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父母四種錯誤教養方式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

2021-02-28 木林心理
點擊「木林心理」關注我喲

定期推送新鮮有趣的心理學知識,關注我們妥妥沒錯!(www.mulinxinli.com)


     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子女的個性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在身體的發育、知識的累積、人格的形成、人際關係以及人生觀、價值觀的建立都給予了孩子的雛形,這都是在日常生活中親子之間潛移默化的影響,教授和學習。

孩子的教育沒有一定怎樣的規矩,這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些耐心和細心,及時的發現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隨時修正自己的教養方式,通過學習以及和孩子的互動來尋找適合自己孩子的教養方式。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做法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如果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做錯了四件事,那麼,帶來的後果可能會難以設想哦!

問題一    父母意見矛盾立場分歧

        《紅樓夢》「不肖種種大承笞撻」一回中,賈政為教育寶玉,對其實施「笞撻」,聞訊而至的王夫人上前阻攔,威脅道:「既要勒死他,快拿繩子來勒死我,再勒死他。」這一情節雖然是古人的文學創作,但在今天的生活中並不少見。教育孩子時,父母經常一方「唱白臉」,一方「唱黑臉」而這種教養方式埋下的隱患也隨之誕生。

父母對待孩子的立場分歧,容易讓他們變得遇事就依賴別人,喜歡逃避,甚至養成迴避性人格。人從小就具有自我保護的本能,懂得「趨利避害」。

當孩子犯了錯,父母中一方責罰他們時,孩子會本能地尋找庇護。此時如果另一方站出來跟愛人「唱對臺戲」,恰恰中了孩子的下懷。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慣性思維——總會有人來幫我,即便我做錯了。可以想見,這樣的孩子很容易見了困難繞著走或者依賴別人,辦了錯事也為自己開脫,沒有責任感。

父母可以這樣做:

其一,在心理上突破「自以為是」的障礙,不妨放心地讓妻子或丈夫一方管教孩子,相信對方跟自己一樣,都是有道理的。

其二,如果短時間無法統一意見,那麼也別當著孩子公然對抗。在對方教訓孩子時,你可以出去轉轉,等到夫妻獨處時,再跟愛人爭論也不遲。

其三,如果實在無法達成一致,可以共同學習教育 子女的知識,借「權威」調整兩個人的認知,進而改變不當的行為。

問題二   相互埋怨,孩子自卑

     「你怎麼當媽的?孩子打人你幹嘛不好好管管?」趙明(化名)的父親大聲嚷嚷。「就知道說我,難道你當爸的不用負責任嗎?你什麼都不管,現在倒埋怨起我來了!」母親也不甘示弱地反駁道。而趙明則捂著耳朵看著面前吵得越來越兇的父母,最後「哇」地一聲哭了起來。

人生在世,孰能無錯,更何況年齡尚小的孩子,他們在由一個自然人向社會人發展的過程中,需要用犯錯誤來獲得成長。然而,有些父母就如趙明的家長一樣,在孩子犯錯後,就開始相互埋怨,把責任都推到對方的身上。

孩子的心理比較脆弱和敏感,他們看到父母因自己而吵架,就容易產生「這都是因為我」的想法,而一味自責下去,就在不自覺中放大了自己的缺點,認為自己一無是處,羞恥感和無助感也油然而生。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變得壓抑而自卑。

父母可以這樣做:

把焦點對準孩子,就是要仔細想想孩子最近的所作所為,分析他們為什麼這樣做。然後,跟孩子好好談談,旁敲側擊地問出他們的真實想法,最後,才是要自我反省,並且和愛人交換一下想法,但千萬不要過分埋怨對方或自己。

問題三   父母溺愛,孩子放縱

        一味地溺愛輕則讓孩子缺乏主見、不善與人溝通、沒有能力應對危機,重則導致孩子放縱無度。

一方面,有些父母溺愛孩子,什麼事情都包辦代替,這些事情雖不大,但卻容易讓孩子覺得一切事情都可以詢問父母,甚至推給家長,以至於養成凡事不動腦筋、沒有主見的習慣。而一旦這些孩子走進社會後,他們就會認為周圍的人照顧自己理所應當,這會造成人際交往上的障礙。更為嚴重的是,因為被呵護慣了, 他們遇到困難就會異常脆弱。

另一方面,孩子的自控能力有限,心裡想什麼就會做什麼,他們往往只顧滿足自我欲望,而不懂得遵守規則。比如父母對孩子上幼兒園獨佔玩具的行為不加以約束,就會讓孩子在一次次得逞後,體會到自己可以為所欲為,今後就極可能變得橫行霸道、肆無忌憚。

父母可以這樣做:

要想讓溺愛型父母有所改變,其實沒那麼容易,楊甫德表示,能提醒父母的就是「不要感情用事」。家長要試著「狠」下心,拒絕幾次孩子的過分要求,並對其不當行為進行責罰,讓孩子和家長都形成「獎懲分明」的習慣。

