活美學》——人人都是生活藝術家 讀書分享會

11月3日14:00

南鑼書店(地安門東大街89-3號)

「悅讀·經典系列」——《現代英文選評註》閱讀分享交流會

11月3日14:30

外研書店(東升科技園分店)

 

 

來源:藝綻 作者:路豔霞 編輯:牛春梅

流程編輯:tf011

相關焦點

  • 兩屆諾貝爾文學獎同時揭曉,獲獎者波蘭女作家什麼來頭?
    而繼2012年莫言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後,人們對諾貝爾文學獎仿佛更加充滿熱情和期待!當地時間2019 年10 月10 日,瑞典斯德哥爾摩,備受矚目的諾貝爾文學獎開出「雙黃蛋」,波蘭女作家奧爾嘉·朵卡萩即是獲獎者之一。
  • 北京本周熱門講座:硬漢文學、波斯筆記,還有「燕園三劍客」
    1931年,馮至將《給青年詩人的十封信》譯介到中國。10月25日(周五)晚,著名詩人王家新、德語詩歌研究者蘇偉帶領我們解讀「十封信」的深意和在中國的影響歷程。#講座信息#時間: 10月25日19:00地點: 建投書局楊鐵軍談20世紀偉大詩人佩索阿
  • 為中國讀者打開波蘭文學之窗——訪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林洪亮
    「在有生之年,我想把萊蒙特的四卷本長篇小說《農民》翻譯成中文,讓中國讀者在這位波蘭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字裡行間感受這部波蘭民族史話的精彩之處。」今年年初,林洪亮開始了這項80餘萬字大部頭的翻譯工作。每天伏案兩三個小時,逐行字斟句酌,目前譯出近30萬字。「雖然現在有《農民》的中文版本,但那些都是從英文版翻譯過來的。從波蘭文直譯成中文的版本,目前我還沒有找到。
  • ...中波友誼佳話: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訪著名波蘭文學翻譯家...
    2012年,她獲得波蘭文學翻譯最高獎——「穿越大西洋」翻譯大獎,2018年獲中國譯協頒發的「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10月10日,瑞典文學院宣布,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波蘭女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1962— )。諾貝爾文學獎的強光又一次照亮了波蘭,使人們的目光重新聚焦到波蘭文學。
  • 譯家檔案|「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訪著名波蘭文學翻譯家易麗君
    2012年,她獲得波蘭文學翻譯最高獎——「穿越大西洋」翻譯獎,2018年獲中國譯協頒發的「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訪著名波蘭文學翻譯家易麗君教授趙瑋婷10月10日,瑞典文學院宣布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波蘭女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1962—),使人們的目光重新聚焦到波蘭文學。
  • 2019諾貝爾文學獎公布,波蘭和奧地利作家獲獎
    北歐時報、新譯科技斯德哥爾摩訊(記者何儒 楊哲)瑞典當地時間10月10日下午1時,備受關注的2018、2019諾貝爾文學獎揭鍋。奧地利作家和波蘭作家獲獎。北歐時報2問:中國在這近50年來發展迅速,文學作品層出不窮,也有許多優秀的中國作家,你們在評審時是否有印象深刻的作品呢?Per Wstberg主席答:我們讀了很多中國小說,他們都寫得非常棒。很抱歉,我不能在這裡過多透露。
  • 2018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加,竟有一雙中國「爸媽」
    1997年,該書獲得了波蘭文學最高獎尼刻獎的讀者推薦獎。真正讓託卡爾丘克在世界範圍內引起關注的,是1996年出版的《太古和其他時間》。太古是一個地方,位於宇宙的中心。它的四個邊界由四位天使守護。太古之外的世界並不存在,自以為走出太古的人,其實站在邊界上做夢,夢見自己走到了外面的世界。
  • 西泠印社集團波蘭華沙大學舉辦藝術講座並至我國駐波蘭大使館交流
    波蘭對漢文化感興趣的人群逐年增多,特別是我們華沙大學中文系的學生都很熱愛中國文化和中文。此次迎來中國著名的百年印學名社西泠印社講學,真是感到高興,希望今後還能常來講座交流。」中國駐波蘭大使館文化參贊張中華女士講話中國駐波蘭大使館文化參贊張中華說:「近年來,中波兩國在文化藝術領域的交流非常活躍。此次藝術講座在華沙大學成功舉辦,有利於兩國文明互鑑,進一步促進兩國民心相通,共同澆築中波傳統友好關係。
  • 北京本周熱門講座推薦:聊聊法國總統馬克龍和第一夫人的愛情
    在與十六歲的馬克龍相遇時,這位富有智慧的女人已年逾四十、生活美滿,是什麼使她有勇氣將自己的過去全然拋棄,轉向不知能否抵達幸福的目的地呢?還有你相信愛情嗎?你敢突破世俗的束縛嗎?你如何應對別人「不看好」的愛情?你如何經營二人的世界?你如何找到維繫親密關係的最深層紐帶?來自巴黎的「RVF葡萄酒教育」創始人靜茹將和大家一起探討關於如何勇敢地愛等話題。
  • 一周文化講座|我讀諾貝爾文學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呈現指數型增長,創造了發展的奇蹟,放在世界眾多國家的經濟發展歷程中也再無他例。在這次講座中,王路老師將從源頭上簡單介紹一下《周易》,和大家聊一聊《周易》的本來面目是什麼,以及如何理解與看待《周易》。北京|為什麼今天我們還要讀加藤周一?
  • 長沙作家成諾貝爾文學獎大熱門|文學|作家|陳小真|諾貝爾文學獎|...
