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方研製飛行員新型的海上救生裝備紀實

2021-01-11 中國新聞網

  初冬,黃海深處風高浪急。一架新型戰機在某海域「失事」,飛行員拉動跳傘開關,就在傘花綻開的瞬間,由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研製配套的海上救生包自動打開、救生船自動充氣,救生電臺自動啟動並發出求救電波。

  據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所長盧志平、政委張向陽介紹,經過數次不同海域的試驗,證明該新型海上救生裝備完全滿足新型戰機飛行員海上救生要求。

  從手動操作到自動控制

  上世紀60年代初,我國開始第一代飛行員海上救生裝備的研製。那時,我軍飛行員救生裝備極度匱乏,第一代救生裝備是依照被我軍繳獲的救生用品仿製出來的。

  上世紀80年代末,隨著國產飛機性能的改進,第一代飛行員海上救生裝備落伍了。該所科研人員經過10多年的努力,研發出第二代海上救生裝備。但是,這一裝備必須靠飛行員手動控制,如果飛行員跳傘時已昏迷,救生裝備就無法啟動。

  隨著我軍新一代戰機已經列裝,研製與新型戰機配套的海上救生裝備,成為該所責無旁貸的重要任務。

  「飛行員海上跳傘危險係數高、操作時間短。要提高飛行員海上救生的成功概率,首要的任務是使救生設備從手動操作變為自動控制!」所黨委明確提出了攻關方向,成立了由某研究室主任費伊、高級工程師聶金璽領銜的救生裝備組,要求力爭用兩到三年時間,研製出新型海上救生裝備,做到飛行員跳傘後,救生裝備自動開啟、救生船自動充氣、電臺自動開機、自動發出求救信號。

  從獨立研發到強強聯合

  半個枕頭大小的海上救生包看似簡單,卻涉及到控制、通信、光學、機械、化學、空氣動力等專業學科,按照常規舉措,研製改進周期將長達10年以上。所黨委果斷決策,打破常規,走強強聯合的攻關之路!

  老一代救生船體積大、不耐磨、牢固性差。科研人員發現,有一個研製單位使用一種新材料生產的救生船質量十分可靠。他們主動與該廠家聯繫,開展聯合攻關。經過不同海域滿負荷近似實戰的檢驗,成功解決了新型救生船的材料難題。

  初戰告捷。然而救生船自動充氣問題接踵而來。曾幾何時,該所的專家們研製出一種電擊發裝置,但是由於其性能不可靠,時常出現誤擊發問題。科研人員花了近10年時間也沒找到徹底的解決辦法,科研進入了「死胡同」。一次,科研人員通過科技情報檢索,得知某單位研製成功了化學水敏元器件控制技術,立即找上門去。經過雙方科研人員的努力,自動充氣難題迎刃而解,新產品不僅性能可靠,價格也僅為電擊發控制的一半。

  接著,課題組一鼓作氣,相繼攻克了閃光標燈泡壽命短、攜帶氧氣裝置安全性不足等一系列難題,新型海上救生裝置的質量達到國際一流水平,順利通過鑑定。

  從單人救生到多乘員救生

  面對成功,專家們並沒有輕鬆感。他們清楚知道,已經解決的僅僅是單人海上救生問題,新型轟炸機、特種運輸機等機型所需的多乘員海上救生裝置仍是空白。

  研製多乘員救生裝備,並不意味著在單人救生裝備的基礎上「做加法」,科研難度仍然很大。為此,科研人員把實驗室搬到南海、渤海等海域,以7天為一個周期檢驗救生船的性能。通過試驗,他們把救生船改為多角形設計,並在船身周圍加裝數個可以裝海水的水袋,有效提高了救生船的抗風浪能力。

  在近似苛刻的海上漂浮實驗中,課題組還發現,儘管多乘員救生裝備的組合方案近似完美,但由於海上風向複雜,時常出現飛行員集體跳傘後,個別「落單」的情況。一旦出現這種險情,飛行員沒有救生物品後果不堪設想。於是,他們立即修改裝備組合方案,在配備多乘員救生裝備的同時,為每個飛行員裝備了救生必備的10多種物品,提高了個體自救能力。

  電臺是遇險飛行員呼救的必備裝具,課題組提出了裝備大功率電臺的方案,確保在相同的通信條件下,通信距離比個人使用的手持電臺增加10倍以上。(來源:解放軍報,作者:王山河、葉佳波)

