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尤其是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人工智慧的價值再次凸顯,賦能醫療、教育、交通、金融等在線新經濟領域,迎來新一輪突破。
隨著AI賦能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價值不斷被放大,以上海為代表的人工智慧產業高地正加速成型。過去的一年,上海持續發力,頂層政策引導、集聚一流企業、扶持創新企業、吸引海內外人才、加速資本支持……繼續領跑全國,成為國內外人工智慧發展的標杆區域。
過去一年,上海在人工智慧領域究竟發生了哪些值得寫入上海AI歷史的大事件?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帶你一起回顧那些AI瞬間。
@搭建一批生態平臺
2019年7月2日,上海市人工智慧產業安全專家諮詢委員會成立,旨在瞄準國際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前沿,服務上海發展的定位和需求,構建專家協同網絡,以使人工智慧產業健康發展。
2019年7月4日,上海市人工智慧產業工作領導小組成立。
2019年12月6日,首批「上海市人工智慧創新中心」出爐,商湯、深蘭、依圖、寒武紀、優刻得、上汽、騰訊(上海)等入選。
2020年1月3日,滬蘇浙皖三省一市人工智慧聯盟、學會和經濟信息化研究機構共同倡議,發起長三角人工智慧發展聯盟。
2020年1月9日,上海期智研究院揭牌成立,由姚期智院士領銜組建,旨在培養人工智慧領域國際頂尖科研創新人才,力爭成為國際高水平的學科間交叉合作平臺和新型研究院所。
2020年6月3日,浙江大學上海高等研究院揭牌,圍繞基礎理論、算力算法、場景應用等功能布局,打造數字科技重要策源地、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計算+」高地。
2020年6月29日,上海市人工智慧行業協會第一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暨一屆一次理事會召開,浦發銀行、深蘭、上汽、商湯、依圖、騰訊、科大訊飛、智臻智能等8家單位當選協會副會長單位。
@發布一批重大成果
2019年7月16日,《上海市智能製造行動計劃(2019-2021年)》發布,到2021年上海智能製造裝備產業規模超過1300億元,其中機器人及系統集成產業規模突破600億元,產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列。
2019年7月25日,在阿里雲峰會上海站,「平頭哥」正式發布一款RISC-V處理器:玄鐵910(XuanTie910)。8月29日,在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阿里巴巴旗下半導體公司平頭哥發布SoC晶片平臺「無劍」。
2019年8月30日,邊緣人工智慧晶片企業地平線正式宣布量產中國首款車規級人工智慧晶片——徵程二代。
2019年9月25日,《關於建設人工智慧上海高地構建一流創新生態的行動方案(2019-2021年)》正式印發。方案提出,統籌5G、物聯網、網際網路數據中心(IDC)、雲計算平臺、超算中心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運營,聚焦支持人工智慧企業發展。
2019年8月23日,上海臨港智能網聯汽車綜合測試示範區正式開園,為各種類型的車輛提供真實模式下的智能駕駛測試和示範運營。9月6日,上海臨港智能網聯汽車綜合測試示範區獲得交通運輸部和工信部兩部認定。
2020年4月13日,《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發布,藉助人工智慧、5G、網際網路、大數據、區塊鏈等智能交互技術,到2022年將上海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國內領先的在線新經濟發展高地。
2020年6月27日,上海首批智能網聯汽車率先在滴滴APP上開放服務,用戶可預約體驗滴滴自動駕駛服務,在嘉定區安亭鎮全長53.6公裡的測試道路上「嘗鮮」體驗。
@落地一批重大項目
2019年8月30日,上海在浦東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啟動四大賽道,包括智能網聯汽車賽道、醫療影像輔助診斷賽道、視頻圖像身份識別賽道以及智能傳感器賽道,邀請全球頂尖技術和產品共同馳騁。
2019年8月31日,商湯集團中國總部暨全球研發總部落戶上海,復旦大學-上海人工智慧算法研究院、同濟大學-上海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上海人工智慧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四家人工智慧產業機構同期揭牌。
2019年10月25日,中國首個IBM Watson Build人工智慧創新中心正式落戶張江科學城,助力中國首個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上海(浦東新區)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
2019年7月29日,上海市政府與清華大學籤署合作協議,共建國際創新中心。8月31日,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在滬揭牌。
2019年8月31日,明略科技與徐匯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並在五年內投資30億元,實現人工智慧業務在上海全面落地。
2019年9月12日,ABB宣布其位於中國上海的機器人新工廠和研發基地正式破土動工,預計將於2021年投入運營,通過用「機器人製造機器人」,年產能將達到10萬臺。
2019年12月31日,阿里巴巴上海研發中心落戶上海張江人工智慧島,「平頭哥」晶片研發及雲計算團隊首批入駐。
2020年3月31日,2020年上海市重大產業項目集中簽約,人工智慧領域的商湯科技新一代人工智慧計算與賦能平臺、騰訊長三角人工智慧超算中心及產業基地等項目落地上海
2020年3月31日,位於馬橋人工智慧創新試驗區的達闥智慧機器人產業基地建設項目一期開工。
2020年7月7日,商湯科技上海新一代人工智慧計算與賦能平臺項目正式啟動,計劃於2021年底落成後,將助力上海在新一輪的世界城市競爭中成為人工智慧領域的高地,並為構建我國人工智慧完整生態提供堅實基礎。
@一批企業獲得融資
2019年7月3日,醫療大數據平臺「森億智能」宣布已完成2.5億元的C輪融資,領投方為騰訊,跟投方為國藥資本,將加快智能醫療解決方案的商業化落地進展。
2019年8月31日,上海人工智慧產業投資基金成立。基金首期目標規模100億元,帶動社會資本投入,最終形成1000億級基金群,一批上海人工智慧企業將獲得優先支持。
2019年7月22日,有著「中國最牛集成電路設計公司」之稱的瀾起科技在科創板上市,上市當天市值接近1000億元。
2019年9月18日,「閃馬智能」完成5800萬天使輪融資。公司基於AI深度學習的城市視頻大數據分析,為城市打造全空間視頻智能數據管理應用平臺。
2019年10月25日,「竹間智能」完成4500萬美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後,竹間智能將繼續在NLP、情感計算及多模態人機互動技術領域持續創新突破;同時,研發升級BotFactory平臺,推廣標準化產品、進行生態落地構建,加速AI解決方案跨行業落地。
2019年10月28日,浦發銀行公布對氪信科技CraiditX的投資。4月,氪信還曾獲得上海金融發展投資基金二期(上海金浦)、墨白資本投資。
2020年1月20日,優刻得在科創板上市,成為A股首家擁有同股不同權結構的企業,也是首家公有雲上市公司。
2020年6月,成立僅9個月的通用智能晶片設計公司壁仞科技,宣布完成總額11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創下近年來國內同行業A輪融資新紀錄,在「後疫情時代」尤顯珍貴。
(文章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