    10 月 7 日下午,在接受瀟湘晨報記者採訪時,殘雪直言,儘管多次被媒體問及是否會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但她一直不以為意,甚至沒有關注諾獎,也不了解近年來的獲獎者。為何能夠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在殘雪看來,這首先是一種進步。
  • 2018上海書展丨在國際文學周上一起談談「旅行的意義」
    視覺中國 資料一周舉辦各類活動共40多場今年國際文學周的主題是「旅行的意義」。作為文學的旅行和作為生活的旅行,在今天變得意義非凡,卻也困難重重。如何繼續認識「旅行」這個熟悉的主題詞,並更新其意義,是本屆上海國際文學周的期待。
  • 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波蘭女作家是怎樣一個人?來聽翻譯家的解析
    當地時間10月10日13點(北京時間19點),瑞典文學院揭曉了今年和去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名單。2018年的得主是波蘭女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 (Olga Tokarczuk),2019年的得主是奧地利劇作家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波蘭女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是一位怎樣的作家?
  • 諾貝爾文學獎8日揭曉,村上春樹、阿特伍德仍領跑賠率榜
    今年誰將取得諾獎桂冠,又成為文學愛好者熱議的話題。2019年,歷經洩密醜聞事件之後的諾貝爾文學獎一次性頒出2018年、2019年兩個年度的諾獎得主。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將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奧地利作家、編劇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
  • 習近平到訪波蘭,這些你了解嗎?
    說到波蘭,這顆中東歐的明珠,你了解多少呢?1903年,居裡夫婦和貝克勒爾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居裡夫人因發現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成為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居裡夫人從未忘記自己的祖國波蘭,不僅教女兒波蘭文,還以祖國波蘭的名字命名她所發現的元素釙。居裡夫人去世後,按照她的遺願,親人在她的墓前放上了一捧來自波蘭的泥土。
  • 諾貝爾文學獎|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文學創作中的七巧板
    北京時間10月10日晚7點,諾貝爾文學獎公布2018年度、2019年度兩屆獲獎者,獲獎作家是波蘭女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和奧地利戲劇家彼得·漢德克。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兩部被譯成中文的作品:《太古和其他的時間》、《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譯者易麗君、袁漢鎔;四川人民出版社/後浪出版公司,2017年12月)以下為該書的譯者序《文學創作中的七巧板》: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是波蘭家喻戶曉的女作家,繼《太古和其他的時間》大獲成功之後,2002
  • 1分鐘了解中國與英國的高中語文課程,談談7個方面的優劣
    雖然英國高中教育課程分為A-Level課程與IB課程,但中國留學生多數選擇的是A-Level課程,所以從七個方面帶你了解中國語文課與英國A Level的英國文學課:,這與英國的英國文學選材古今文學作品是近似的,但教學方面還是有側重點的區別,國內更側重於對文章的背誦記憶與文章整體結構,英國則側重於對文章的拆解細分與寫作方式討論。
  • 從諾貝爾文學獎出發 以文學的方式對話世界
    2020年10月8日,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得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獎方稱她的「詩意之聲」能夠「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對寧夏的讀者來說,格麗克的名字有些陌生,但因一場精彩的文學對話,拉近了這位站在國際文壇頂端的女詩人和普通讀者的距離。
  • 文學盛宴|諾貝爾文學獎歷年獲獎名單1901-1922,回顧莫言
    覺界(圖片來源網絡)1901年 蘇利.普呂多姆 Sully法國《孤獨與沉思 》詩、散文他的詩歌作品是高尚的理想主義、完美的藝術的代表,並且罕有地結合了心靈與智慧波蘭《第三個女人》由於他在歷史小說寫作上的卓越成就1906年 卡杜齊 G.
  • 本周講座推薦:國際翻譯日,親自動手翻譯《孔雀島》會不會很酷
    卡夫卡與他生活的那個時代有什麼關係?與今天人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有什麼關係?除了作家、除了《變形記》這些標籤,卡夫卡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一面?捷克共和國駐華大使館副館長葛婉娜,北京外語學院德語學院教授、卡夫卡教學與研究專家任衛東將因新書《尋找卡夫卡》而帶領我們走進卡夫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