問題四   一緊一松,孩子極端

         家長心情好,就對孩子溺愛得要命;而一旦心情糟糕,看見孩子就覺得不順眼,少不了訓斥打罵。

很多人都認為嚴厲教養不好,其實,父母時緊時松的方式更是弊端重重。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家長對孩子嚴加管教是會起到正面效果的,能夠幫助他們學會遵守既定規則,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人,而一緊一松,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導致孩子人格缺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所作所為是孩子效仿的對象。父母情緒的起伏變化直接作用於孩子,這會使孩子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在長大之後,情緒也會起伏不定,忽冷忽熱。輕則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重則可能會演變成邊緣性人格,即看待事物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容易走極端。

父母可以這樣做:

問題的關鍵是父母,這樣的父母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家長在外面受了刺激,可以在回家前找個合適的途徑進行排解,如找人傾訴、運動、轉移注意力等,而找心理諮詢師學習一下情緒控制則比較有效。退一步說,如果父母心情正不好,孩子還惹是生非,那麼教育時要對事不對人,別傷孩子自 尊,而是教他們為錯誤承擔責任。

原文來源:兒童教育漫話(ID:child_cn)

聲明:

本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已註明出處。

若對轉載有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多謝!

相關焦點

  • 父母的四種教養方式,容易讓孩子自卑,父母要警覺
    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養育出來的孩子陽光、自信。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通過對上百個家庭的孩子進行調研,指出:孩子的自信心培養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好的家庭會培養出樂觀向上、謙遜有禮、自信自強的孩子,而那些長大後消極自卑的孩子,往往是由於不合理的家庭教養方式造成的。
  •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能力高低的影響
    諸多研究一致表明,在所有影響兒童發展的家庭因素中,父母教養方式對兒童發展的影響最大,也最直接。我們總是反覆在強調孩子某個年齡階段能力要達到多高、提升孩子某某能力等;但卻沒想到孩子成長背景下父母這個大環境對孩子能力的影響有多大。父母對待和管教孩子的方式千差萬別,有的父母則武斷專制,嚴厲有加,而有的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有求必應。
  • 孩子性格問題源於父母教養方式
    如何培養幼兒有良好的性格,我們應正確看待家庭中的教養方式,注意運用正確的教養方式,給幼兒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使幼兒性格有良好的發展。本文從教養方式的概念出發,對良好的家庭教養方式的意義及父母教養方式類型對幼兒性格的影響進行論述,提出了運用科學的教養方式形成幼兒良好性格的策略。
  • 四種不同的教養方式培養出四種性格的孩子,你的孩子屬於哪一種?
    教養方式是個什麼樣的概念,它包括哪些平時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父母教養方式是指在家庭生活中以親子關係為中心的,父母在對子女進行撫養和教育的日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對待孩子的相對穩定的、固定的行為模式和行為傾向。
  • 人情商高更易獲取成功,父母用好這5種教養方式,教出高情商孩子
    把這兩個維度兩兩組合,又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四種教養方式。他們分別是:專斷型父母;忽略型父母;放縱型父母;權威型父母。在這裡先忽略前三種類型父母的分析,我們把重點放在對第四種類型父母的分析上,因為做權威型父母是我們教出高情商孩子的一個先決條件。
  • 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方式對孩子的影響
    幼兒期(3--6歲)是智力發展和個性品質形成的重要時期。父母不同的教養態度和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未來是什麼性格的人。通常來說,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方式有以下三種:民主型父母: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是慈祥、坦誠的、有耐心的。善於、也樂於與孩子溝通互動,支持孩子的正當要求和興趣愛好,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並對孩子有一定的管控。生活中能對孩子提出明確又合理的要求,並積極鼓勵孩子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 教養孩子的四種方式 看看你是屬於哪一種
    如何教孩子?用什麼方式教養,這些話題由來已久,大家都在討論教養的方式。在決定如何教孩子之前,先來了解一下您的教養現狀。下面我來分享一下我學習和總結的觀點,看看您是屬於哪一類型的教養方式。大概分有四種最主要的教養方式第一種教養方式叫忽視型忽視形是最糟糕的教養方式,就是完全不管。
  • 四種親子依戀關係 養出四種孩子(二)