相關焦點

  • 我軍研發成功飛行員海上救生新型裝備(組圖)
    救生電臺隨即自動啟動並發出求救電波。接到求援信號後,救援直升機在搜索定向機的引導下,很快將跳傘後落入海中的飛行員救了上來。  這是我飛行員海上救生新型裝備的一次成功演練。  「經過數次不同海域的試驗,證明這一新型海上救生裝備完全能滿足新型戰機飛行員海上救生要求。」研製該型裝備的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所長盧志平、政委張向陽介紹說。
  • 我軍飛行員為何總夾著兩個小挎包?南海撞機後緊急裝備!
    圖片:SJ-1型腋下救生器充氣後就是這個樣子除了腋下救生器,我軍飛行員水上救生裝具還包括了單人救生船和救生包。救生包大家都好理解,裡面裝有信號槍、救生電臺、防風火柴、藥品、口糧等必備裝備,而救生船則裝在彈射座椅的下方,跳傘後會和傘一起降落到水面,給飛行員在海上搭起一條生命之舟。
  • 空降兵加速培養航空救生人才為飛行員撐起安全傘
    本報訊 趙啟洪、記者譚潔報導:近日,空軍某部一名飛行員遇險跳傘成功,為他保障救生裝備的士官王飛榮立三等功。近年來,空降兵某訓練大隊著眼未來戰場,先後培養了數千名高素質專業救生裝具員,為飛行員撐起了安全傘。   航空救生對完成作戰、訓練任務,保證飛行員跳傘救生安全,保存戰鬥力具有重要作用。
  • 又一項國際先進水平,中國潛艇艇員新型脫險裝具研製成功
    外部救援主要靠潛艇救生船攜帶的救生艇,比如我國就從英國購買有LR-7深潛救生艇,該救生艇的最大救援深度為500米,可以與中國海軍的各種潛艇對接,可以同時運送多達18人。但是,外部救援畢竟需要時間,緊急情況下,還是需要艇員自救。所以,每一名潛艇兵正式上艇服役前的一項必修課,就是逃生救生訓練。
  • 飛行員駕機叛逃,3月後寄來30箱快遞,軍方打開後怒火中燒
    隨著戰爭模式的改變,戰機的作用已經不容忽視,因而各國都在抓緊研製先進戰機,有消息稱,美國的B-21轟炸機已在深山組裝,歐洲各國也就六代機研製展開合作,但光有先進戰機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優秀飛行員的配合,進而充分發揮出戰機的實力,飛行員更是被各國當作「國寶」,也成為各國「爭取」的對象,飛行員駕機叛逃事件更是數不勝數
  • 東海艦隊近百名飛行員演練海上自救生存,多型戰機協同參與
    東海艦隊近百名飛行員演練海上自救生存,多型戰機協同參與 央視新聞客戶端9月19日報導:近日,海軍東海艦隊組織近百名飛行員開展海上被迫跳傘救生演練,參演的數個搜救機型互相配合、協調救援,提升了飛行員海上在被迫跳傘情況下的生存能力和多型戰機協同搜救能力
  • 我國的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飛行員,有什麼不同?執行任務差別很大
    從人員培養上來說,2013年之前我國的空軍飛行員和海軍航空兵飛行員都是一同在飛行員院校培訓,畢業的時候才會非配到不同的軍隊的基地進行訓練,因此沒有專門培養的海軍航空兵飛行員。在對抗訓練上,海軍航空兵飛行員和空軍飛行員也不是一個檔次的,在同樣裝備的情況下,海航不是空軍的對手。
  • 中俄援潛救生成功舉行證明:中國有參與國際救援的能力 一旦國家有...
    聯合援潛救生演練是中俄「海上聯合-2019」演習最大的亮點,受到外界廣泛關注。這種關注不僅集中於該課目展現出的兩國、兩軍戰略高度互信,也使得中國海上防險救生力量的發展進入公眾視野。中國海軍防險救生部隊的歷史可追溯到海軍成立之初,迄今已經有60餘年的歷史,也形成了很多光榮傳統。
  • 殲20戰機飛行員頭頂的蛇形物體是啥?來看解放軍新型黑科技產品
    今日,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90周年的閱兵現場,首次曝光了我軍於今年3月份列裝的殲-20戰機,而首次曝光的還有中國空軍這一新型戰機的駕駛艙內部,殲-20戰機的機艙整體式艙蓋,上面的蛇形物體引起了媒體的關注,軍事專家告訴記者,這是用於切割戰機機艙蓋的微爆索,我們知道,飛機彈射救生系統主要由彈射座椅和清除彈射通道系統兩部分組成
  • 飛行員穿「開襠褲」上天 詳解抗荷飛行服的發展(3)
    11月6日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的7架殲10飛機,抵達阿聯阿勒馬克圖姆機場,為杜拜航展做準備。起飛前飛行員在現場穿上了「開襠褲」——抗荷飛行服。有很多朋友也一直在問,那些飛行員怎麼把「開襠褲」穿上了飛機?
  • 外媒稱中國研新型轟炸機 最大飛行半徑7500英裡
    2014年11月,俄向軍方交付了第一架升級版圖-160,幾乎所有機載雷達和導航設備都被更換。2014年年底,庫茲涅佐夫設計局宣布,PAK-DA新型轟炸機的發動機樣機順利完成了臺架測試。  美國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生產B-2「幽靈」亞音速隱形戰略轟炸機,這種飛翼布局飛機將是美國戰略轟炸機的發展方向。
  • 死亡臺軍飛行員母親痛哭控訴內幕:我要替他把這些話講出來
