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少年醒獅社團薪火相傳 傳統醒獅煥發生機活力

2020-12-22 金羊網

【新春走基層】少年醒獅社團薪火相傳 傳統醒獅煥發生機活力

金羊網  作者:文聰  2020-01-22

過年舞醒獅,這是東莞的傳統習俗之一。在大朗鎮,醒獅表演威武雄壯、剛柔相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

每逢重大節慶, 必有醒獅助興

舞獅成為「醒獅之鄉」小學生們的「必修課」

文/圖 金羊網記者 文聰 通訊員 黃偉英

過年舞醒獅,這是東莞的傳統習俗之一。在大朗鎮,醒獅表演威武雄壯、剛柔相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 因此大朗鎮也被譽為「醒獅之鄉」。大朗人愛醒獅,更懂醒獅,為了讓傳統醒獅在傳承中不斷煥發生機與活力, 鎮內組建了不少村小組醒獅隊、治安隊龍獅隊,就連小學生們也舞起了醒獅。其中,巷頭小學還首創將武術醒獅表演列入校本課程, 作為學生們的「必修課」。

巷頭醒獅團在大朗首屈一指

大朗醒獅清末就有記載

「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帖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如從流沙來萬裡。」這是對傳統舞獅的生動描述。

大朗醒獅活動的起源,雖然無法追溯到具體的時間,但據《大朗鎮志》記載,醒獅活動是大朗的傳統文體活動,歷史悠久。早在清朝末期,大朗就有醒獅文體活動的歷史記載。據老藝人葉沃籌介紹, 民國時期大朗有麒麟、醒獅武術館20 多間。

1921 年5 月初, 大井頭曾派出一支麒麟、醒獅、武術隊前往廣州大元帥府表演,還受到孫中山的嘉獎。

從此以後,大朗各村紛紛成立麒麟館和醒獅館,凡年滿16 歲的青年男子都以加入麒麟館和醒獅館為榮。

大朗有一些世代愛好醒獅文化的家族,孩子從小就開始學習醒獅,長大後成為各村醒獅隊的骨幹精英,年邁了就成為醒獅隊的教練,教導新一代的醒獅愛好者,把醒獅文化手把手地傳承下去。

每逢春節或重大節日,醒獅出動, 挨家逐戶拜年。

醒獅動作多姿多彩, 加以「大頭佛」引路的諧趣動作,襯以節奏感甚強的鑼鼓聲、鞭炮聲,形成歡騰喜慶的節日氣氛,深受群眾喜愛。

巷頭小學醒獅社團多次獲獎

曾獲一尊「金獅王」寶座

巷頭醒獅,是大朗醒獅的一個縮影。這塊方圓僅3.4 平方公裡的社區, 歷來重視體育、文化事業,群眾文化底蘊深厚, 現有籃球、醒獅、麒麟、舞龍、舞蹈和木偶等多個團隊, 其中醒獅項目尤為突出,在大朗可謂首屈一指。

巷頭醒獅團裡, 陳日輝是第一代傳人。他先是師從父親舞麒麟,與醒獅結緣是在1995 年。那一年,大朗為慶祝香港回歸,籌辦醒獅比賽, 專門邀請佛山體育館教練歐立洋前來舉辦醒獅表演技藝培訓班, 全鎮各村均組織一個醒獅隊參加培訓,從舞獅、打鼓等方面的技藝進行系統性學習。陳日輝回憶稱:「當時培訓班有幾百名學員, 每個村都有15 人左右,最年長的已年過花甲, 最年少的才十幾歲。」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訓練,巷頭醒獅團於1997 年正式成立,並在當年的慶祝香港回歸比賽中成功奪魁,次年又奪得市醒獅比賽第二名。隨著醒獅技藝的不斷提高, 巷頭醒獅團於1997 年底由傳統獅藝向梅花高樁發展,慢慢增加難度, 把獅藝技術提高到更高層次。民間的深厚根基加之獅藝的不斷精進,讓巷頭醒獅團聲名鵲起。

1999 年, 經國家體育總局選派, 巷頭醒獅團代表我國參加2000 年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辦的「國際醒獅邀請賽」。最終,巷頭醒獅團在比賽中不負眾望, 一舉奪冠,獲頒一尊「金獅王」寶座,被村民當作「鎮村之寶」, 一直存放在村委會中。

小學生們也喜愛舞獅

舞獅成為特色教學活動

沒有傳承就談不上發展。對於巷頭甚至整個大朗來說, 巷頭小學是培養醒獅人才的一個搖籃。據巷頭小學校長陳愛華介紹, 作為學校的一項特色教學活動, 醒獅技藝目前已在全校普及, 學校還成立了少年醒獅社團,此舉在全市尚屬首例。

李焯很小的時候,爺爺就經常帶他去看醒獅。獅子威風凜凜的模樣,在他心裡留下了深刻烙印。二年級加入巷頭小學的醒獅社團後,他對這個項目愈發喜愛,「每天大課間訓練差不多要一個多小時,練習的時候手要一直舉著,久而久之會感覺沉重,但是因為喜歡,所以並不覺得累。」