    法國心理學家瓦隆指出,孩子對大人的依戀對於他們自身的心理發展是必需的。孩子的社會化發展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依戀的形成。如果沒有這種依戀心,寶寶就會感到驚慌和恐懼,甚至精神萎縮,這種影響會阻礙寶寶未來愛好、志向、人格等的建立。因此,孩子在0~3歲的嬰幼兒期與父母建立良好依戀關係非常重要。
  • 怎樣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四種極錯誤教養方式,你中槍了嗎?
    最近,隨著北大畢業的留美學生髮長文聲討父母,關於親子關係的討論再次引發一波熱潮。相比較於16年初留美女博士被父親砍死的新聞,今年年初的這個消息就弱太多了,但它所引發的人們對親子關係的思考,卻更加深入。父母究竟應該怎麼做,才算是合格的父母呢?
  • 父母教養方式評價量表
    究其原因,還在於家長的教養方式:虎媽採用的是專制型教育,強勢高壓,對孩子要求嚴苛;貓爸則遵從西式散養式教育理念,主張民主、寬容的個性化教養方式,倡導與孩子共同成長,他尊重茜茜,並希望給孩子寬鬆的成長空間;還有同樣主張中國高壓教育的姥爺,以及對孩子十分溺愛的奶奶。他們所採用的諸多不一致的教育方式,使茜茜承載了家人過多的希望,不知該聽誰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最終得了抑鬱症,不願意再開口講話。
  • 父母的帶娃方式,影響孩子性格發展,別怪他回饋的不如意
    文|全文共2216字,閱讀時間約4.5分鐘我開的線下書苑,常常會有媽媽帶孩子一起來看書,有次發生的事情讓我印象尤為深刻。也悟到了養育方式對孩子性格發展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常見的四種教養方式,多數父母都在其列美國發展心理學教授鮑姆林德發現:學齡前兒童有著截然不同的行為類型,而每種行為都與特定的育兒方式高度相關。
  •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未來影響其實並不大……
    ⑤人際關係(包括與父母、與朋友、與戀人)關聯著強烈的情感反應,因而往往佔據我們的思維和記憶,然而,人際關係對我們的成長並不起太大作用。友誼對人格不會產生永久的影響,相反,對群體的認同,被群體接受或排斥,則會對人格產生永久的影響。⑥父母教養子輩的方式,不太影響子輩教養孫輩的方式。
  • 錯誤的父母教養方式之一:溺愛型
    現今的中國由於獨生子女的政策,溺愛型的父母越來越多。無論家境富裕或貧困,都用溺愛的方式來教養孩子。 在近代的家庭教養理論中,影響最大的要數鮑姆林德(Diana Baumrind)的父母教養方式理論。
  •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有多重要?
    每一對父母對孩子教養方式,或多或少都有所不同。父母的文化水平、性格、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傳遞知識的方法、對孩子日常行為舉止的要求、面對孩子的成長或犯錯所表現出來的態度,無一例外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人格形成。
  • 孩子不「打招呼」,這個鍋誰來背?父母教養方式對孩子人格的影響
    實際上,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表現有其背後的心理因素。除了與孩子的性格有一定的關係之外,更有著深層次的父母養育方式不恰當的問題,這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主題——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人格形成的會造成哪些影響。家庭是一個人成長的最密切的環境,父母和主要照料者的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有重要作用,他們通過自己的言行、情緒狀態、態度等方式對孩子的心理狀態的各個方面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孩子自我概念的形成,可能產生積極的作用,也可能產生消極的作用。從學術上來講,父母養育方式指的是什麼?
  • 論父母教養方式與高中生職業生涯探索
    摘要:在中國文化中,父母對子女的職業生涯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其中父母教養方式顯著預測職業生涯探索效果。因此幫助父母樹立合理的生涯發展觀,引導父母採用合適的教養方式,不僅有助於喚醒高中生的生涯發展意識,積極探索自己的職業生涯,也有利於提高職業生涯探索實效。
  • ——家庭教養方式對學生發展的異質性影響研究
    我們不僅要分析不同教養方式對學生發展的平均影響效應,還需要深入探究不同教養方式對不同群體學生的異質性影響作用。這樣才能適切回答養育方式的階層分化是否通過對不同階層群體學生發展的異質性影響作用,加劇教育和社會不平等。
  • 四種不同家庭教養方式,請對照自查,有助於克服原生態家庭缺點
    美國心理學家麥考比和馬丁將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方式劃分為四種。(1)專制型。採用專制型教養方式的父母要求孩子無條件地服從和遵從,教育措施更多地採用專斷、強制或者懲罰等方式,忽視孩子自主性的培養。這樣教養方式下的孩子,更容易出現焦慮、自卑、膽怯,沒有安全感。
  • 四種不同類型的孩子教養方式,你是哪一種呢?
    不同的育兒方式會影響孩子多方面的成長和發展,甚至影響到孩子的餘生。研究人員發現,父母的教育方式可以用兩個維度來評定,x軸為父母對孩子的回應和溝通,y軸為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和控制。通過這兩個維度,父母的教養方式可以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 你的教養方式決定了你孩子的樣子
    你的教養方式決定了你孩子的樣子你的教養方式決定了你孩子的樣子,中國正面管教高級導師張宏武,同時也是微課傳奇家庭教育籤約導師說過,教養方式可以從父母對子女的情感支持程度和父母對子女的控制程度,分為權威型,控制型,放任型和忽視型四種教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