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安12月3日消息 2020年,西安高新區共投入135億元新建學校50所、改造提升學校87所,在新建學校高位啟航的同時,教育局通過實施「1346計劃」,將逐步實現區域教育基礎改善、資源均衡和品質提升,為西安市教育強市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12月2日,西安高新區教育局邀請「兩代表一委員」以及市民、媒體代表50餘人走進西安高新區第十六小學(以下簡稱「十六小」)和西安高新區第四完全中學,通過觀看學校宣傳片、參觀學生作品展,了解高新教育的新舉措及「名校+」工程新進展。
培育創新實踐能力 追求個性和諧發展
走進十六小,500多平方米的圖書館、200米環形跑道、陶藝教室、籃球場、排球場、桌球場、語音教室、心理諮詢室、下沉式廣場等校園設施讓人眼前一亮,彰顯了厚重的文化氣息和文化育人的理念,使「一牆一壁會說話,一草一木都育人」。
作為西安高新第五小學(以下簡稱「五小」)「名校+」教育聯合體分校,十六小佔地42.1畝,建築面積4.3萬平方米,於2020年9月1日正式開學,學校按照二星級綠色建築標準設計,所有教室都配備高標準的新風除霾系統,為學生提供安靜、安心的學習環境。「每一個孩子背後都是一個家庭,在防霾治霾問題上優先考慮孩子,不僅要讓家長感受到溫暖,也能讓全社會感受到高新教育的善意。」西安高新第五小學「名校+」教育聯合體校長郭根寶在接受採訪時說道。
在教學區長廊,學生們的陶藝作品展現在大家眼前,其中有陝西八大怪與陝西農村「流水席」結合的泥人群像、鳳翔泥塑融入校園吉祥物設計的《瞪羚娃娃》、三彩系列《七彩面花》等多件作品,引得代表委員們驚嘆不已,頻頻拍照留念。
「每一名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教育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為每一名學生搭建成長舞臺,我們一直將陶藝定位為實施藝術教育的重要途徑,獨創性地將少兒陶藝教學與陝西本土文化特色相融合,進行了一系列課程的實踐與開發。」郭根寶表示,十六小將秉承「培育創新實踐能力,追求個性和諧發展」的辦學目標,堅持踐行「快樂生活在五小 幸福收穫每一天」的辦學理念,承繼陽光、勇敢、機敏、團結的瞪羚文化,傳承五小辦學特色,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代新人。
教師是學校發展的核心因素。在均衡配置師資力量方面,十六小和五小兩校區的教師實行一體化管理,採用統一教學、統一進度、統一評價、統一教研的方式,引導激勵教師自身專業發展,形成一支充滿活力、積極進取的師資隊伍,讓兩校真正實現深度融合。
參觀過程中,不少委員代表感嘆,看到學校建的這麼好,西安高新區切實把「辦好家門口的教育」的口號落到了實處,給了整個西安市和生活在高新區的市民無限信心。
奠基精彩人生 成就最好自己
書法、國學、繪畫……在西安高新區第四完全中學,「活起來」的德育課程,無處不在的美育活動,讓學生們的成長也越來越多樣。作為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投資創辦的一所完全中學,西安高新區第四完全中學秉承高新教育先進辦學理念,構建「博雅」特色校園文化,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和社會使命感的綜合性人才。「我們視教育的過程為每一個生命煥發價值的過程,把學校當做孩子們播種理想、追逐夢想的『實驗田』,讓學生站在『C位』,奠基精彩人生,成就最好的自己。」西安高新區第四完全中學校長董彩鳳說道。
經過實踐探索,西安高新區第四完全中學整合開發出了一系列特色課程,主要有學科拓展延伸類、體育與健康類、藝術類等學校課程。此外,學校突出育人為先觀,積極開展各類活動,「讀書節」系列活動讓師生感受文字之美,盡享讀書之樂;「我與國旗合張影」「手繪中學地圖」「我為自己畫幅像」等特色作業展示活動豐富了作業形式,在寓教於樂中夯實了知識。
武術、足球、健身操……讓強身健體不止於體育課也是西安高新區第四完全中學的生動實踐。課間時分,室內風雨操場內傳來陣陣口號聲和拍手聲,學生們在教室內跳操,拍手、跺腳、轉圈等一系列動作整齊劃一,與傳統廣播體操不同,這裡的校本操音樂和動作都結合了當下的流行元素,動作活潑多變,音樂中還帶有說唱元素,節奏感強,學生們熱情高漲。
董彩鳳校長介紹,特色校本課程如今已經成為同學們心中最喜歡的課,每一名同學都在這裡找到了自己的一技之長,也收穫了一份難忘的成長經歷。
西安高新區教育發展25年來,已呈現出「百花齊放春滿園」的良好態勢。截止2020年9月,西安高新區學校總數287所。下一步,西安高新區將在高位均衡發展的基點上繼續乘風破浪,辦好「有溫度有品質」的高新教育,為每一個學生的出彩人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