今年55 歲的郭謙榮有徒弟、學生過千人,數年前,他成為巷頭小學醒獅社團的總教練。他告訴記者說:「大朗鎮的醒獅氛圍非常濃厚,這也是我選擇留在大朗、留在巷頭小學的原因。舞獅除了能強身健體外,更多的是對一個人個性的培養和精神面貌的改變。看著孩子們一屆屆地加入,學會向善,學會成長,我感覺很欣慰。」

「自成立醒獅社團以來,我們學校已經獲得了省、市、鎮比賽一、二等獎十多項。」陳愛華直言,舞獅比較辛苦,上梅花樁也有一定的危險, 但學生只要有興趣去體驗,就應該為他們提供一個機會與平臺。「經過嚴格訓練後,學生們的組織性、紀律性、自信心都得到了提升。」

編輯: 寶厷

相關焦點

  • 透過鄉音鄉情認知歷史 讓傳統文化能薪火相傳
    17日,大朗鎮在蔡邊宗祠舉行《薪火弦歌——大朗傳統文化尋蹤》《錦時素韻——大朗民謠拾絮》新書首發儀式,選擇通過出書,留存經典。這兩本書編撰耗時三年,前者還原了各非遺項目的前世今生,後者則收錄了當地民謠的鄉音鄉情。大朗鎮宣傳文體局的一位工作人員向羊城晚報記者直言:「傳統文化不傳承不記載,就會慢慢被淡化,甚至消失。而要記錄這些文化元素,最難的是尋找傳統文化背後的『知情人』。」
  • 胡楊精神 薪火相傳
    在塔裡木河畔還有一所因傳承胡楊精神而聲名遠揚的學校——塔裡木大學,今年其迎來了薪火相傳的一甲子。1958年建校之初,塔裡木大學只有19名教師、500多名學生,自然條件惡劣,物質條件匱乏。沒有校舍,自己蓋;沒有糧食,自己種;沒有教具,自己做。
  • 【新春走基層】佛山「行通濟」民俗跨越兩百年 薪火相傳不斷創新
    【新春走基層】佛山「行通濟」民俗跨越兩百年 薪火相傳不斷創新金羊網  作者:鄭誠  2019-02-20 「行,還是不行,真是個問題」,在「70後」阿超看來,自己對於「行通濟」有著說不出的感受,「行吧,人太擠,只是匆匆走過,似乎沒什麼意思;不行吧,又覺得對不住傳統,沒有完成任務一樣」。「到底行不行通濟,其實我還是蠻猶豫的,去的話人太多太辛苦,不去的話又怕把這個傳統給丟了,畢竟一年才一次。」丁航是個70後,在佛山出生長大的他小時候也經常去行通濟。
  • 薪火相傳 生生不息——仙桃法院組織離退休老幹部參觀基層法庭
    薪火相傳 生生不息——仙桃法院組織離退休老幹部參觀基層法庭 2020-11-14 19: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七互娛推出新年禮盒 「醒獅蔥」歡喜鬧新春
    三七互娛受主辦方邀請,帶著其設計製作的新春禮盒參展,並引起觀眾的注意。這款名為「非凡廟會,醒獅鬧春」的春節禮盒以廣東傳統民間舞蹈——醒獅為主題,將多個廣東特色元素融合,通過禮盒為大家送去新年吉祥祝福。談起製作新年禮盒的靈感,三七互娛設計團隊表示,整個主題源於廣東醒獅這一地道的廣東傳統民間舞蹈,它是一種將 武術、舞蹈、音樂等融為一體的傳統民俗文化。
  • 山東省臍血庫讓公益力量薪火相傳
    山東省臍血庫為山東的公益慈善事業注入新的活力。在投入人力物力解決弱勢群體的實際困難時,不斷將人文精神灌輸到工作中每個環節中去,才能讓公益慈善事業薪火相傳,充滿勃勃生機。二十餘年來累計為 60萬家庭儲存臍帶血  山東省臍血庫是經國家衛健委批准設立,並獲得《血站執業許可證》的省內唯一具有臍帶血採集保存及臨床供應資質的臍帶血儲存機構。
  • 【新春走基層】年味漸濃 杵舂聲聲響 霸王酥餅香
    【新春走基層】年味漸濃 杵舂聲聲響 霸王酥餅香 中安在線   2019-01-26 00:36:57   來源:中安在線   作者:徐慧冬  編輯:孟一凡
  • 薪火相傳 生生不息——薪火相傳全球華人漢字書寫倡議八周年紀念...
    2020年12月5日上午, 薪火相傳全球華人漢字書寫倡議八周年紀念活動在京舉辦。本次活動由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協會、中外經濟文化交流活動中心主辦、盛世融源集團有限公司、盛世融源文化產業(北京)有限公司承辦。
  • 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2020-11-05 17: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聚焦脫貧攻堅 展示奮進中國——2020年「新春走基層」活動暨「脫貧...
    新聞戰線「新春走基層」活動7日在河北張家口市康保縣啟動。全國廣大新聞記者將深入踐行「四力」要求,聚焦脫貧攻堅主題,把新聞寫在大地上、寫進群眾心坎裡,展示好奮進的中國、美麗的中國、溫暖的中國。  「新春走基層」活動已進入第10個年頭,成為新聞戰線的年度重要行動、響亮新聞品牌。
  • 「精神文明創建」醒獅「舞」進課堂,大田鎮學生體驗傳統文化魅力
    花燈比拼、醒獅競技,都讓人看到民俗活動的延續和民間技藝的傳承,特別是有年輕一代的積極參與,使得這些傳統的活動、運動和技藝也與時俱進、推陳出新,更讓人看到它們在繼承中發展的希望和生機。「好!好!好!」該校正在舉辦城鄉少年手拉手文藝匯演活動——醒獅「舞」進課堂,讓學生體驗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也鍛鍊學生體能和團結協作能力。醒獅是大田鎮的傳統特色文化民俗,寓意喜慶吉祥,群眾喜聞樂見。學校希望把醒獅打造成學校特色活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
