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了解更多育兒資訊和養娃秘籍,快來關注@穎媽談育兒吧!
很多媽媽會發現孩子到了一歲左右,不愛吃蔬菜的情況就出現了。特別是那些添加輔食階段就很少吃蔬菜的孩子更是如此。蔬菜中含有寶寶生長發育必需的多種維生素、胡蘿蔔素和礦物質以及鐵等,能幫助寶寶提高免疫力,獲得一些對身體有益的營養。成人正是基於這一認識,希望孩子能多吃點青菜,但即便天天念叨,孩子也依然勉為其難,有時還不給面子,死硬不吃。
寶寶不愛吃蔬菜算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現象了,總結起來,主要是由於以下這3種原因引起。
①本能使然
人類的生存本能告訴我們:植物類看起來似乎「比較危險」,會不會是有毒的?而且人類漫長的進化史,特別是狩獵和農耕文明,讓祖先們更偏向高熱量、高蛋白的肉類,蔬菜只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②味道不喜歡
2002年雪梨大學的研究表明,兒童相較大人更容易分辨出食物的多種味道。
蔬菜味道大多清淡,而且因為味蕾更加敏感,某些蔬菜特別的氣味寶寶沒法接受。而肉類味道鮮香,多數動物食品的口感和味道都要好過蔬菜,孩子不愛吃蔬菜似乎也情有可原。
③體驗感不好
比如:初次吃的時候,蔬菜纖維素沒有足夠軟化,質地太粗、太大片,寶寶難以下咽,於是就對蔬菜產生了不好的印象。特別是小月齡寶寶,如果食物性狀不符合該階段發育特點,孩子就會抗拒再進食了。
既然了解了孩子不樂意吃蔬菜的原因,但蔬菜攝入對於人體健康還是很有必要的,那麼如何能讓孩子更願意接受蔬菜呢?
穎媽總結了自己在育兒過程中的一些方法與技巧,分享如下:
(一)在給寶寶添加蔬菜時,要本著「先葉後莖」的原則,先給寶寶吃纖維比較少的蔬菜的嫩葉,在烹飪的時候儘量把菜切得碎一點,煮得爛一些,避免寶寶被蔬菜中的纖維卡住。蔬菜類輔食的質地從菜水、菜泥到小片狀軟爛碎菜到大片碎菜過渡。
(二) 育兒專家和營養專家們普遍建議要提供顏色多樣的蔬菜,這樣孩子才會更愛吃。
在輔食初期,多給寶寶更換不同品種的蔬菜,讓寶寶儘量多地品嘗不同蔬菜的不同味道,能讓寶寶與大人同吃大人飯時更容易接受一點。像我家寶寶在6個月時添加菜泥,最早從小青菜開始,然後是菠菜、芹菜、生菜等,每天一兩勺,所以,之後大多數時候,對於吃過的蔬菜,她的接受度還不錯;而認識的一個鄰居的寶寶,輔食階段沒嘗過什麼蔬菜,一歲後口味雜了就更不願意接受蔬菜了.ps:草酸多的蔬菜像菠菜,最好先綽下水再加水煮,再打成泥為好。
對於2歲之後的孩子,《美國兒科學會實用餵養指南》一書中,建議將孩子們的餐盤按照每周的食物供應量和顏色劃分為如下種類。
按照顏色來攝取不同比例,這似乎是個不錯的建議。
(三)「渾水摸魚法」。確認不過敏的蔬菜,可以打成蔬菜糊加入到在寶寶吃的米粉中,混合的味道會掩蓋蔬菜原有氣味。大點的寶寶可以往粥、麵條混入蔬菜碎末。還可以將蔬菜當作包子、餃子、餛飩、餅中餡料的一部分。還可以把蔬菜打成汁來和面,做成五顏六色的蔬菜麵條,寶寶肯定喜歡。只是這種做法弊端是保留了蔬菜中的維生素,卻丟失了多數纖維素。
寶寶一歲半以後可以將蔬菜作為創意料理,把不同色彩的蔬菜搭配在一起,擺成可愛有趣的形狀,還可以把蔬菜和肉一起裹在不同模型裡,用精緻的造型引發寶寶的興趣。
(四)有些蔬菜可以嘗試引導寶寶生吃,比如番茄、黃瓜,告訴寶寶:生吃可是另一番滋味的。大點的寶寶,活動範圍廣,會很喜歡跟著家長去廚房嘗鮮,做飯時給孩子來一片黃瓜,幾片番茄,孩子不僅嘗到了率先嘗試食物的樂趣,說不定還會馬上對不喜歡吃的食物態度改觀呢。
(五)帶著孩子下廚房,通過自己動手擇菜、洗菜的過程,了解到每一種食物是怎樣變成一道菜的,說不定能夠引起她對蔬菜的興趣。
(六)使用心理引導法,將蔬菜貫徹到孩子的生活中,平時可以將各種蔬菜當玩具給孩子玩,像洋蔥、土豆、胡蘿蔔、大白菜等都是可以的,如果孩子有某種不喜歡的蔬菜也可以這樣嘗試。還可以編一些關於蔬菜的有趣故事講給孩子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的蔬菜的好感,必要時與孩子一起閱讀蔬菜有關的繪本故事,也許孩子就會變得愛吃蔬菜了。
(七)榜樣的作用。大人要以身作則,做個愛吃蔬菜的表率。可經常在飯桌上看似不經意聊起吃蔬菜的各種好處,像能變美啦,能長高啦!還可以誇張地表現某種蔬菜太好吃了,營造爭著搶著吃蔬菜的畫面。注意:一定不要在寶寶面前討論什麼菜不好吃,避免寶寶形成「刻板印象」。
(八)終極一招——對於實在不喜歡吃蔬菜的寶寶,可以多給他提供一些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多的食物,以彌補蔬菜攝入的不足,比如水果或者五穀雜糧,土豆和紅薯是維生素c含量比較豐富,也是雜糧中寶寶比較容易接受的,可以多吃。
以上的分享希望對家長們有用。
今日話題:你家寶寶喜歡吃蔬菜嗎?歡迎分享討論。
--END--
我是穎媽,一級家庭教育指導師,育兒達人,多平臺應邀優質創作者。持續更文,定期不定期分享各類實用的育兒乾貨和養娃秘籍。如果你有關於寶寶養育、寶寶輔食、兒童心理等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中的煩惱與困惑。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本文獨家發布於百家號,侵權必究。