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區推動教育均衡發展 讓更多孩子從「有學上」邁向「上好學」

2020-12-22 央廣網

央廣網西安12月3日消息 2020年,西安高新區共投入135億元新建學校50所、改造提升學校87所,在新建學校高位啟航的同時,教育局通過實施「1346計劃」,將逐步實現區域教育基礎改善、資源均衡和品質提升,為西安市教育強市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12月2日,西安高新區教育局邀請「兩代表一委員」以及市民、媒體代表50餘人走進西安高新區第十六小學(以下簡稱「十六小」)和西安高新區第四完全中學,通過觀看學校宣傳片、參觀學生作品展,了解高新教育的新舉措及「名校+」工程新進展。

培育創新實踐能力 追求個性和諧發展

走進十六小,500多平方米的圖書館、200米環形跑道、陶藝教室、籃球場、排球場、桌球場、語音教室、心理諮詢室、下沉式廣場等校園設施讓人眼前一亮,彰顯了厚重的文化氣息和文化育人的理念,使「一牆一壁會說話,一草一木都育人」。

作為西安高新第五小學(以下簡稱「五小」)「名校+」教育聯合體分校,十六小佔地42.1畝,建築面積4.3萬平方米,於2020年9月1日正式開學,學校按照二星級綠色建築標準設計,所有教室都配備高標準的新風除霾系統,為學生提供安靜、安心的學習環境。「每一個孩子背後都是一個家庭,在防霾治霾問題上優先考慮孩子,不僅要讓家長感受到溫暖,也能讓全社會感受到高新教育的善意。」西安高新第五小學「名校+」教育聯合體校長郭根寶在接受採訪時說道。

在教學區長廊,學生們的陶藝作品展現在大家眼前,其中有陝西八大怪與陝西農村「流水席」結合的泥人群像、鳳翔泥塑融入校園吉祥物設計的《瞪羚娃娃》、三彩系列《七彩面花》等多件作品,引得代表委員們驚嘆不已,頻頻拍照留念。

「每一名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教育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為每一名學生搭建成長舞臺,我們一直將陶藝定位為實施藝術教育的重要途徑,獨創性地將少兒陶藝教學與陝西本土文化特色相融合,進行了一系列課程的實踐與開發。」郭根寶表示,十六小將秉承「培育創新實踐能力,追求個性和諧發展」的辦學目標,堅持踐行「快樂生活在五小 幸福收穫每一天」的辦學理念,承繼陽光、勇敢、機敏、團結的瞪羚文化,傳承五小辦學特色,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代新人。

教師是學校發展的核心因素。在均衡配置師資力量方面,十六小和五小兩校區的教師實行一體化管理,採用統一教學、統一進度、統一評價、統一教研的方式,引導激勵教師自身專業發展,形成一支充滿活力、積極進取的師資隊伍,讓兩校真正實現深度融合。

參觀過程中,不少委員代表感嘆,看到學校建的這麼好,西安高新區切實把「辦好家門口的教育」的口號落到了實處,給了整個西安市和生活在高新區的市民無限信心。

奠基精彩人生 成就最好自己

書法、國學、繪畫……在西安高新區第四完全中學,「活起來」的德育課程,無處不在的美育活動,讓學生們的成長也越來越多樣。作為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投資創辦的一所完全中學,西安高新區第四完全中學秉承高新教育先進辦學理念,構建「博雅」特色校園文化,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和社會使命感的綜合性人才。「我們視教育的過程為每一個生命煥發價值的過程,把學校當做孩子們播種理想、追逐夢想的『實驗田』,讓學生站在『C位』,奠基精彩人生,成就最好的自己。」西安高新區第四完全中學校長董彩鳳說道。

經過實踐探索,西安高新區第四完全中學整合開發出了一系列特色課程,主要有學科拓展延伸類、體育與健康類、藝術類等學校課程。此外,學校突出育人為先觀,積極開展各類活動,「讀書節」系列活動讓師生感受文字之美,盡享讀書之樂;「我與國旗合張影」「手繪中學地圖」「我為自己畫幅像」等特色作業展示活動豐富了作業形式,在寓教於樂中夯實了知識。

武術、足球、健身操……讓強身健體不止於體育課也是西安高新區第四完全中學的生動實踐。課間時分,室內風雨操場內傳來陣陣口號聲和拍手聲,學生們在教室內跳操,拍手、跺腳、轉圈等一系列動作整齊劃一,與傳統廣播體操不同,這裡的校本操音樂和動作都結合了當下的流行元素,動作活潑多變,音樂中還帶有說唱元素,節奏感強,學生們熱情高漲。