    臺空軍一架F-5E戰機今日上午7點30分起飛後,不到兩分鐘發動機失效戰機墜入海中,臺空軍飛行員朱冠甍雖成功跳傘,但落入海中最終不治身亡。隨後臺軍方和臺灣省綠媒一頓操作,試圖打造悲情氛圍,然而這種氛圍很快就被朱冠甍母親的哭訴所「打破」,據臺灣省媒體報導,朱冠甍的母親在趕到殯儀館後揭露,自己的兒子早就向她表示,「F-5E戰機早晚會出事」,朱母痛批臺軍方早就知道戰機老舊,卻讓飛行員承受壓力。
  • 海軍某試驗區水面靶標創新團隊獻身新型武器裝備試驗
    海上利劍的「磨刀石」 ——海軍某試驗區水面靶標創新團隊獻身新型武器裝備試驗紀事初夏的北方某海域,隨著一聲霹靂般的巨響,一枚新型反艦飛彈騰空躍起,直撲海上目標……當飛彈成功擊毀某新型靶船後,身為目標方——海軍某試驗區水面靶標創新團隊的科技幹部們卻一片歡呼雀躍。「挨了打」為啥還如此興奮?記者走進常年硝煙瀰漫的海上試驗靶場,揭開了這支隊伍的「神秘面紗」。
  • 越南舉行武器裝備展
    俄羅斯塔斯社12月9日報導,為了配合越南2019年政治軍事會議,越南軍方在河內國防部舉行了高規格的武器裝備展。為了展現越南裝備建設的最新成果,越南方面將近些年來採購的幾乎所有武器裝備都列入展出目錄。T-90SK坦克、BMP-2步戰車和S-125-2TM防空飛彈等陸上裝備當然是展示的重點。越南將近幾年購買的新式裝備全部拉出來展示,就是為了秀其裝備建設成就。
  • 中國戰機型號曾研製項目
    這種中國獨立自主設計的一款新的輕型前線戰鬥機,使用三角翼布局,兩側進氣,就目前流出的模型照片來看,飛行員視野相當良好。設計最大速度為1.4馬赫左右,升限17000米,爬升率大於70米/秒,航程1000公裡,續航時間1小時20分鐘。
  • 俄軍飛行員跳傘後的生存百寶箱「應急可穿戴裝備」到底都有什麼?
    應急可穿戴裝備(NAZ)是飛行員重要的生存裝備包,不要與隨身武器混淆,除了武器還有很多特殊裝備。俄羅斯根據太空人、飛行員的特殊需求,有不同類型的NAZ。通常是裝在一個拉鏈袋子或背包內,裡面包括各種生存必須的食品、藥品,以及一整套的求生工具。
  • 美國軍方評選出2006年十項最偉大的軍事裝備發明
    網易科技訊 在2004年,當時的國防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對正在伊拉克服役的國民警衛隊的一名隊員說:「你明白,你必須帶著你現有的裝備上戰場,而不是你想帶的裝備上戰場。那麼士兵一直在申請為高度機動多用途輪式車輛配備各種作戰裝備,特別是加厚其裝甲以便更好地保護士兵們免受敵方炮火的傷害。但是即便一個國家的軍隊不得不盡全力去使用現有的裝備,它還是可以提前去開發一些它知道自己以後將會用到的各種新裝備。這就是美國軍隊最近評選「2006年十項最偉大的發明」的前提。這些獲獎發明中有一些是專門針對臨時製作的爆炸武器給車輛和車上乘坐的士兵造成的威脅而研製的。
  • 從陸上到內湖再到海上:水陸兩棲飛機AG600海上首飛成功
    AG600飛機是為滿足我國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按照中國民航適航規章要求研製的大型特種用途飛機,是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急需的重大航空裝備。//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作為我國「大飛機家族」之一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承載著國家和民族的使命,是我國首次研製的大型特種用途民用飛機,是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急需的重大航空裝備。
  • 中國邊防官兵用上新型保溫壺等20餘種新式防寒裝備
    我邊防官兵用上新型保溫壺等20餘種新式防寒裝備  「飲冰止渴」成往事 「巡邏盔甲」再升級 中國早在21世紀初就研製了01式單兵野戰睡具,包含01式野戰睡袋和單兵帳篷。不過這種裝備試驗性質更多,裝備不太普遍。而針對於寒區作戰,01式睡具只是在睡袋厚度上針對寒區進行了加厚,而單兵帳篷則沒有大的分別。據使用反饋來說,總體上反映很不錯,但缺陷是空間太小舒適性較差,而這次出現的新的寒區單兵帳篷,支架形狀出現了變化,空間有所增加,而且還增加了充氣睡墊,這樣能夠提供更好的防寒防溼的功能。
  • 即將迎來重型直升機的最新消息,中國期待已久的裝備終於橫空出世
    重型直升機是國人十分渴望得到的一款武器裝備,而今年早些時候,此前已經得到了明確的消息,俄方將最快在年底與中國籤約共同開發重型直升機的消息。    2016年6月中俄雙方籤署了有關聯合研製民用重型直升機的政府間協議,內容指出這是一種全新機型,可以完成包括運輸、疏散和防火等方面的各種任務。  根據不同的使命,直升機的起飛重量介於38.4到40.9噸之間。商業荷載量介於10-15噸之間。最大航程630公裡,最大時速300公裡。此外,直升機可晝夜工作,並適合於任何天氣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