  • 河南工業大學生物工程學院「薪火相傳」重走復興路社會實踐
    河南工業大學生物工程學院「薪火相傳」社會實踐小組決定出發前往河南省禹州市大鴻寨的抗日戰爭紀念館進行「重走復興路」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學習抗日革命精神、追思革命先輩艱苦的戰鬥歲月、實景感受紅色革命文化,為祖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為祖國重走復興路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注入青春的活力
  • 「金牛奮蹄舞新春」2021年春聯網絡書法展暨傳統文化走基層公益...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豐富和提升春節期間群眾性文化活動內涵,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基層,為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將舉辦「金牛奮蹄舞新春」2021年春聯網絡書法展暨傳統文化走基層公益活動。
  • 組織保障:為黨育人薪火相傳
    廣工團委推行從遊青年聯繫行動計劃,圍繞「四個聯繫服務青年」思路,其中專兼職團幹和青年班主任導師直接聯繫服務新生團支部,拓寬大學生思想政治引領平臺,團支部的活力從基層迸發黨的青年工作事關黨的事業薪火相傳。團廣東省委推動的「燈塔工程」著力優化組織育人體系,抓好學生骨幹、團支部和學生社團三類載體的育人建設,為廣東青少年思想提升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
  • 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但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西方文化不斷湧進,傳統文化受到不小的衝擊,優秀文化的傳承出現了嚴重缺失。大量舊城、遺址被改造,甚至很多國家級別的古建築也被頻頻被拆,取之建起具有西洋現代派風格的建築與高樓。這讓我感覺到,傳統文化正在失守。仲夏,再次站在北京老巷口的我,內心沉重不已。那硃砂紅略帶鏽跡的老宅門去哪兒了?那些泛著歲月風韻的青磚綠瓦去哪兒了?
  • 《姜子牙》神仙年夜飯 「哪吒」導演助力薪火相傳
    短片中,姜子牙化身「強迫症」帥大叔,與魔童哪吒展開了一場頗具喜感的年夜飯「拉鋸戰」,「笑」果十足,展示出影片適宜新春闔家觀看的特質。此次聯動短片由「哪吒」導演餃子監製,國產動畫間的相互助力,贏得了不少觀眾的讚譽。電影《姜子牙》由國內頂尖動畫人才「四年磨一劍」打造而成,接棒《哪吒之魔童降世》成為光線彩條屋影業「中國神話系列」第二部,是一部兼具大片爽度與內涵深度的國漫巨製。
  • 人民日報新春走基層 雙腳丈量時代筆墨記錄變遷
    原標題:雙腳丈量時代 筆墨記錄變遷(新春走基層·特別報導) 杜贏說這話時有點擔憂的樣子,是記者在整個新春走基層期間最難忘的一個鏡頭。   杜贏,90後,是福建寧德赤溪村第一個回鄉創業的大學生。早在大四的時候,「家鄉的巨變以及由此帶來的巨大機遇」,就讓小杜下定決心回鄉創業。小杜創業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持,不僅有啟動資金,還有低息貸款;如今,小杜的茶葉加工銷售業務已小有名氣、市場不斷拓寬,甚至註冊了自己的商標。
  • 「千龍千獅鬧新春」!四川省2020年傳統節日 群眾文化活動拉開序幕
    四川發布客戶端消息2020年1月14日,根據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消息,四川省將組織開展「千龍千獅鬧新春」傳統節日群眾文化活動,並在春節文化發源地——閬中古城舉辦四川省2020年「千龍千獅鬧新春」集中展演活動。
  • 非遺傳承題材電影《薪火相傳》在淮安首映
    11月17日,由淮安市水利控股集團全資子公司江蘇楚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獨資拍攝的電影《薪火相傳》在淮安市新亞商城盧米埃影城首映。淮安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楊靜,淮安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張益民,淮安市水利控股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莊亞洲,淮安市委組織部企業處處長袁康等領導出席首映儀式。
  • 頤堤港2017 新春開市醒獅點睛儀式
    (原標題:頤堤港2017 新春開市醒獅點睛儀式) 北京,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