董彩鳳校長介紹,特色校本課程如今已經成為同學們心中最喜歡的課,每一名同學都在這裡找到了自己的一技之長,也收穫了一份難忘的成長經歷。

西安高新區教育發展25年來,已呈現出「百花齊放春滿園」的良好態勢。截止2020年9月,西安高新區學校總數287所。下一步,西安高新區將在高位均衡發展的基點上繼續乘風破浪,辦好「有溫度有品質」的高新教育,為每一個學生的出彩人生奠基。

相關焦點

  • 西安高新區:用鐵軍素質為優質教育建設獻上滿意答卷
    國際在線陝西報導(陳嵐):「作為50所新建學校的規劃和建設保障部門,能夠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參與這樣的一項工程,我們很自豪,也覺得通過全區各部門的齊心協力,為高新區的孩子們送上了一份『教育禮物』,實現了『功在當代 利在千秋』的初心。」近日,在西安高新區50所新建學校集中交付中,來自西安高新區交通和住房建設局(簡稱「交住建局」)的工作人員談起自己的感受時說道。
  • 「有學上」,還得「上好學」
    孩子「有學上」是基礎,「上好學」是關鍵,也是家長關注的焦點。近年來,我市通過多種有效舉措,緩解「入學難、入園難」的問題,確保適齡兒童有學上、上好學。(據8月15日《湛江日報》)近年來,我市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發展,市民對教育的獲得感也在不斷提升。
  •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義務教育如何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在甘肅省永靖縣小嶺鄉土門村土門小學,校長鮮虎給一年級學生上語文課。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攝  8月28日,受國務院委託,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關於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水平工作情況。國務院《關於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印發兩年來,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取得了哪些進展,存在哪些問題,下一步如何解決?報告進行了詳細闡述。
  • 走過這五年 |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黃陵教育步入優質均衡發展快車道
    教育是地方發展的先聲,也是關係民生根本的基礎環節。如何在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中實現教育事業的提檔升級?黃陵,一直探索前行,力求蛻變。這學期,她家孩子上了家門口堪稱西北最先進和現代的園所——黃陵縣新區幼兒園。黃陵新區幼兒園,由教學區、多功能部室區和戶外區三部分組成。
  • 讓每個孩子有學上、上好學
    人才決定未來,教育成就夢想。因此,「學有所教」在我市持續抓好30件民生實事和民生「十有行動」各項工作中佔有重要一席。◇本報記者 蘭萍化解大班額讓每個孩子享受公平教育「一個班有六七十名學生,最後一排的學生緊挨著教室後面的牆坐,看黑板上的字很費勁;老師講課都需要用小喇叭,不然後面的學生聽不見……」這是我市部分學校小學上課時的真實寫照。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讓每個孩子都享有公平高質的教育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西安航空基地加強「名校+」「名師+」工程建設 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近日,西安航空基地教育局組織開展學前教育「名校+」教育聯合體區域遊戲案例分享展示活動,轄區各幼兒園骨幹教師圍繞幼兒區域遊戲深入探討交流,有效促進學前教育內涵發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近年來,西安航空基地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戰略位置,以「名校+」「名師+」工程為抓手,以創建品牌學校為支撐,進一步優化城區學校布局,加大教育保障力度,全方位提高教育質量,通過一系列紮實舉措,滿足群眾「上好學」的期待。
  • 西安高新區:用「高新力量」奏響西安教育強市奏鳴曲
    作為西安高新區歷時一年多時間新建設的50所學校之一以及西安高新第一小學「名校+」教育聯合體的分校之一,第三十一小學的建成不但解決了西安金融創新中心區核心區域居民和企業單位員工孩子的上學問題,也通過「名校+」工程給孩子們送去更為優質的教育資源供給,真正做到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校。
  • 西安高新區:用「高新力量」奏響西安教育強市奏鳴曲
    作為西安高新區歷時一年多時間新建設的50所學校之一以及西安高新第一小學「名校+」教育聯合體的分校之一,第三十一小學的建成不但解決了西安金融創新中心區核心區域居民和企業單位員工孩子的上學問題,也通過「名校+」工程給孩子們送去更為優質的教育資源供給,真正做到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校。
  • 西安高新區第三初級中學: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辦人民放心、滿意的...
    新的學校,新的老師,新的學生,西安高新區第三初級中學即將在西安的教育史上掀開新的一頁。好學校就是讓所有的家長、社會放心,孩子只要到我們的學校,必須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我們要辦的,就是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讓人民放心、滿意的教育。」
  • 從保障「有學上」到滿足「上好學」蘭州市城關區在主題教育中傾力...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對於地狹人稠的城關區而言,在教育總量不足和年均入學人數以千人以上速度遞增情況下,教育資源尤其優質教育資源緊缺問題越來越突出。老百姓不僅希望「有學上」、「好上學」更盼「上好學」。
  • 在家門口上好學-中國教育新聞網
    近年來,面對城市發展帶來的城區學齡人口劇增和優質教育資源過於集中的壓力,西安市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想方設法保障人民群眾有學上、上好學,特別是2019年實施的西安市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推動著西安基礎教育向著高質量均衡發展邁出了一大步。
  • 改革開放40年福州教育巨變: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誦讀經典成為學生們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方式之一  過去40年,伴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腳步,人們不僅希望孩子「有學上」,更盼「好上學」「上好學」。  為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高質量教育需要,福州的教育事業也在不斷向前推進:越來越多真金白銀投入到教育領域,每年都有一批新建、改擴建校舍投入使用;教育資源更加優質均衡,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教育機會更加公平,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也能享受同等教育資源……  加大投入家門口「上好學」  新學期剛開始,一些市民發現,自家門口又添了新學校。
  • 讓每一個孩子「有學上、上好學」 ——合川區教育扶貧工作綜述
    為了讓貧困家庭的孩子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近年來,我區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地位,將教育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通過落實控輟保學責任、實現資助全覆蓋和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等舉措,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失學,拔掉窮根、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看靖遠教育發展如何走進「春天」
    近年來,白銀市靖遠縣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緊緊圍繞「創建全省教育強縣」戰略目標,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根本宗旨,縱深推進教育質量提升工程,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夯實教育發展基礎,推行校長職級制改革,學前教育普惠擴容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高中教育特色內涵發展,職業教育科學健康發展,全縣教育事業呈現出提速增效的良好勢頭
  • 西安高新區第三初級中學藏不住了~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作為落實西安市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加快教育強市建設的重要工程,西安高新區在奮鬥的370多天時間裡,以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配套的要求,全力以赴把每一所學校建設成「省內領先、國內一流」和「最安全、最美麗」的學校。
  • 泉州教育實現「有學上」到「上好學」跨越
    為此,泉州市委網信辦和閩南網聯合推出《泉州這五年·百姓看變化》系列策劃報導,通過市民的視角,講述、記錄身邊的點滴變化,也展現「十三五」以來泉州的發展變化。今日,推出系列報導第五篇:《泉州教育實現「有學上」到「上好學」跨越》。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事關千家萬戶,備受社會各界關注。
  • 【鄭州教育「十三五」成就巡禮】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鄭州...
    「十三五」時期,鄭州教育工作緊緊圍繞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總目標,按照「深化改革、完善機制、擴充資源、優化配置、提升質量、優質均衡、保障民生、促進公平」的工作思路,積極推進機制體制改革,努力破解影響教育發展的突出障礙,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全市教育綜合實力明顯提升,「學在鄭州」教育品牌更加凸顯,人民群眾滿意度顯著提高。
  • 湘潭高新區教育均衡發展紀實
    她回答:「我喜歡孩子,喜歡幼教事業,只要這裡需要,我就會一直幹下去!」那時候,幼兒園多為當地菜農的孩子。家長每天早早要挑菜上集市賣,下午在菜地幹活,很晚才收工。羅銀芝心裡時刻想的,就是如何服務家長孩子,而不去計較個人得失。早上7時,她準時打開園門迎接孩子。下午家長來得晚,她毫無怨言地照看孩子,甚至留他們一起吃晚飯。家長們都說,「把孩子放到羅老師這,我們放心!」
  • 廣東娃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新中國成立初期,廣東是傳統農業大省,教育事業百廢待興,文盲佔了總人口的78%。改革開放以來,敢於領風氣之先的廣東人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走出了一條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特色之路,使廣東娃實現了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光明正在夯實教育基礎
    深圳大學師範學院附屬中學校長表示,光明教育發展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建議培育一批品牌學校,引領帶動全區教育發展。光明區高級中學校長建議,加快集團化辦學步伐,通過集團化辦學打造一貫式人才培養模式,突破區內高中辦學瓶頸,增強光明本土教育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